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只会以自己的方式钻空子,而不是某些人的方式。
临近十月份,学宫为期一月的授衣假即将结束。
已经通过“提前批”考试成功上岸的徐永生,给学宫助教王阐报备后,继续主持自己的粥棚。
落在懂行的人眼里,自然知道徐永生当前在做什么,是以王阐勉励他几句后便即准了。
九月二十九。
徐永生下午粥棚收摊后,返回东都城内。
他考虑着今晚要不要再去崇本坊夜市看看。
经过针对香德寺的扫荡,之前夜市低调了一段时间,如今三个月过去,背景不浅的夜市又重新开张。
不过,回到永宁坊住处,徐永生远远就见门外有一老一少正等他。
老者是这永宁坊的坊正,少年则是刘德,前者神情尚安稳,后者则抑制不住地激动。
“坊正公。”徐永生先客气跟坊正见礼,然后再跟刘德招呼:“三郎,这是怎么了?”
刘德难掩激动之情:“二……不是,先生,之前有位老人家来给你送请柬,是……是林博士府上……”
徐永生家里一直没有仆人、侍女之流,眼下邻居刘袁氏也常出城帮衬粥棚,故而他外出期间,这段日子如有客人、信件到来,都是坊正代收。
“徐先生,是学宫林博士府上有请柬送给您。”坊正双手呈上帖子,然后告辞。
徐永生打开看过后,轻轻呼一口气:“林博士邀我明晚去他府上赴私宴。”
东都学宫授衣假结束,四门学“系主任”林成煊,外出访友归来,正式邀请徐永生这个“学前班”学生登门做客。
第16章善有善报
“林博士啊……”刘德声音似是梦呓似是慨叹。
徐永生没瞒他:“就是我找你代班那天,去城东南给铁匠铺里办货,路上巧合救了一人,谁曾想却是林博士府上的老人。”
刘德满是羡慕,但由衷为徐永生感到高兴:
“二哥,这也是你善有善报,虽然听说林博士素来古板严苛,但那毕竟是六学博士之一啊!”
相较于坦然镇定的徐永生,他更躁动不安,连连转圈:“送礼似是不妥,但二哥总不好空手上门,该准备点什么才合适呢?”
徐永生言道:“这会儿已经晚了,明日白天我还要出城,三郎你帮我去南市买些汝州糕饼,就是老爷子以前常买的那一家铺子,等我傍晚回来后,带上去林府。”
他口中的老爷子,便是铁匠铺老东主。
刘德恍然:“林博士家也是汝州的?好,二哥放心交给我。”
第二天,徐永生如期赴约。
府门口,何九伯已经早早等在那里。
“九伯病刚好,无大碍吧?”徐永生快走两步上前。
何九伯微笑连连:“托徐郎君的福,小老儿已经大好,请先生随我来。”
门房在旁接过徐永生带来的糕饼,也笑道:“先生曾夸过这家铺子的糕饼,郎君有心了。”
“只是一点薄礼,聊表心意。”徐永生随何九伯入内。
简朴的林府内,他见到此间主人。
林成煊外观如四十岁许中年男子模样,五官普通,相貌平凡,身材亦是中等。
“多谢。”
这位东都学宫四门学博士简短但是郑重地说道。
徐永生早听说林成煊素来寡言,传闻中便是面圣时都惜字如金,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但话说回来,林博士虽然寡言少语,但这趟招待徐永生的表示一点都不少。
“先生,这是……”徐永生从何九伯手里接过书册。
林成煊简单答道:“雕龙手。”
徐永生不急着翻开,看看何九伯之后,再看看林成煊,最终没有拒绝,坦然收下:“谢过先生教导传法。”
林成煊见状,无声微微颔首。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林成煊懂,徐永生也懂。
至于对方是否有就此一锤子买卖谢过徐永生此后再无瓜葛的意思,徐永生不多考虑,此事在于林成煊如何看,而不在于他,反正他本无施恩图报之念。
留在林府用了一顿简餐,见识了林成煊和居住环境一样轻简的饮食风格后,徐永生告辞离开。
不过,出了林府大门后,便见不远处另一行人向林府而来,看着是新一波客人。
当中一人,分明是徐永生打交道较多的东都学宫助教王阐。
其同行者则是个高挑少女,正是换回女装的谢初然。
他们看见徐永生从林府出来,都略微惊讶。
“王助教。”徐永生同王阐见礼。
那少女,他看着眼熟。
之前有一天在粥棚那边,望见远处有几骑路过,当中便是以她为首,只是当时她是胡服男装。
入九品成就第一层儒家三才阁,以及后来天阁中养成一块“智”之龟甲,令徐永生记忆力有明显增强,纵使惊鸿一瞥也能清楚记住。
何况少女相貌极为出众,清丽绝伦,五官明媚,令人想不留下印象都难。
谢初然也第一时间认出眼前白衣书生,是当初主持粥棚的人。
一来,前不久她和身边人刚刚聊过对方,二来,徐永生相貌同样出众。
谢初然自家大哥、二哥便是有名的美男子,而对面那个年轻书生英俊之余虽有些书卷气,但眉眼间仍可见沉静英姿,身材颀长,当真如玉树临风般。
“先生,这位郎君怎么称呼?”谢初然主动微笑开口。
王阐介绍道:“这是徐永生,和三娘你一样,都将在明年初正式入学,也可算是同窗了。”
同时他也为徐永生介绍:“这位是灵州谢家三娘子,名唤谢初然。”
众人寒暄几句,徐永生看看林府大门:“我先告辞,不耽搁二位拜访林博士。”
谢初然转头目送徐永生离开。
她和王阐随后入了林府,见到林成煊,王阐执礼甚恭:“先生。”
虽然林成煊仍言语寥寥,情绪少有起伏,但谢初然极高兴:“林伯伯!”
