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三十一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是”
舞台之上,棒子国的一名导演拿着信封,用着带着玉米味的卷舌音喊出了吴孝祖的名字。
“吴小卒!”
无名小卒吴小卒!
“耶!”
原本昏昏入睡的蒋志强与梁镓辉顿时间跳起来,喜庆相拥。
“恭喜你阿祖!”梁镓辉兴奋的张开臂弯
“……”
吴孝祖冷眼直接逼退了梁镓辉伸出的臂弯,转身与江嘉华、李殿馨一一拥抱一下。
“……”李翰翔与梁镓辉这对师徒都很不爽。
隔着不远的杨德倡、侯孝苋也都朝着吴孝祖送上“加油”的鼓励。这一次获奖,离不开他们的吹捧。此次两人也皆是评审会的一员。
环视一圈,吴孝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黑色西服,迈着大长腿走上了舞台。
发型侧背,五官帅气。双眸黑漆的好似心脏。宽肩蜂腰大长腿,吴孝祖诠释了什么叫做行走的荷尔蒙!接过“彩带”造型的奖杯,微笑着面向观众席。
“感谢评委、感谢各国的电影人把分量这样重的一个奖杯交给我这样一个新人!我也没想到《一个字头的诞生》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我的电影生涯有着重大意义……”说着,举了举这座丑到爆的奖杯。
“我还记得小时候,长辈常常带我去戏院看电影。那时候,我就觉得电影是一种很神奇的世界,今天,我很幸运自己能拍出一部让观众喜欢的电影。我以后还会更加努力的拍摄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谢谢!”
吴孝祖羞耻的拿着奖杯鞠一躬,毫不拖泥带水的离开。
接下来,《一个字头的诞生》又摘下了最佳摄影这个技术奖项。黄月泰没来,梁镓辉代替他领了奖。
梁镓辉这次来参加影展,本身就是为了增加曝光率。这也是吴孝祖“解封”计划中的一环。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对于梁镓辉的解封很有好处。
随着诸如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重量级的讲戏一一颁发出去,终于轮到了本场最重要的一项大奖。
“获得第三十一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的是”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恭喜!!”
颁奖嘉宾的声音一落,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啊啊啊啊!!”
蒋志强与梁镓辉刚叫出声,吴孝祖转身就与李殿馨、江嘉华重新拥抱一回。
这次领奖,吴孝祖依旧没有选择上台。而是把舞台交给了蒋志强与梁镓辉。
蒋志强是《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出品人和发行人。尤其是涉及到影片发行,让他出风头更利于外埠市场的发行。
梁镓辉再登台呢?
他和江嘉华都挂着制片人的名头,最起码影片的后期离不开两人的支持。
《一个字头的诞生》六项提名,摘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像三个大奖。
第三十一届亚太影展,他们大获全胜!
那么?
港岛呢?
…
“吴导,恭喜你!”
“恭喜恭喜!《一个字头的诞生》实至名归!”
影展一结束,蒋志强、吴孝祖和梁镓辉三人就分分被各地的电影人围在一起。高丽电影人近水楼台,拽着吴孝祖就开始闲聊。
吴孝祖高丽80年代活跃的电影人没有什么印象。他印象深刻的是后世6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导演。
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昊等等这一批导演。后世,高丽电影走出了一条模仿港片的道路,并且走的还很不错。此时,高丽的电影与后世华夏的足球有一拼,嗓门喊得挺大,但实力……凸凸!!
他们举办这次亚太影展实际上也有点名不副实。
不过高丽的电影人却一直没有放弃。在今年,他们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电影大赏电影大钟奖正式由电影人协会与电影振兴公社来举办。
电影人协会和电影振兴公社都是高丽电影人自发组织的民间电影业内组织。每年都在寻求投资来扶持新星导演。
后来的金基德、朴赞郁包括今天同吴孝祖打招呼的郭在容,他们这些后世高丽电影的中坚力量,在早期都受到了电影人协会和电影振兴公社的投资和帮助。
这种对新人的扶持对本土电影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90年代,这两大组织硬生生让高丽政府完成了“文化壁垒”的设置。从那以后,港岛电影就失去了一块重要的票仓。
在八九十年代,票房前五十的榜单上港片随处可见。可以说是赚疯了!
但短短几年间,港片在高丽的观影人次数据不断下跌。到了后世,票房观众观影人次能进入前一百就算是成绩很优秀了。
到了后世,每年在高丽能进入前一百的依旧是刘德桦、周闰发、梁超伟、程龙这些老面孔。
何其悲凉?
