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从哈工大开始 第4节

  王多鱼笑呵呵地说了一句,村民们顿时更加吃惊了,三十三元还叫没多少钱啊?

  他八姐嗔怪地轻拍了他一下,他的两个妹妹则是蹦蹦跳跳地欢呼起来,刚赶过来瞧热闹的三哥三嫂、六嫂杜小菊、七嫂李玉莲以及他的侄子侄女们都纷纷惊呼了起来。

  “这肯定是骗人的,又不是直接给钱”羡慕嫉妒恨的梁锦发当即便酸道,此话得到了刘桂花等部分村民的赞同,也成功引起了王家人的不满。

第9章 ,大惊小怪

  “梁锦发你乱喊乱叫什么呢?我的稿费汇款单是不是骗人跟你有关系么?滚一边去,我家不欢迎你,真是没礼貌!”

  王多鱼脸色一沉,冲梁锦发怒声说道,同时还冲刘桂花等其他村民发飙道:

  “大家都是同一条村的,很多事情我不想说得很难听,你们之前说我考不上大学,我懒得跟你们辩解,现在我写小说赚稿费,养活我自己,你们还在旁边叽叽歪歪的,咋地你们家住海边啊?管得那么宽,是不是粪车经过你们都要尝尝咸淡啊?”

  “这封信件是孙大哥帮忙送过来的,他是邮政快递员,我还能无聊到让他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来欺骗你们大家么?再说了,我欺骗你们我又能得什么好处呢?一天天的,就知道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怼天怼地怼空气,那么闲的话,咋不好好想想办法改善自个儿的生活呢?”

  “孙大哥,麻烦你帮我读一读这封信,虽然梁锦发他们这些人可能不太愿意相信,但还是告诉他们一下,为什么我能够拿到三十三块钱的稿费。”

  因为根据去年十月份国家出版局通知全国发放稿酬,标准就是千字三元,而王多鱼的短篇小说《当幸福来敲门》总共就是一万一千三百字左右,合计三十三元九毛钱。

  孙守义闻言,激动地接过那封信,虔诚地展开信件,扫了一遍之后才咳嗽一声,“王多鱼同志,感谢.经研究你的文章已刊在本杂志一九七八年五月八日第一版上,汇上稿酬,希查收.”

  其他内容不重要,就这么一句便足以让孙守义激动了起来,他也看清楚了王多鱼发表的那篇文章名字《当幸福来敲门》,眼神呆滞了好几秒,然后看向王多鱼道:

  “多鱼,那篇《当幸福来敲门》是你写的小说?真的是你写的么?”

  后者此时已经拆开了

  看到稿费汇款单上面的字数之后,王多鱼不由默默地给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还好他没有只刷数学论文,否则的话,别说赚路费了,养活自己都成问题了。

  “这部小说我看过了,《新晚报》、《生活报》和《冰城日报》都报道过这部小说,所以我特意去找来看过了,非常好看的文章,写的太好了,开篇那句叫什么来着我想一想。”

  此时的孙守义一副思考状,梁锦发、王多石、杜小菊、刘桂花等人都看向前者,因为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这部小说,所以很好奇,再者王多鱼凭借这部小说拿到了三十三块九毛钱的稿酬,大家就更迫切了。

  “哦,是这样说的,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俯瞰苍穹,有人坠入深渊,可即使我们深陷阴沟里,也要抬头仰望星空,当幸福来敲门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等孙守义说完,王美凤也看到了她九弟手里的第二份稿费汇款单,即便上面只是七块五毛钱,她也是惊呼了出来,顿时又引来大家的侧目。

  王多鱼却是撇撇嘴道,“八姐,这才七块五而已,也就是十斤猪肉而已,十斤肉也就是吃五六天罢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是是是,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你现在可是作家了,我们大红沟村第一位作家呢”王美凤很高兴,也懒得跟他争辩那么多。

  不远处的三哥王多智等人则是笑容满面,家里的弟弟有出息了,这可是好事儿啊,就是可惜,他们的父母亲在前些年就陆续离世了,没能看到这一幕。

  梁锦发、刘桂花等村民的脸色越发精彩,嫉妒使人面目全非,他们不相信眼前看到、听到的一切,但孙守义却一直在为王多鱼疯狂打call,把后者夸得面红耳赤。

  介于孙守义是邮政快递员的身份,梁锦发他们这些村民即便不不愿意相信,却也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

  远处,老王家的老大王守诚在他几个儿子的簇拥下,缓步走进王多鱼家的院子。

  王守诚作为家中老大,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大儿子都已经快四十岁了,大孙子则是十五岁,然而王多鱼最小的妹妹老十一王美荷跟老十二王美丽,她们今年十八岁。

  也就是说,一九六零年的时候王美丽出生,而王守诚出生的时候应该是一九二一年,换句话说,王多鱼父母是在一九二一年生下老大之后,又在时隔三十九年之后生下最小的女儿王美丽,从这里不难想象出,王多鱼父母生王美丽时的年龄,最少也是五十六七岁了吧?

