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443节

  按照原本的剧情,宋引章今日本该是得柯政的“风骨”二字,不过现在宋引章能得萧钦言一块御赐的玉佩,也算是一战成名了。

  “对了,等会儿你跟我一起走。”

  听到这话,宋引章先是对赵行礼了一礼,然后对萧钦言再次福身道:“多谢萧相公。”

  “宋娘子不必客气。”萧钦言摆了摆手,笑道:“今日劳烦宋娘子了,带宋娘子下去休息。”

  婢女闻言,赶忙上前,接过宋引章的琵琶,引领宋引章下去了。

  之后,萧钦言回到座位坐下,忠叔当即拍了拍手,几个杂耍艺人应声而入,耍起了杂技。

  另一边,宋引章跟着婢女走出去一段路后,猛然惊觉现在去的方向并不是之前呆过的侧厅,赶忙问道:“这位姐姐,我们这是去哪儿?”

  现在都知道宋引章和韩王关系匪浅,婢女自然不敢小瞧,恭声道:“回宋娘子,我们是去客房。”

  “啊,不用去客房,劳烦送我去之前房间就好。”

  婢女愣了一下:“好的,宋娘子,请随奴婢来。”

  来到熟悉的房间,见到熟悉的教坊众女,宋引章脸上瞬间露出了放松的笑容。

  而见到她进来的教坊众女,则当即涌了上去。

  “宋姐姐回来了!”

  “宋姐姐,你真厉害!”

  “宋姐姐,你这可算一战成名了!”

  面对教坊众女七嘴八舌的夸赞,宋引章有些害羞地摆摆手:“过奖了,我哪有那么厉害?”

  为首的女子当即笑道:“你就别谦虚了,好好姐都说了,刚刚在堂上,萧相公夸你是当代雷海青啊!更难得的是,萧相公还把御赐的玉佩赏你了,你就等着吧,以后啊,不知道有多少人得求着捧着听你的曲子!”

  宋引章谦逊地笑了笑,发现张好好并不在其中,遂问道:“对了,好好姐呢?”

  听到她这一问,众人这才注意到角落便一直对镜整理的张好好,屋内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毕竟以往的献艺,从来都是张好好一枝独秀,今日却被宋引章抢走了风头,想也知道会不高兴。

  而张好好却丝毫不在意的笑道:“你们继续啊,怎么不说了?”

  宋引章怕张好好不高兴,忙走到她面前道:“好好姐,今天还好有你替我镇着场子……”

  张好好露出一个看起来十分灿烂的微笑,打断道:“咱们姐妹啷个,还说这些客气话干嘛?以后,我还盼着跟你继续合作呢。”

  宋引章闻言,不由得松了口气,连忙点头应下,可她却没有注意到,张好好低垂的手,早已被她自己掐出了血痕。

  当然,张好好并不是嫉妒宋引章今日抢了她风头,而是怨恨自己的贱籍身份。

  打从她献艺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如果她跟了赵怀恩,今日是不是也会像宋引章一样,不用受任何委屈?

第392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

  半遮面,窗外蝉声四起,尽管太阳已经西斜,茶坊里依旧闷热得很。

  孙三娘刚给茶客上完茶点回来,便拿起搭在一旁的手绢擦起了汗。

  “这天气怎么热得这么快?”

  葛招娣虽然也在忙里忙外,可她显然已经适应了东京的温度,见怪不怪道:“中原就是这样,一过了四月,就艳阳高照。”

  “难怪这两天酸梅饮卖得还行。”孙三娘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而对赵盼儿道:“对了盼儿,咱们是不是该买些冰来了?”

  赵盼儿从一摞账本中抬起头来,天气转热以后,茶坊生意比之前差了些,她虽然知道眼下是淡季,但心里依旧隐隐有些着急。

  “已经订好了,后日就能送来,不单是茶饮里得加冰,雅室里也得放两座冰山,要不然弹琵琶听琵琶的人挤一屋子,哪还有心思品茗赏雅?”

  说话间,赵盼儿想到宋引章,有些担心的望向窗外:“也不知道今儿个引章在相府献艺顺不顺利。”

  孙三娘大剌剌地安慰道:“你就别担心了,项参军不是也去了吗,有他在,肯定不会让引章吃亏,何况相府又不是什么龙潭虎穴,还能吃了她不成?”

