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80年代推动丁权证券化,港府绝对双手支持。
因为,港岛金融市场却完全握在鬼佬手中,当丁权以证券形式出现,鬼佬肯定认为怎么玩自己说说得算。
尹照棠笑道:“我们想怎么玩,怎么玩!”
鬼佬在地产上或许会有所胆怯,但在金融上可谓贪婪之极,非常骄傲。
前世他就在金融上吃过外资的亏,深深理解国际资本中,英美资本的可憎,时常放出利好消息,再挑起战争,高位出货。
循环反复,乐此不疲,一次又一次的收割着华资。
这次,联合全体新界乡民,下刀一定要狠,宰到鬼佬们叫痛。往后在制造,航运,地产,金融等方方面面。
华人便可跟鬼佬平起平坐。
拳头一定要攥紧,便紧便可以打出去!
尹照棠坐到太师椅上,袖口捏紧拳头,望向还在犹豫,考虑的一众叔父。
邓文最先结束,出声讲道:“好,我锦田邓氏撑你。阿棠有心帮新界伸张,新界人要是怯场,怕是叫人笑话!”
屏山邓氏紧接着道:“邓氏向来齐心,文哥开口,便代表邓氏。”
新田文氏则道:“丁权证券化,听都听过,年轻人有新玩法,我也想试一试。”
尹照棠见有半数支持,便明白大局已定,面带笑意的拱手抱拳:“多谢各位阿公支持。”
候文勇咬牙道:“阿棠做生意是把好手,把上水围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一把候家也撑你到底。”
最后新界五大姓齐齐表态支持,余下的林、吴、张、温、文等姓氏,便都纷纷同意。
廖闰琛见意见已统一,坐在堂中主位,出声道:“阿棠,说一说鬼佬这盘餐,打算怎么分。”
尹照棠吸着雪茄,神态嚣张:“盖楼分房!”
“要系能吃下鬼佬,手握丁权的地产商,会按丁权数,一丁一楼。到时修建高层住宅,把三层面积折算到一层。”
“不收乡民一分钱,一块砖。”
要乡民抛头颅,洒热血,肯定要掏钱,正是手中缺少粮饷,才会借金融陷阱,来套牢鬼佬。
鬼佬割下来的肉,喂给新界乡民是理所当然。
叔父阿公们听见丁权变楼,免费入住,神情顿时变得十分满意。
因为,新界人穷,手中有丁权,却没建盖楼,仍旧有许多乡民,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户丁屋当中。
港府利用“补地价”的方式,限制丁权买卖,叫乡民失去变现渠道。
光是每人分一套房,便足够叔父阿公们安抚乡民,巩固权威。
“第二,要挟港府增加工人福利,治理排污,最后,鬼佬吐出的业务,资产,各位有本事都可以接手。”
英资财团在港岛早已构成网络,一间大集团若被拖垮,将会起连锁反应,吐出零售,物业,建筑等很多业务。
新界则有数以万计的工人,举着增加工人待遇的牌子,将会获得强援,港府绝无胆量把事闹大。
这两块蛋糕已让叔父们嘴角露出笑意,邓文由衷讲道:“阿棠真系豪爽。”
文林却意识到蹊跷:“尹生,你没打算成立地产,开发楼宇?”
要是尹照棠连地产公司那一份钱都不挣,辛辛苦苦打白工啊!