  五十多岁高龄生孩子,简直不可思议,不过以前那个年代,十五六七八岁结婚很正常,而且基本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身体素质相对较强。

  因为身体不好的人也都被淘汰掉了,反正王多鱼的记忆中,听他父母和哥哥姐姐说起过,实际上他们老王家并不止是十二兄妹,而是十六个,只不过有四个没能带大而已。

  老大的到来,让王多鱼家更加热闹拥挤,因为他家来了十多人,直接将客厅塞得满满当当的。

  “老九,前些天我还担心你离婚之后从此一蹶不振,现在看来是我这个当大哥的多虑了,对你也不够了解,你今年也已经二十二岁了,现在当作家了,以后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我们几个哥哥姐姐都不太懂这些,帮不上你什么忙,不过你的婚事.”

  听到王守诚这位大哥突然的关心,王多鱼连忙打断道:

  “大哥,我的婚事我自己能够搞掂,就不用你来操心了,你现在年龄也大了,好好颐养天年就是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事情就交给我们自己处理吧”

  最怕老人家突然的关心,虽然对方是他大哥,但人家都已经五十七岁了,当他父亲都绰绰有余,从年龄上来说,完全就是两个辈分的人,王多鱼当然不太乐意被对方管着。

  “对了,大哥,之前建这套房子欠你们的钱,我过段时间再还你们.”

第10章 ,《京城文艺》

  王多鱼有多少钱?真没有多少,因为在穿越之前,王多鱼就是一条舔狗,根本存不住钱,就算兜里有钱,那也是很快就给他前妻陈清婉了。

  他脚下这套院子,以及当时结婚买的收音机,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一百三十元,在这个时代,一百三十元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收音机的售价就是五十元,造房子买的材料又花了不少钱,这些钱都是他大哥三哥等哥哥姐姐们凑起来给的。

  其实不算是借,但现在王多鱼能自力更生,甚至还能够赚更多的钱,当然不愿意‘欠着’,毕竟亲兄弟明算账,亲情之间的人情债就更难还了。

  大哥、三哥等都没有答应王多鱼还钱这件事,后者也没有继续说什么,虽然他们兄弟之间的岁数相差很大,但感情一直都很不错。

  自从五月十二日傍晚,孙守义来家里一趟之后,当天晚上,整个大红沟村都知道了王多鱼成为作家的事情,所以第二天他家里就来了不少人。

  那些嫁出去的姐姐都回来了,因为她们嫁的不是很远,也就是几公里或者是十几公里的附近村庄,所以探亲是非常方便的事情,走小半天路就到了。

  不过她们走路可没有那么快,反而是这股八卦之风吹得更快。

  青山乡华西村,李东武又跑来杜建平家里复习了,因为两人一起复习更有学习氛围,如果只是李东武自己的话,那他很大概率就被外界打扰,然后学习效率变得非常低下。

  杜建平和李东武两人正在屋里看书做题,这时候外面来了一人,看到他们两人之后便大声说道:

  “建平,东武你们听说了么?王多鱼他居然成为作家了,听说他拿到了两份稿酬,一份是三十四块钱,另一份则是七块五,他只是写一万三千多字而已,就抵得上别人一个月的收入了”

  “嗤,梁康民你少在这里散布谣言,还说得有模有样的,你觉得我会信么?”李东武闻言当即便嗤笑地反问了一句,接着不屑地说道:

  “王多鱼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能不知道么?如果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去年他就考上大学了,也不至于跟陈清婉离婚了.”