林成煊:“令尊可好?”
谢初然:“家父一切安好,常跟我们谈起林伯父,言及当初少年时便相交一同起于微末的友人,如今在世者少,晚些时候如有机会,希望能跟您重聚。”
在晚辈面前,林成煊仍惜字如金:“坐。”
谢初然、王阐也早熟悉他风格,自不见外,分别落座。
晚些时候,王阐问起徐永生的事,也没什么避讳:
“刚才进门前,遇见学宫外院那边的徐永生来先生府上,我平时有关注他,潜力、定力、品性都很不错,看来这次是跟先生英雄所见略同了?”
林成煊先颔首,然后又徐徐摇头,简单答道:“他救了九伯。”
这个回答出乎王阐和谢初然预料。
林成煊话少,一旁何九伯连忙补充介绍前因后果:“若非那位徐郎君路过,之后更送小老儿来东都城,小老儿此番恐怕无法再伺候先生了。”
谢初然二人听了都连连称奇。
“这位徐郎君……事前知道九伯同您的关系么?”谢初然看看何九伯,再看向林成煊,好奇地问道。
林成煊微微摇头。
何九伯在旁答道:“谢娘子,老朽是第一次来东都,此前一直在汝州,莫说那位徐郎君,东都上下应该也没谁知道老朽这个人。”
王阐:“我从前也只听先生提过九伯之名,今天方才有缘得见真容,正常而言小徐更不可能认识九伯了……”
谢初然眨眨眼:“看来那真是位仁心君子,但您似有未尽之言?”
王阐徐徐言道:“就我所知,小徐近两、三年来的背景很简单,但再往前就有些不清晰了。
若说有人能查明先生老家背景,然后再花几年时间埋线以待今日,不能说全无一丝可能。
不过……”
林成煊微微摇头:“不像。”
王阐同样面露笑容:“是啊,小徐不像那般人,而真要是想在先生身上下功夫的人,不会用这种方式。”
谢初然回想先前所见白衣书生,若有所思。
PS:新的一周,新的周一,新书榜刷新,特此加更一章,还请大家支持一下追读,咱们冲一冲新书榜,明天中午仍然有两章正常更新,公众期间限于网站运营规则不能更太快,但还是请大家哪怕先存着不读,但每天翻一翻最新章节翻过最后一页,支持一下追读数据,这里先谢过大家!
第17章私人小宴
徐永生离开林府,便即返回永宁坊住处。
深秋白天渐短,宵禁鼓早早响过,好在他入九品之后只遵守有限宵禁。
等他回到家中坐下,取出林成煊所赠书册,不急翻看,先回想晚饭后从林府出来遇见的二人。
依王阐所言,那少女拜访林成煊,姓谢,来自灵州,徐永生很自然联想到一个人:
大乾皇朝异姓十郡王之一的灵州郡王谢峦,边疆之地军政一把抓的重量级人物,国之柱石。
类似人物,在当今乾皇治下,共计十位,因此又有十王之称。
他们同郑、许、曹、韩、赵、魏、燕、齐等以儒立世经学传家的名门望族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是军功勋贵。
类似勋贵豪族较之儒学世家往往历史更短,人丁不丰,起落同帝皇圣眷及当前局势息息相关,同儒学世家间算是一文一武,围绕在皇族帝室周围共同构成大乾皇朝上层建筑。
谢初然,是灵州郡王谢峦的女儿?
徐永生微微摇头,不多挂怀,收敛发散的思维,转而翻开林成煊相赠的书册。
这是一门名为《雕龙手》的儒家绝学,典出“文心雕龙”之言。
修习标准和听风诀、观火瞳一样,要求儒家三才阁内至少已经温养出一块“智”之龟甲。
功效则不是用来直接战斗,而是提升一双手十指的灵动与巧妙。
徐永生眼睛一亮,对这门本事的兴趣,大过裂风虎爪手,当下细细揣摩起来。
往后的日子里,他不因先前林府遭遇而有改变,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和修行。
为期一月的施粥仍然进行,徐永生仍然每天尽量亲身参与主持。
不过拳不离手,修行相关他从未放下。
别的无妨,练箭需要在学宫校场。
这一日,徐永生练箭结束后,一个年岁比他大些的青年武者上前。
他见对方身着青衿,认得是学宫正院正式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