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162节

  所以她的体重增长,大概率就是小腹这里。

  而她母亲却在一旁插嘴道:

  “没错,你确实应该多吃点,多鱼啊,不是妈说你,平时你不在她身边,你媳妇她吃得可不多,像今天这样的丰盛饭菜,我也没少做,可她,成心要气死我”

  一提起这个,方贞就忍不住生气,朱玲只能埋头干饭。

  王多鱼闻言,表面上安慰丈母娘,帮忙劝说朱玲,心里却是苦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他和朱玲结婚,看似天作之合,但依然总有矛盾的时候。

  每个人每个不同时间段的想法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的需求和想法,造就不同时间段跟家里人的矛盾点。

  就拿王多鱼自己来说,上辈子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有机会去美国,但奈何家里不支持,导致他根本没办法拿到签证。

  只因为当时的签证必须得证明他家很有钱,半年内的银行卡流水之类的要超过五万块钱。

  可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五万块钱那就是一笔非常非常多的巨款。

  在当时,他母亲的弟弟们还是比较有钱的,凑一凑都能够拿出十来二十万。

  然而很可惜,王多鱼的舅舅们都不同意,于是他想要去美国的梦,就破灭了。

  这是最开始的矛盾点,之后王多鱼很晚才结婚,家里人催,他依旧我行我素,所以跟家里人又闹出了不少矛盾。

  其实这些矛盾都不是什么大的矛盾,但是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会有隔阂。

  “多吃点,你不要怕胖,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减肥。”

  听到王多鱼的话,朱玲差点再次给他一个白眼。

  这算是什么安慰啊?

  接下来两天,王多鱼都待在京城家中,哪里都没去,要么给朱玲做饭,要么就是在家里写写画画。

  费马猜想虽然已经证明了,但王多鱼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之前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丘成桐就跟他聊过关于HYM方程,王多鱼对这个课题就非常感兴趣。

  首先一点,这个杨米尔斯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微分方程,指杨米尔斯作用量所确定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其理论是基于SUN组的一种量规理论,或者更普遍地说,是一个紧致半单李群。

  不提什么数学公式和量化等,就说它的应用,未来量子力学能够统一除了引力之外的三种力,都有杨米尔斯理论的帮助。

  王多鱼他在物理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者,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怎么样,但他是在努力尝试。

  如果能够有所收获,自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那就看看在研究过程中,让自己成长。

  第三天的时候,王多鱼在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夏培肃教授打过来的电话。

  老太太打电话过来邀请他到计算所一趟。

  “到底是谁泄露了我来京城的消息呢?”

  一旦出门的话,那么他就别想有安稳日子过了。

  中科院计算所,王多鱼再次‘故地重游’,得到了夏培肃等人的热情接待。

  “多鱼,这就是我们并行计算机项目办公室,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夏培肃亲戚而热情地给王多鱼介绍着,在她身后的单云博、楚玉恒、唐喜成等人,目光复杂地看着王多鱼。

  有些人天赋绝佳,一遇风云便化龙。

  但更多的人都是默默无闻,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

  以前的王多鱼,还仅仅只是大学生,单云博他们这些硕士研究生,在他面前,虽然没有优越感,但也不至于那么没地位。

  可现在,王多鱼早已经是教授了,是哈工大最年轻的教授。

  在国外,更是名满天下。

  七八月份的时候,人民报可没少报道王多鱼在普林斯顿大学作报告的事情。

  两千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这一次的报告会,这是全球数学盛会,也是除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外,唯一一次汇聚如此多名顶尖数学家、数学教授、数学爱好者的聚会。

  甚至,青年报、工商报、妇女报等都转载了国外众多报纸的报道,让单云博他们这些人都了解到了王多鱼这一次弄出来的动静,到底有多大。

  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报纸,更是报道了王多鱼和丘成桐两位全球数学界双子星的打赌。

  尽管是友好的打赌,但有些人就是不怀好意,在报纸上面胡乱报道。

  外界是什么情况,过去的七八月份已经非常清晰明了地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让单云博他们知道了。

  其实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地方。

  最可怕的一点,那就是王多鱼在去年年底就搞出了一个分布式计算机项目,然后在今年六月之前便彻底结束了。

  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一个非常重量级的科研项目。

  然而单云博他们其二还在继续并行计算机项目,目前都还没有完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他们问过夏培肃教授,分布式计算机的研发难度并不比并行计算机的难度低多少。

  而哈工大分布式计算机项目之所以那么快完成,主要还是跟王多鱼有很大关系。

  单云博还记得当时夏培肃教授是这么解释的:

  “我老了,肯定比不上王多鱼教授这样的年轻人了”

  此时,王多鱼并没有留意单云博他们的表情,等夏培肃教授介绍完之后,听着对方提出来的请求,他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

  夏培肃领导的并行计算机有三个小问题,以及一个框架设计的问题,她希望王多鱼能够帮忙梳理一下。

  她毕竟是五十七岁的老太太了,身体还算健朗,但脑子转速可没有那么快了,精力也不如从前了。

  就算不提之前对方给予的帮助,仅凭当初对方的赏识之恩,王多鱼也会义不容辞。

  所以,接下来几天时间,他都待在计算所这边,帮助对方梳理系统架构等问题。

  时间在缓慢流逝,当时间来到九月十六日的时候,一通电话打了过来,半小时之后,陈省身这位老教授居然出现在了王多鱼面前。

  “陈教授,您怎么还亲自过来了呢?”