我之英雄,彼之敌寇。
港片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不能否认,他们对华语文化的传播确实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谈文化,只谈利益,高丽也是一个很合适的票仓。
“现在港岛电影的发展值得我们棒子思密达学习。”
电影扶持公社的高丽电影人申相玉对吴孝祖笑道,“看到吴导演你这样你这样年轻就能拍摄出如此精彩的点样,我很羡慕,不知道你对我们棒子年轻电影人有哪些建议?我想作为一名年轻的导演,你的经验对他们更有帮助。”
郭在容等一批年轻电影人好奇的看着吴孝祖。不管怎样,《一个字头的诞生》带给他们的震撼足以让他们正视眼前这位比他们年龄还小的电影人。
“我觉得现在高丽电影的发展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你看看真正镌刻在电影史上的电影,每一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品位。作为年轻人,不应该急功近利的去追求浮夸的表面,只有坚持自己的理念才能对本国的电影业起到推动作用……”
吴孝祖一本正经的对着面前的几个国家的电影人灌输“艺术至上”的理念。能坑几家是几家。
法兰西走艺术至上的路线,但你觉得他对文化传播有几毛钱的作用?
这些人把吴孝祖当做一名艺术电影的簇拥,吴孝祖则把眼前一众人全都看做竞争对手。
随手坑人,吴孝祖做的很顺手。
第118章 咸湿一哥,转移视线
PS:第一更求推荐票!求月票!
邓广荣!
这名号在这两日的港岛咸湿界算得上是名声大振,人送外号“咸湿一哥”。
《胜报》当晚被砸,差佬、记者赶去的时候,人赃并获!
十几个手持刀枪剑戟的古惑仔风萧萧兮易水寒外带一脸高冷的站在那里,眼神中都掺杂着些许的迷茫与困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他们只想到了“捷足先登”。
李代桃僵这个国中的知识点估计还没学到。
差佬当时也纳闷。
就这种智商,走路都不稳,还好意思混社团?
这群年轻新当差的巡街军装差佬,看着眼前大脑回路断电的古惑仔,齐齐正了正帽子。这一刻,他们像一只骄傲的像一只溜达鸡。
嫁祸这一招很简单,但巧妙的就是这事就像黄泥,邓广荣明知有人扔进他裤裆,他还就要认。不但要认,还要一屁股pia下去,黏黏糊糊的坐一腚,就算是塞进去也要让人看不出来。
不然大佬还怎样做?
咸湿界声名大噪,江湖内还过河拆桥?玩丢车保帅?丢的还是社团的车……
江湖人都相信自己这双眼睛。
犹太人说德国人杀了他们六百万,德国人难道和他们争辩到底是六百万还是五百万吗?这件事也同样如此!
同时,有一句话肥成讲的没错,吴孝祖不会坑帮自己做事的人。
罗梁要想自保,只能把自己放在镁光灯下。
同时呢?当然也是把敌人也放在镁光灯下。
报社前一脚报道完邓广荣的欲言小故事,后脚就被砸窑,真当差佬和媒体人盲的?港岛三种人讲话最大声:白、黄、黑。
白自然是政府高官、名绅要员。
黄指的的就是差佬这些沾皇气的人。
反而是黑在三类人中最好惹。
为咩?
因为黑的见不得光!
阴影中他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真当社团就笼罩一切?真这样,港岛就不该是金钱世界,刀片世界得唔得?
古惑仔解决方式?洗白?
吴孝祖从来没想过洗白。洗白也不会一头不要脸的扎进娱乐圈这个大染缸。
他就是一个最底层的小导演,没资格选择自己做事的方式。
他能选择的只有一条路:要么搏命,要么滚蛋!
还是那句话,先学吃饭,再谈养家。这是江湖话。
他的做事方式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样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嫁祸于人这种事还有一个好处,这种好处吴孝祖自己也没有想到。或者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胜报》报馆虽然被砸,但报纸却依然卖断货。报社老板赚回来的钱足够他装修几十回办公室。
利益驱动下,哪怕邓广荣真的是港督,都不会有人停手。港岛这潭水,
《龙虎豹》、《藏春阁》、《大丈夫》等几本咸湿刊物纷纷转载这些文章。
港岛咸湿爱好者眼中,“邓广荣”三个字就相当于电影界的“周闰发”。邓广荣出品,必是精品。
吴孝祖就是要搞臭他!
从邓广荣想用花鸡来设计他的时候,从他想捧杀他的时候。既然他享受自己联乐堂大佬的身份,那就干脆让他符合自己的身份好了。
社团并不吓人,真正吓人的是有着光鲜亮丽的身份,却可以不拘于身份能够使出下九流的手段,这种人才可怕。
…
春风得意楼
“如今咸湿报纸上全是老六的事迹。”
一名油头粉面却高大沉稳的男人夹着烟,目光阴沉的看着沙发上,头发梳的一丝不苟,阴鹫帅气男人,“这件事要是讲背后没人搞鬼,哼”
“这件事最主要的是先要转移视线,最后能够弄出一个大新闻。然后我们再一点一点的追查。”谢闲戴着戒指的手夹着雪茄,淡淡道,“不管怎样,这件事不能拖下去。”
坐在一旁的邓广荣则一脸威严,面冷如冰。他出道二三十年,第一次被人黑到这等田地。就好似跳梁小丑一般被众多咸湿佬评胸论足。
包厢里的三人正是秦祥琳、谢闲和邓广荣这三位结拜兄弟。秦祥琳最近受到邓广荣的牵连,在咸湿报纸上虽然没出现他的名字,但瞎子都看出来拿别有用心的暗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