领主:开局一本水浒传 第115节

  赵祯笑道:“老道说来听听,我也看看,是否般配。”

  “不是别人,正是大官人庄上鲍旭都头。”

  “啥?锦儿能看上这劣货?”

  董老道手里拂尘一摆:“缘之一字,最是妙不可言。老道在馆里见到三回锦儿姑娘,两回倒是这位鲍旭都头陪同。”

  赵祯道:“既然如此,也就只有刘太公家女儿合适了,只是若真个入赘,确是个麻烦。老道且去看看,能否促成这一对。”

  “这又何难,大官人等我好消息。”说着,辞了赵祯,回灵官殿去了。

  赵祯叫来鲍旭,上下打量起鲍旭。仍旧是一幅双睛叠暴露狼唇,如锅底般的一张狰狞鬼脸,身高九尺,一身黑肉的大汉,那锦儿如何能看上他。

  鲍旭被赵祯盯的发毛,问道:“大官人,叫我来何事?”

  赵祯道:“锦儿是怎么回事?”

  鲍旭竟然红了脸,懦懦的道:“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平日里多说了几句话。”

  赵祯哈哈笑道:“你俩人若是有意,我使董老道为你提亲如何?只是她一个使女,怕是配不上你?”

  “配得上,配的上”

  见赵祯在一旁戏谑的看着,鲍旭垂下了头,讷讷不言。

  赵祯也不再逗他,说道:“哈哈,兄弟既然真心,我让夫人去说项。让张教头收锦儿做个义女,如此也不辱没了兄弟。兄弟收拾一番,只等着做个新郎。”

  “多谢大官人成全。”

  “我等兄弟,不必如此。”

  打发鲍旭去操练士卒,赵祯一路哼着小调,回了山上住处。只见程婉儿正在厅里做着衣衫,扈三娘在一旁无聊的看着。

  程婉儿见了,说道:“相公,遇到什么好事,高兴成这个样子。”扈三娘也好奇的看着赵祯。

  赵祯道:“三娘昨日央我给扈成寻一房亲事,今日叫了董老道来庄上,这才知道,这锦儿已是名花有主了。倒是刘太公女儿,董老道觉得能成,这一二日功夫就给消息。”

  程婉儿道:“锦儿姑娘属意哪个?平日可不曾看出来。”

  赵祯道:“不是别人,庄上都头鲍旭。”

  “啊,怎会是他,这两人看起来可有些不登对。”

  赵祯道:“娘子说的是,正要娘子去走一趟,请张教头收锦儿做个义女,如此两人也算良配。”

  程婉儿道:“官人说什么呢,我说的是长相,鲍旭五大三粗的,如何配的上锦儿。”

  赵祯拿出董老道言语,道:“缘之一字,妙不可言,娘子只管玉成此事便可。”

  程婉儿停下手中针线,说道:“这事宜早不宜迟,我这就去一趟林教头家。论长相上、论见识,锦儿姑娘在县里也是最出挑的。身份上确实差些,若有张教头收作义女,这身份配官人县上都头也算登对了。”

  说着,带上清竹、淡菊起身,收拾了两盘果子,就去林教头家中寻林娘子去了。

  扈三娘道:“相公,不是说刘太公家想要招赘吗?”

  赵祯道:“三娘放心,这董老道最是能说会道,他既然说有好消息,想来错不了。我见三娘无聊,如何不出去走走?”

  扈三娘道:“相公,我只会骑马使刀,这缝缝补补的事却做不来。”说着,把自己身前的笸箩推到一边,赵祯撇了一眼,白色细绢上,胡乱绣着些什么,张牙舞爪的针脚如蜈蚣一般。

  赵祯道:“三娘既然最爱习武,今后每日随我去校场习武好了。各处军寨领兵的都头,也各有本领,平日较量拳脚,也能提高武艺。”

  扈三娘道:“相公,我听说县里栾廷玉夫人乌三娘也在军中统兵,我也想统领一队士卒,日常操练也有个营生做。”

  赵祯道:“三娘,栾廷玉夫妇同在军中,也能互相照料,你去军中像什么话。若你真想练兵,县里倒是有十余个走马卖械女子军,都是上过战场的,皆擅马战,能冲锋陷阵,破关斩敌。这些人都是乌三娘姊妹,因在军中多有不便,这才安排在西溪村绸缎铺子里。”

  “听王巧管事说,这些人倒是吃苦耐劳的,可惜确实不擅女工。我把这些人招进庄丁里如何,也不需她们做洒扫的活计,今后随你练习武艺,巡视庄园。出巡作战作为护卫如何?”

