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42节

  既然他们有心,吴孝祖也乐意见到。

  这时候能让三人多增长拍片经验,吴孝祖没道理不答应。他从不认为自己的三兄弟比其他半路出家的电影人差。

  试问一下港岛的电影圈有几多专业人士?还不都是半路出家,拼命博出来的。既然别人可以,几兄弟没道理不可以!

  “狠狠摔打他们。”吴孝祖好似大家长一般客套叮嘱。

  “OK祖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招呼他们。保准够狠操练”

  邱立涛长发随风飘起,黝~黑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小白牙,妥妥长发版宋小宝。

  看着傻实在的邱立涛,吴孝祖此时再反悔说什么都晚了。只愿三只自求多福。

  “这次戏还系家辉哥?”邱立涛一脸笑意问,“扮边个?(演哪个?)”

  “诺,这个”

  吴孝祖指着故事板上趴在血泊中的光头佬。故事板只绘出了一些特定桥段。包括剧本在内都没有揭晓最后的答案,不正式开拍前,吴孝祖就没打算掀底牌。

  《恐惧斗室》最大的惊喜无疑就是梁镓辉这个角色!但吴孝祖没在剧本上描写出来。

  这不是吴孝祖一个人多疑,反倒是电影圈常见的手段。好莱坞不用讲,保密条款法律意识很高。华语电影圈这一点做的要差不少,也促使了编剧导演们想到这样一个投机取巧的招数。日后也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一把弊端,坑死不少湾湾片商。

  过几年,墨镜王就是靠着这一招坑的投资商喷血。

  后世很多人都知晓,王佳卫的剧本,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因为,他百分百不会按照原剧本,只会慢慢磨蹭。不然的话一定是遇到了一个假的王佳卫,比如《ZQ森林》,一个月连拍带剪辑,快枪手风格唬住一票人。

  “?”

  “??”

  邱立涛与蒋志强两人一脸懵逼,大写的“平静”呈现在表情中,看吴孝祖像看外星人。

  “家辉哥那边补拍镜头,正好也是光头,省的事了。”吴孝祖理所当然解释。

  “拣新人撑戏?”蒋志强面露疑惑。

  湾湾那边封不封杀属于外埠市场的事情,此为后话。在本土市场,炒作的后遗症就是梁镓辉比前世同时期在娱乐圈名气大不少。算得上三线明星吧。

  “我同邵大妹打听了几位TVB的新演员,我觉得很适合我的新戏。”吴孝祖笑眯眯的道。

  有邵大妹这位TVB嫡系(弟媳)卧底,没道理不去骗…拐…咳咳…挑……找几位暂时不受重视的新丁来耍。

  况且吴孝祖也不希望梁镓辉被圈定成一名“变态专业户”、“恐怖片演员”。

  就连刘振伟这样的导演,在拍摄了几部鬼片后都不免陷入固化,他为了打破这种桎梏,只能选择易名黎大炜、刘宇民、陈献之等名来拍摄《91神雕侠侣》、《92黑玫瑰对黑玫瑰》、《天长地久》,何况梁镓辉?

  为此,刘振伟不知得罪了多少记者和影评人。因为他们每次撰稿的时候,明知道是他,却不能确定。感觉不但被羞辱了人格,还TM被侮辱了智商。

  “新人,得唔得呀?”

  “不试,边个会知?”吴孝祖自信的一笑,“梁镓辉不扮林过云,怎会知他不但能演文弱的咸丰,还能扮惊悚的变态?”

  “又赌?”蒋志强笑了,来了兴趣问道,“这一局押多大?”

  “80万好唔好?”吴孝祖随口笑道。

  “你开口,800万我都一样撑你!”

  吴孝祖与蒋志强对视哈哈一笑,两赌徒耍的愉快。

  “你摇色蛊,我没道理不跟。何况你这样细心专业?”

  蒋志强瞥了一眼厚厚的剧本与故事板,笑笑抽~出三支雪茄,分散两人,“几日前,一个扑街拿着一页大纲就同我讲投资。张口就300万!难道我蒋志强长得像凯子?”

