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影视当皇子 第458节

  另一边,赵和赵怀恩简单商议了一阵,便直接进了宫。

  既然瞒不住,那就索性给赵恒摊牌。

  李君信主动挑起了边关战事,按照大宋律例肯定是要问罪的,而赵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保下李君信。

  那么保住李君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如果能灭掉定难军,收复西北故土,如此一来,李君信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而出兵这件事,肯定要知会赵恒一声。

  至于赵恒是否支持,对于赵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决定去西北,率军亲征定难军。

  不过让赵意外的是,赵恒竟然没反对。

  不仅没反对,反而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虽然不会给赵派兵,但却给了西北三州军政的大权。

  当然,前提是赵能够灭掉定难军,否则赵恒就要追责。

  【是不是很意外,宋真宗会突然一改软弱的态度,支持你出征?】

  从文德殿中出来,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让赵的脚步一顿,而后与系统无声交流起来。

  “是你搞的鬼?”

  【怎么能说是搞鬼呢,本系统只是在他昏迷的时候,让他做了一个梦而已。】

  “什么梦,能让我那个老爹一改软弱的态度?”

  【靖康之耻。】

  “原来如此,我就说他怎么突然顺我的心意打压主和派提拔主战派,谢了统子哥。”

  赵恒虽然信道,但人并不傻,比如帽妖一案,他就没有相信,但梦这种东西,跟实际发生的案子可不一样。

  正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再加上靖康之耻又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么换来赵恒的改变,也在情理之中了。

  正想着,宫门口突然响起一道喊声。

  “韩王殿下。”

  赵闻声望去,只见一身紫袍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郭启铭正站在宫门口,笑吟吟的望着他。

  “郭指挥使,这么晚了,这是要进宫?”

  郭启铭摇摇头:“不入宫,方才下值,听闻殿下入了宫,所以老臣特意在此等殿下。”

  “有事?”

  “没什么事,就是老臣在教坊司设了宴,不知殿下今晚可有空闲?”

  没什么事,其实就是有事,甚至赵都大致能猜到郭启铭为何找他。

  说起来,还是萧钦言被刺杀的那个案子闹的。

  原本郭启铭作为殿前司的都指挥使,在殿前司可谓一手遮天,说一不二。

  可自从萧钦言被刺杀事件过后,一切都变了,他手底下的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都被下了大狱,他自己虽然没有被抓,但也受到了赵恒的责罚。

  虽说郭启铭没有跟齐牧等清流一脉的人勾结,可实际上,他作为殿前司的都指挥使,又怎么可能对手下人的行动一点都不了解呢,只不过他并没有去管而已。

  对于郭启铭来说,不管是萧钦言上位,还是清流一脉继续强势,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他们要斗就让他们去斗吧,反正他自己直属于官家赵恒,谁上来都不会影响他,反而会拉拢他。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清流一脉的人会如此蠢笨,刺杀就刺杀吧,竟然让他殿前司的人动手,最后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全部暴露了。

  最后,清流一脉想要撇干净,可他殿前司没法儿撇啊。

  所以这个锅他不接也得接,但好在他自己最后没事,只是罚俸和闭门思过而已,最近才刚思过完出来。

  然而,郭启铭不知道的是,赵恒这次对殿前司勾结清流官员的事情是真怒了,直接下了狠手,在郭启铭闭门思过的短短时间里,将他的很多心腹都调离了殿前司,现在的殿前司中,他的心腹已经所剩无己,殿前司已经不再是他的殿前司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殿前司和清流勾结,让郭启铭这个殿前司的都指挥使被后党一系的官员所排挤,而清流官员,又因齐牧等人接连被问罪流放,更是对他怨恨不已,再加上郭启铭还是主和派的官员,被主战派的人所不接受,以至于他现如今在朝堂上,几乎到了人人厌恶的程度。

  照这个趋势下去,人人喊打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而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那等到他的就是抄家流放。

  毕竟只要是当官的,就没有一个是屁股干净的,就连柯政或多或少都能被查出一些问题来,更别说郭启铭。

  想要避免抄家流放,郭启铭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获得赵恒的原谅,要么获得朝中一方势力的接纳。

  获得赵恒的原谅,短时间内根本可能,长时间他又等不起。

  所以郭启铭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获得朝中一方势力的接纳。

  以清流一脉恨不得他死的态度,根本不可能接纳他。

  后党一系倒是有心,但奈何名声实在太差,郭启铭就没考虑过后党。

  那么朝中剩下的党派之中,有能力保住他的,也就只剩韩王党了。

  赵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应承下了此事。

  “待本王回府换身常服,咱们教坊司不见不散。”

  “是,老臣在教坊司恭候殿下大驾。”

第406章 赵盼儿有孕

  韩王府。

  “盼儿,今天晚上我可能要晚点回来,殿前司的郭启铭在教坊司设宴。”

  赵说的坦然,赵盼儿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温婉的回道:“那让刘晟跟着?”

