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帆负手立于云端,目光如炬地扫过下方残破的阵法。
只见那些阵纹排布杂乱无章,灵力节点错漏百出,连最基本的五行相生之理都未能贯通。
更可笑的是,几处关键阵眼居然用凡铁铸就,早已锈迹斑斑。
“这等粗劣阵法,怕是连练气初期的修士都拦不住。”
他摇头轻叹,声音里带着几分唏嘘,“当年我离山时这大阵还残缺大半,如今的倒是能勉强能运转,尽管不成体系,走的野路子,可终究是成了势,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凭借地脉之气再孕育出一个护山阵。”
“老夫的大阵啊!”
一声凄厉的哀嚎骤然炸响,声浪裹挟着真气波纹在清微山三十六峰间来回激荡。
正在炼丹房调配药液的丹堂首座手一抖,整炉强人血气的丹药“嘭”地炸成青烟,闭关中的一位九境太上长老被惊得剑气逆行,在石壁上划出七丈深的剑痕。
徐云帆足下玄武云纹猛地一滞,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他发誓自己只是用筑基期的神识稍稍扫过阵眼。
就像路过花园时随意瞥了眼花苞那般自然。
谁能想到这护山大阵竟像纸糊的灯笼,被微风一触就“嗤啦“裂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山腰处,负责维护阵法的沈长老正捧着半截阵旗发愣。
那杆用千年寒铁炼制的阵旗此刻像晒脆的麦秆,在他指间簌簌碎成铁粉。
老头子的山羊胡剧烈颤抖着,突然“哇”地喷出口心头血,染红了胸前八卦图案。
“我温养了六十年的阵旗啊,这可是两千年祖师爷留下的宝物,就这么没啦!!”
惨叫声中,整座清微山的防御符接连爆开,在晨光中炸成漫天金粉,远远望去竟像下了场金色的雪。
“何方……”
毕渊那轩朗的声音骤然响彻云霄,转瞬又猛地顿住,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咽喉。
这位道宗宗主瞳孔微缩,目光死死盯着那道踏云而来的身影。
那人周身清气环绕,每一步落下,足底便自然浮现龟蛇交缠的道纹。
山道上的落叶无风自动,竟在他行过之处排成真武七宿的星图。
更可怕的是,当毕渊试图探查时,竟感觉自己的真气如坠北冥寒渊,连气血都为之冻结!
“……云帆?”
毕渊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颤。
山道上的落叶无风自动,似在徐云帆周身气机牵引下,随着某种规律缓缓转动着。
旁边一名须发皆白,手持神兵的太上长老长眉不断抽动。
天空中那道身影他如何不熟悉,不过三十便踏入陆地神仙境,横压当世,反手覆灭其余五大宗门,如今大周境内,只有道宗这一宗门存续。
“师父。”
这声呼唤响起的刹那,毕渊的玄色道袍突然无风鼓荡,衣袂猎猎作响。
他转身时,袖中紧握的手指不禁微微一松。
看着徐云帆踏云而来,他又惊又喜。
望着三丈外那道身影,徐云帆故意掀起异象,周身缠绕着龟蛇交缠的玄武虚影,每一步踏出,脚下青石便有真武云纹。
更令人心惊的是,毕渊苦修六十载的“神与道合”之境,在这股气息面前竟如雪遇骄阳,体内浑厚真气不由自主地龟缩在血肉深处。
“云帆?”
看着近在眼前的徐云帆,毕渊的声音罕见地出现颤抖,再次出声确认。
第431章 此方天道
这位曾以一人之力镇压三十六峰动乱的九境无上大宗师,此刻竟需要默诵静心经,真气随之运转三个大周天才能稳住心神。
他清晰地感受到,眼前这个曾经需要自己庇护的弟子,如今周身流转的已非武道真气,而是某种更接近天地本源的玄妙力量。
比真气的质地,要高上太多太多。
徐云帆,绝对突破了陆地神仙境,踏上了仙路!
徐云帆含笑点头,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殿内悬挂的“道法自然”匾额突然亮起金光。
他见此不由得瞥了眼,正要收回目光时,神情微微一顿,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
“这道法自然的气机……”
徐云帆眉头微蹙,神识如涟漪般扩散开来。
筑基修士的精气神三宝早已凝练如一,记忆更是纤毫毕现,绝不该有这般模糊之感。
可此刻匾额上流转的道韵,却像隔着一层薄雾般似曾相识。
他忽然想起太华界元始宗的在玄天阁甲字库见到的残破战旗上,也残留着这般气机。
但根源不在这里,似乎,发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思索间,一旁几个年轻弟子承受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真武威压,不得不扶住廊柱才能站稳。
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苦修多年的劲气正在血肉中逆流,仿佛在主动避开那位存在的气息。
听到一旁的动静,徐云帆迅速回过神来,看着又惊又喜的毕渊,徐云帆笑道。
“师父!”