  “凯子倒不像,大水喉就一定有。”邱立涛在旁打趣。

  《雨夜屠夫》豪赚几百万,蒋志强在圈内大水喉的名头不胫而走。无数打着拍片的“鱼佬”来逮蒋志强这条“水鱼”。

  电影市场火热之后,港岛电影圈特产了两种特殊群体,一个群体叫“鱼佬”,另一个群体叫“水鱼”。

  水鱼就是被骗口中的肥羊。鱼佬自然就是那些骗子。

  其中台湾佬、东南亚片商没少成为“水鱼”。没想到竟找到了蒋志强头上。

  “我是笨鸟先飞而已。全港几多精明人,我当然只好另辟蹊径。虾米被食的不是一只两只。”吴孝祖轻笑。

  “笨鸟我就没睇到,雄鹰就有一只。”蒋志强笑道,“几只笨鸟能叼来千万票房?难道虫子都盲的?”说完指了指故事板与剧本,“最起码他们学你一样在出来行骗,难道说港岛电影圈已经这样好钱吗?”

  吴孝祖轻轻一笑,不置可否。

  港岛电影人现在眼睛瞳孔打开,全都是$$的符号,你给他们讲打磨剧本?他们问候你老母才对。吴孝祖也钟意钱,但比这些人的眼光稍微远那么一点。

  嗯,大约三十多年的长度。

  “钱就一定有,好赚就未必。”吴孝祖吐了一口烟,缓缓道,“最近我接到最少几十个电话,开口闭口我去开片。全都一副大水喉做派……”讲到这,吴孝祖点了点自己的头,自嘲笑道,“个个当我招财童子。”

  “就算我系招财童子,但又何必舍真观音,去投奔泥菩萨呢?”吴孝祖笑着调侃。

  个个都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样。张口闭口恭维,但实质内容一点没有。当吴孝祖三岁小孩吗?一点好处和实惠都没有,真认为吴孝祖是舍己为人的好同学?既然能赚钱,又何必让你上船呢?

  没好处,吴孝祖何必舍近求远?

  “哈哈……看来你也被人看成水鱼了。”蒋志强大笑揶揄,“可能他们认为只要描绘出广阔蓝图,就一定让你这位新晋导演拜服喽……”

  “所以说现在电影市场一片混乱呢。卖粉的、混社团的、开马栏骨场的,哪怕卖冰棒的都恨不得钻进来。好似所有人都认为这行好钱……”邱立涛打趣道,“谁让祖哥你一部小成本恐怖片就千万呢!”

  三人一起大笑。

  趁着邱立涛去楼下取茶叶,蒋志强手掌一翻,“60万,五五分?”

  “你这大水喉送钱给我,我当然不嫌烫手。不然我就只能动老婆本了!”吴孝祖欣然接受了蒋志强的投资和分成比。

  80万总投资,对方投60万,1024自然投20万就可以了。但制作分成比却是五五分成。用别人钱赚钱,没道理不同意。从这一点看,蒋志强这位大水喉确实很豪爽。

  最起码他懂得砸钱!

  影片的制作,一个导演压上全部身家去拍片的无疑是少之又少。融资才是正常的制片程序。

  当初,吴孝祖压上全部身家那是迫不得已。如果有可能,他一定会选择“借鸡生蛋”。除非那些鸡真的不靠谱。

  电影制作,多方面利益都要有所均衡和考虑。制作也只是其中一环而已。

  既然每一次拍片都是赌博,那么你怎么肯定你一定赢?

  从好莱坞至港岛,看一遍,有几位导演拍片独自斥资进行影片拍摄?其中不乏成立电影公司的导演。

  真正的大导演谁会去赌身家拍片?哪怕他是电影公司老板也一样。

  资本在电影市场本身就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尤其是大制作上边,更是如此。

  同时,吴孝祖也不认为自己有无敌光环,拍的电影就一定大卖特卖。

  拍电影就好比在赌桌上摇色蛊,买定离手,谁也不敢赌自己一定赢。吴孝祖不是神,哪怕他是神,也不是赌神。

  运气这种事情,老天爷都讲不明。所以,分担风险才是应有之题。

  那种赚完钱后就独立押宝一部接一部大赚的情况只存在意淫中。傻的让人羡慕他的天真和无邪。

  独食真的好吃?

