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60节

  他们是否愿意来冰城这里,谁也说不准。

  目送刘德本离开之后,王多鱼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头工作:费马猜想的证明论文!

  是的,他是从今天才开始这项工作,估计丘成桐都已经开始小半个月了吧?

  当然,王多鱼想要证明费马猜想,还得从谷山-志村猜想入手。

  该猜想跟费马猜想之间的联系:如果费马方程对于指数p>2有任何解(a,b,c),则可以证明半稳定椭圆曲线y^2=x(x-a^p)(x+b^p)将会有异常的性质以至于它不太可能是模性的。

  因此证明半稳定椭圆曲线情形的谷山-志村猜想可能证明费马大定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多鱼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一开始还是非常顺利的,但直到过了一周之后,这天晚上,他居然忘记要上课了,直到杨秀华出现在办公室来催促他时,王多鱼才发现自己都还没吃晚饭呢。

  “王教授,我听说您最近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对吗?”

  等到课程结束之后,杨念真快步上前,跟上了要离开教室的王多鱼,好奇的询问。

  后者没有搭理对方的想法,不过杨念真却表示,有没有她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

  王多鱼这才停下脚步,看了看对方几眼,道:

  “你能帮我上课么?明天是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论文前面三页.不,不对”

  话还没说完呢,王多鱼就先离开了。

  杨念真顿时错愕不已,她怎么可能帮王多鱼上课?

  她自己对庞加莱猜想都不是很理解,她可是来求学的,不是来这里给人上课的,如果她有这样的实力,何至于此?

  然而,此时的王多鱼已经来到了办公室,找到了薛晓玲。

  他准备让后者帮忙代课,就明天的课程就好。

  薛晓玲一听,顿时整个人都慌了。

  让她来上课?

  如果是基础课程,那么她当然没有问题,但这可是王多鱼的课啊,而且还是主讲三维庞加莱猜想的论文,这怎么可能呢?

  见薛晓玲拒绝了,王多鱼当即喊来了荣光夏和莫若高,询问他们两人的意见。

  两人听完之后,也是一脸懵圈。

  最后还是莫若高接下了这个重任,因为他以前是数学老师,教学能力还是有的,临场发挥的能力也还行。

  当然,莫若高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上课的时候,王多鱼能够在教室里坐着。

  王多鱼当然没有意见,只要能够让他抽出时间来写论文,那就没有问题。

  于是隔天,阶梯教室内,当莫若高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杨念真、段东明、丁海洋等人顿时懵了。

  好家伙,莫若高不就是将论文发表在《数学年刊》的那位哈工大学生么?听说他跟王多鱼以前住在同一个寝室?

  现在让莫若高来代王多鱼的课,能行么?

  即便王多鱼就在教室里坐着,有什么课堂以外的话,他能够随时站出来帮忙。

  然而大家还是抱有很大疑虑。

  刘德本他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可这件事由王多鱼亲自操办,他们也没有办法。

  不管行不行,反正莫若高已经站在了讲台上,而此时的王多鱼却已经进入了论文证明写作的状态当中,自动屏蔽了外界的信号。

  其他人或许不是很清楚,但王多鱼却非常明白,想要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将会涉及到诸多技术细节,因此必须得万分谨慎小心。

  一个不留意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

  这些技术细节包括了椭圆曲线、模形式、伽罗瓦表示等前置知识,后续王多鱼还需要创造出更多的相关理论或数学工具,然后逐一进行计算,将整座大厦打通才行。

  目前,王多鱼已经进行到了模性提升定理这个数学工具的验算阶段。

  只见王多鱼在稿纸上面写道:

  “对于椭圆曲线E,首先要证明的是若模p伽罗瓦表示p(E,p)是不可约且模性的,则其也是.”

  就这么一句话,后续又是大量的验算,仅仅只是这些验算,如果是其他人的话,那么最少需要一周或者十多天的时间才有可能算出来。

  但王多鱼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

  大脑在高速运转当中,相当于一台极为精密的超级计算机,运算处理之后的结果,也必然是正确的。

  “窝草,这些符号是什么?我特么怎么看不懂?”

  坐在最前面,就在王多鱼旁边的中大学生陈延慧,整个人都傻了。

  其他几位同学也同样不明白,等他们再次看向黑板时,再次懵圈。

  因为此时的莫若高也已经讲了不少,导致他们有一部分内容没有听到,然后瞬间就跟不上思维了。

  好家伙,王多鱼坐在旁边,根本就不是让他们能够碰碰‘运气’,而是扰乱大家的思维啊,让大家开小差了。

  还好,代课仅仅只是一天,否则的话,后续肯定会更加麻烦。

  王多鱼一边忙着上课,一边忙着写论文,还得抽空跟进一下掌上游戏机项目,确实非常忙碌。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就是掌上游戏机这个项目根本没有那么快,很多都还只是理论阶段。

  比如说光刻机,到现在都还没影子呢。

  几天之后,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的代表团来到了哈工大,王多鱼不得不暂停论文的证明。

  两大部门的到来,让刘德本他们十分高兴。

  但是当谈判开始,机电部四五所这边提出来的要求,却是让刘德本差点没当场暴走。

  什么鬼啊!

