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12节

  “我之前就跟你说过,让你抓紧时间换课题方向,你还不愿意,现在惨了吧?”

  安德鲁怀尔斯闻言,不由幸灾乐祸地笑道。

  几个月前,也就是今年四月份,安德鲁怀尔斯两人跟着教授团队一起前往中国京城,参加了在北大举办的那次报告会。

  听完报告会之后,安德鲁怀尔斯当时就建议奥古斯德莱顿更换博士论文课题方向,避开庞加莱猜想,甚至连流形等几个领域也不要去碰。

  因为当时安德鲁已经听说王多鱼正在跟丘成桐、斯梅尔等人进行交流,在攻克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

  然而,奥古斯德莱顿就是头铁,现在输得老惨了。

  毕竟现在庞加莱猜想被证明了,意味着过去这几个月的努力,基本上打水漂了。

  如果他毕业了还好说,问题是奥古斯德还没毕业啊。

  “不不不,我还没彻底输掉,他的论文只是发表了而已,谁也不敢保证,真的被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太难了,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证明了呢?”

  垂头丧气的奥古斯德莱顿,突然振作精神地说道。

  安德鲁见状,稍微往后退了一步,道:“祝你成功!”

  怎么可能没有被证明呢?

  如果论文有问题,《数学年刊》怎么可能会发表呢?

  不会真的以为《数学年刊》会如此敷衍对待王多鱼的这三篇论文吧?

  当然不可能,《数学年刊》是不会拿自己刊物的名誉来冒险。

  必然是邀请了很多拓扑领域内的大佬人物来审稿,而且是多人交叉审稿。

  再说了,新闻也报道了中国国内那边同样刊发了这三篇论文,总不能说中国那边的数学十分贫瘠吧?

  华罗庚的名字在二十多年前的大不列颠数学界有点名气,但是过去几年,陈景润这三个字在大不列颠数学界还是非常响亮的。

  毕竟哥德巴赫猜想在欧洲数学界赫赫有名。

  奥古斯德莱顿头铁,那就让他自己去头铁好了,作为头脑清醒的人,安德鲁怀尔斯可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叫醒一个永远装睡的人。

  北极熊帝国,国家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谢尔盖诺维科夫看完了王多鱼那三篇证明论文,脸上顿时非常震撼。

  王多鱼写的三篇论文是斯梅尔帮忙印刷,然后以寄信的方式,最快速度发过来给到谢尔盖诺维科夫手中。

  拓扑在六十年代之前,在北极熊帝国并不是显学,这个领域的专家凤毛麟角。

  在一九六一年的基辅非线性振动会议上,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谢尔盖诺维科夫已经站在拓扑学研究的最前沿,也就是这一年,他跟斯梅尔、约翰米尔诺、希策布鲁赫等人进行了交流。

  并且跟斯梅尔成为了好朋友。

  谢尔盖诺维科夫是毫无疑问的拓扑专家,其最重要的成果无疑是证明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是拓扑不变量。

  示性类是拓扑学中的一大主题,常见的示性类有三种,分别是施蒂费尔惠特尼类、陈(省身)类、庞特里亚金类,它们是空间的上同调群中的某些元素。

  其中陈省身类是复流形的不变量,而施蒂费尔惠特尼类和庞特里亚金类是通常的微分流形的不变量。

  其中庞特里亚金类,吴文俊在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五年间率先研究了它们的拓扑不变性,证明了模3和模4的庞特里亚金类是拓扑不变量。

  后续还有托姆、罗赫林和施瓦茨在1957年证明了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在分段线性同胚下保持不变,但约翰米尔诺却是在一九六三年找到例子,说莫整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不是拓扑不变量。

  也因此,在一九六五年,谢尔盖诺维科夫证明有理系数的庞特里亚金类的确是拓扑不变量,震惊了整个拓扑界。

  这一结果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难题,它还第一次揭示了拓扑与分段线性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似之处。

  并且受到谢尔盖诺维科夫的启发,柯比等人彻底解决了高维拓扑流形上何时存在分段线性结构的问题。

  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因此获得了一九六六年的菲尔兹奖,只不过他当时因故无法前往领取该奖励罢了。

  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拓扑界的地位。

  斯梅尔之所以把论文寄给谢尔盖诺维科夫,也是因为后者是拓扑界为数不多的顶尖大佬,并且其今年也才四十一岁,正值数学研究的巅峰期。

  如果不是由于谢尔盖诺维科夫是北极熊帝国人,否则的话,《数学年刊》绝对会亲自把王多鱼的论文也交给对方帮忙审核。

  从谢尔盖诺维科夫、约翰米尔诺、托姆、罗赫林等人陆续发表的论文来看,剑桥大学博士生奥古斯德莱顿的冒险行为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毕竟数学这东西,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定律。

  至于说王多鱼是约翰米尔诺还是谢尔盖诺维科夫,那就需要时间来沉淀了。

  而目前,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已经进行过了详细的论证,确认王多鱼这三篇论文是真实有效的,庞加莱猜想确实是被后者证明了。

  于是谢尔盖诺维科夫也将自己的推断结果写信寄给了美国的斯梅尔教授,并且还给中国的王多鱼写了一封信件。

  在收到信件前,此时的王多鱼却是在哈工大机械工程系教学楼,跟一众专家教授交谈着。

  “章教授,这里肯定需要一个用于检测的磁性元件呀”

  王多鱼指着被拆卸开来的电机,大声说道:

  “我之前说的这种电机,它是使用半导体开关器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你们说的那种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

