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31节

  几乎是本能,几个研究生看了看手中的笔记,后知后觉:延了两三年的毕论,好像突然间,就有了着落?

  有个女生壮起胆子举了一下手,满含期冀的看着林思成:“林老师,中心内部的培训,我们……我们能不能来听?”

  “当然可以来,也可以随时问。包括论文遇到问题,同样可以来问。问我,问李助教,更或是问商教授、王教授,乃至林教授(林长青)……”

  林思成笑了笑,“当然,不能白学,要报名,要统一安排,还要考试。考试合格后,还要和工作室签合同……当然,学费肯定是没有的……”

  听着听着,女研生的鼻子一酸:意思就是,只要学得好,连工作都有着落了?

  再想想中心门口挂的那几块牌子……

  从大学到研究生,整整十年,从来没发现,希望离她如此之近?

  她忍着眼泪,了个躬,顿然,杂音渐渐大了起来的的会议室突的一静。

  好多人才反应过来,林思成今天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导师千挑万选,能力稍差点的,今天来都没让来?

  何止是研毕,这是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霎时,安静的会议室中又传出一阵凌乱的声音。

  没起身的拉开了椅子,已经起身的停下了脚步,走到一半,快到门口的转过了身。

  然后,齐齐的往下一躬。

  看着哪些稍显年轻的面孔,十几个领导一脸愕然。

  中间一排的教授都有些不是滋味:教了半辈子书,什么时候被学生这么尊敬过?

  但他们能理解:哪个导师能把自己刚刚研究出来,甚至于没发表的成果,拿出来分享给学生?

  答案是零。

  他们做不到,但不代表他们不佩服……

  叶兴安先是一愣,又笑了笑,然后,拍了两下手掌。

  一时间,掌声如雷。

  铜川的九位也跟着鼓掌,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九颗心脏齐齐的往下沉。

  刚才怎么说的?

  林思成肯定会教,也肯定有人愿意学……

  学生们渐渐散去,然后是教授,再然后是各单位的研究人员。

  领导们刻意等了等,等大部分的人走完,才聚到一起。

  林思成也走了过来,才算是和各位领导打了声招呼。

  几句寒喧,他又看了看王泽玉,田承明、宋敬贤:“几位领导,是先吃饭,还是先去办公室?”

  他们哪还有心思吃饭?

  王泽玉刚要说话,景院长抢先一步,半是认真,半是玩笑:“林思成,你别胡闹,哪有饿着肚子谈事情的?没火都得激出几分火气来……当然先吃饭!”

  王市长哑口无言。

  景院长又笑了一下:“当然,只是便餐,不喝酒。等谈妥了,我再好好招待王市长……”

  也对,稍微缓和一下,省得神经绷的太紧。

  王泽玉点了点头,一行人去了餐厅。

  确实是便餐,大概半个小时,林思成回了中心。

  但左等没人,右等还是没人,又等了半个小时,连人影子都没见到一个。

  又站到窗前瞅了好一阵,他拔通景院长的电话:“院长,人呢?”

  “什么人?”

  “谈判的人?”

  “哪需要你去谈?”景院长慢条斯理,“林思成,以后你只管搞技术,少为这些事情分心……”

  咦,这语气不对?

  意思是,我没去,院长你也没去,对吧?

  他追问了一下,被院长怼了回来,然后挂断电话。

  林思成一头雾水:那是谁谈的?

第209章 著书立言

  春阳正暖,玻璃幕墙染了一层淡金。

  浮雪渐渐化开,摆渡车在跑道上拖出长长的水痕。飞机冲天而起,耳中传来震脆的轰隆声。

  去的时候大包小袋,回来的时候不但没见少,还多了许多。塞满了两台越野的后备箱,又在大奔的后座上码了两层。

  赵大开大切,赵二开大奔,一家四口上了第一辆。

  坐在副驾上,王齐志左瞅右看:“没见哪里扎坏啊?”

  单望舒瞪了他一眼。

  就林思成的性格,哪里会留到他们回来?估计年还没过完,车就修好了。

  但王齐志问的不是这个,而是林思成一改锥,把车窗捅了个窟窿。

  又不是纸糊的?

  不好在小辈面前乱吹,王齐志岔开了话题:“伯恒,你师父这几天在忙什么?”