  你如果连利益均分都不懂,如何让发行商、院线撑你?一部电影有诸多的利益述求,吴孝祖不认为自己全都能搞定。

  徐、许冠汶等人也都是如此。许氏电影公司、电影工作室资本比吴孝祖雄厚,但一样要融资求合作。

  一部成熟的电影从制作到后期再到发行,最后上映,里边的猫腻实在太多了。分享利益,共扛风险才是硬道理。

  况且吴孝祖现在就很需要蒋志强的支撑。尤其是在三大露出“清场”苗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实际上吃独食往往只有两种后果。

  一,你吃到吐。

  二,你吃完吐。

  吴孝祖不喜欢被动,不如早早选择抱大腿。

  谢谢打赏,谢谢支持!…出趟差打乱了更新节奏…累成狗……容我缓缓………

第53章 节操碎一地,底线到海沟

  PS: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家辉几时回港?”蒋志强好奇询问。

  “应该同女王访港时间差不多!”

  吴孝祖指了指窗外正在街边挂米字旗的人,看了眼蒋志强,“点样,有事寻他?”

  “没什么,只是有几家公司想找他开戏而已。”

  蒋志强饶有兴致的看了一眼外边张灯结彩挂米字旗的劳工,瘪瘪嘴冷笑,“讲大陆如何怎样,鬼佬又好到哪里?亲妈不认,抱着仇人哭。数典忘祖……不过是秋后蚂蚱!”

  “蒋生小心隔墙有耳,对蒋会长不利。”吴孝祖劝解一句。明明1984年就确定了,但总是有些人不甘心!

  他不怕有耳,但怕中秋节将至,河蟹太肥。

  “我回来通知一下家辉哥。”

  讲到这,吴孝祖一脸无奈,“这对公婆离开后,我拍了不知多少封电报催他们。可他们到好……1024公司的事情早就乱成一团了……”

  江嘉华一走开,筹拍进展还好说,有李钊基、刘玮镪等人帮忙。但各种手续、账务关系这些真的让吴孝祖很头大。连续拍电报给李翰祥的《火龙》剧组,催促梁镓辉与江嘉华快点返回。

  也幸好这是李翰祥,不然拍电报都困难。

  李翰祥导演是极少数走遍两岸三地进行拍片的大导演,对华语电影事业的交流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做为第一批赴内地拍摄的大导演,李翰祥在内地高层都挂着名号。吴孝祖也只能“曲线救国”,让人拍电报给这位大导演。

  梁镓辉一对公婆不在港,吴孝祖发现生活好像都缺少了许多滋味,很不习惯。连吃饭都没有往日在梁镓辉家里吃得香。这是实话。

  “财务的事情我派公司的会计师帮你核算一下好了。然后你找律师楼报税核对。”蒋志强苦笑。

  两家公司财务对接让蒋志强头大得很。吴孝祖这边乱糟糟一问三不知。他也只好让安泰把1024火车头的财务报表一起做出来。

  “你最好是(Wen:找)一家律师事务所和会计楼。现在还好,以后外埠票房或者……”蒋志强言有所指。

  录像带市场和外埠票房市场自然也是俩人囊中之物。

  别讲什么保证,也别讲什么影片消亡!商人这种人从来就不要脸。

  再讲,当时发出的承诺就是“本土大荧幕永久消失”,并不包括录像带和外埠市场。

  86年,录像带已经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后期收入的一部分,且越来越重。这一块的市场份额虽然还未超越票房收入,但却利润极高。再过两年,录像带市场会一举占据好莱坞电影半壁江山,租赁业务好莱坞赚得盆满钵满。

  日韩、港岛录像带市场潜力同样巨大。今年,港岛已经冒出了不少录像带商店和放映厅。

  想一想后世内地那满地开花的“录像厅”和蓬勃发展的录像带,节操这种东西似乎可以扔到一边,底线这东西也可以再放低一点。

  反正吴孝祖除了在乎女人的贞操外,自己的节操并不是很在意。

  安泰不具备外埠市场电影发行的实力,同时录像带市场也没有能力去撬开这块蛋糕。只能徐徐图之。

  最起码吴孝祖就知道蒋志强在接触东南亚片商,准备把《雨夜屠夫》的外埠发行卖掉,至于录像带市场……更要等等再说。

  港岛电影录像带分成机制还未完善,盗版问题解决不了,录像带版权卖不了几个钱。

  除非

  吴孝祖觉得自己节操可以再解开一些,底线就算了。底线这东西总要留给别人看一看,不然如何兜住自己的节操?

  当然,这些全都是在拥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才能继续。不然就算吴孝祖把底线放在马里亚纳海沟,一样唔用。因为底线太薄,很容易被人捅破!

首节上一节42/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