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423节

  “吴导演真的是讲义气!”

  顾常未坐在床沿,手用力的压了压床垫,颇为感慨道,“乃求的,不愧是一宿几百美元的奢华房间,带劲!床的减震堪比高级小轿车的减震效果好!”

  姜女士同王铨胺在大学是情侣,然后老顾横插一刀。后来,老顾*了张小姐,然后张小姐与铨胺导演还特么的兴趣相投……王铨胺的前妻则有一个‘直女’人设,总之,圈子里比想象的还乱。

  “我去年看过他的电影,算是港岛为数不多有艺术追求的导演。电影拍摄的也很有一套!没想到这个人这么大方,真的是真性情!”

  凯哥眯着眼叼着烟蒂,呲牙道,“这次如果没有吴先生,我们真的是……哎,现在真的感受到什么叫做他乡遇故知了!”

  “这娃不孬!”

  吴天铭挠挠头,嘴咬了咬头皮屑,笑道,“不愧是我们老吴家的人。”

  “哈哈……”

  凯哥大笑,憧憬道,“希望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吧。现在合拍片不是挺火嘛,不少人都找了外来资金拍摄……”

  “你这样说,看来我们还要多接触一下!”吴天铭盘好腿坐直身子。

  “吴先生看着就豪爽。”

  老顾吧唧一口烟,“能一起合作自然是好。我听李导演的话,好似吴先生还是大老板。”

  “回头看看。”

  凯哥叼着烟,烟雾遮住脸。他倒是有几部戏一直在计划之中,可惜资金上一直被组织卡着。这时候的内地并没有多少渠道融资拍摄,大多要在各个电影厂排队立项。

  他在这时候,算是比较有抱负的一个导演。或者说,他在后世实际上也算是比较有想法的导演。

  《妖猫传》的富丽堂皇,真的让人感受到大唐的华美。有人说说《霸王别姬》是陈老爷子的功劳,实际上这真的算是泼脏水了。

  有这想法的大多不是什么资深影迷,也肯定不太了解凯哥。别的不说,《黄土地》、《孩子王》的水准就非常高。

  前世,李瀚翔看完《孩子王》后,主动打电话给他:我看了你的《孩子王》,我个人觉得很好,好过《黄土地》,也好过《红高粱》。

  这话从李瀚翔嘴里出来,客观性已经很足了。

  后世,梁文道也认为这是最凯哥的电影,也是他最好的电影。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但,《无极》肯定是他最差的了……但纵然如此,现在看《无极》,你依然会觉得比许多现在的电影要强。他最起码还算在用心拍摄电影。

  酒店顶级套间。

  “红毯走秀的名额最低800美元就可以获得。”

  蒋二少好奇问,“你让我打听这个做咩?这次《嫌疑人》入选主竞赛单元,完全可以走秀啊……”

  “随便问问而已。”

  吴孝祖没有细言解释,总不能说,他准备以后让旗下明星组团来蹭红毯吧?这种事情现在看来绝对是比较不要脸的事情。

  “这几天看一看有没有适合发行的电影,可以拿下版权。不过还是以小成本为主。”

  吴孝祖想了想道,“你可以同内地那些电影人接触接触。如今西方对于内地的电影非常感兴趣。

  他们的电影在西方很有市场。如果可以花小钱拿下版权,通过我们运作,完全可以小赚一笔!”

  吴孝祖突然发现自己完全也可以当做一个二道贩子。此时,内地第五代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题材确实也迎合了西方世界对内地的看法。(这一点实际上要可观看。)

  后世,许多人说他们故意揭露这种落后、愚昧来取悦西方爹。当然,可能不乏有人有这样的心思,但绝不会是全部!

  最起码国家层面上,第五代代表了华语电影在国际上的最巅峰水准。而且,他们也给华语电影探索出更大的舞台和契机。

  “明天有几场电影开幕,我去看看。”

  蒋志强怪异看一眼吴孝祖,“你这么看好这几个大陆表哥?竟然主动掏钱帮他们……”

  “我这人一向爱惜人才。”吴孝祖眯眯笑,“今晚胡导同我聊了聊武侠电影,我倒是对于这个题材有点兴趣。”

  “?”正喝水的蒋志强诧异的抬起头,“你不会是下部戏想要拍摄武侠电影吧?”

  “为什么不呢?”吴孝祖笑笑没在多说什么。

  前世,经历过80年代武侠的低落,90年代开始,武侠又开始兴起。

  如果拍摄武侠电影,内地取景是必经之选。

  电影类型上,武侠电影算是华语电影特有的电影类型。

  每一个华语电影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武侠梦。

  想一想王佳卫那个坑货都想拍武侠,何况吴孝祖了!

  他心中自然也有自己的武侠幻想。

  除此之外,吴孝祖也想尝试尝试不同的题材。迄今为止,他每一部戏都在尝试新的东西,突破自己的上限。

  尽管吴孝祖有着前世的见识,但他能够达到今天的地位,也有着他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古装武侠电影同样也是一个挖之不尽取之不完的宝藏。

  吴孝祖自然没道理放弃。

  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选择帮徐拉《笑傲江湖》的投资,参与这部戏了。

  他也是希望从胡金诠导演身上学习到一些自己不具备的能力。

  如今,如果论新派武侠,可能没有人比胡导演更权威的存在了。

  这事,总不能留给徐独占鳌头。

  接下来几日,吴孝祖跟着胡金诠、李瀚翔两人不断在戛纳拜访了不少人。其中也包括戛纳的选片总监雅各布。这位总监可谓是戛纳崛起的功臣,没他,可能就没有戛纳后来的繁荣。

  随着电影节闭幕式的日期临近,《嫌疑人》剧组也汇聚齐全。

  卡文卡的欲仙欲死,脑子里一堆故事写不出来。过年期间有点浮躁!

