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3节

  青山乡,大红沟村,王多鱼报完名回到家里的第三天,关于他参加高考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这件事还是今天上午他六嫂杜小菊经过他家门口时告诉他的,要不然他都不知道。

  关于一九七八年的高考,王多鱼并不太放在心上,因为他前些日子就已经做了一遍去年的高考题目,如果是按照去年的难度,那么他肯定能够考450分以上。

  因此他计划每天上午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高考就可以了,其余时间都用来编写数学论文,或者是抄写几篇文艺文章。

  其实按照他的计划,直接上学术论文应该也能够赚到不少稿费了,但鬼知道这时代的学术理论界是什么情况啊,他又不是很懂目前现在的情况,他只能够尽可能地参照之前发刊的论文,然后编写一些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论文。

  简单来说就是水字数。

  但这样的话,并不是那么保险,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王多鱼做事从来都是不打无准备的仗,所以他喜欢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执行。

  既然水论文不是那么保险,那就再上一道保险杠:编写文艺文章!

  文艺文章要赚钱,就得了解这时代的市场情况,去年《人民文学》这本杂志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叫《班主任》,引起了广泛的轰动,同时也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

  然而王多鱼肯定不会写这样的短篇小说,因为赚不到钱,他现在的需求很简单,那就是尽可能地赚到一点资金,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所以在了解清楚现如今的文学现状之后,他就拿起了笔,直接开始抄书。

  《雪城》就是一部非常适合的小说,讲述的是一群知青们在返城之后面临来自精神、物质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以及这些知青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艰辛的故事,王多鱼只需要把时间给模糊掉,其他太过黑暗的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原作中的王志松、严晓东、徐淑芳和刘大文等人的故事,王多鱼并没有做多大的改动,不过他把陈清婉这个女大学生角色给融入进去了。

  “在大雪纷飞的北方大地上,游走着众多故事角色:哑巴的歌唱家、疯癫的大学生、坚强的老厂长.他们深陷在时代的逆境中,被生活的风浪所裹挟,饱含着生命的沧桑与情感,去接受命运的审判。生而为人,自强不息,他们把悲伤装进心里,把希望穿在脚上”

  抄书是一件挺枯燥乏味的工作,更何况在一九七八年的时间,只能够手写,不仅单调无聊,而且还十分痛苦,但是为了生活,王多鱼只能够继续坚持。

  只有下午在写数学论文的时候,王多鱼才感觉自己是自己,脑子也不至于生锈。

  这天下午,杜建平跟李东武两人来到王多鱼家里,前者是主要过来这边借练习题,李东武更多是来看王多鱼笑话的,因为他不相信王多鱼‘改过自新’,从此发愤图强。

  但他们两人突然到访,直奔王多鱼家中,根本没有给后者任何反应时间,走进来的时候,却是看到王多鱼正在家中客厅埋头写着什么,上面都是一些鬼画符一样的符号,一般人还真的看不懂。

  “多鱼你在做什么题目?这是数学题?我怎么看不明白的?”

  杜建平看到草稿纸上面的符号之后,整个人都傻掉了,因为上面的符号,他根本看不懂。

  设U=IT:E(T)=8(0).E (T’)<∞、对一切0d成立;非空、又设Ug=推论1{: E,(o)= 0. E (υ’)<∞、时一切0d成立).则To是g(0)的一个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E(oTo)=0、对一切0d.vU成立.

  设对某TU成立:对一切0d和ù∈U,有E (uTo)=0.则对任意TU、显然有T-TU.所以E。IT(T-To)!= 0对一切0d成立、也就是、E。ToT:-E。ToTo:=0.由Schwarz不等式E。(T)=E。(ToT)≤E〔T112。E〔T21/2对一切0d所以E (Tò)≤E(T’)对一切0s成立。

  证明从略!

  分开的每一个中文字都能够看得懂,组合在一起就不明白了,但是‘证明从略’这几个字,杜建平还是看明白了,也因为如此他才大概猜了一下,这是数学?

  旁边的李东武眼睛都直了,根本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王多鱼你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你家,所以你提前在家准备好了这一切是吧?还在我们面前装,高考又不会考这些,你装什么装呢?”