  “好。”

  赵盼儿为赵整理好衣衫,目送赵离开后,便继续去了书房了解和整理韩王府的账册。

  对于赵去教坊司,她并不怎么在意,毕竟在这个时代,去教坊司和青楼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很多读书人,更是以此为荣,经常会在青楼吟诗唱词,有时候甚至会被传为一段佳话。

  再说,赵都主动跟她说了,说明赵足够坦荡,哪怕赵真的在教坊司里做什么,她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便是她心目中那英雄一般的父亲,也不止她娘一个女人,还有两个小妾呢,赵只不过是去教坊司而已,根本不值得她上心。

  赵娶她做了王府的王妃,还对她那么好,她已经不需要太多的渴求。

  更何况,这些日子她被赵折腾的不轻,她自然能感受得到,赵其实还是有所收敛的,所以赵盼儿也能接受赵偶尔出去放纵一回。

  赵并不知道赵盼儿心中所想,如果知道的话,指不定会感慨几句。

  古代是真的好啊。

  不过赵应约郭启铭的宴席,可没有找女人的意思,而郭启铭找他的缘由也正如他猜测的一样,就是想在朝堂上获得他和韩王党的支持。

  郭启铭此人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现在虽然因为萧钦言的案子有倒台的迹象,但毕竟在大宋官场混了那么多年,其影响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且不说现在朝中的主战派处于劣势,他的投诚能大大增加朝堂主战派的声势,就算朝中主战的声音盖过一切声音,赵也不会拒绝任何一个能提升主战的声音。

  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宋和之前的大汉就是历史上两个正反面的王朝。

  汉以强亡,宋以弱亡!

  虽然最终的结果都亡了,但作为炎黄子孙,他宁愿宋以强亡,也不愿见到大宋因为软弱而亡国。

  从教坊司出来,赵并没有直接回王府,而是走了一趟天波府杨家,然后又去找了一趟顾千帆。

  等到回到王府已经是深夜,赵盼儿早已经睡下,赵没有打扰她,也没有睡下,而是连夜找来了赵怀恩等人商议,直到赵盼儿第二天醒来,他们都还没有从王府书房中出来。

  在得知赵一夜未睡后,赵盼儿顿时就生出了一种不好的感觉,而事实上她的感觉也没有错,等她下午见到短暂休息过后的赵时,就听赵说道:“盼儿,我要去西北边境。”

  成婚才一个月,自家男人就要上战场,任何一个女人都不可能平静对待。

  赵盼儿心中一慌,强压下心头的各种情绪,尽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镇定。

  “西北那边很严重吗?”

  赵摇了摇头:“不算严重,但我有必须去的理由,你在东京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多问问绣茵姑姑和怀恩,绣茵姑姑对东京内宅后院的一些事情十分了解,至于对外的事情,你可以多多问问怀恩,绣茵姑姑是看着我长大的,怀恩则是我的家臣,他们的忠心不需要任何怀疑,可以绝对的信任。”

  “嗯,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打理好王府的。”

  之后,赵又给赵盼儿交代了不少事情,才召集了亲兵准备离开东京城。

  赵盼儿不希望赵去边关,哪怕知道赵武艺高强,身份又不一般,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危险,但几乎没有危险,不代表没有危险。

  只是赵都做出了后续的安排,也就表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她除了支持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只能亲手帮赵披上了战甲,一直跟着他,目送着他带着一众亲兵和杨家的两位少将军离开汴京城。

  就在赵离开东京后不久,西北边境的事情也传到了东京。

  “捷报,捷报,定难军犯边,李将军率血衣军阵斩一万。”

  一份捷报,让整个东京都沸腾起来。

  大宋立国这么多年,除了前几年韩王殿下在西北的时候,获得了几次大捷之外,可以说一直都是败绩,所以这次传来捷报,自然是让东京百姓欢腾不已。

  不过,朝堂上可就谈不上高兴了,除了一部分的主战派的武将之外,其他人都对这次战事忧心不已,甚至一些主和派的官员提出要问罪李君信。

  问罪李君信擅自出兵,而李君信又是赵的人,所以朝堂上还有一些声音,说要问责韩王赵。

  然后,赵盼儿在赵怀恩的陪同下进了宫。

  紫宸殿。

  赵恒看到赵盼儿和赵怀恩进来,装作一脸不快的样子:“韩王呢?”

  “启奏官家,殿下已于昨日离京前往边境。”

  “胡闹!”

  赵恒大怒,不过早就知道的他,现在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可惜赵盼儿不知道,被赵恒吓得心神一颤,随后强压心头的惧意,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奏折,行礼道:“官家,这是夫君离去前,让儿媳代他上奏的奏折。”

  “呈上来,朕倒要看看那混账东西要说什么。”

  赵恒的语气稍稍缓和了几分,等看过赵早就准备好的奏折之后,他直接拍了下龙椅扶手,忍不住兴奋道:“好,说得好。”

  朝中官员被赵恒突然转变,弄得一头雾水,纷纷暗自猜测着,韩王到底上奏了什么竟然能让官家如此兴奋。

  注意到下方官员的目光,赵才发觉自己刚刚忘了还得演戏一事,便稍稍收敛了一些情绪,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旁边的崔公公。

  “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崔公公应了一声,明明是尖声尖气的声音,却念出了煌煌正大的味道。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谁念胡人不思恩,使骑入关起烽火。不平也,且擂鼓,谈笑燕然勒。”

  崔公公念完奏折,准确说是念完赵略作修改的一首抄袭的词后,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过了好一会才有主战派的武将站出来,激动的大喊好。

  赵恒没有理会这些好战的武将,只是对赵盼儿说道:“那混小子又偷跑去边关,你去与皇后说一声,下去吧。”

  “是,儿媳遵旨。”

  大概是因为有先例,刘婉对于赵去边关一事,并没有多问什么,她更关心的是赵盼儿有没有怀孕,毕竟两人成婚已经有一段日子,几乎整天腻在一起,如果赵盼儿这都没怀上,她就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给赵挑选侧妃了。

  赵盼儿自然也想要一个她和赵的孩子,只是她又没有怀过孕,根本不知道怀孕有什么症状,只能让刘婉安排御医检查一下。

  然后,赵盼儿和刘婉都高兴了起来。

  很显然,在赵一个月辛勤耕耘下,赵盼儿成功怀孕了。

  赵盼儿有孕一事,赵自然无法得知,他正日夜兼程赶往西北边境。

首节上一节458/5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