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个钢笔并不完全都是黄金打造,但十八K黄金制造的笔尖,已经足以证明它价值不菲。
“谢谢!”
这一次,王多鱼并没有拒绝,而且他也大概知道,拒绝不了。
何况这样的礼物对陈省身、丘成桐他们来说,不值一提。
陈省身和丘成桐两人见状,愣了半秒,旋即大喜,对接下来的谈话充满了信心。
由丘成桐开启闲聊,就真的只是闲聊,聊起了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相关情况,就是一些很基本的情况。
比如说丘成桐他初次前往伯克利分校时,在那边生活有多么不习惯之类的。
然后聊着聊着就到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些情况,并且说明了他在这些学校里跟那些大师们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
丘成桐毕竟才二十九岁,较真来说,跟王多鱼是同一时代的人。
因此他说的话,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聊了一会儿,陈省身这才突然开口说道:
“王同学,你老家是东北的对吧?”
“嗯。”
借着这一点,陈省身开始聊他对东北的印象,就是要跟王多鱼拉近距离。
等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这才开口道:
“说实话,你这么好的天赋,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够去美国那边留学,在那边有太多数学教授了,你完全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据我所知,目前哈工大好像只有吴从主任一位数学正教授吧?说实话,这样对你未来的发展太不利了.”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推荐你来美国留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学校,你都可以选择,我来给你写推荐信.”
“至于你之前说的饮食习惯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说实话,在美国,只要有钱,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而你的数学天赋价值很值钱,我刚才说的这些美国大学都会非常乐意支付你一定的奖学金等所以只要你愿意来美国,你的未来不可限量”
所谓的不可限量,必须是在美国。
而王多鱼非常清楚,陈省身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和能力,但他并不想去美国。
他也不知道陈省身他们为什么如此执着,毕竟前两天他就已经当场拒绝了,结果今天还是要私底下当面再邀请一次。
所以,十分好奇的他直接询问道:“陈教授,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你如此看重我呢?”
两人只不过是第一次见面而已,之前可以说是完全不认识。
但陈省身却十分卖力和执着,王多鱼确实百思不得其解。
陈省身闻言,微微一笑,道:
“老话不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嘛,我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还不知道能够活多久,黄土是已经埋到了眼睛这里.”
“四九年的时候,我没留下来,但是现在,我这辈子该享受的也都享受了,临走之前,就只想为脚下这片土地,尽点绵薄之力.”
王多鱼顿时沉默了,回想陈省身上辈子的一生,这句话确实非常可信。
而实际上,去年九月的时候,陈省身就已经回来过京城一趟,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带丘成桐一起回来而已。
“你是我见过数学天赋最好的学生,王同学,我希望你能够认真考虑一下,不要让自己后悔。”
中科院计算所,办公室内,王多鱼正坐在桌前,埋头计算着什么。
三天前跟陈省身、丘成桐师徒俩聊过之后,王多鱼此次来京城的事情便已经完成了,不过他并没有回冰城,因为他还得来一趟计算所这边。
高速阵列处理机项目已经启动,上次让单云博和楚玉恒两人带回来的主存储器已经完成了验证,夏培肃甚至还将电话打到了哈工大。
得知王多鱼在京城之后,夏培肃就一个电话打到了招待所,然后约定了见面时间。
这不,王多鱼在处理完所有事情之后,这才来到计算所。
只因为他知道计算所这边肯定是非常麻烦的,必然会浪费不少时间,因此他必须完成其他事情之后,才能够心无旁骛地来到计算所工作。
就在他忙着项目的时候,陈省身师徒两人已经坐上了飞机,看着下方的京城,座位上的陈省身叹了一口气,丘成桐立马心领神会,安慰道:
“老师,他不愿意来是他自己的选择,你没必要替他伤心.中国这么大,肯定还会有很多天赋绝佳的数学天才的.”