  “而且你本来就是高考落榜生,我们都这么熟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一清二楚,装这些只会显得你心虚,死要面子活受罪…”

  嫉妒使人面目全非,这句话从此被具象化了。

  被人打断思绪的王多鱼,心情本来就不太美,更何况李东武这个人带着嫉妒和敌意,他隔着几公里远就闻到了。

  “李东武,没人跟你说过你的嘴巴很臭么?能不能闭上你的臭嘴?张口就喷粪,这里是我家,我用得着在你面前装么?真是小人之心!”

  “建平你来了,喝点水吧,你要练习题吧,没问题,等下你带走就可以了。”

  什么叫区别对待?这就是咯,王多鱼对李东武是根本没有好脸色,开口就是怼人,反之对杜建平却是如沐春风,完全就是天差地别的对待嘛。

  杜建平谢了一声接过王多鱼递过来的水杯,但目光一直停留在桌上的那些稿纸,实在看不明白:

  “多鱼,实话实说,今年高考应该不会考这些吧?看到这些符号我是真的怕了,要是今年考这些题目,那还是杀了我算了,这大学不上也罢…”

  “建平你别瞎猜了,高考肯定不考这样的题目啊,你看看这些鬼画符,大学都不一定是学这些呢,咋可能是考这些呢?”李东武马上就应了一句,然后看向王多鱼说道:

  “王多鱼你赶紧说这些都是什么,就算你不承认你是装逼,但你真的懂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么?”

  “跟你有关系么?我不想给你解释不行么?”王多鱼翻了个白眼,然后对杜建平道,“建平你看这些题集吧,多练习一下,高考的时候,说不定就会考到这些”

第7章 ,当幸福来敲门

  京城朝阳,《人民文学》杂志社办公室内,作为编辑的朱庆礼今天心情不是很美,因为去年刘心武在人民文学第十一期上发表了《班主任》这部短篇小说,致使之后有很多小说都参考这个模板来投稿,千篇一律又没有任何新意,让朱庆礼十分不满。

  “老朱,你又垂头丧气了?咋地又没有找到你想要的稿子啊?我说你也太追求完美了吧?哪有那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呢?”

  从外面进来的同事常晓东,手里提着一壶滚烫开水,到座位前,赶紧将腋下夹着的一沓稿件放桌上,放好水壶之后忙不迭地从斜挎包里拿出一包茶叶,一边泡茶一边说道:

  “别看稿子了,来来来,给你泡一壶茶,喝一口保证让你神清气爽,说不定你运气爆棚,真的找到一篇好文章”

  朱庆礼翻了个白眼,道:“你自己喝吧,我出去走一走。”

  “也行,出去走走散散心,放空一下大脑,挺好的,只不过这么好的茶叶,你确定你不要?我偷偷告诉你,这可是从我老丈人家带过来的好茶叶,百货大楼三十四号特供部特供品哦.”

  “你先泡好再说吧,没有好文章,再好的茶叶,一样寡淡无味。”

  常晓东闻言,哼哼两句不识好人心,自顾自地泡起了茶叶,才懒得再搭理对方呢。

  等他泡好了茶叶之后,美美地喝上两口,然后长叹一口气,这才翻开桌子上的投稿信件,逐一拆开来查看。

  过了一会儿,常晓东也皱眉不已,正如朱庆礼所说,没有好文章,这茶叶就算再好,也是索然无味,直到他打开一封来自双河县的投稿信件,目光看到上面的文字时,瞬间便愣住了。

  字很漂亮,不是字迹灵动秀美的女性文字,而是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清晰流畅,不仅美观大方,且笔力劲挺、轻盈洒脱。

  字迹好看也就算了,关键是上面的文字很有灵气,开篇的第一句就把常晓东给吸引住了: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俯瞰苍穹,有人坠入深渊,可即使我们身处黑暗,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当幸福来敲门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就这么一句话,让常晓东联想到了自己,因为他是下乡知青,去年才终于接到通知,他父亲是被冤枉的,他终于可以返回到城里,并且他父亲还给他安排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里当编辑。

  相比较在乡下度日如年的那些光阴,他在城里的这大半年时间里,那叫一个如鱼得水,白头发都少了很多,变得更加年轻了。

  《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下乡青年在贺兰山放牧,经历那些黑暗岁月的不公待遇等,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跟逃荒到贺兰山的李秀芝喜结连理,最后考上大学的故事。

  这部小说其实就是王多鱼将牧马人的故事提炼糅合,再融入一点当幸福来敲门的鸡汤文字,花费三天半的时间才写完的小说。

  由于是用来破局的开篇小说,所以王多鱼在措辞、故事布局等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生怕被拒稿呢,为什么?

