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落在那六个麻袋上,他不由皱眉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信件里,应该还有不少是读者打赏吧?
所以,他要全都回复这些读者来信么?
真要这么干的话,那他岂不是不用干其他事情了,接下来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都用来回复这些读者来信了。
所以,他不能这么蛮干,必须得想个法子。
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通过《京城文艺》发一篇通告就可以了。
嗯,就这么办吧!
只不过,到底有多少读者来信打赏了呢?
于是他接下来就开始了欢快的拆信之旅,就好像是拆盲盒一样,特别有意思。
第110章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硕士研究生助手,欢欣雀跃的刘晓俪和约定
隔天,前面西大街九十七号大院,《京城文艺》编辑部,主编办公室内,周雁如看完王多鱼拿过来的‘告读者通知书’这篇文章之后,不由叹了一口气。
“多鱼啊,你还是草率了,这篇文章我们怕是不能发表。”
“为什么?”
王多鱼错愕不已,他自认为这文章写得没什么毛病啊?
可旋即他就脸色一变,问道:
“主编,您的意思是说我这么做的话,挡住别人的财路了?”
他不是蠢,写文章之前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却是没有想得那么深入,考虑得确实不够周全。
《道德经》里有一个词叫和光同尘,形容与世俗混同,不突出自己,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如果王多鱼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那么他肯定是和光同尘啊,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但他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俗人,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仅此而已。
即便他没有多么高尚的操守,但他需要靠读者打赏的金钱和粮票活着么?
马上就是大争之世了,活着对王多鱼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他完全不需要这些读者打赏。
“对,这是潜规则,很多作者都知道这件事.”
周雁如温和一笑,点点头道:
“我知道你或许不缺钱,但你有想过其他人吗?很多作者都只能靠写稿活着,甚至他们很多时候一个月,几个月都写不出一篇合格的稿子,他们就只能靠这些活着”
“如果我们《京城文艺》发表了你这篇文章,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遭到作者们的集体‘炮轰’了”
现在是一九七八年,这才过去没多久的时间呢,有些人想要闹事儿,说实话是相对简单的。
并且作家这个群体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光鲜亮丽,很多人都快活不下去了。
王多鱼闻言,不由沉默了。
他想到了他们村的邮差孙守义,虽然老孙不是作者,但好歹还有一份正经的邮差工作,而其他人呢?
紧接着,他又想到了赵树理。
当年夏可为这样的有志青年想要成为一名作家,赵树理劝说夏可为:洗洗睡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样的言论有点类似屠龙少年终成恶龙,而他王多鱼现在的行为也有点类似,就是自己成名了,就不管后来者的死活。
如果他真的发表了这样的文章,那么他的名声确实是达到了巅峰,可其他作家的死活呢?
沉默半晌,王多鱼还是有些不甘心。
倒不是他非要博一个怎么样的名声,而是他单纯并不需要这些读者打赏,因为很多读者本身也不是很富裕,他们也都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省吃俭用把钱夹在信纸内寄给他。
作为一个存款即将达到三千块钱,月薪破两百块钱的斜杠青年作家,王多鱼真不缺钱。
“主编,那我的那些信,你们这边能不能帮忙邮寄回去?相关费用我来出。”
周雁如闻言,顿时脸色一变,摇头拒绝道:
“肯定不行,本来我也以为那些信没有钱呢,没想到里面有钱,那我们编辑部就更加不适合帮忙了,你自己想办法吧。”
“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跟别人声张,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否则的话,那么多的信件,你是处理不过来的”
王多鱼点点头,谢过老太太,然后拿着稿纸离开了。
走出编辑部,王多鱼就返回计算所了,关于读者来信这件事,他暂时不去想它。
计算所办公室内,王多鱼刚走进来,夏培肃教授就给他介绍了一下给他安排的两位助手单云博和楚玉恒。
单云博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脸上的青春痘十分明显,看着好像是高中生,但实际上是今年计算所的硕士研究生。
楚玉恒则是一个喜欢戴帽子的文艺青年,一脸忧郁的精气神,看着好像没睡醒,但眼里有光。
跟单云博一样,楚玉恒也是今年考入计算所的硕士研究生。
只不过两人都没有通过留学考试,所以只能够留在国内的计算所工作。
夏培肃教授的新项目就非常适合锻炼人,单云博和楚玉恒两人就被塞了进来,他们满心欢喜地想要学知识呢,结果被教授打发给了王多鱼,把他们给郁闷坏了。
他们都打听过了,王多鱼是一个数学天才,但同时还是哈工大的大一新生。
一个大学生而已,有什么好瑟的?
要知道,他们俩也是大学生,现在可是硕士研究生了,身份不一样。
就算王多鱼是数学天才,那又怎样?