“上面不是说了嘛,让你回来帮助推动中国数学的复苏嘛,还有就是让你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未来必定能够遇到比王多鱼还要厉害的数学天才.”
陈省身的身份很不一样,被上面重视是必然的事情。
现如今改革开放已经十分明朗,中国想要发展经济,必然需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而数学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所以推动中国数学的崛起、复苏并不是一句空话,另外就是关于南开大学数学所这件事,上面当然是非常支持的,为什么?
因为一九二六年的时候,十五岁的陈省身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读书,当时该系的姜立夫教授对他影响非常大,并且他还为姜立夫当助。
可以说,陈省身是受到姜立夫教授的影响,才彻底投入数学这门学科。
现如今的他,名满全球数学界,上面支持他回来南开大学主持数学所的工作,他当然会认真考虑。
如果他一旦回来,那么必然可以主持南开大学数学所的工作,还真有可能接触到更多数学天赋极佳的学生。
“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陈省身摇摇头,后面的话他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了。
王多鱼的数学天赋之高,世所罕见。
且不提之前证明四维空间的庞加莱猜想,就说王多鱼这一次带过来的十三篇论文,陈省身也都已经看过了,非常精彩。
他已经让人帮忙复制了一份,到时候带回美国那边帮忙翻译之后,交给《数学年刊》那边,帮王多鱼发表这些论文。
尽管他还没仔细查看这些论文,但他可不会认为王多鱼写的论文是无法通过《数学年刊》的审核的。
而且,陈省身有一种直觉,王多鱼的天赋并不止那么简单,不比吴文俊这些学生差,甚至还要比丘成桐更厉害一些,所以错过王多鱼之后,或许真的很难再遇到类似这样天赋的学生了。
除此之外,他的年龄已经那么大了,哪里还能够那么幸运地再遇到跟王多鱼这样的学生呢?
丘成桐闻言,一时间也沉默了。
两天之后,陈省身师徒两人回到了伯克利分校,休息两天,然后就拿出王多鱼的论文仔细查看了起来。
相比四维空间的庞加莱猜想,朗兰兹构想相关的论文,确实非常牛逼,但难度系数确实不如庞加莱猜想。
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陈省身已经审阅完成这十三篇论文了。
而年轻且精力充沛的丘成桐,更是只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已经审阅完成了。
读完这十三篇论文之后,丘成桐的表情更加复杂了,或许他和他老师真的错过了王多鱼这样一位天赋绝佳的天才学生。
只可惜,这一切都已成定局,谁让王多鱼不愿意来美国呢?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小城,《数学年刊》编辑部办公室内,主编维克多金已经收到了丘成桐寄过来的十三篇论文。
这十三篇论文都是丘成桐帮忙翻译的,同时也表示他已经审阅完成了。
维克多金看到信件之后,满心欢喜,因为《数学年刊》虽然在业内十分出名,但能够拿出高质量论文的投稿者并不多。
按照温斯顿奥尔特加这位普通编辑,每天大概能够收到一百多份到两百多份左右的论文投稿信件数量来计算,《数学年刊》自然是不缺论文的。
可实际上,非常缺!
因为被温斯顿筛选之后,还能够被顺利通过主编这边的审阅,然后又通过其他联合教授审阅的论文,少之又少。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导致《数学年刊》两月发布一期,并且每一期的论文数量都不一定呢,质量更是没办法保证。
毕竟普通论文肯定比不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即便现在王多鱼写的《利用调和分析应用于研究数论中重要的L函数》这些论文,也比不上庞加莱猜想。
朗兰兹构想的相关论文看似很牛逼,但又不是关键性论文,重要性肯定是不如庞加莱猜想的。
维克多金在看完论文之后,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中国人的数学天赋太强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又写出这么多篇论文,上帝啊,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初步来看,这十三篇论文都非常厉害,朗兰兹构想才出现没多久,属于‘年轻’的数学问题,但即便如此,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王多鱼能够一次性拿出十三篇数学论文来,足可见他有多么厉害。
当即,维克多金就把这十三篇数学论文拓印出来,然后分发给了《数学年刊》的评审教授们。
评审团包括来自哈佛大学的布莱恩特曼福德,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约翰汤普森,普林斯顿大学的查尔斯费夫曼,以及最为应该审阅这些论文的罗伯特朗兰兹。
后者就是朗兰兹构想的提出者,同时目前也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真的有人写了十三篇跟朗兰兹构想有关的论文?”