  因为卢新华的《伤痕》这部在今年引起轰动的小说,在发表之前,可是被《人民文学》给拒过稿的,后面是《文汇报》编辑钟锡知从复旦老友那边得知《伤痕》小说,阅读过后,便让卢新华修改部分‘影射’部分,之后又交给魔都宣传部审查之后,才即将在八月份刊发。

  常晓东又高兴又悲伤,从外面散完心回来的朱庆礼看到这一幕,不由错愕不已:“老常你咋了?又哭又笑的,怪人的,等等,你不会是发现好文章了吧?给我看看”

  “老朱你看看吧,我认为这是一部过去几个月里最优秀的小说了,文字里透着一股灵性,故事讲得非常好,情感质朴真实这不是讲故事,这是我们知青的真实写照啊.”

  听他评价如此完美,朱庆礼并没有回应,而是低头观摩起了王多鱼这篇小说。

  时间悄然流逝,朱庆礼已经被故事给深深吸引住了,办公室内的其他同事进进出出,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有人发现了常晓东和朱庆礼两人的异常,于是主编徐汉生来了。

  主编来了,朱庆礼和常晓东两人连忙站起来,跟徐汉生强力推荐《当幸福来敲门》这本小说,因为真的很完美,从文字到故事,都非常完美,说到点子上了。

  虽然不是最近这段时间最流行的伤痕文学,但绝对是现如今文学界里的一股清流。

  “结尾不是悲剧啊,合家欢的喜剧缺了点内涵,这是缺陷,虽然不影响整部小说的故事脉络,但终究不是那么完美”

  徐汉生看完之后,有些遗憾地点评道,朱庆礼和常晓东两人顿时就急眼了,后者抢先说道:

  “徐主编,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反而更加契合主题,我们已经经历了十年的苦难,难道还不够多么?难道必须是跟西天取经一样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么?”

  “这故事把我们知青下乡的经历,完完全全地说出来了,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足以掩盖任何的瑕疵,我觉得就非常好,主编我认为这样的故事比《班主任》等其他小说更好,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伤痕,而是给人向上的积极力量.”

  朱庆礼也跟着点头附和道,“徐主编,我赞同老常的说法,我也认为这个故事很完美,应该发表,现在很多知青回城,有很多人十分茫然,这篇小说指不定能够给这些人带来一丝温暖.”

  见两人急眼,徐汉生不由失笑摇头,他只是发表他自己的意见而已,结果就被两人联手‘反对’,确实很少见,也足以说明这篇小说确实很不错。

  办公室的其他同志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咋舌,然后凑过来看王多鱼那本小说,然后大家都纷纷沦陷了。

  夸赞者居多,挑刺的没有,但还是有几人认为结局应该是悲剧才对,可惜他们不是创作者,这文章改不了,而且徐主编也被常晓东两人说服了,一字不改,就这么发表。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数学》办公室内,数学编辑杨大春翻看到一篇论文之后,整个人都惊呆了,因为这篇《图的联结数》非常赞,结果有相当深度,应该是处在国际领先地位。

  “应该找老王聊一聊,这篇论文太好了.”

第8章 ,打猎和稿费

  距离上次杜建平和李东武两人来家里拿题集、参考书,转眼又过去两天时间,白天变得越来越热了,气温升高代表着夏天真的要来了。

  大红沟村地处北方,是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就是四季分明并且夏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寒冷。

  王多鱼今天被他八姐王美凤等姐弟拉着进山捡菌子,五月这个时间点,主要是捡草菇、蚂蚁菌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应季食物。

  嘭!

  “哎呀,又打偏了。”王多鱼看着前方消失不见的小鹿,一脸遗憾地说道,不远处的老十王多石则是撇撇嘴,对他八姐吐槽道,“八姐,你看我哥,这打猎水平真是没救了,考试还不咋地,又不会打猎,还跟九嫂离婚了,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呢?”

  打从五一劳动节那天,王多鱼跟陈清婉离婚之后,老王家的兄弟姐妹们,一个个都挺不看好他往后的日子,放眼整个青山乡都没几个大学生,结果他居然跟大学生离婚,确实是没救了。

  虽然王多鱼还报名了今年的高考,而且最近这段时间也天天待家里,也不去赚工分,更不进山打猎,似乎真的彻底躺平当懒人了。

  整个大红沟村,包括王多石在内的老王家人,大家都不相信王多鱼能够考上大学,似乎都已经认定了老王家没有那个命,祖坟没选好位置,文曲星不会跑老王家这边。

  不过八姐王美凤对她弟弟多少还有点信心,所以这会儿忍不住给老十后脑勺一巴掌:

  “你可拉倒吧,你自个儿不是读书那块料,怎么就认为你九哥不是那块料呢?去年不行,不代表今年也不行,少说几句,没人当你是哑巴.老九,你别放心上,相信你自己,肯定能够考上大学的.”