  陈清婉是青山乡最美女知青,她是李东武、杜建平、梁康民等人的白月光,虽然她已经跟王多鱼离婚了,以后想要见到她几乎是不可能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其的想念思慕了。

  但凡当初王多鱼争气一点,也不至于跟陈清婉离婚,毕竟在青山乡这十里八乡的小地方,陈清婉就是所有未婚男人的梦想,大家都想把她娶回家。

  “我这可不是谣言,我还亲自去过大红沟村,看过王多鱼的那两封信件,一封是《人民文学》杂志社寄给他的,另一封信就更加了不得,那是《中国科学数学》月刊寄过来的,他发表的可是数学论文你们知道么?”

  梁康民说话十分激动,手舞足蹈地形容着他在王多鱼家看到的一切:“我听多鱼说过,你们去过他家也看过他之前写的那些鬼画符之类的符号吧?那就是数学论文,你们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吗?”

  杜建平眼神呆滞,有些不太敢相信,但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似乎王多鱼能够成为作家并不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情,毕竟他可是把陈清婉娶回家的男人。

  想起这件事,杜建平的记忆也被拉回几年前,那就是当时陈清婉还是单身的时候,不知道多少男的给她写过情书,甚至还有不少人装成流氓去吓唬她,只为了能够跟她多呆一会儿。

  “梁康民你不用复习了是吧?”李东武听不下去了,他破防了,他不想再听到关于王多鱼的消息,可是梁康民一直叭叭个没完,吵死了。

  此话一出,梁康民确实哑火了,毕竟他也是去年的高考落榜生,分数也不咋地,但他性格就是这样,相对乐观,喜欢聊八卦新闻,何况王多鱼这一波确实牛逼。

  然而杜建平却是缓过神来了,二话不说,站起来就往外面走去,梁康民和李东武两人不理解,追问了一句,结果就听他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句:“去王多鱼家。”

  李东武和梁康民两人顿时连忙跟上,也跑去王多鱼家。

  此时的王多鱼家,院子里聚集了不少人,都是附近几个村子里还算认识的人,应验了那句古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反正自从十二日那天过后,王多鱼家就一直很热闹,根本没有停下来过。

  当李东武站在杜建平身后,看到了杜建平手里的那页纸,纸上面是《人民文学》给王多鱼的回复,拢共了三十三块九毛钱,李东武彻底破大防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而这就是事实,李东武即便不相信,也改不了现实。

  便是在这个时候,孙守义从外面兴奋地冲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大声说道:“大作家,大作家,又来信了,这一次是《京城文艺》寄来的信件,大作家你这一次写的是什么小说啊?”

  孙守义的话引起了杜建平等人的侧目,特别是李东武和梁康民两人,表情更加精彩纷呈了,因为前者如此激动的话,已经表明这一次王多鱼又成功发表了一篇小说,就是不知道稿费是多少了。

  “谢谢孙大哥了,呵呵,我看看先。”王多鱼礼貌接过,他弟弟妹妹等人已经凑近了过来,还有李东武、杜建平和梁康民等人也伸长了脖子,大家都很好奇。

  这一次《京城文艺》的回信也确实过稿了,高考报名那天王多鱼分别寄出去五封信,其中数学论文两封,小说三封。

  现在已经收到了三封回信,其他两封信件到现在还没寄回来,具体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京城文艺》创刊于一九五零年,当时的主编有老舍、汪曾祺等人,一九七一年复刊之后更名为《京城新文艺》,两年后改回《京城文艺》的刊名,是一家刊发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学评论的杂志刊物,而王多鱼便是投稿了一篇两万多字的短篇小说。

  李东武看到了王多鱼手里的稿费汇款单,瞬间眼红了,忍不住嘴硬地酸道,“这纯属瞎猫捧着死耗子了,乱写的小说也能被发表?这世道是怎么了?”

  PS:今天是单身的狂欢节,祝大家顺利脱单!

第11章 ,打架

  李东武这么说话自然非常不讨喜,不过没等王多鱼驳斥对方,孙守义已经替王多鱼呵斥了:

  “李东武你胡说八道什么呢?王多鱼写的文章多好啊,怎么就不能够被发表了?你自己不行就不要在这里说什么酸话,有本事你自己也写呗,没人碍着你,但你现在不是什么作家,所以你现在闭嘴知道么?”

  如果是王多鱼的话,李东武肯定要反击回去,但现在是孙守义在训他,他就只能当缩头乌龟了,谁让人家孙守义是邮政快递员呢?