毕渊心中落地,关切问道:“近些如何?”
“还算不错,在太华界有些际遇,如今总算是稳定下来了。”
徐云帆说得轻描淡写,笑道:“我如今已筑基成功,眼下在太华灵墟界中的元始宗,得了开峰资格,略微稳定之后,这就回来。”
毕渊喉头微微滚动。
他身为道宗宗主,先前又有元魔宗弟子被徐云帆逼问,自然知晓“开峰”二字在上界宗门的分量。
那意味着眼前这个曾经需要自己庇护的弟子,如今已是一峰之主,可真正执掌一方天地气运。
“际遇?”毕渊的声音有些感慨,“你离开神武界不过三年……”
三年么。
徐云帆下意识掐指算了算,眉头微挑。
看样子神武界中的时间流速和太华灵墟界有所差异,怪不得每次元始宗弟子每次进入的时间跨度并不算大。
“师父可还记得当年送弟子离开时说的话?”
徐云帆收起令牌,负手而立,“在得知太华灵墟界有真正突破桎梏的仙道,您说神武界是口枯井,弟子这只青蛙,总要跳出去看看真正的天地。”
毕渊闻言,脸上忍不住泛起一丝笑意。
他当然记得,那是徐云帆临行前夜,自己在清微山顶的对话。
“看来.”毕渊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胸中激荡翻腾的气血,饶是以他的心性,心中也忍不住升起几许念头,笑道:“你这只青蛙,不仅跳出了枯井,还化龙了。”
“化龙?师父说笑了。”
徐云帆摇头轻笑,眸中似有龟蛇相盘之景,他轻抚真武剑柄,剑身顿时泛起一层青蒙蒙的玄光,隐约有龟蛇虚影在剑锋上游走。
“真龙乃天地真灵,便是金丹真君见了也要礼让三分。弟子这点微末道行,蛟龙之属倒还好说,真龙就算不上?”
毕渊叹息道:“可要比我们这池塘中的泥鳅好上太多了。”
顿了顿,毕渊上下打量了下徐云帆,关切道:“你,受苦了。”
徐云帆心中一暖,笑道:“受苦倒算不上,只是有些波折,总体还算是顺利。”
说着,他伸手虚按,一道青光没入毕渊眉心。
“这是?”
毕渊浑身一震,只觉紫府中多了一篇玄奥经文。
“真武伏魔真经。”徐云帆轻声道,“弟子如今所修之道,足以让师父突破九境桎梏。”
在太华灵墟界中,每一道修行之路皆有先行者。
一旦修士成就筑基之境,后人若修习其真经,便会在冥冥中为其道途增添助力,修习者愈众,其道基便愈发稳固,修行之路亦愈发顺畅。
正因如此,但凡筑基真人,无一不开峰传法,广纳门徒。
既为传承道统,亦为铸就自身法脉根基。
此乃太华界修士共识,亦是筑基之后必经之路。
这也是为何筑基真人无一例外,一旦筑基,都会开峰传法,成自身法脉。
修的人多了,筑基的位子自然能多出几个。
念及至此,徐云帆忍不住想起当初气机勾连,感知到菩提净土中那修真武伏魔真经之人。
想必之前是被真君出手遮蔽,否则又怎可能他手持了真武剑才感知到。
阴险,过于阴险。
但元始宗棋高一筹,弄来了真武剑。
双方必不可少,将来定然有一场你死我活之战。
如今凭借真武峰,以及真武剑和属性面板加持的真武伏魔真经,自己开法脉,牵动的后人修行气机,倒不至于化作他人嫁衣。
毕渊的手微微发抖。
他修炼近三个甲子,卡在武道九境中“神与道合”之境已近二十年,此刻这篇经文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他指明了前路。
“你”
“师父。”
徐云帆打断了他,目光突然变得深邃,“神武界的天,要变了。”
就在他说出这句话的刹那,殿外晴空突然炸响一声惊雷。
毕渊猛地抬头,只见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此刻竟浮现出现天地异象。
毕渊猛地抬头,只见原本澄澈如洗的苍穹骤然变色。
万里晴空仿佛被无形之手撕裂,云气翻涌间,竟然凭空炸出几道惊雷。
天怒?
算不上。
徐云帆平淡地扫了一眼便收回目光,他所做之事,自然会让神武界天道不满,心有所感之下,自然会有异象降下。
但他本就是神武界土著,又有斩外魔之功,天道本就是无意识的运作体,也无可奈何。
“这次回来.”
当徐云帆说明来意后,毕渊自然心潮澎湃,他自然是百般愿意的。
道宗门人,走到他这一步,哪个不愿意再进一步,寻那长生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