  “就培训和总结:公开培训了两天,又内部培训了一天,之后写了两天论文,又和商教授、李助教把耀州瓷的资料汇总了一下……”

  王齐志一脸狐疑:“再没干别的?”

  “好像……没有吧?”赵大回忆了一下,“哦对,我二叔来了,我师父陪着喝了一场酒!”

  唏,这不对吧?

  自己故意晚了一个星期才回来,姐夫和林思成就没见一见,没擦出点火花?

  下意识的,他回过头,和单望舒对视了一眼。

  夫妻俩一样一样的:惊奇中带着狐疑,愕然中带着不解。

  叶安宁装没听见,低头不语。

  两人肯定没见面,不然赵大就应该知道,王齐志再没问。

  闲聊了一路,大概一个小时后,车开进了学校。

  带的东西大部分都用来送人,懒得往楼上搬,王齐志让赵大把车开到了中心的后门,准备放到库房里。

  刚下车,他怔了怔:不时有学生进进出出,依稀有些面熟,好像都是本院的研究生。

  看到王齐志,本能的一停,再躬腰问声好。

  咦,突然就这么有礼貌了?

  王齐志拦住了两个男生:“我记得你们是考古系研三的吧,往这跑做什么?”

  两人学生勾了勾腰:“王教授,林老师这边开培训课,导师推荐我们来试一试!”

  王齐志又怔了一下:中心要扩大培训这事他知道,还是他和商妍定的。目的是从临届的研究生中吸收几位,提前培养,定向培训。

  只是培训,不需要上岗,所以没工资,更没补贴,主打一个愿者上钩。所以王齐志就以为,报的人不会太多。

  但看这情况,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进来的出去的就有七八个。

  关键还在于,导师推荐他们来的?

  不是……林思成搞个培训,还得导师帮他们走后门?

  总觉得哪里不对,让赵大叫人搬东西,王齐志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展厅。

  人还是那几个人:两个实习生临时充当接待,但压根没发现进来人,隔着小吧台,头对头的嘀咕着什么。

  走近一看,两人拿着笔,一个咬着笔杆子,一个咬着后槽牙。表情一样一样的:皱着眉头拧巴着脸,要多愁有多愁。

  教了快十年书,一看就知道,这是碰到不会做的难题了。

  仔细再一瞅,工工整整的两行标题:

  古陶瓷无痕修复中耀州瓷刻花工艺复原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耀州瓷修复技艺活态传承路径。

  咦,可以嘛,过了个年的功夫,突然就知道上进了?

  看来林思成搞的这个培训挺成功。

  王齐志没出声,还刻意放轻了脚步。人都走过去好远,两女孩才发现他。

  刚要打招呼,王齐志摆摆手:“写你们的!”

  说着话,人进了办公室。

  赵修能坐在沙发,一手纸,一手笔,不知道在写什么。看到王齐志,他连忙站起了身。

  刚要寒喧,看到了茶几上的几张打印好的纸,王齐志当场就愣住了:耀州窑制瓷工艺及其发展脉络研究。

  不是……赵总,你是要闹哪样?

  外面的实习生写论文,你也写论文?

  不对,这何止是论文……这是要出书!

  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要从耀州瓷的起源开始,按唐、五代、宋至清末民国的朝代脉络,梳理耀州窑窑业技术的演变历程。

  至少要囊括六个朝代上千年,且要涵盖院馆珍藏分析、装烧工艺、覆盖及折射影响,国内外相关瓷窑关联性,及装饰技法、文化传播及学术史。

  这不但是综述,而且是论著,要讲明白了,论文篇数得以“百”计。

  不夸张,别说赵总,就这个标题,把林长青和商妍喊过来问一问,他们敢不敢动这个念头。

  再猜一猜,赵总什么文化水平?小学没毕业。

  所谓的地、富、反、坏,说的就是他爹他爷爷,他咋上学?

  正惊得一愣一愣的,赵修能一脸苦色,眉头皱的比展厅里的两个实习生还深:“王教授你知道,我就没上过几天学,林师弟非让我背这个?”

  啥,背?

  林思成写的?

  仔细再一看:除了标题,剩下的全是提纲,并非论文,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这才对嘛。

  他暗暗呼了一口气,又有些狐疑:“林思成让你背这个干什么?”

  “林师弟说,等印书的时候,后面给我挂个名!”

  啥?

  意思是,林思成要出书?

首节上一节231/2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