  正说着,高慧从外面走了进来:“赵娘子,恭喜啊。”

  赵盼儿疑惑的嗯了一声:“高娘子,喜从何来?”

  “宋娘子琵琶弹得好,得了萧相的御赐玉佩,这会儿萧府门口都挤了好几百听到消息的人,你要不去接人,只怕她就回不来了。”

  孙三娘和葛招娣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赵盼儿更是倏地站了起来:“三娘,你们看着店,我去看看。”

  “正好,我也要去接我爹,一起吧。”

  事出紧急,赵盼儿虽然觉得两人的关系颇为尴尬,但还是道了谢,蹬上了高慧的马车。

  高慧在车中向赵盼儿行了半个福礼:“乳娘的事,多谢你了,也对不住啊。”

  赵盼儿连忙拉住高慧:“不必,那些不都是她私下做的吗,与你又没有关系。”

  高慧摇摇头:“可她也是仗着我的名义,我理当向你道歉,如果不是你和殿下找来,我都不知道原来她一直背着我做了那么多恶事,她还说都是为了我,可她明明知道我最恨别人骗我,却说是为了我,真是可笑,可笑至极!”

  见高慧越说越激动,赵盼儿下意识握住了她的手轻轻安抚。

  “不光是她,还有欧阳旭。”高慧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一叠书信塞给赵盼儿:“这些是我收拾他遗物时发现的,都是与你来往的信件,我当初真是瞎了眼,竟然真相信了他的海誓山盟。”

  赵盼儿虽然早就与欧阳旭恩断义绝,且欧阳旭已经身死,往事已成过往云烟,但她总觉得自己当初认识的欧阳旭并不是她入京后见到的样子,不禁有些唏嘘道:“或许他以前并不是,只是被这东京城的繁华迷花了眼,阴差阳错,才变成了那种面目可憎的样子。”

  高慧银牙紧咬,目光几欲喷火:“管他什么原因,我只知道他骗了我,也就是他死了,否则我一定要他付出代价。”

  赵盼儿看了眼手中的信件,叹了口气:“人已经死了,我们还是要往前看。”

  两人一路聊着天,感觉没过多久,高家的马车便行到了萧府附近,然而萧府后门外面人头攒动,全是慕名而来的文士,高家的马车被挡在人群外,根本驶不进去。

  赵盼儿与高慧道别后,急急下了马车,却难以分开紧堵着后门的人群,只得踮起脚朝门缝里张望。

  不久,萧府后门打开一条缝,守在府外的文士们隐约看到一个身形绰约的女子走出来,纷纷激动的喊道:“宋娘子出来了。”

  然而,站在前面的文士定睛一看,却见走出来的原来是张好好,顿时失望至极,毫不掩饰地抱怨道:“怎么是她。”

  张好好面色一沉,一脸不快的走下台阶,分开堵在门口的众人。

  人群之中有人没眼力,还问道:“张娘子,宋娘子什么时候出来?”

  张好好没好气的大声答道:“不知道。”

  说完,她便准备快步登上来接自己的马车,却不想听到了一道熟悉的喊声。

  “张娘子,张娘子……”

  张好好寻声望去,只见赵盼儿在人群外蹦着招呼她,忍不住笑了一下,朝赵盼儿走了过去。

  “赵娘子,你怎么来了?”

  “我来接引章,引章还没出来吗?”

  张好好一愣,摇头道:“没有,不过你不知道吗,韩王殿下会送她回去。”

  赵盼儿双眼一亮,欢喜道:“殿下也来了吗?”

  “对,估计还得要一会儿,要不要进去看看,以你的身份,通传一声便可。”

  赵盼儿想了想,摇头道:“还是不用了,我就在这儿等他们就好。”

  “那上我的马车的,我们去前面的大门,他们会从前门走。”

  如果只是宋引章,自然不够资格走前门,但今日先有项佑给宋引章出头,后又有赵出面,而且宋引章还会跟赵一起走,自然不可能走后门。

  萧府,正堂。

  寿宴渐渐接近尾声,那些跟萧钦言面和心不和的人,都已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比如:曹伟就站起身准备离开,同时还对赵问了一句。

  “殿下,去我府上喝两杯?”

