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十多年期间,赵盼儿又给赵生了两儿一女,现在赵已经有三子一女,而且大儿子赵晔已经定了亲,女方还是顾千帆的女儿。
还有孙三娘、宋引章、张好好她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孙三娘和杜长风的女儿正好和张好好的儿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因此还定了个娃娃亲。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高慧了,在边关大军回京之后,她竟然因为一场意外,跟英雄救美的李君信走到了一起,保全了被打压的高家,高鹄也因此得了个善终。
天盛二年,夏。
这天清晨,刘婉正跟着孙子孙女在庭院中打太极,杨淑妃急匆匆的小跑了进来。
“姐姐,你可要帮帮我,我就灵儿这么一个女儿,我实在不忍心她远嫁受苦。”
看着杨淑妃,不对准确说,是杨太妃一脸焦急,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刘婉表示有点懵:“灵儿婚事都还没定,怎么就要远嫁了?”
“你还不知道?辽人那边派人来求亲,想要求娶我大宋的公主,眼下适龄且未出嫁的公主就灵儿……”
话没说完,刘婉便打断道:“官家说让灵儿去和亲了?”
“那倒没有。”
此话一出,刘婉直接翻了个白眼:“既然没有,你急什么,官家早就说过,咱们皇室子女的嫁娶都由他们自己决定,放心吧,官家不会让灵儿去和亲的。”
“真的?”
不等刘婉开口,一旁的老二赵恺便笑道:“姨奶奶,您就放心吧,父皇肯定不会答应和亲的。”
“你怎么知道?”刘婉问道。
“因为辽人奉上国书的那天晚上,父皇生了好大的气,父皇还因为这件事,定下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国策,估计就要颁布全国了。”赵恺傲然的说道:“除了此之外,父皇还在征集粮草,要跟辽人开战,听大哥说,这次要直接灭掉辽国。”
“又要跟辽人开战了?”
这些年,大宋和辽人并不是没打过,不过都是些小摩擦而已,总体上还是很和谐的。
因为和平稳定的环境,辽人发展的还不错,已经渐渐恢复到辽圣宗时期,只是相比大宋而言,却是要差太远了。
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辽圣宗时期的大宋。
二十多年前,大宋官员怯战,现在却是人人好战。
也就是因为国内的改革,一时间腾不出手来,要不然大宋早就对辽人发动了全面战争。
刘婉丝毫不担心大宋会输,她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你父皇不会御驾亲征吧,现在国内的改革虽然进入了尾声,但越是到最后越关键,不能少了你父皇坐镇。”
“皇奶奶,您就放心吧,区区一个辽国而已,还用不着父皇御驾亲征。”
区区辽国?!
这四个字,一下让刘婉和杨淑妃都愣住了。
随后才猛然惊觉,曾经那个让无数宋人胆寒的辽国,现在对于大宋而言,只不过周边稍大的一只蚂蚁而已。
只要大宋想灭掉它,不过是抬抬脚的事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大宋灭掉辽国只用了不到一年,在天盛三年的夏天,辽国就成为了历史。
辽国的灭亡,也宣告着大宋开启了对外战争之路。
赵登基二十三年,就整整打了二十年,直到大宋的版图扩张到他记忆中的华夏版图,他才停下征战的脚步,至于那些没有占领的,那就交给儿子去占领吧。
之后的几年,赵完全专注于国内民生。
天盛三十年,刘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为刘婉举办了国丧之后,赵禅位给了太子赵恺。
没错,太子不是他的嫡长子赵晔,而是二儿子赵恺。
之所以是赵恺,是因为赵晔、赵钰、赵婧兄妹三人都出海了,在海外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而且为了建立赵曾经提到的日不落帝国,兄妹三人还经常回来挖墙脚,带走了不少的栋梁之材。
比如:早年来过韩王府的韩琦,以及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欧阳修、王安石等等。