尹照棠却道:“我跟鬼佬过节太多,领头此事,不好露面,地产公司只能借壳。”
文林,邓玉等人恍然大悟。
其实,尹照棠根本拿不出钱,收购丁权,以新界的丁权储量,少则二十几万,多则三四十万。
用最低的价格去收,五万一个丁权,都有一百亿的盘口。华资地产拿两千万出来,吹吹风,剩下的盘足够砸死鬼佬。
尹照棠计划中的盈利点,一是金融市场,二是收购英资产业,尤其是后者,是重中之重,必须储备好资金。
细节商议妥后,族中阿公们走出廖氏宗祠时,已月明星稀,天色寂静。众大姓弟子们齐齐起身,喊着家族阿公,目光落在朝气蓬勃,年轻气盛的棠哥身上,全都俯身叫道:“尹生,尹生。”
虽然,他们在家族中也是有名有姓的青年才俊,可在一手振兴忠义堂的龙头面前,都不自觉感到自惭形秽。
晚上。
尹照棠待在书房中,挑灯夜战,完善着商业计划。
周蕙敏见男友忙于工作,煲了盅雪梨猪排汤,端到房间中,轻声道:“棠哥,喝点汤,补补气血。”
尹照棠方案书快要写完,不急一时,端起汤喝着。
有段时间没宠幸蕙敏,见她睁大眼睛,一身白色睡裙,透肤得云丝,里头的红色bra非常刺眼。
“气血补足,要消消火了。”他把喝完的汤盅搁在桌面,牵住近前的周蕙敏,在办公椅子上岔开双腿。
“细佬棠也要喝汤。”
周蕙敏娇嗔的瞥他一眼,脸上带着羞意,温顺地跪在地上,正好躲入桌底。
尹照棠嘶嘶哈哈,强忍把计划书做完,然后推翻台灯,窗前大战。
隔天中午,沙宣道,霍家大宅。
霍管泰穿着西装,坐在餐桌上,利用午餐时间读完《丁权证券化》的方案,立刻意识到尹照棠在对英资财团展开进攻。
要是借霍氏旗下的霍兴堂置业作壳,鬼佬收到消息,牙都会咬碎,根本不可能忍得住。
尹照棠在霍生放下文件夹后,停了筷子,出声道:“丁权开发成功,我一都不要。”
“看出来了,你只要鬼佬死。”霍管泰道:“两千万港币,霍家还是掏得出来,帮鬼佬打一口银棺材,值!”
这个方案中霍家将冲在前头,但只要丁权是真的,便谈不上会有损失,无非是把现金换成土地。
而霍氏在地产业跟鬼佬可是有血海深仇,俩人立场一致,一拍即合。
第417章 丁权风暴
霍正霆急匆匆来到书房,见老豆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脚步放缓,守在桌旁。
霍管泰吐气劲,搁置笔墨,出声问道:“乜事?”
“老豆,我见到账目,公司刚抽两千万到新界收地。”霍正霆语气有点冲,焦灼不安道:“全港地产都在跌,港九楼市受挫,还到新界去收烂地,小心打水漂呀。”
霍管泰竟嗤笑一声,回头看向长子:“是收丁权,不是收地。”
霍正霆楞了楞神,疑惑道:“丁权就是土地,还有不同?”
霍生转头盯着他道:“好好看着,丁权跟土地有何不同,看清楚了,跟在阿棠背后学一学。”
这一战若是得胜,霍氏萎靡不振的地产业,也将迎来转机,有机会重回大地产商的行列。
虽然,靠着砂石特许经营,航运公司,霍氏也能积累百亿家财,但是,国内只要还在发展,港岛的楼价早晚再创新高。
新界收购丁权项目,推进的非常激烈,各大氏族阿公,召开宗祠大会,强行推动收购事宜。
在港岛,可以随便质疑总督的权力,但绝不要质疑新界乡绅们的权力,清朝到现在,皇权都未插手过新界。
当乡民们走入宗祠的那一刻,不管愿不愿意,都只有签字交出丁权一条路。
霍氏地产派出的财务,现场收合同,现场给钞票,收购丁权以民众运动的形势展开,轰轰烈烈。
同时,廖闰琛向乡议局上交《丁权修建高层楼宇》提案,乡议局全票通过,批准地产商可将收购丁权,修建相同面积的高层住宅。
“丁权风暴”开始登上商报头版,许久没大动作的霍兴堂置业,忽然成为楼市明星。
华资四大地产商,简称为“恒地”,“新地”,“长实”,“新世界”的四个大集团,目光都焦距向霍氏。
