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龙抱拳朝吴湘,黄鼎禹,梁漫平三位打了招呼,恭谦有礼,出声道:“旧金山洪门总堂,虽在海外,但亦有颗拳拳爱国之心。往后,定要多回国内看看,华人的根子,还得在大陆。”
吴湘身为一方大员,很给面子地敬茶,说道:“感谢万生,粤省随时欢迎海外华侨回国省亲,投资,做生意。”
“内地的市场,政策,就系打开大门!”
黄鼎禹赞同道:“洪门总会,虽已扎根海外,但对抗战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国内同门亦铭记于心,致公会永远有你们的位置。”
“多谢,多谢。”万世龙面色感慨,连连道谢,真决定回国看一看。旧金山总堂向来和台省关系好不假,但不代表没去内地挣钱的想法。有尹照棠背靠内地,崛起香江作,海外洪门亦大为触动。
许多人已看出,台省经济真不行了,新的时代,未来在内地!
尹照棠举杯敬茶:“感谢万山主,千里迢迢,赶赴香江,鄙人身为主办方,与有荣焉。”
万世龙拂手笑道:“尹香主客气,香江洪门,台省洪门,旧金山洪门,早已各自分立多年。”
“我这个山主,只是一个名头罢了。听闻尹生曾召来过香江洪门大会,往后还有开办的打算吗?”
尹照棠扬起眉梢,感兴趣道:“有啊,正要借洪门大会的名头,联系海外华侨,维持忠义堂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这份影响,你不要,别人可就占了。”
梁漫平,黄鼎禹几人微微颔首。
毕竟,台省洪门可是自立山头,召开过多次洪门大会,香江没有立一个山头出来,那些字头,社团就会和台省勾结。
万世龙啪啪鼓掌,出声道:“那就没枉费我给尹生带的礼物!”
两名总山兄弟,抬着一块匾额,推门进屋,吸引众人目光。
万世龙亲自起身,解开红布,上书:亚洲洪门总山忠义堂!
他拱手笑道:“这系总山元老们投票通过的大事,特封忠义堂统管亚洲洪门事务,记录洪门史书,通传天下,以正乾纲!”
梁漫平,吴湘等人看向牌子,脸色都稍显惊讶,但并未有其它情绪。
黑社会的牌子,再大,还能大得过天?
高佬森,根生叔二人的脸庞,却格外激动,隐隐闪着泪光。
何等的伟业!
竟能获总山认可,统管亚洲洪门事务,可谓是分管半壁江山.
尹照棠则是一刹那的惊讶,而后恢复自然,起身感谢:“多谢万山主,有心了。”
“应该的,应该的。”
万世龙和颜悦色,坐回位置上,依旧恭谦。
总山的势力范围只在北美,东南亚各堂口,要么从台省流出去的,要么从香江传出去的,本来便和总山没有关系。
送出去的,不是权力,是一份名义。
虽然,名与实,各有意义,但名份要配得上权利。做点锦上添花的事情,确实称不上什么恩惠。
但摆明立场,支持国内,放弃台省的效果,那是相当的好!梁漫平,吴湘几人聊天时,渐渐熟络,亲近起来。
正当里头聊的开心时,外头忽然响起一阵喧哗声。左手推门入内,低声讲道:“大佬,督爷来了。”
“尤德?”尹照棠隐隐皱眉:“还系新督爷阿彭呀!”
左手道:“尤德陪着新督爷一起来的,开着直升机直奔莲花峰,刚刚降落在天坛。”
高佬森心中一突,眼神瞥向吴湘几人,立刻有底,开口咒骂:“挑那星,新督爷有点样,敢来关圣大祭耍威风,老子第一个拿刀劈了他!”
“没有带兵吧?”尹照棠放下茶杯,起身问道。
“没有,只有几个保镖。”左手摇摇头:“说是来上香的,但兄弟们不信,外边乱了一锅粥了。”
尹照棠点头道:“没带兵,就系客,既然系客人,我得去迎一迎。吴生,万生,平哥,恕我招待不周。”
“去吧,去吧,我泡泡茶,叙叙旧。”吴湘挥挥手,并不在意。
当尹照棠在一批兄弟们的陪护下,穿过人群,来到天坛关帝像前,终于知道为何山上兄弟们反应那么大了。
因为,彭家康是三架政府飞行队的直升机,直接落在山顶,看起来同电影上的特种部队一样。
威是真的威,但同时过于扎眼,引起兄弟们的不满。数千号信徒围着几个鬼佬,惊得尤德吓出一身冷汗。
直到尹照棠带人出面,尤德才像抓住稻草般,连忙打招呼:“尹生,不要误会,我带履新总督彭sir,前来参加活动。”
尹照棠西装革履,咬着雪茄,来到尤德面前:“老尤,上山玩,兄弟们都无所谓,好歹提前打声招呼,免得有人误会呀。”
尤德苦笑道:“彭sir突发奇想,一定要来见你。”
“散了。”
“散了。”左手向兄弟们招招手,周围的兄弟们陆续散去。不过许多茶楼里的贵宾,已经站到门外,居高临下的望来。更多江湖强人,新秀,字头大佬,远远观望,心中大为震撼。
新总督抵港履行的第一天,干的第一件事,既不是面见行政官员,也不是召开发布会,而是赶来大屿山见尹先生?
这不是拜码头是什么!
村口处,穿着便衣的覃欢喜,刚带几名伙计敬完香,咋舌道:“了不起,连总督上任都要来拜码头!”
“往后的香江,姓尹了。”
几名伙计面面相觑,找到不任何理由反驳。
彭家康刚下飞机时,心头确实有些慌乱,但跟着尹照棠进入茶楼后,脸上笑意愈浓,出声道:“尹生,你知道为什么,我一下飞机,先来见你吗?”