除了他们兄妹三人之外,还有历史上仁宗皇帝的赵祯,以及高妃的生下的赵祁,也都远离中原建立自己的国家。
至于赵,在禅位之后便带着赵盼儿回到了曾经的韩王府,安享晚年。
他在位的这三十年时间,前二十多年都非常忙碌,忙着国内的军政,忙着对外扩张,直到赵恺已经成熟,他才开始历练儿子,逐渐放权,自己主拿大方向。
赵的禅位,在大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好在赵恺早已就已经参与到政务之中,尤其是在赵停止对外扩张后的那四五年里,基本都是赵恺在处理国家大事。
再加上赵在位期间,尤其是登基后的前三年,杀性极重,杀了不少反对他改革的人,也就是士人阶层,所以比起赵这位“残暴”的皇帝,大多数读书人反而更推崇颇为仁义,名声很好的太子赵恺。
赵恺上位自然没有引起任何混乱,朝野上下都在极力支持和维护他的统治。
自此,大宋也开始启元纪年,寓意开启新的纪元。
其实如果有的选的话,赵其实也不想杀人,可他要在国内推行改革,不杀人根本推行不下去,所以他只能效仿后来的洪武大帝,只不过收敛了一些。
杀人虽然不是好事,但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他敢杀,杀的天下士族都胆寒不已,才让改革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让大宋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如果说赵是以武止戈,实行武治的话,那么赵恺实行的就是文治,新帝赵恺更受朝臣和万民的尊崇。
自己做坏人,儿子做好人,这也是赵愿意看到的。
禅位之后,赵安心的当起了自己的太上皇,朝政之事再也不碰,不是在韩王府陪赵盼儿,就是带着赵盼儿去看望在海外儿子和女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赵恺登基已经二十年,年近九十的赵盼儿,也终是敌不过岁月,濒临死亡。
赵盼儿说不想死在床榻上,于是赵为她渡了一股内力,让她得以回光返照,恢复了许多气力。
“陛下,臣妾这一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嫁给了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手艺,也就是泡茶。”
凉亭中,赵盼儿依靠在赵的怀里:“官人,让盼儿再给你泡一杯茶吧。”
赵盼儿嫁给他五十多年,一心一意对他,所有的杂事都替他安排的妥妥当当,所以他才能专心打天下,治理国家。
可以说他的成功,有一半都是赵盼儿都功劳,赵也一直都记着。
如今赵盼儿即将离他而去,赵一下就红了眼眶,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吐出一个“好”字。
反观满头银发赵盼儿,那满是岁月痕迹的脸上,露出了如小女儿一般的笑容,开心的为赵泡最后一次茶。
赵喝完最后一杯茶,跟赵盼儿一起坐在亭内,欣赏着最后的黄昏。
“官人,你曾说一世一双人,白首不分离,妾身可能要失言了,对不起,官人,盼儿困了。”
“睡吧,盼儿,我们不会分离,我会一直都待在你身边的。”
赵拥抱着赵盼儿,嘴里轻轻哼起了歌谣,仿佛在哄赵盼儿睡觉一般。
而赵盼儿则是嘴角挂着笑容,缓缓的闭上了双眼,依靠在赵怀里,离开了这个喧嚣的尘世。
直到最后,她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盼儿,走好,别怕,我就在你身边。”
就这样,赵陪着赵盼儿直到黄昏消逝,然后闭上了双眼。
赵盼儿为后三十年,贤良淑德,贤名远播,深得天下百姓和官员的拥戴,而赵更是一生都是传奇,虽然他的名声是两个极端,普通百姓称他为千古未有的圣皇,士族官僚则骂他是暴君。
但不管是怎样的评价,谁都不会否认,是他重振了汉人的雄威,是他让大宋成为了超越汉唐的王朝,他的功绩足以称得上震古烁今。
两人的同时崩逝,让天下悲怆,举国同悲。
而且因为赵一生除了赵盼儿之外,再无其他女人,且是同时崩逝,一生恩爱,真正做到了生同衾死同穴,因此他们的爱情也让无数人为之歌颂……
第416章 道士下山
