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阳在这件事上还是非常“民主”的。
只不过,评委会评委根据个人口味选出来的,曹阳并不打算公开,他到时候把这些名单收上来后,只要不公开,那就等于没选,决定权还在曹阳手里。
他说哪一部电影有人支持,哪怕并没有人支持,但由于大家都不知道每个人的选择,那这部电影就“真”有人“支持”。
这其实也是一种“民主”,曹阳充分尊重大家的选择权,给足了评委们面子,让他们都能感到被重视被尊敬,但决定权,始终都在曹阳手里。
2月3日凌晨,曹阳在柏林泰格尔机场被电影节组委会接走,安排在了柏林丽思卡尔顿酒店。
这是一家04年才开业的五星级酒店,因为距离电影节的举办场地波兹坦广场仅有几步之遥,距离柏林电影宫也非常近,几个评委都被安排在了这里。
第二天,曹阳醒来后,在酒店吃了个简单的早餐,才刚吃完,迪特-考斯里克就过来了。
看起来他在酒店的眼线还是不少的,不然不会如此精准的掐着时间来找曹阳。
“曹,欢迎你的到来,咱们有六年没见面了,你看起来还是如此年轻英俊。”
迪特-考斯里克拥抱了一下曹阳,显得非常自来熟,好像真跟曹阳是多年没见过的老朋友一样。
说实话,曹阳对迪特-考斯里克的长相已经有点模糊了,他01年带着《独自在海边的夜晚》来柏林,也是在拿到评审团大奖后第一次见到迪特-考斯里克。
从那之后,曹阳虽然经常来欧洲参加电影节,但仅限于威尼斯和戛纳,柏林反而没再来过,也没机会见到迪特-考斯里克。
“你也是迪特,再次见到你还是一样的亲切,我对柏林是有特殊感情的,再次来这里,我心里充满了激动和焦虑。”
曹阳笑着说道,客套的话他也会说。
“哈哈,我相信这是你的真实感受,柏林是你的成名之地,也会是你的荣耀之地。”
迪特-考斯里克的话一语双关,接着便略过这个话题,关心的问道:
“你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凌晨才到柏林,仅仅只休息了几个小时,要不要再休息一天,明天再投入到工作中去?
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多休息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拍出更多经典的电影。”
“不用了,我还年轻,休息几个小时就够了,再说了,我已经迟到了好几天了,还是尽快工作吧。”
曹阳摇摇头,拒绝了迪特-考斯里克的好意。
其实,评委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辛苦,一共只有22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只需要在这22部中选出8部左右就行了。
其实,这也是个很主观的选择,只有那些看过后让人眼前一亮有记忆点的电影,才会成为评委们争论的焦点,而那些没有太多记忆点的,大概率是没办法获奖的。
除非有其他因素掺杂在内。
“哈哈,我就欣赏你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能够邀请到你,是我上任以来,做的最正确的一次决定。”
迪特-考斯里克先是再次恭维了一句,接着才道:“曹,不知道你对今年的金熊奖有什么看法?”
曹阳都想笑了。
我他妈还没看过今年入围的电影呢,你现在就试探上了,这是提醒我,金熊奖是你的底线吗?
看起来就是这样。
每年能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除了有少数几部是大导演或曾拿过欧洲三大奖项的导演,直接越过初选递来的外,其他的十几部是从上千部里挑选出来的。
至少质量上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所以,这些进入到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无论哪部获奖,对电影节来说,都不算意外除了金熊奖。
欧洲三大每个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始终把持在电影节主席或艺术总监手里,这才是他们权力的体现,也是电影节的底线和保证。
迪特-考斯里克看起来还是不太放心,曹阳的影响力太大了,他肯定不愿意有任何意外发生。
“我还没看过电影呢,等我把那些入围的电影全看过后,我会挑选我认为适合的电影。”
曹阳说到这里,看到迪特-考斯里克脸色一变,心里微微一笑,还以为你始终会那么爽朗和处事不惊呢。
“当然,对于金熊奖的最终决定,我只会给你建议权,决定权还是在你手里。”
曹阳没有再大喘气,笑着说道。
迪特-考斯里克明显松了口气,他再次哈哈一笑,纠正道:
“曹,这样说就不对了,什么决定权在我手里,不是在我手里,柏林电影节对金熊奖的归属,是一套很复杂的投票流程产生的。
其中有评委会的投票,也有组委会的投票,还要参考场刊的评分,这是电影节公信力的体现。”
行吧,你怎么说都行,反正你还是组委会主席,又是电影节主席,还兼着艺术总监……总之,你就是柏林电影节公信力的“化身”。
“走吧,我带你去见见评委会其他成员。”
迪特-考斯里克说完这句,又轻声说道:“金熊奖的产生有点复杂,不过其他奖项,就简单多了,评委会完全能做得了主。”
曹阳能听出来,这算是对自己的一种“交换”吧。
两人算是再一次确认了之前的共识。
迪特-考斯里克为了曹阳能当这个评委会主席,其实已经算是放权很多了。