收到维克多金的通知之后,罗伯特朗兰兹惊喜地再次确认道。
PS:求月票!
第121章 ,手写文字识别机和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两个建议,羞愧
计算所办公室内,单云博等人站在窗户外,看着里面正在低头忙碌工作的王多鱼,小声议论着。
“云博,你们那个王组长真的有那么厉害?上次你和楚玉恒都说他在不到四天时间内就完成了4MB字节的编程工作,不太可能吧?他看着很年轻啊”
“就是就是,他看着比我还年轻,就算打娘胎开始学习编程,也不可能那么厉害吧?四MB字节的编程工作量有多大,我们还不知道吗?肯定是云博你们看花眼了.”
“我也认为不可能,仙人板板的,那可是四MB字节啊,太可怕了,我们这么多人也都花了将近半个月才完成,他一个人不到四天?如果他当着我们的面进行编程,那我也不信!”
唐喜成、范伟亮、沈忠明他们几人都是工农兵大学生,侥幸通过今年的计算所硕士招生工作,成为了硕士研究生。
但他们都不是参加高考考上来的大学生,实力有限,眼界、格局都很有限,所以对王多鱼四天之内完成四MB字节的编程工作,感到难以置信,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单云博本来也不相信,但事实就发生在他眼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就在单云博准备说话的时候,此时,曾茂朝正好经过这里,唐喜成等人顿时跟老鼠见到猫一样,快步离开了。
曾茂朝是计算所第六研究室主任,虽然管不到单云博他们几人,但毕竟也是领导啊。
目送单云博几人离开,曾茂朝并没有过多理会,而是敲门走了进去,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人,名叫倪光南。
办公室内,王多鱼、夏培肃等人都在,曾茂朝想要找的人则是前者,准确来说是想要借人。
“夏教授,我想借你们办公室的王多鱼同志一个下午的时间,怎么样?”
寒暄过后,曾茂朝就马上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夏培肃闻言,皱眉不已:
“曾主任,我们现在也很忙,一个下午的时间太长了.你们那个项目不是已经快完成了吗?怎么还需要我们帮忙?”
对方手底下有不少厉害的人,在七四年的时候,倪光南就代表计算所参加了748工程,并且根据748工程展开汉字处理研究工作。
换句话说,从七四年之后,曾茂朝他们第六研究室就已经开始研制‘手写文字识别机’和‘111汉字信息处理实验系统’这两大科研项目。
研究了将近四年之久,这两个项目也应该差不多结束了,咋地还需要麻烦王多鱼呢?
夏培肃不解,曾茂朝则是示意身后的倪光南说话。
后者便解释道:
“夏教授,是这样的,我们听说王多鱼同志可以‘盲打’,正巧我们已经差不多完成手写文字识别机的研制工作,希望他能够参与进来,帮忙提些意见”
打字机出现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这样的设备一直都在改进当中,只不过国外的都是英语打字机,汉字打字机还是非常少见的。
中文打字机的研发工作对倪光南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倪光南这才想方设法地完善汉字处理机,希望这样一款设备能够更加完美。
在整个计算所,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已经参与过汉字处理机的相关测试工作,也给予过意见。
唯独王多鱼这位新加入进来,却不是计算所的人,并没有完成过汉字处理机的相关研究工作。
从单云博和楚玉恒两人口中,倪光南知道王多鱼居然可以‘盲打’,那么说不定他在体验汉字处理机过后,能够提供更多的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