  扈三娘听了,喜笑颜开,上前抱着赵祯手臂,说道:“相公,现在就去一趟绸缎铺子吧,我一日也不想多等了。”

  赵祯听了,笑着道:“都午时了,吃过午饭再去也不迟。”

  扈三娘闻言,叹了口气,对自己的女使桃枝、柳枝说道:“去看看厨房里,饭菜可准备好了?”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桃枝道:“娘子,大娘子还不曾回来呢。”

  正说着,清竹推门进来,行了一礼,说道:“大官人,林娘子留娘子在府里用房,让我回来报信,请大官人,三娘用饭,不必相等。”

  赵祯点了点头,道:“好,自去照应娘子去吧,饭后我与三娘要去西溪村一趟,叫娘子不必挂心。”

  清竹应了一声,转身出门去了。

  饭后,在扈三娘一个劲催促声中,赵祯收拾一番,二人骑马去了绸缎铺子。

  见了礼,王巧见赵祯与扈三娘一起,问道:“大官人,可是要与扈娘子做衣裳?”

  赵祯道:“却是我的不是,一时忘了,王管事给三娘量下尺寸,天气转暖,挑些好料子,让各位娘子挑一挑,都做两身新衣服。”

  王巧应了一声,拿来工具,亲自给扈三娘量了各处尺度,记录下来。

  边量边问道:“大官人既然不是专程来做衣裳的,不知却是何事?”

  赵祯道:“前头送来十六个妇人在你这里,本想让她们学些手艺,如今看来却是我想岔了。这些人自小习武,走街串巷卖艺,现在学些走针飞线的本事,确是晚了些。今日我就将她们接走,跟着三娘练习武艺。”

  王巧听了,说道:“大官人,要说这些人干活从不偷懒,抗抗抬抬的活抢着做,小小针线拿在手里,却不知如何摆弄。如今能重新拿刀枪,这些姐妹不知多高兴。”

  “大官人稍待,我去后院叫她们来。”说着,王巧去了后头。

第258章 造甲作坊

  只听后院一阵欢呼,赵祯能够想象到,这些人听了王巧的话,今后不用在铺子里绣花,又能拿起自己擅长的刀枪,是什么样的心情。

  果然,不一时,这些人都闯进前头,七嘴八舌的表达了能重入军中的欢喜之情。

  等众人安静下来,赵祯说道:“诸位,既擅马战,今日随三娘去牧场挑一匹合用的战马,兵刃上若有需求,只管向三娘提出来,我这里一一安排。”

  扈三娘听了,上前迎着众人,一时间,绸缎铺子里热闹了起来。

  赵祯问王巧道:“侯健兄弟去哪里了?”

  王巧道:“侯管事今日不在此处,应当在造甲作坊。”

  赵祯听了这话,又见扈三娘和一众女兵聊的火热,赵祯知会了一声,转身去了南大营边上的造甲作坊。

  这处作坊是侯健来后新修的,一边临河,围墙两丈高,日常有三十人的军士驻守巡逻,并养着七八条猛犬。

  梁山县也延续了宋朝习俗,对于兵刃,尤其是朴刀一类,并不禁止。铁匠铺子就有售卖,并可定制。

  甲胄却决不允许私藏,无论是前朝的《唐律疏议》,还是现今的《宋刑统》,都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规定。

  赵祯县学中也多学史,曾见过五代十国之混乱。连绵不断的战火,皇位更迭,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十五秋。”

  因此知道: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兵强马壮靠什么,靠的是甲坚刀利。

  侯健见赵祯进来,并几个制甲匠人一同上前行了礼,侯健道:“大官人来的正好,蛇皮甲胄已经定型,目前已经做好了一批。”

  说着,引着赵祯到作坊中间,只见中间一排架子上,已经套上了皮甲。从外观上看去,并不能看出蛇皮纹路。

  只听侯健说道:“大官人请看,这甲就是牛皮中间夹一层蛇皮制成。大官人送来的这批蛇皮,虽然韧性、防护都不错,就是太过轻薄,支撑力不足。防备利刃尚可,却防不了重锤大斧这等重兵器。”

  “以两层牛皮夹一层蛇皮,这甲不仅轻便许多,五十锻朴刀不能砍透。”

  赵祯听了,问道:“蛇皮用的是哪些?”

  侯健道:“用的是一阶的这些,十件皮甲用蛇皮一张,小人试过了,这蛇皮折成两层夹在其中效果最好。既不浪费,又砍斫不透。小人拟将三十四张一阶绿水蟒皮都制成皮甲。至于二阶往上的,防护力更加出众,可以做成将校甲胄。”

  “至于不入阶的绿水蟒皮,防护力还不如生牛皮。以利刃劈砍,三层铺叠才赶得上一层牛皮。小人想着可以中间加一层生牛皮,仔细包裹,靠着蛇皮特性,这甲入水不重,最合水军使用。”

  赵祯笑着说道:“兄弟说的有理,先制成三十件,送去阮家三兄弟处,让三人用上半月,看看有无改进意见,毕竟这蛇皮就这么多,用后就没了。”

  侯健道:“大官人放心,小人理会的。”

  赵祯这才看架子上的皮甲,

  世界日志

  皮甲(一阶,两层牛皮小片连缀、两层蛇皮叠合而成,分七节,并上下旅。)

  特性:轻便,防护+3,坚固+2。

  侯健接着说道:“这十件甲还无名字,请大官人题名。”

  赵祯道:“这甲既然参杂绿水蟒皮,不如将来都漆成蓝色,就叫水蟒甲如何?”