其中“长实”,“新地”无意插手新界,“恒地”却是做拆迁旧楼,小型单位起家,连半个单位都收购。
有价格低廉的丁权面世,自是大为心动,而郑裕同的新世界发展,起步较晚,缺少地储,起了心思。
同时,还有很多中小型华资地产,闻风而动,纷纷派出收地经理,前往新界扫货丁权。
英资财团嗅见机会,立刻有所动作。
怡和大厦。
董事局主席“西门凯瑟克”,正伏案阅读着一份有关丁权收购的报告。
1975年起,怡和集团丢失战略地位的货物仓储公司九龙仓,前主席“纽璧坚”为保证怡和地产龙头地位,采取“连环船”策略,使得母公司怡和跟置业公司,互相控股四成。
怡和集团主席便兼任置业公司总裁,而后纽璧坚还大举收购港话,港灯股票,购买中环土地,试图重建怡和的领导地位。
82年中英谈判后,港岛地位暴跌,股市震荡,席纽璧坚投入重金的振兴计划,使怡和损失惨重。
年初,集团董事局便撤换纽璧坚,派来怡和股东“凯瑟克家族”的代表,西门.凯瑟克掌舵怡和。
来自苏格兰的凯瑟克家族,曾有祖上三代在上海公租界出任洋行董事的经理,是根植在亚洲地区的吸血家族。
受困于政治影响,西门凯瑟克原已放弃扩张策略,采取收缩布局,但丁权的出现似乎带来一次转机。
怡和董事东尼抽着雪茄,西装笔挺,靠着沙发,缓缓吐着白雾:“主席,太古集团,希慎置业都已出手。”
“怡和再不前往收购,再下一轮的新界开发中,恐会落人身后。”
82年是英资地产开始落后的关键节点,主要是中英谈判的结果,致使英资丢城失地,仅剩“中环地王”怡和,“金钟地王”太古,和“铜锣湾地王”利家。
缺少政治保护后,英资开始战略收缩,渐渐被华资地产超越。鬼佬们很明白保守是等死,但政治都一败涂地,经济上可不得保守些吗?
要是谈判失败,战火燃起,在港投资全都会打水漂。但84年的谈判协定还没签订,许多鬼佬心存幻想,还想着抄底。
太古集团财大气粗,敢于出手,利氏买办,见利忘义,怎甘于人后。
唯独西门凯瑟克非常谨慎,站起身道:“丁权历来是新界土著的命根子,港府几次试图叫他们交出来开发都无果。”
“这次新界土著出售丁权,跟华资地产合作,背后若有隐情,小心酿成大祸。怡和已经禁不起再来一次割肉求活了。”
东尼蹙着眉头,似有些不满:“主席,英资财团买的只是少数,华资地产商才是大买家。”
“那些华商镇不住新界土著,怎么敢投入重金?我都打听好了,是霍官泰跟五大姓的族长达成协议,当中似乎有中方的影子。”
西门凯瑟克扬起眉毛:“中方想开发新界?”
东尼道:“说的好听,收完丁权,再盖成楼卖给新界人,照样赚新界人的钱。绵羊换了主人,依旧是绵羊。”
西门凯瑟克缓缓点头:“再看看吧。”
一个月的时间,全港有名有姓的地产商,几乎都在新界扫货。大举资金入市,甚至有《新界大开发》计划传出,号称港府将投入百亿开发新界。
仲有《中英协定》细节条款流出,其中规定荃湾港岛为保税区,整个新界设置为深城同等的经贸特区。
无数利好条款登上报纸,全港人竟然都形成共识,那就是新界将被大开发!
一个巨大的地产泡沫,正越吹越大。
一个丁权的价格,从五万涨到六万,七万,八万。
在村民们暗暗叫苦卖便宜时,尹照棠光靠转卖丁权,便已挣到数百万,霍生更是挣过千万,跟炒期货差了。
预计两百亿的盘口,水涨船高,各方资本涌入超百亿后,还未收到十万个丁权。
上水乡,廖氏宗祠门前,数百名身穿汗衫,高举抗议纸牌的乡民,正在高呼:“还我丁权,还我丁权!”
一排手持钢叉,拎着粪水的村妇走在最前,许多人还带着小孩。
不少青壮手持钢管,藏在背后,大声喊道:“保护环境,禁止开发!”
“还我丁权,还我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