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现实主义题材起源于法兰西,此时从一部东方电影身上看到这一点,让许多电影人都越发感兴趣。
花盆、流浪猫、海鸥、自行车、秋千、镜子,每一个景物都隐藏着电影的细节。
节奏很慢,但是却让人忍不住被吸引进去。
蓝色的运用透过镜面折射的镜头出现的时候,现场许多影评人惊艳出一层鸡皮疙瘩。
这种色彩的运用,超脱了他们对于电影的认知。
“蓝色是一种现代人对人性与自由的拷问和质询,镜像内的光线折射表达了被分割的破碎的人生选择。光影对空间做了重新的定义:笼子意向!灰暗的绝望之中,花盆就像是一束光,打开了男人的心扉!
这里的光线真的太美妙了,既代表了现实,又是石神灵魂深处对情感的渴望!男主角演的太棒了!”
台下,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睁大双眼,不断的呢喃,身子颤栗,让旁边的好友兼同乡安德列祖拉维斯基十分诧异。
他可知道自己这位好友对于光线的理解和把控有多么的天才,第一次看到对方如此激动。
“滤镜的运用真的是天才般的设想,你知道嘛安德列,我感觉这个John Woo就是一个天才。他把这个城寨拍摄的凋敝破败中带着对生命的思考与跳跃。你看这些人就像是一具具工业废墟下麻木的行尸走肉,但是他们又是如此的鲜活。
这部电影,没有暴力,却处处显示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暴力!这部电影的每一处的构造都让人无可挑剔。男主角的房间在拍摄的时候,一定是不规则的!你注意到了吗?这个男主角在镜面的反射下实际上展现的才是他真正的人性……”
安德列祖拉维斯基听着好友的絮叨,点了点头,“克日什托夫,你说得对。这部电影在色彩与细节处真的是做得非常到位。从结构式上分析,这看似是一部警察与杀人犯的设计,但内含着的却一定是人性最极端下的爆发……噢!!!”
此刻,电影上石神用一系列的操作把‘自己’做成了杀人犯的时候,整个戏厅全都震惊了!
这种‘付出’在西方文艺作品中大量被运用,从这里很多人看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震撼感。
很小的一个故事,折射出的确实让许多人震撼和共鸣的情感设计。
整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但是却依旧扣人心弦。
“这部戏是我今年在戛纳看过的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法国《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让-米歇尔傅东忍不住在本子上写下一段话:
“悲寂中蕴含着人性的伟大和极致?
古典油画的处理方式上结合了后现代色调的展现,绘画出一副让人感到震撼却又理所当然的画面影响。
愚蠢?还是殉道者?
现实中包裹的诗性理想的无奈!爱情与理想之间平衡最好的关系就是去毁灭自己。
我让你忘记我,你终将永远记住我!
茫茫众生之中,我行使着我的使命,但却忘记,这也同样给你的人生拷上了枷锁!”
电影播放到尾声,现场哭声一片,张国用疯癫的表演让许多影迷、影评人和媒体记住了这个东方的演员Leslie Cheung。
凯哥坐在观众席,死死的盯着荧幕上的张国,久久不挪开。
他此时内心充满了激动,这个演员真好!!!
与此同时,他也被吴孝祖的导演才华给震惊了。他第一次看到一个港岛电影人能够拍摄出脱离了情情爱爱的爱情片。
不同于西方电影人对于这部电影色调与人性的震撼!
他更能读懂这部东方式的爱情!
“这部戏有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子,却也有着莎士比亚的戏剧脉络。这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悦己者容’!石神这个人物真的绝了!”
“我听李导演说这部电影是根据吴导演自己写的小说改编的。”顾常未轻声道。
“(ΩДΩ)!”几个内地电影人都惊呆了。
还是作家??
这年头,作家地位可比导演高!
“这部戏我感觉能获奖!”顾常未痴迷的看着《嫌疑人》的镜头处理。
(ΩДΩ)?!!
其他几人心理震撼,大家都没问什么奖,但是心知肚明。
“他获奖,我们的电影……”有助理小声嘀咕。
“小张!”
吴天明义正言辞的斥责,“吴导演是我们的贵人!如果不是人家帮助,我们现在都流落街头了!再说了,吴导演这部电影确实是非常的优秀!而且正如吴导演说的,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
凯哥在旁边点头,环视现场,低声激动说:“吴先生我们是自己人!看到这些老外目瞪口呆的样子,我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吴孝祖可不知道,他已经套上了‘自己人’的外套。
电影结束散场后,戛纳电影节的许多人都通过口口相传,知道了《嫌疑人》!
与此同时,戛纳电影节场刊也分别给两部电影打了分,《嫌疑人》3.5分,仅次于《征服者佩尔》的3.6分,与《隔离的世界》并列第二。
满分4分!总共22部电影。
瞬时间,《嫌疑人》与丹麦电影《征服者佩尔》、英国电影《隔离的世界》、阿根廷电影《南方》几部电影成为了本届戛纳大热门。
打分大多数是由场刊内部的小团队负责,人选大多从《时代周刊》、《每日邮报》、《洛杉矶时报》、《视与听》、《正片》这种专业媒体中选择。
影评人和媒体的给分,只能代表影评人的个人口味,并不能代表影片好坏,更无法成为预测影片是否能获奖的元素。
所以,这个评分,实际上真的是意义不大
后世,高丽的电影《燃烧》刷新了戛纳场刊评分记录,拿下历史性的3.8分,但最后依旧是颗粒无收!!!戛纳金棕榈爆冷门不是一次两次了!这就和金球奖与奥斯卡没多大关系一个样!