第169章 ,正教授 畅销海外 决定

  一九八零年九月十六日,中科院计算所,一间办公室内。

  陈省身的到来,让王多鱼十分诧异。

  前者寒暄两句,然后就步入正题:

  “王教授,我想问询一下,你是不是已经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如果已经完成了,我希望你能够如实告知我,并且尽快发表.”

  关于这个消息,陈省身是从吴从这边得知的。

  后者正在筹备《哈工大数学期刊》的事情,希望能够邀请更多的作者给这个新生的期刊投稿,然后吴从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出了什么毛病,居然给陈省身写信邀稿。

  要知道陈省身可是名满全世界的大佬,在数学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人家会缺投稿的渠道么?

  再说了,以陈省身的地位,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论文放到《哈工大数学期刊》上面发表呢?

  这不是拉低了他的逼格嘛。

  虽然说花花轿子人人抬,但哈工大的花轿还没资格让陈省身来抬,最起码现在肯定还不够逼格让陈省身屈尊纡贵的。

  但万万没想到,陈省身居然回信了,而且还询问了吴从不少关于王多鱼的事情。

  在明确王多鱼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学生之后,陈省身也已经释怀了。

  国内的山头林立,这是必然现象。

  王多鱼这个年轻人当初高考的时候都不想去北大,必然是看穿了什么,所以才会跑去哈工大。

  或许王多鱼自己也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甚至是自立山头。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

  陈省身看得非常明白,王多鱼很早就开始布局了。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智商超群,情商不怎么看得出来,但绝对不会是普通人的水平,而胆识格局和能力,王多鱼绝对是举世无双的那种。

  薛晓玲、荣光夏和莫若高这三位同学,说不准就是王多鱼的布局之一。

  虽然朱承武被留在了普林斯顿大学,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哈工大呢?

  所以,未来的哈工大计算数学系,绝对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存在。

  现如今,国内数学界已经是三足鼎立的格局了。

  目前最厉害的是京城,因为华罗庚、陈景润、段学复等人都在这里,而且京城本身的山头也有很多。

  其次就是冰城,虽然目前的冰城仅仅只是一个哈工大,甚至可以说是仅仅只有王多鱼一人,但他一人就可以抵一城。

  最后则是陈省身所在的天津了。

  他已经回到南开大学主持数学所的工作,全力发展南开大学的数学。

  如果不是因为他年龄大了,很难再有多少科研成果,要不然他还是能够跟王多鱼等其他人掰掰手腕。

  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的,而且也是未来的事情。

  对陈省身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认王多鱼是否已经证明了费马猜想。

  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丘成桐还被蒙在鼓里,傻乎乎地埋头哼哧哼哧地苦干。

  虽然费马猜想是出了名的十八层地狱级难度,他学生丘成桐未必能够证明得了,但王多鱼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不是陈省身对王多鱼信心满满,而是后者的天赋能力在这里摆着。

  最关键的是他今年也才二十四岁啊,在这个年龄段,那绝对是创作巅峰期啊。

  要知道,陈省身当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表《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内蕴证明》等论文的时候,也才三十三、三十四岁啊。

  吴从也不知道王多鱼有没有证明费马猜想,但他知道王多鱼已经去了京城好些时日了。

  陈省身得知这件事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京城,想要亲自从王多鱼口中证实这件事。

  从七月到现在的九月,也就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王多鱼就证明了费马猜想,似乎完全不可能。

  但陈省身又不是一般人,以前他就跟刘德本、吴从、刘桃顺等人聊过,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王多鱼在证明庞加莱猜想时的日常。

  四维空间庞加莱猜想就不提了,这件事没多少人知道,但三维空间空间庞加莱猜想和封顶论文这三篇论文的证明日常,吴从他们绝对是非常清楚的。

  王多鱼闻言,微笑着说道:

  “陈教授,我还没完全证明,只不过是有阶段性的成果,每条椭圆曲线都是模性的,可以通过函数唯一对应一个模形式”

  陈省身闻言,顿时大吃一惊,当即就跟王多鱼讨论了起来。

  谷山-志村猜想当中就已经指出了椭圆曲线跟模形式之间有联系,但万万没想到,王多鱼居然真的证明了这一点。

  花了将近一天半的时间,陈省身终于是跟王多鱼了解清楚了后者是如何证明这个谷山-志村猜想。

  “王教授,你是真的厉害,这篇论文一旦发表,那么你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必然超越我很多.”

首节上一节162/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