  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他们两个单位都希望哈工大这边投入所有研发资金,他们两个单位就只出人,而研发成果则是他们三方平分。

  狗日的,哪有这么干的呀?

  上来就欺负人,根本没有诚意。

  王多鱼没有动怒,但他听出来了,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他们都盯上了哈工大的资金。

  由于雕牌公司的关系,哈工大现在的资金相对充沛,而且还是外汇司的座上宾。

  偏偏机电部他们两家单位则是因为国外从上面那边拿走了太多的研发资金,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导致被领导们给‘放弃’了。

  其实,如果不是哈工大珠玉在前,出口了那么多的蓄电池到国外,那么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也不至于这么惨。

  毕竟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搞‘仿制’,技术在国内来说够用就行,领先全球是不敢想的事情。

  哈工大雕牌公司却是做到了独步全球的技术领先,自然而然就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羡慕嫉妒的对象了。

  也因此,在确定了哈工大目前的合作想法之后,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两家单位一拍即合:多搞一点科研经费!

  要不然,他们都没米下锅了呢。

  他们出人,哈工大出钱,这么来看,他们多分走一点科研成果,也不是不行。

  但直接分走六成多,就给哈工大三成三,而且哈工大也不是不出人,甚至都还会出技术指导。

  所以机电部他们如此狮子大开口,那肯定是不对的。

  “不行,这肯定不行!”

  刘德本暴跳如雷,喘气如牛,断然否决道:

  “汤所长,我们哈工大出钱出人也出力,而且还会给予技术指导,所以这个光刻机研发项目的科研成果分配绝对不能够这么做.”

  就在这个时候,王多鱼突然开口道:

  “汤所长,闫厂长,如果我们哈工大从你们两家单位各招聘一支技术研发团队为我们哈工大工作,你们需要多少资金呢?”

  釜底抽薪!

  他一开口,就让会议室陷入了冰点。

  听到这句话的刘德本,顿时笑了,他完全没有因为王多鱼打断自己说话的恼火,相反,他还松了一口气。

  机电部四五所的所长汤裕民脸色一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王多鱼的提议。

  然而中科院幺零九厂的闫若新厂长却是好奇地开口问道:

  “王教授,如果我们同意的话,你们哈工大能够提供多少资金呢?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闫厂长,你们也太狮子大开口了吧?”

  王多鱼笑眯眯地说了一句,刘德本马上就附和地点头。

  接下来的讨价还价工作,就由刘德本跟进了。

  怎么说呢,光刻机的研发项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薛宇恒、李康民和姚文荣他们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这部分的资料整理,并且也都已经去了机电部四五所那边进行学习和实习。

  可如果仅靠他们这些人的话,那么哈工大这边可能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研制出自己想要的光刻机。

  但如果是雇佣中科院和机电部这两个单位的研究人员来帮忙,那就很不同了。

  哈工大这边再招募一批技术人员,同时也让哈工大的学生们参与进去,那么光刻机这个项目还是可以很快研制出来的。

  步进式光刻机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光刻机技术,而王多鱼想到的是美国那边已经出现理论指导但还没有实现的步进重复光刻机技术。

  这玩意儿可以缩小倍率,在集成电路尺寸不断缩小的技术迭代的八十年代,那么这种技术无疑是真正的主流。

  王多鱼想要实现这样的光刻机技术,当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帮助自己实现。

  如果从国外直接购买的话,呵呵,确实太贵,而且不利于后续的发展。

  咱们又不是北极熊帝国,人家已经摆烂躺平了,而且人家北极熊帝国的电子管工艺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

  因此,稳步推进晶体管工艺,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光刻机技术,完善集成电路技术,这才是咱们应该干的事情。

  依赖从国外进口光刻机技术,这肯定行不通。

  就好像现在,不仅仅要按照每台四十五万美元的价格来采购光刻机,而且还得排队等候。

  等人家GCA公司生产出来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靠人不如靠己!

  接下来半天时间,等刘德本讨价还价得差不多了,王多鱼这才拿出一套理论指导。

  “步进重复光刻主要应用在零点二五微米以上的工艺,我可以跟闫厂长你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理论:光刻时掩膜版固定不动,晶圆步进运动,完成全部曝光工作.”

  其实还有一个技术理论,那就是步进扫描光刻机,这一技术在曝光视场石村及曝光均匀性上更有优势,在零点二五微米以下的制造中减少了步进重复光刻机的应用.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技术理论,可想要实现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见王多鱼对光刻机的工艺技术居然掌握得如此充分,汤裕民、闫若新他们都被唬住了。

  隔天,新的谈判继续,只不过跟昨天的趾高气昂不同,这一次,汤裕民他们确实非常有诚意。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结束,下午又继续更多项目细节的敲定工作,直到黄昏日落的时候,光刻机研发项目才算是彻底敲定下来。

  这个项目将由哈工大来主持,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两家单位协同研发。

  项目初期资金为一千万元人民币,后续将会陆续投入两千万人民币,具体视情况而定。

  哈工大将会在冰城建设一座新的研究所,用于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进。

首节上一节160/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