凭什么他负责一个小项目,然后他们当助手就算了,还只需要负责文件传递的工作?
把他们当什么了?
邮差么?
所以,这会儿夏培肃介绍完之后,单云博和楚玉恒两人脸上的笑容都十分勉强。
王多鱼也没太在意,把他们给打发走之后,就跟夏教授一起讨论接下来的工作了。
高速阵列处理机的优点有很多,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系统设计和维护十分复杂,并且需要大量的处理单元,成本较高。
项目研究资金是五十万人民币,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资金都是用来采购那些处理单元。
特别是王多鱼这边还需要一台计算机,以便于他接下来的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不过这个倒是不急,先把理论技术给敲定下来再说。
又是忙碌的一天,王多鱼终于是结束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回哈工大了。
不过王多鱼现在发愁的是两件事,一是那些读者来信究竟要怎么处理呢?二是到底要不要去江城看望一下刘晓俪?
招待所内,王多鱼看着眼前这六麻袋的信件,思考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决定把信带回哈工大,然后慢慢拆这些信。
不管金额大小,所有读者打赏都给回寄回去,这些钱,他并不需要这些钱。
作出决定之后,他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只不过,一想到要花时间来拆这些信件,王多鱼就一阵头大,太浪费时间了。
“老范,过来帮忙拆信!”
哐当!
哐当!
火车在行驶过程中,跟铁轨发生碰撞,形成巨大的噪音。
“花生、瓜子、盖浇饭、炒面,有需要的不?”
坐在窗边看书的王多鱼,听到了列车售货员的声音,不由抬手看了一下手腕,上面的时间显示中午十一点五十分。
又一个中午了呀。
“老范,你中午想吃什么?”
“盖浇饭就行了,我这有票,我来买吧。”
无聊地跟人上下铺旅客一起下棋的范荣庆立马抬头应了一句,紧接着就掏钱拿票自个儿去买饭了。
昨天王多鱼就说了让老范帮忙把那六麻袋的信带回哈工大,然后他自己一个人南下江城。
毫无疑问,范荣庆严词拒绝了,非要跟着他南下江城,保护好他的安危。
谁让之前王多鱼一人回家返乡途中还碰巧遇到了三个杀人犯呢?
多危险呐,林德洪早就下了死命令,必须要保护好王多鱼。
此前王多鱼提及的多种材料至今都还没下落呢,所以必须得保护好他,等他另起炉灶,把项目给搭建起来。
于是,王多鱼南下江城,就把范荣庆给带上了,没甩掉。
至于那六麻袋的信儿,又拿回《京城文艺》编辑部的那个南倒座房里暂存了。
江城火车站,王多鱼他们到的时候,正好是上午十点半,这个时间点不好不坏。
下车之后,两人直奔江城歌舞剧院附近的部队招待所,把行李一放,然后就去歌舞剧院找人去了。
剧院门口,保卫科一听是来找人的,而且王多鱼和范荣庆两人都还有部队身份,这可不简单呐,所以赶紧去通知人。
被告知有人找自己的刘晓俪,套了个外套就出来了。
“王多鱼!!!”
隔着三十多米的距离,刘晓俪一眼就看到了她朝思夜想的那张脸,万万没想到,他居然来了。
刘晓俪激动坏了,差一点就不顾一切地扑上来了。
保卫科职员一看,顿时就知道刘晓俪认识王多鱼和范荣庆两人了,便赶紧放行。
不过范荣庆看到刘晓俪之后,没跟上去,而是到附近溜达。
“走,我带你参观一下我们歌舞剧院.”刘晓俪还有点小紧张,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微颤。
王多鱼跟在她身后,走进了江城歌舞剧院。
这里是她学习舞蹈的地方,也是她现在工作的地方。
她是从一九七零年进入这所剧院学习舞蹈,两年前毕业后就留在这里担任舞蹈演员,气质形象俱佳,身材非常棒的一个正值青春靓丽的女同志。
到了没人的地方,刘晓俪一下子就抱住了他,热烈而亢奋地想要将自己融入到他的身体里。
“演员都是这么容易入戏动情的么?”
此时的王多鱼,多少有些错愕,但还是抱住了她。
两人深情拥抱,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待情绪缓和过后,刘晓俪这才脸红地松开了他,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带着王多鱼正式参观歌舞剧院。
“你怎么突然来这里了?怎么都没有提前跟我说一声?”
刘晓俪有很多话要说,从她的语气中能够听得出来她的心情十分愉悦,王多鱼很能理解对方的心情,他要的就是对方这样的表现。
说实话,王多鱼来江城,确实就是为了见她,但他没有直接说。
闲聊叙旧,即便两人一直通信,但文字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所有感情,面对面的交流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才是感情的加速器。
“你是说你的读者来信,他们给你寄钱了?总共有多少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