  换向器这东西是特斯拉在一八八八年发明的,章纪川作为哈工大机械工程系教授,在加入这个项目组负责研发电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接触式换向器。

  当时王多鱼作为技术指导,提出了半导体开关器件来替代。

  被章纪川以成本过高给否定了。

  然而,王多鱼就是搞计算机研发的,并且他准备成立一个分布式计算机项目,所以先行在电动自行车这个项目上面做个小测试,体现一下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却没想到章纪川他们都不支持他的想法,把他气得够呛。

  偏偏王多鱼不可能亲自参与这个项目,而且还必须是让章纪川他们来主导该项目,所以他的话语权并不大,自然就产生了矛盾。

  “电动机线圈与开关用晶体管相连接,由六个晶体管组成变频器”

  “这种电动机的特点,那就是可靠性非常高,而且无换向火花产生,最重要的是机械噪音低等优点。”

  “章教授,你们不要以成本贵就直接无视了这一点,这种电动机制造出来之后,不仅仅可以用在电动自行车上面,在电子仪器等相关领域也是有很广泛的应用,到时候订单自会找上门来.”

  等王多鱼苦口婆心,说得口干舌燥之后,章纪川他们沉默不语。

  而刘德本却是在这个时候开口道:

  “那就试试吧!”

  “这部分资金,谁来出?”

  另外一位号称貔貅的范宝江教授,马上便问道。

  王多鱼顿时气得想打人,不过刘德本则是先一步拉着前者,沉声道:

  “我批准了,章教授,范教授,两天之内能不能拿出新的无刷直流电机用来测试?”

  “可以,这个倒是没有问题!”

  章纪川大爷了下来,范宝江却是还想言语几句,多争取一些时间,不过看到面无表情的王多鱼,了自己一眼,他顿时不吭声了。

  此事定了下来,王多鱼这才回到了计算数学系教学楼,然后就看到了前来送信的保卫科职员。

  谢过保卫科职员之后,王多鱼签字拿走了信件。

  这是一封从国外寄过来的信件,他正打算回到自己办公桌再打开来查看呢,没想到迎面碰见了刘桃顺和苏正淮两人。

  “王教授,又有人给你写信呀?”

  没等王多鱼说话,他身后就传来了杨秀华那好奇的声音:“咦,这是老外寄过来的信呀?”

  刘桃顺和苏正淮两人顿时眼睛一亮,纷纷开口询问王多鱼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我都还没拆开来看呢,哪里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呀?”

  王多鱼哑然失笑,不过见他们那么想知道结果,他便当场拆开来了。

  很快,他就知道了这是谢尔盖诺维科夫写给自己的信,他不由想起了几个月前这人刁难自己的那个问题。

  这个小气鬼,居然会夸自己?

  看到信件上面的敬佩语气,王多鱼能够想象对方写信时,应该挺激动的。

  虽然拓扑在全球数学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仍然需要将其发扬光大,而证明庞加莱猜想就是非常不错的一条路径。

  谢尔盖诺维科夫还为上次报告会的事情解释了几句,并且直言道歉,是他小看了王多鱼。

  所以此时看到信件的王多鱼,表情才会如此古怪。

  这个莫斯科人,还挺拿得起放得下的呢。

  信件的末尾,谢尔盖诺维科夫询问什么时候召开报告会?以及在哪里召开报告会,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跟王多鱼进行交流了。

  之所以先询问,而不是直接跑过来冰城这边跟王多鱼交流,那是因为谢尔盖诺维科夫也想利益最大化啊。

  参加一次报告会,跟单独来找王多鱼交流,完全就是两码事。

  前者能够跟很多数学界佼佼者交流,后者就不说了。

  谢尔盖诺维科夫还是很想跟斯梅尔、陈省身、丘成桐、王多鱼、吴文俊、希策布鲁、约翰米尔诺等人交流,而报告会才有可能将这么多集合起来。

  放下信件,王多鱼叹了一口气。

  什么时候召开报告会?

  他现在也不知道呢。

  刘桃顺他们见状,迫不及待地打破了沉默,询问王多鱼是什么情况。

  等王多鱼简单说了一下之后,刘桃顺马上道:

  “多鱼,这件事我认为你应该跟吴主任说一下,或许我们哈工大想要举办这一次的报告会,还需要跟这些国际知名数学家联系,并且获得他们的支持.”

  王多鱼闻言,并没有开口打击对方。

  哈工大想要承办这一次的报告会,在王多鱼看来,难如登天。

  这玩意儿可不是因为王多鱼在哈工大,就能够一往无前的。

  召开一次报告会,差不多将全球数学界一小半数学家都给召集过来了,层次和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陈省身为什么那么卖力地为伯克利分校奔走?

  人生在世,不外乎名利二字,陈省身虽然已经名满天下,但他也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更加响亮呀。

  就好像有人赚到了一万块钱,绝对会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后,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赚够两万或者五万。

  当初赚够一万就收手的豪言壮志,在此刻早就丢脑后了。

  就在王多鱼沉默的时候,此时办公室门口,吴从的身影出现了。

第151章 ,木屋建造 一枪毙命 两手准备

  锄禾日当午,各有各的苦。

  最近这段时间,吴从也是挺苦的,特别是上个月在京城被段学复、赵访熊等人怼了之后,回到哈工大他就没有闲过。

  李瑞和刘德本两位大家长想要让哈工大承办明年夏天的报告会,而这件事他吴从也需要想办法,可他想破脑袋也不知道从哪里弄起呀。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呀?”

  吴从回到办公室,看到王多鱼他们聚在一起,好像还挺高兴的样子。

首节上一节112/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