初春的雨总是很柔很轻,细密的雨丝交织在一起,仿佛有人从天上撒下了一件薄薄的轻纱。
层层叠叠的群山在雨雾的笼罩下如梦似幻,青山朦胧,烟雨飘渺,远眺走势起伏之间,好似一条青龙穿行云雨之间,如几笔淡墨晕染开来,如同一幅洗净铅华的水墨画,宁静悠远的意境跃然纸上。
在这苍茫的群山之间,藏着一间不起眼的道观,道观看起有些年头了,饱经风吹雨打,墙体裂缝游走,仿佛一场大雨就能将其摧毁。
一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小道士,站在破落的道观屋檐下,怔怔地望着前方,眼神有点失焦,似是在神游。
玄青,这是他这辈子的道号,本名叫赢荀。
为什么堂堂皇子会变成道士,还得从他半岁的时候说起。
他生于秦国,父亲正是无数人的偶像始皇帝嬴政。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原本以为自己是穿到了某部历史剧之中,比如神话或者大秦帝国之类的,却不想在半岁的时候,他竟然看到了神话故事里才有的龙和凤凰,然后他就被一道龙息给喷“死”了。
等到他再次醒来,就已经在这个破旧的道观里,道观里唯一的老道士将他收为了徒弟,也就有了玄青这个道号。
春寒料峭,春风夹杂着湿意拍打在脸上,让玄青从神游中回过了神来。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啊。”
没错,他醒来已经有十七年,不过这一十七年几乎都是在山上的道观中度过,偶尔下山也不过是去山脚的小镇,用山上采摘的药材换取一些米面必需品。
他师父是个不太正经的老头儿,但待他是真的好,好到玄青都有些怀疑,老道士是不是对他有什么阴谋,毕竟一开始的时候,他师父还用血喂养过他,再加上还见过龙凤这种神话故事里的神兽,实在不免让人多想。
不过在慢慢相处之中,玄青也放下了戒备。
一两年对你好的人可以是伪装,但十几年如一日对你好,哪怕是伪装也变成真的了,论迹不论心,在玄青的心中,早已经把师父当成了家人。
然而师父终归是老了,一年不如一年的身体,哪怕玄青用真气蕴养也无济于事。
三年前的一个午后,在那把早已包浆的躺椅上,师父离开了人世。
走得很安详,在走之前还拉着玄青的手,说着一些不正经的话。
说他像玄青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偷偷去青楼初尝人事,还得了小娘子五两银子的红封。
说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儿郎,来看他的姑娘都能排出十里地去。
说他曾经也是一名武道天才,本应前途无量,可最后还是败给了权势滔天,在金山银海里滚过一群,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体会过到老才沉下心来,来着这地方修了道观了却残生。
还说遇上顺流而下的青玄是老天垂怜,让他不至于走得孤孤单单,一生也算是无憾了。
功名利禄势如风,人思云散皆为空。
这是师父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就安详的走了。
走之前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只留下一间破道观,一顶破斗笠,以及一包不知攒了多久的铜钱碎银。
玄青在此已经守孝了三年,今日正是守孝期满的日子。
说来惭愧,玄青醒来过已经一十七年,都还不清楚这个世界的大致背景。
只是从师父和小镇上的居民口中了解到一点,秦朝早已经灭亡,现在的世道混乱不堪,贪官恶吏横行,江湖势力厮杀不断,可谓民不聊生。
而且这个世界似乎不是仙侠世界,更像是一个武侠世界。
当然,玄青也问过系统,但系统卖关子没说,只是让他自己去探寻,还有就是系统任务弥补年少时的遗憾,也没有具体说明。
所以,玄青准备下山去外面的红尘世界看看,探上一探。
就像他师父说的:深山怎有红尘好?愿把青山换风流。少年人就该有少年人的朝气,要有少年人的风流。
如今三年守孝期满,玄青觉得也是是时候出去看看了。
说走就走。
揣上那一包钱,塞上几个饼子,灌上一壶山泉水,手一抬取下挂在门楹上的那一顶斗笠戴在头上,轻轻将门带上,玄青迈步走入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