尹照棠道:“彭sir总不能是为给关帝上香吧?”
“唔我是圣公会的信徒,确实该给关圣上一柱香。”彭家康板着张脸,表情严肃,开了一个玩笑,随后说道:“不过,我来见你,是因为你这里的行政官员,比总督府更多。”
“有你的支持,我才能管理好香江。”
尹照棠点了点头,笑出声道:“彭sir过誉了,不知彭sir有带什么新政策,想点样管理香江呢?”
彭家康缓缓摇头,纠正道:“我的工作,是配合你。”
“你想带香江怎么走,我配合你一起,我相信,只要把香江经济带好,尹生是一定乐意,合法缴税,保护港资的吧?”
“至于具体的政策,尹生手下那么多人才,还需要我吗。”
在前来赴任前,彭家康便已决定,不做第二个麦理浩,也不做第二个尤德,得做第二个尹照棠!
政绩才能做的好!
在大英,他系女皇的总督,在香江,他得系尹先生的总督
晚上。
彭家康带着家眷,进入总督官邸,手上是一份《居者有其屋》计划。
“真没想到,他竟然不谋私利,而是要加大公共‘居屋’的攻击,把香江房价打下来。”
虽然,港岛早有居屋,并设房委会来管理,新建“居屋”和“公屋”,前者出售,后者出租。
但在港岛《居屋计划》推进的并不顺利,主要是受到大地产商阻扰。因为居屋的加建,不仅会拉低地块的平均房价,还会减少购房人群。
和八十年代初不同,即将进入九十年代,港岛的大地产商,以华资为主。
只要尹照棠想,便可轻易发展地产,从中获利匪浅,至少上百亿港币!
“这是想要给地产挤水,让各大集团把钱投入制造业吗?若是电子业,科技业能获得发展,收缴上来的关税,倒是远比盖楼来的地税,契税高。”
“还真是一份双赢的计划。”
彭家康沉思片刻,决定从港岛区现有的空地理,拿出最大的一块,交给尹照棠来办电子港。
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出刚港,省掉陆运环节,发往世界各地。
当不在拘泥华资英资,不在限于联邦中华,而是把港岛发展排在首位。
依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第655章 结局二:华东水灾,众志成城
一年后,《居者有其屋计划》顺利推行,地产行业开始挤水,进入横盘。
屯门,元朗,天水,深水,薄扶林,铜锣湾地带,大量闲置土地获得开发,成片的旧楼拆迁,进行翻建。
从楼价贵转型为好房贵,地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薄扶林电子港一期已经开工,在忠合电子的带领下,“爱卡士”,“伟易达”,“依利安达”,“德昌机电”等本港企业,纷纷入驻电子港,形成亚洲最大规模电子产业园。
并且十六家企业,在港督推动下,达成《行业战略合作协议》,《供应链上下游协议》,《商票兑换协议》等。
其中,忠合电子让渡出“电视机”,“收音机”,“电子玩具”等产品线,只负责“电脑,功能手机,芯片”三个领域的研发。
“爱卡士”则负责生产电容器,电子手表,和集成电路组装。
“伟易达”负责生产印刷机线路板和小型相机。
“依利安达”负责生产儿童玩具,天线电话,MP3等娱乐设备。
“德昌电机”负责生产机械马达,另有多家公司生产“线路板,储存器,液晶显示板,超声波焊接机”等等.
小小一个电子港,竟饱含电子业所有品类,零件的生产公司,还未正式开业,便已带动一万多人就业。
预计两年内一期完工,提供五千个高薪就业岗位,五年内二期完工,提供两万余高薪岗位。
忠和电子还通过协商的方式,让各大公司达成科技结盟,还进行技术共享,扶持一些小企业进行转型。
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
5月。
华东大水灾爆发。
国内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另有5省发生旱灾,仅苏、皖两省,便有一亿人受灾,占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灾死亡四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近两百亿,帝都召开“紧急灾呼吁会”,首次代表国内,呼吁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海外华侨的救灾援助。
左手穿着西装,单手插袋,看向电视机里,超两百万受灾市民无家可归,淮河沿岸,救灾帐篷,密密麻麻,成山成海,一眼望不到头,数以万计的灾民患有患肠道疾病和疟疾等传染病,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
难!
太难了!
华东可是改开的前沿阵地,大水灾的爆发,对当地政府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已调任大老板秘书的施展鹏打开文件,上前道:“尹生,根据紧急救灾协会来函,预计救灾金额高达两亿美金,已向粤省输送的五千万物资和两千万善款,并不足以覆盖全省。”
尹照棠放下钢笔,敲敲桌面:“成立水灾援助专项基金会,号召社会各界,展开慈善募捐。”
“口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施展鹏用笔记好,合上书夹,立刻道:“我去安排。”
作为90年代初,国内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其实尹照棠心中是早有预料的,并且从去年底,便开始采购帐篷,药品,救援艇等物资,囤放在港口仓库,并在年初开始筹备资金,向粤省,皖省,苏省输入,主要存储在忠义工厂内。
但水灾是突发性的自然险情,可以做好筹备,但不可能去找内地“预告”,而且一个人的力量和灾情相比,极为有限。
因此,老忠的准备,除了缓解粤省工业区,及苏、皖城市中心的灾情,并未对整个华东造成影响。
毕竟是过亿人的灾害啊,一人一天的伙食费都能拖垮老忠。连国内救灾部门都资金紧缺,不得不主动站出来,呼吁世界援助。
尹照棠只能在灾情爆发后,利用社会影响力,号召全港人民捐助!
“大佬,我去呼吁社团的兄弟们共同捐款。”左手面色沉重,出声讲道。
尹照棠略作思索,便出声阻拦:“不准在社团、工厂内号召捐款,以免产生逼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