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63节

  冲着王多鱼竖起大拇指,陈省身夸赞了一句,突然好奇问道:

  “既然你已经证明了,你为什么还不投稿发表呢?”

  话音刚落,他又马上惊呼道:

  “不是因为《哈工大数学期刊》吧?你想将这篇论文发表在这份期刊上面?”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陈省身记得吴从说过,《哈工大数学期刊》是有中文版和英文版的。

  这份期刊已经筹备了有几个月的时间,虽然收集了不少论文稿件,但似乎质量都很一般。

  吴从野心勃勃,他想要让《哈工大数学期刊》一步登天,直接成为国内最顶尖的数学期刊,所以对论文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只是可惜,哈工大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就算有了薛晓玲、朱承武、荣光夏、莫若高等优秀学生,但毕竟只有四人,他们不可能那么高产且高质量。

  唯一的顶级数学家王多鱼,他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不过,加入《哈工大数学期刊》每半年发刊一次,或许还是有这样的可能。

  王多鱼笑着表示,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陈省身立马反问道:

  “可是你们有这样的审核机制么?”

  顶级论文期刊是需要有顶级审核团队的,目前的哈工大,除了王多鱼之外,其他人可以忽视了。

  薛晓玲他们根本不具备审核王多鱼写的这种高质量论文的资格。

  就算是陈省身,如果他年轻十五到二十岁,那么他肯定能够帮忙审核,可他今年都已经六十九了,即将步入古稀之年。

  除了陈省身之外,那么国内还能够有资格审核王多鱼论文的也就是陈景润、冯康、段学复、苏步青、吴文俊等人了。

  而这些数学研究员、数学教授等,大部分都已经上了年纪。

  一般来说,超过六十岁之后,想要审核顶级论文,其实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美国《数学年刊》为什么是两个月刊发一次?

  论文稿件太少是原因之一,审核团队难找则是第二个重要原因。

  斯梅尔、丘成桐、安德烈韦伊等数学教授们,他们可都是《数学年刊》或者其他专业期刊的兼职审稿员,他们有权选择是否帮忙审稿。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非常友好,愿意帮忙审稿的。

  “嗯,我们还在筹备当中,已经邀请了部分教授帮忙,数学所陈研究员、北大段主任等,还有我们学校的陆家羲老师而英文版这边,则是邀请了斯梅尔等人帮忙.”

  王多鱼没有隐瞒此事。

  《哈工大数学期刊》想要发展,这是未来必须要走的路径。

  此前去普林斯顿大学作报告前,王多鱼就已经跟刘德本等人学校领导商议过这件事了。

  朱承武留在普林斯顿大学,其实可以说就是给哈工大打前站,多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

  简香兰他们部分没有回来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未来毕业之后,加入哈工大在美国的办事处,主要协助类似跟美国数学教授们的联系等。

  比如这一次,一旦王多鱼的论文需要审核,那么英文版这方面就会发送到办事处这边,由简香兰或者朱承武他们帮忙递交给斯梅尔等教授。

  有来有往的关系,才能够长久。

  否则的话,真的仅仅只是凭借彼此对数学的热爱么?

  狗屁!

  人生在世,谁不是追求名和利呢?

  斯梅尔为什么那么愿意帮助哈工大?

  如果不是王多鱼开口,斯梅尔才不会管哈工大呢。

  那为什么斯梅尔会给王多鱼面子呢?

  废话,王多鱼的能力和年龄在这里摆着,如果斯梅尔不是已经五十岁了,他肯定会直接搬过来哈工大这边,跟前者一起搞科研。

  只因为王多鱼太年轻了,绝对还能够再有很多科研成果出来。

  那么跟着这样的大佬,肯定能够喝点汤。

  陈省身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说道:

  “你这个想法很好,祝愿你们成功.不过我得给小丘打电话了,让他不必继续这个课题了.”

  王多鱼不由摇头失笑:

  “陈教授,说不定丘教授也已经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呢?你这样打击他可不行啊”

  差一点,陈省身就想骂人了。

  还好他能够稳得住,不是那么冲动的人。

  略过这个话题,陈省身询问王多鱼什么时候能够将收尾工作完成?

  “没那么快.”王多鱼摇头,没有告知对方他已经完全证明了。

  整个费马猜想,他是使用了诸如模性提升定理、伽罗瓦理论基础上的归纳法、岩泽理论拓展群界、模椭圆曲线理论、某些赫克代数的环理论性质等数学工具和理论。

  如果拆开来的话,那么总共能有五篇论文。

  但王多鱼直接将它们全部归拢,然后放在了两篇论文上面。

  现在他还没有想好具体是什么时候发表这两篇论文,以及在哪里发表。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怕他想等,其他人也不愿意等了。

  陈省身又待了一天,这才离开。

  九月二十日,王多鱼结束了在京城的生活,回到了哈工大。

  回到哈工大之后,他就进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虽然他仅仅只是离开哈工大不到十天的时间,但诸多项目也都已经积攒了不少问题,自然是需要他帮忙处理一下。