场刊这个东西,本身由一家名为《每日银幕》的杂志承办,在电影节举办前一天开始,每天出版一期,放在电影节的现场免费赠送!
除了有电影节流程、上映影片的相关消息,以及影评之外,最多的还是各种广告和推广文章。
这些广告明码标价,给钱就上,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门槛可言。
后世,华语电影上场刊的次数都快承包版面了,甚至还有跨版广告。
毕竟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商业行为,所以,那种“XXX 国产电影登上戛纳场刊“、“XXX戛纳场刊完爆竞争者”的宣传豪语,也不必当成一回事。
在这里,华语电影上场刊,所代表的并不是华语电影的水准的高低,而是宣发费用的多寡。
戛纳电影节除了是电影的竞赛,也是一个巨大的电影市场,而场刊则作为电影市场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个宣传平台而已!
《嫌疑人》上场刊封面自然也是花了钱的。
价钱不算便宜5万美元!
奖项是一回事,但这部电影的宣发也是重中之重。
不管怎么说,《嫌疑人》一时间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成为戛纳最闪耀的电影之一。
与之相反的是同属华语电影的《孩子王》……其境遇简直惨不忍睹!!
媒体记者聚集在咖啡馆里,也会内部给参赛电影打分,为了讥讽其中最令人厌倦、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他们会授予三个奖,分别是“金闹钟奖”,其次为“银闹钟奖”、“铜闹钟奖”。
凯哥的《孩子王》喜提“金闹钟奖”!
这次的打击是巨大的!
直接把凯哥兄给打蔫了!他本就是个自尊心无比大的人,这种讽刺,简直就是捅刀子!!
当天,凯哥躲在酒店房间,没脸出来。气急败坏的在屋里大骂!
好比后来大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创作者胡戈一样的心情!
等吴孝祖在看到凯哥的时候,对方好似行尸走肉一样。
看到这里,吴导演点点头,机会来了!
不枉费自己花几千美元提前把金闹钟奖颁给他!
大章不割了!
第490章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
空气中弥漫着压抑这时候的内地电影人还是很有荣誉感的,同时,也非常非常在乎外媒对我们的看法,极度缺乏认同感。
这不能笼统的算是崇洋媚外,只是在当时环境下一种对于自身所产生的不自信。
就像生活中,越穷的人,往往越好面子。因为对他们来说,自尊是最后一块遮羞布,除此之外,别无他选。
这次的《孩子王》惨遭外媒恶嘲,对于一本正经拍电影的凯哥来说,无异于一次灭顶的打击。
凯哥真真切切是个要脸的人,这次……里子面子全丢尽了。
“天明导演,机票订好了……”
顾常未低着头收拾泡面和榨菜,挑挑拣拣,显得十分寂寥。旁边的男主角谢远也默默的往行李袋里塞洗漱用品。
“咳大家不必这样,几个记者胡搞出来的恶作剧而已。既然我们出来评奖,也要有被骂的心理准备,对吧?”吴天明站起身,挤出笑安慰屋子里的人。
“怪我。”
凯哥吧嗒着中南海卷烟,一根接着一根,“有点好高骛远,不自量力了。”
整个鼻孔好似鼓风机,鼻毛郁郁葱葱,充满了最初的倔强。
前世,这次的金闹钟奖对凯哥打击很大。以至于让他选择了去美国充实自己,进修电影专业知识。这次机会得益于他父亲的能耐和人脉。这次的进修,对凯哥风格影响很大。
三年后,他带着新作品,重返戛纳,开始了自我救赎之路。
实际上对导演或者艺术工作者,磨砺和打击并不是一件坏事。
吴导演这次坑他,心中也带着培养他的想法!
“要回去?”
正当气氛尴尬的时候,身高腿长的吴孝祖挂着不是人的微笑走进了房间,手里还拎着四瓶路易十三。
“吴先生~”顾常未连忙给吴导演搬来椅子。
“气氛这么怪异?”
吴孝祖笑容人畜无害,明知故问,“电影节明后天就闭幕了,不如多等两天好了。怎么?看你们一个个板着脸,有事?”
“《孩子王》拿了金闹钟奖,真的没脸再待下去……”凯哥嗓子干涩道,“不如早点回去。”
“金闹钟奖?”吴导演露出淳厚微笑,酒放在桌子上,郑重道,“导,不瞒你说。我看了你这部《孩子王》,我倒是觉得这部电影很有人文思考。”
凯哥脸色僵硬,吧唧着烟。
“坐,大家都坐。”
吴孝祖拍了拍凯哥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导,不要认为我过来是说风凉话,来看热闹。”
“吴导,我们没有……”
吴孝祖压了压小顾同志的肩膀,招手笑道,“我们也别吴导、导的叫了,你们叫我阿祖或者孝祖都行,我呢,就喊你小顾、老陈,你们看行吧?不说话就这么定了。
老陈,我真的特别喜欢你的这部《孩子王》,翔叔和我讲,他认为这是你拍摄的电影里边,他最喜欢的电影。甚至好过你之前的那部《黄土地》。
很多我们的文化和东西,外国人并不见得理解。所以在他们看来,可能会显得沉闷。
但这不代表这不是好东西。咱们大家都是自己人,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鬼佬的这个评价你们也不用放在心上,大不了以后再拍一部戏把面子赚回来嘛!你们说对吧?
总不能被人家一笑,我们就认怂吧?我就真的觉得《孩子王》这部戏是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