  侯健道:“多谢大官人赐名,除了这十件水蟒甲,作坊里也制成了普通牛皮札甲六十件,牛皮马甲五十件。”

  赵祯一一看过,甲胄用料充足,甲孔细小,甲片连接紧密。

  赵祯道:“看来造甲作坊已经可以熟练制作皮甲了。这十件水蟒甲送去林教头军中,看看是否合用,若是合用,其余蛇皮也加紧制作出来。制甲匠人有功,本月除去俸禄,各奖一粒金瓜子。”

  众人听了,顿时欢呼起来。

  侯健又陪着赵祯在作坊里到处转了转。指着几处空房子,侯健对赵祯说道:“大官人,现今只有皮甲作开张,其后还有马甲作、马甲生叶作、漆衣甲作、铁甲作、柔甲作等。招收学徒,培训匠人,慢慢的这里就能造各种甲胄。”

  “别的都好说,铁甲费工费时,铁匠作坊又一直不得闲,甲叶供应不足,现今连一副甲胄的数目都不足。请大官人调拨一批匠人入造甲作坊,专心造甲。”

  “以步人甲为例,全副铠甲的重量四五十斤,用大小甲片1825叶,若要提升防御,甲叶还要小,甲叶数目增多。刀手、弓手、弩手、骑手规制各有不同,人有高矮胖瘦,甲也要分大小,七十工方成一甲。”

  赵祯听了夸道:“由兄弟出任造甲作坊管事果然没错。兄弟说的是,这甲大小不合用我也看过,上回调整军中器物,这才发现,步兵甲与骑兵甲就多有不同,步兵甲腰围需五吊,右掩为好,甲身也要长些,否则会漏出双脚,步兵甲身的腰围最好与吊腿连成一片,称金装。”

  “骑兵甲则不同,腰围四吊为好,大则上顶两腋不便俯仰,下擦两腿而不能转。又以左掩为好,否则容易拄定左脚,妨碍跨马踩蹬。甲身太长绕双腿,以过膝三寸为佳。甲身也要分成两段,便于摘除和取用,称摘吊。”

  “兄弟如今作为造甲作坊管事,这些都要考虑到。如今汤隆兄弟还未归来,我先从铁匠作坊里把杨麻子叫来,带上五七个铁匠,兄弟先把军中不合用的甲胄改造一番。等汤隆归来,再商量铁甲打制,毕竟汤隆兄弟自小在军中长大,见识胜过你我。”

  侯健点了点头道:“大官人见识深远,小弟先造皮甲,军中盔甲也让各位都头报上来,趁现在无战事,将甲修改一番。”

  赵祯道:“兄弟,除了甲胄,军中衣衫也要督促制备,务使一营军士相偕,衣袍、铠甲、旌旗、战袄各有规制。作坊里所产,都要军中验看合格方才算功成,兄弟可找裴宣兄弟制定奖惩之制。”

  侯健听了,连连点头。

  赵祯接着又说道:“这几日不见兄弟在庄上习武,可是因造甲所绊?”

  侯健道:“大官人将这等重任交付给我,不敢辜负大官人,绸缎铺子里还好,有王巧管事理顺,各处打理的井井有条。造甲作坊这里却难,拆了几副皮甲,这才摸索出来。这些日子不敢懈怠。如此,习武就懈怠了些。”

  赵祯嘱咐道:“虽是如此,习武不可懈怠,每日练半个时辰武艺也好。”

  侯健称是。

  二人又闲话片刻,赵祯告辞离去。

第259章 女骑兵

  赵祯回到绸缎铺子,不见扈三娘同一众女兵。王巧道:“大官人,扈娘子同一众姐妹已离开多时,看方向是去了铁匠铺子。”

  赵祯听了,正要走,王巧赶紧说道:“大官人不忙走,这里有侯健大人做下的五方旗,我本想着送去庄里,这几日忙着缝制袍服,不曾有暇,今日大官人在此,正好一观。”

  赵祯听了,折回身来,王巧使两个人展开一面青色旗,赵祯看去,只见这面青色旗,通体青色绸缎裁成,沿边布置齿牙,旗上有飘带,旗心绣斗大一个金色“赵”字,旗边绣火焰纹。

  其余四面旗帜也是如此做成,梁山县五色旗不少,如此精致的还是第一回见。

  世界日志

  五方旗(一阶,地分五方,旗分五色。青、赤、白、黑、黄,代东、南、西、北、中。)

  效果一:阵旗,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军前宜捷,前用朱雀;军后宜殿,后用玄武;军左为阳,左用青龙;军右为阴,右用白虎。

  效果二:联络旗,举之,青旗需开路。红旗防范火袭。白旗遇敌应战。黑旗发现水源。黄旗前路无碍,畅通无阻。挥之,敌多舞黄旗,敌少则白,敌快则红,敌慢则黄。

  效果三:将旗,五色五营,前营用红旗,后营用黑旗,中营用黄旗,左营用蓝旗,右营用白旗。

  都是普通材质,竟然成了一阶宝物。

首节上一节115/3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