第489章 场刊高分,金闹钟奖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嫌疑人》电影宫放映厅外,许多人顶着太阳,汗流浃背地排着队,这里边亚裔居多,不乏一些东瀛、高丽和港岛、湾湾的媒体,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影评人、记者和各地电影片商。

  戛纳在外人眼中是颁奖典礼,在行内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片商交易展会。

  5月,全世界的片商都汇聚在此,淘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

  吴孝祖不是无名之辈,甚至在法国,他小有名气。

  张国、梅艳邡在国外虽然名气有限,但依旧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这部电影在亚洲的成功,也让许多其他地区的片商看到了利润。

  “John Woo是东方值得关注的一个新兴电影人,他去年在戛纳上映的那部《Dying is as natural as living》让人眼前一亮!”一位拿着粉色媒体证的影评人对着旁边的同伴说,“我对他这部《The Suspect》非常有兴趣!”

  “没错伙计,这位导演的风格有着黑暗的一面,他习惯探讨宿命和选择的关系。这几场电影看下来,很少能够看到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希望这位John Woo不要让我失望!”同伴也朝着工作人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小粉红。

  两人在无数排队,等候观影的人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中,轻松的走进了放映厅。

  “法克!”

  一个美国记者擦了擦汗,嫌弃的看了看自己的蓝证,忍不住啐了一口,“这该死的媒体证件分级制度!我真想踢爆这些法国佬的屁股!没有我们报道,谁能知道戛纳?”

  “嘿,伙计,你说得对,我支持你!”

  旁边有腐国的同行笑着趁机插队,“不过,没有我们在外边排队,显示出人气爆棚,如何能维持戛纳世界电影最高殿堂的金字招牌?鬼知道这些放映厅是不是空余!”

  戛纳这种‘饥饿营销’绝对让大多数的媒体、影迷深恶痛绝。有的时候,明明里边已经满了,但是依旧不予说明,让外边几百人依旧傻傻苦等。

  不然怎么才能照出那种就算电影再烂、电影宫门口也挤满了焦躁人群的、显得戛纳人气爆棚的头版头条照片呢?

  “谢特!排好队!”

  美国记者一把拦住自己的英国表兄,恶狠狠道,“这里要讲规矩!”

  “好吧!”

  英国记者看了看这个壮硕的美国红脖子,耸耸肩,老老实实的排队。

  之所以出现排队现象,主要是‘臭名昭著’的媒体证件分级制。

  证件从高到低,分为白-粉-蓝-黄。

  白和粉轻松的可以进入影厅,蓝黄则要与游客一样苦苦排队。

  一副巨大海报挂在场馆上。

  灰色的色调,哥哥佝偻行走的侧部剪影,路灯上海鸥站立。

  《The Suspect》的名字硕大,与此同时就是John Woo的名字。

  作为戛纳嫡系的优势就在于此。

  二十几部入围电影,《嫌疑人》拥有很好的资源展示给评委、影评人、媒体和影迷。

  后世,虽然奥斯卡‘游说’制度很容易被一些人给攻略,比如哈维韦恩斯坦这个胖子。但,相对而言,拥有数千评委的奥斯卡比戛纳要更‘保守’。

  这也导致戛纳很容易因为评委的喜好,出现‘一锤定音’的事情。如果评委中有欣赏你的人,他帮你拉票,很容易让你拿下更多的分数。

  比如,如果不是当年巩皇帮墨镜王游说评委,硬抗阿佳妮和一群老外,可能《春光乍泄》并不会有那样的荣耀。还有李胺的《喜宴》、《色戒》,也都是老谋子力争的结果。

  所以,后世55届金马奖,当台上有脑残发表脑残言论的时候,李胺有一种吃了翔的尴尬!他被一群脑残给请回来重塑金马,却发现自己被这帮脑残利用成了渣!!

  他真的是凭着自己这张老脸请来了巩皇、老谋子这些大腕来撑场子,却被脑残给当成撒币耍,估计李胺当时真的有一种想骂街的感觉了……

  所以,说起戛纳权威性吧……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影响力确实是世界级!

  所幸,吴导演是戛纳亲儿子!

  电影开始时,戛纳主席雅各布都亲自来捧场,就可见一斑了!

  评委倒是没有现身,他们在这期间都是相对封闭,直到选出结果才行。唯有评委会主席会时不时接受媒体采访。

  “我在美国看了哥哥的演唱会,听说他的电影入选了戛纳,正好这次来法国旅游,就过来看看!”

  “是啊!哥哥和梅姑合作的电影,听说非常感人!”

  “有看过的?”

  “超级催泪!”

  放映厅,不少影迷叽叽喳喳的闲聊。

  电影开始。

  这部电影,吴孝祖并没有如同前一部《一个字头的诞生》那样炫技。

  反而从‘人性’上出发。

  这一点上算是击中了许多影评人的G点,后世戛纳的四次获奖的英国导演肯洛奇就说过:“玩人性比什么都靠谱,不管那是一部商业化的电影,还是政治意味浓厚的影片,重点你得始终围绕人性拍。”

  张国一出场,就吸引了许多影评人和媒体的眼球。

  他们有些人并不认识张国,但不妨碍他们看出来张国的演技。

  眼神似污浊又带着殉道者的坚定,佝偻的身子却又有理想主义的直率。

  石神这个人物,是一种人性的一种放大。

首节上一节423/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