  这天下午,刘德本找到王多鱼,跟后者简单说明了一下今年哈工大转正教授的名单。

  “校长,我这才被学校聘请为副教授一年多的时间吧?这就转为正教授了?其他人会怎么想啊”

  王多鱼闻言,顿时惊讶不已,摇头想要拒绝。

  他是去年七月份被哈工大聘请为副教授的,现在是八零年九月下旬,前后也就是十四个月的时间罢了,就从副教授转为正教授,晋升速度跟坐了火箭一样。

  要知道,他老丈人朱启正,到现在都还只是一名副教授罢了。

  所以他如果这么快就转为正教授了,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刘德本却是态度坚决:

  “如果你不成为正教授的话,那其他人才会多想呢”

  甚至其他教授都不敢成为正教授,肯定会如坐针毡。

  事实确实如此,因为王多鱼的名气很大,人民报、工商报、青年报等都频繁报道过他的新闻,真是给国人长脸。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很多人只要出国,就会知道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就是一个无名小卒。

  偏偏王多鱼却是在全世界最顶尖的数学领域,扬名立万。

  如果这样的人都不能成为哈工大的正教授,那谁才有资格?

  更何况,王多鱼的科研成果众多,领导和指导的项目也很多,他要是不成为正教授,其他人确实不敢也没有资格成为这个正教授。

  反倒是王多鱼才二十四岁的年龄,没有足够资历的问题,才是最应该被无视的问题。

  王多鱼直接沉默了,他也想了很多。

  所以这个正教授职位,他就算不接受,也不行。

  “后天我们就进行一次受聘仪式,到时候会在大礼堂那边举办”

  刘德本如是说道,然后不等王多鱼拒绝,便又聊起了其他事情。

  哈工大的大礼堂是今年新建的,可以说之前两次没能够举办报告会,一直都是李瑞和刘德本等人心中的痛。

  因此,在今年年初,雕牌公司迅猛崛起,有那么多外国公司给了上亿美金的订单。

  腰杆子鼓起来的哈工大,马上就大刀阔斧,大兴土木工程。

  而大礼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

  如今的哈工大,已经将周边几个地区给囊括了进来,成为校园的一部分。

  雕牌公司五期工厂建立之后,马上就投入生产环节,原本距离校园还有两公里,现在因为学校扩大,反而是成为了邻居。

  毕竟雕牌公司的五期工厂,确实非常大,工人数量直接突破了三千人,绝对是不是小工厂。

  王多鱼欲言又止,可刘德本已经聊起了雕牌公司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这件事上面了。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电动自行车就已经开始进行道路测试了。

  到了六月底的时候,这款自行车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均为合格之后,然后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七月下旬,销售正式开始。

  那会儿王多鱼刚回到哈工大,又要忙着给杨念真他们上课,还要证明费马猜想,所以他根本没空管这款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情况。

  何况,尚仲敏副教授他带领的销售团队已经非常成熟了,甚至都已经初步建立起跟国外公司的销售渠道。

  在雕牌电动自行车上市之后,很快就找到了相对应的代理公司帮忙销售。

  搭载安全可靠的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完全能够解决很多人十公里范围内的出行问题。

  对于欧美国家的普通民众来说,这绝对是好消息啊。

  所以从七月底上市之后,八月上旬到货,雕牌电动自行车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产品安全并不是首选,价格低廉才是民众追捧的最大原因。

  在国内,一款轻便型雕牌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仅为三十公里,载货能力不超过五十斤,单价为三百三十九元人民币。

  同等型号的自行车,在国外,售价则是两百五十九美金。

  还有plus型号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为四十八公里,载货能力是一百五十斤,国内售价是五百五十九人民币,国外售价三百九十九美金。

  目前就仅有这两款,Max型号的电动自行车还没有研制生产出来,因此还需要等待。

  而一款电动自行车的售价仅为三百九十九美金,拿美国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美国的普通人月薪是八九百块美元到两千美元左右,年平均工资是一万到两万五美金左右,完全能够轻易地支付这样的费用。

  至于说养这样的电动自行车,那更加轻而易举。

  在一九八零年九月的时间点,国际原油价格已经涨到了三十五美元一桶,比去年每桶原油仅为十三美元的价格,足足涨了二十二美元。

  非常夸张的数字,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这当然会增加他们的养车成本。

  以前没有得选择,现在有多余的选择,所以他们纷纷都订购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用来应付自己日常的上下班通勤需求。

  很多人在城市里,或者是城乡之间,大多数人的通勤距离一般都是二十公里范围内,少数人才会超过二十公里。

  而Plus版本的电动自行车,完美契合他们的通勤需要。

  除了不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优点。

  也因此,雕牌公司的电动自行车上市之后,迅速成为畅销品。

  根据统计,目前雕牌公司已经接到了超过八万台电动自行车的订单,其中plus版本的定位为五万三千台。

首节上一节163/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