  “不急,我还有些事,明日去拜访您。”

  赵不着急离开,因为他知道萧钦言待会肯定有话要跟他说。

  当然,如果没有的话,那他就有事要跟萧钦言聊了。

  更重要的是,他准备去见赵盼儿,所以今日肯定是不会去曹家喝酒的。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萧钦言送走了大部分宾客后,便让管家忠叔找上了赵,请他去偏厅商谈。

  赵刚一坐下,萧钦言没来,反倒是萧谓走了进来。

  “殿下。”

  赵愣了愣,话还没有出口,萧钦言走了进来,看到萧谓在场,面色不由得一沉:“你来此做什么,还不去待客?”

  眼下虽然有不少人离去,但依旧有不少人留了下来,所以萧谓完全没想到萧钦言会来得如此之快,浑身不由得一僵,应了一声是,便逃也似地离开了偏厅。

  萧钦言叹了口气,苦笑道:“犬子无状,让殿下见笑了。”

  “无妨。”

  赵摇头笑了笑,看了眼旁边的位置,示意萧钦言坐。

  萧钦言笑着坐到他旁边,主动倒了杯酒:“今日招待不周,还望殿下见谅。”

  看着萧钦言一饮而尽,赵也喝尽了杯里的酒水。

  “其实,老臣刚回京的时候,就想见殿下一面,可惜殿下在宫中,一直都没有机会,今日终于得偿所愿,殿下今日可一定要多喝几杯啊。”

  “那是自然,我也是对萧相仰慕已久。”

  萧钦言一番话说的很好听,态度也很热情谦逊,但赵依旧保持着警惕。

  萧钦言可是只老狐狸,作为后党的领头人之一,他能斗倒柯政,后来更是把齐牧整倒,权倾朝野,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多厉害的人物。

  面对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赵虽不至于怕他,但也不会放松警惕,毕竟萧钦言是个真小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萧钦言作为主人,全程都保持着微笑,跟赵推杯换盏,但始终没有说出找赵来的缘由。

  赵也同样不动声色,萧钦言不说,他也不着急,仿佛就只是跟萧钦言喝酒的。

  萧钦言一直都在观察着赵,见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赵依旧没有露出任何急色,心中对赵又高看了几分,同时也忌惮更多了几分。

  萧钦言一边给赵倒酒,一边说道:“殿下,听手下人说,您几个月前,曾去过杭州钱塘,老臣当时就在那一片任职,没有跟殿下遇见,真是遗憾啊。”

  赵轻笑:“是我的不对,当时想着萧相事务繁忙,所以才没上门打扰,不过我在钱塘倒是认识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只是没想到是萧相的公子。”

  萧钦言眼中闪过一抹骄傲,笑呵呵道:“不是老臣自夸,千帆确实很好,是老臣几个孩子中最出色的,虽然无法跟殿下您相提并论,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后还望殿下多多照拂。”

  他跟顾千帆的关系,在外界看来很隐秘,可若是有心人调查的话,还是能查出蛛丝马迹的。

  尤其是像赵这种自己手上有势力的皇子,知道他跟顾千帆的关系,并不足为奇。

  “我倒是想照拂,可惜顾副使看不上本王,萧相还得多多劝劝他才是。”

  “老臣一定多劝劝他。”萧钦言一脸灿烂,给赵倒了杯酒:“殿下,容老臣多问一句,您对千帆的安排是?”

  “从军如何?”赵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叹道:“如今边关不稳,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以顾副使的能力,我相信他很快就能在边关建功立业。”

  萧钦言一怔,突然道:“殿下放心,今日殿下让项参军送来的贺礼,老臣一定好好珍藏,不管殿下今后征伐定难军还是辽人,老臣也一定鼎力支持。”

  “哈哈哈,本王就是喜欢与聪明人说话。”赵哈哈笑道:“若萧相支持,顾副使留在东京也不是不可以。”

  “多谢殿下。”萧钦言拱了拱手,随后长叹一口气:“说起来,殿下与柯公皆不畏边关苦寒,跟殿下与柯公比起来,老臣真是自愧不如啊。”

  “萧相言重了,柯相远去边关坐镇,本王自是万分敬重,但萧相也是为朝廷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同样令本王钦佩。”

首节上一节443/5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