  惹恼了孙守义,下一次他的信就得自个儿去取了,甚至他还怕自己的信丢了呢。

  这个时代的交通十分不便利,虽说青山乡到双河县并不是很远,也就是十七八公里的距离,但如果是走路过去的话,还是挺麻烦的。

  车马很慢的年代,写信便是最重要的通讯方式,发电报、打电话等都很费钱,一般人可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看到李东武偃旗息鼓了,王多石这才没有找对方的茬,然后跟他两个妹妹一起庆贺,很是替他九哥开心。

  “九哥九哥,这一次总共是多少稿费呀?”

  十八岁的王美丽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过她却是一个孩子王,她那些哥哥们的侄子孙女什么的全都跟着她,因此她说话的时候,侄子侄女等小辈们全都竖起耳朵听着,只不过王多鱼却是笑着摇头:

  “你们知道《京城文艺》是一本什么样的刊物么?这可是主要刊发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杂志,简单来说就是字数很少,现在的稿费标准你们也还记得吧?千字三元钱,所以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能够有多少钱?”

  这是羞于被人知道稿费,因为太少了,然而实际上是王多鱼写了一篇两万三千字的中短篇小说,稿费是六十九元,这个收入在城里都非常高了,更何况是在大红沟村?

  王多鱼相信,如果他这个收入水平被暴露出去,绝对会刺激到农村里的一些人,搞不好有些人可能会提着枪来他家里问他拿钱。

  即便老王家兄弟姐妹多,但架不住有些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啊,偷偷摸摸地来,抢了钱就走,甚至自己小命不保,到时候王多鱼找谁说理去?

  如果是后世那个互联网时代,王多鱼肯定不怕在互联网上面炫耀自己的稿费收入,因为那时候的社会相对来说要公平安全很多。

  七十年代这个时间点,那可真是要多混乱就有多混乱,反正王多鱼不可能去赌!

  “啊?这么少啊?”王美丽等年龄小一点的年轻人顿时很失望,但孙守义却是笑着说道:“能够发表文章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稿费不多,但凭自己努力赚来的,光荣!”

  李东武闻言,顿时又觉得他行了,忍不住跳出来,但是他刚准备开口,就被王多鱼的弟弟给摁了回去,“李东武你给我滚,我家不欢迎你!”

  老王家的基因还不错,一个个都人高马大的,当然,身高比较高的也就是王多鱼和他弟弟王多石两人,因为他们都是五十年代末出生,那会儿的大红沟村可不缺吃的。

  五九六零六一这三年,全国很多地方因为干旱没吃的,但大红沟村这边靠近小兴安岭山脉,春夏可以捡菌子,春夏秋冬可以进山打猎,北大荒时的东北有一句谚语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所以王多鱼和王多石两兄弟都是一米八五以上的个头,快一米九的老十一把将一米八二的李东武推倒在地,那再正常不过。

  当众出丑的李东武瞬间恼了,他也不管那么多,抡起拳头就跟王多石干架,农村人打架没有章法,但他比后者矮了半个头,体型看似相差不大,但实际上还是有区别。

  更何况,这打架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双方就被拉开了。

  李东武还很愤怒,不断地摇晃身体,想要挣脱杜建平和梁康民两人,结果只是徒然,所以他只能够朝王多石放狠话,但有用么?

  很明显没有用!

  出了这么一摊子事儿,杜建平和梁康民两人只能够把李东武拉走,不过王多鱼家的热闹并没有因此降下去多少。

  “老十,美丽美荷,还有你们要是不安静点的话,就回去,我还想安静点看会儿书呢”

  王多鱼开始赶人了,从十二日开始,这些天他家就没怎么平静过,不是侄子侄女就是亲戚,要不就是同学,反正家里一直很热闹。

  这些天,王多鱼就没怎么认真写过文稿,本来一天能够完成一万字文稿,结果硬生生被逼得只写了一小半,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刚才还乱糟糟的一群人,这会儿比谁都要乖巧安静,王美丽他们才不会回去呢,还是待在九哥(九叔/九爷爷)家里舒服,而且待在这里还能够沾沾‘才气’。

  接下来两天,王多鱼哪都没去,就在家里待着,一直奋笔疾书,直到五月二十一日这一天,他这才收拾好文稿,准备前往双河县投稿,顺便领取稿费。

  老十、王美丽他们一听,顿时纷纷囔囔着想要一起去,王多鱼十分无奈,便是他答应给他们买好吃的酥饼、肉等,他们都不乐意,就要一起去逛街。

  “那好,你们去逛街可以,但约法三章,你们逛你们自己的,想要买什么东西,最多每人五毛钱,多了没有,明白吗?”

首节上一节4/42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