往年,除了金熊奖之外,几个固定奖项里,还会有一到两个被控制在电影节手里,这次看起来,除了金熊奖,剩下的他都放权给了曹阳。
曹阳在迪特-考斯里克的介绍下,认识了评委会其他的成员。
不算曹阳这个评委会主席,其他八个评委会成员里,德普、塞隆、宁英、施楠生这几个他都知道。
剩下的四个,有巴勒斯坦女演员西娅姆-阿巴斯,有德国演员马里奥-阿多夫,有丹麦电影人莫莉-玛琳-斯坦斯加德,最后一个是伊朗演员瑞扎-纳基。
对于曹阳的到来,这些评委会评委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看起来并没有因为曹阳的晚到而有任何不快。
“曹,剩下的时间属于你们,你们还有重要的事要做,我就不在这里添乱了。”
迪特-考斯里克给众人挥了挥手,便离开了这个属于评委会的办公室。
在迪特-考斯里克走后,曹阳也没多说什么,也没马上投入工作中去看片,而是笑着问道:
“你们应该把22部电影都看过一遍了吧?现在把你们心中认为能获奖的电影写出来交给我,我要综合一下你们的意见。”
从28号公布提名名单,到今天4号,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相信他们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
听了曹阳的话,众人却没谁先动,直到德普把一个信封递给曹阳,塞隆和宁英紧随其后,其他人才把准备好的名单交给曹阳。
八份名单,这是早就准备好了。
曹阳拿着名单,去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他先把德普给的那个信封打开,随后就笑了,果然如他所料,信封是空的,德普这是表明,他会全力支持自己。
接着,曹阳挑出来塞隆的那个信封,里面的内容再次出乎他的预料,里面写的不是电影的名字或演员的名字,而是一个房号以及房卡。
并且,里面还写到,她跟男朋友爱尔兰男星斯图尔特-汤森德已经复合了。
靠,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跟男朋友分分合合的,还用跟我说明吗?
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曹阳下定决心,晚上就把房卡给塞隆送回去。
当然,塞隆没给名单的举动,也算是跟德普的想法差不多,都有全力支持曹阳的意思。
第334章 感情问题
接下来,曹阳把宁英的信封打开。
宁英是78级录音系的,当时北电招生的人数很少,无论是什么专业,大家肯定都很熟悉。
说不定还跟老田、老陈和老谋子在一个教室上过课。
在曹阳看来,这位虽然81年去意大利留学了,但之后一直都是在国内发展,应该算是自己人。
看了宁英信封里的内容,曹阳微微笑了一下。
里面内容有些长,大意是说王全案也是北电毕业的,大家都是自己人,希望曹阳不要因为某些原因,对他产生误会,他对曹阳一直都是很敬重的……
这算是一封“说和”信,里面还详细解释了原因。
里面所谓的某些原因,是王全案跟蒋文莉的过往,两人正式交往了五年时间,彼此都见过了双方父母了。
然后,不出意外的就出了意外。
顾常卫在一次聚餐中,结识了蒋文莉,老顾对蒋文莉可谓是一见钟情,于是就展开了追求。
有意思的是,他是在好友陈凯哥陈大诗人的指点下,每天给蒋文莉写信、送花、送礼物。
那时,蒋文莉与王全案正在热恋中,就拒绝了老顾。
后来,顾常卫与蒋文莉在一次拍摄中再次相见,这一次相处的时间有点长,老顾再次固态萌发,再次追求起了蒋文莉。
两人在拍摄中有没有搞在一起宁英没说,只说引起了王全案的不满,并且跟老顾私下里还动手了。
王全案当时跟已经成名的老顾没法比,他还是“穷小子”一个。
事后,两人吵了架,伤了感情,一激动就分手了。
接着没多久,蒋文莉就跟老顾结婚了。
事情其实不复杂,两男一女的感情问题。
反正一直到现在,王全案跟老顾都还不说话,算是结仇了。
关键点就在,老顾是曹阳的御用摄影师,都知道他跟曹阳关系很好,王全案担心,老顾会私下里在曹阳这里给他小鞋穿。
所以他才找了宁英,来解释这件事。
不过,王全案显然是多虑了,要不是宁英提起来这件事,曹阳都还不知道王全案跟老顾的恩怨。
老顾也没跟曹阳说过这件事。
更没给曹阳打电话,给王全案小鞋穿。
这种事,既然当事人不提,曹阳就当不知道。
看起来吃亏的应该是王全案,不过谁知道呢,具体怎么回事,也许只有他们三人知道。
宁英的信封里,除了这件事,就没提其他了,没有任何关于电影的事情。
曹阳觉得,宁英大概率是支持自己的,这一世的北电跟以前一盘散沙不一样,凝聚力如今是越来越强了。
宁英要是敢背后对曹阳“捅刀子”,她有极大可能在国内混不下去的。
曹阳又打开了施楠生的信封,这一次里面倒是有推荐的电影了,不过只有两部,其他的都空着。
并且,最后还写道,她只是觉得这两部电影很有新意。
这两部电影,一部是德国电影《耶拉》,另一部却是王全案的《图雅的婚事》。
曹阳看着这两部电影,陷入沉思当中。
一部德国电影,可能这电影真的很好,引起了施楠生的注意。
那么再加一部《图雅的婚事》呢?
王全案从北电毕业后,被分到了西影厂,这部电影肯定有西影厂在背后使劲。
老谋子拿到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就是西影厂出品的,西影厂在柏林有着很深的人脉关系。
巧合的地方太多,也就不是巧合了。
曹阳把剩下的几个信封都看了,最有意思的是巴勒斯坦女演员西娅姆-阿巴斯推荐的几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