  王多鱼摇头笑了笑,没多在意这件事,说实话,嘴边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他还不至于被这些流言蜚语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如果不是他八姐拉着他出来,加上他也在家里待了好些天,是时候出来散散心了,否则的话,他今天是不会进山捡菌子的。

  而打猎这件事,诚然吸引到他了,因为上辈子那个环境,根本不可能看到枪,但在如今这个社会,枪虽然不是很随处可见,但绝对能够摸到。

  对绝大部分男人来说,一旦看见枪,挪不动腿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虽然王多鱼并不至于那么喜欢枪,但如果能够摸一摸,还是很不错的事情。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枪械射击水平就是普通人水准,即便这具身体素质非常过硬,但他上辈子根本没有碰过枪,仅凭穿越后这具身体的素质,属实一般般。

  不过枪械这东西经过大量练习,加上对数学物理敏感一些,那么提升枪法还是很容易的事情,最起码比其他普通人要快很多。

  在山里转悠了一圈,王多鱼并没有猎杀到任何一个猎物,不是枪法不准,就是人还没站好,猎物已经跑了。

  草菇和蚂蚁菌倒是捡了一点,不多,就是三斤多左右,够他吃一两天了。

  夕阳西下,漂亮的晚霞落在王多鱼他们几姐弟身上,一群人笑呵呵地聊着往家的方向走去。

  王多鱼自个儿家更靠近山脚下一些,他大哥等其他兄弟姐妹住的房子反而是在村口的位置,因为王多鱼家是前些年他跟陈清婉结婚前建造的,大红沟村可以用的宅基地看似很多,实际上有不少都是荒地,最后没办法,只能选择山脚下靠近几户同村邻居这边建造房子。

  所以王多鱼先到家,但是他正在清洗草菇,准备做晚饭,他八姐等人全都跑来他家了,一同前来的还有青山乡邮政快递员孙守义,几乎是眨眼间,便将他的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

  “多鱼,你是不是当作家了?给,在这上面签个字,本来上午的时候我还来过一趟,不过听说你不在家,你查查看信件里面写了什么?搞不好你就是我们村第一位作家呢”

  孙守义他还挺乐观的,对王多鱼好像有点信心,因为他年轻时也给杂志社写过信投稿,但回复的都是退稿,而退稿的信件厚度和刊登发表的信件厚度完全是两码事,偏偏他非常记得这些事情。

  而他手上这两份信件都很薄,孙守义猜测是王多鱼的稿件被《人民文学》过稿了,应该可以被刊发,所以他亲自送上门。

  “这怎么可能?就王多鱼一个高考落榜生,他写的文章能够被认可?”

  刘桂花第一个表示不相信,其他村民也同样不信,连王多石他们几个王家人也不太相信。

  周围人在嘀咕、好奇的时候,王多鱼已经谢过孙守义,在他八姐王美凤的催促下,他直接撕开了信件,结果引来了他八姐的嗔怪呵斥,干嘛撕掉呀?

  “八姐,这信封不撕的话,你以为还能够继续用的么?”王多鱼笑呵呵地应了一句,手上动作不慢,已经从中拿出两张纸,一张是信件,另一张则是稿费汇款单。

  眼尖的王美凤已经看到了那张稿费汇款单,还没问出口呢,旁边的孙守义已经惊呼了起来:“这就是稿费汇款单么?多鱼你真的成作家了?”

  嘶!

  周围的村民们猛地吸了一口气,王多石这位弟弟更是满脸吃惊地看着他九哥,表情十分精彩,刘桂花等其他几位不太看好王多鱼的村民也同样如此。

  作家这两个字的分量在大红沟村还是很重很重的,现在是七八年五月,可不是两年前,大家都知道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当作家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儿。

  更何况,知识分子在农村的分量本来就很重,虽然也有部分文盲挺不尊重知识分子的,但那毕竟是少数。

  “对,这是稿费汇款单,也没多少钱,也就三十三块钱而已。”

首节上一节3/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