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78节

  肖磊点头:“是挺能说的,以前也没看出来啊。”

  男大十八变啊?

  这三个月周砚到底经历了什么?

  社会的毒打有这么让人奋进吗?

  赵看着周砚,脸上的笑就没停过,她心头高兴又骄傲,比穿新皮鞋都高兴。

  周淼也在一旁乐呵呢,脸上带着笑,眼睛盯着周砚看。

  “那是我锅锅,这些菜都是他做的的,厉害吧?”周沫沫指着桌上的菜,一脸骄傲的说道。

  “你锅锅好厉害啊!”小男孩两眼放光。

  “沫沫你好幸福啊,天天都能吃那么多好吃的!”小姑娘一脸羡慕。

  有个小孩一脸不服气:“这算什么,我锅锅敢吃粑粑!”

  “我锅锅……”周沫沫想了想,摇头:“不吃!”

  旁边的大人们都笑了。

  然后那小孩就被他哥拎走,哭的可大声了。

  周砚接着朗声说道:“对了,最后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新郎官的弟弟周砚,今天这四道凉菜都是我做的,我在纺织厂大门口开了个饭店叫周二娃饭店,明天开始这四道菜也会开卖。”

  “欢迎大家来店里吃饭,当然卤菜可以打包,要是平时家里请客要的多,还可以提前预定,送货上门!”

  “温馨提示:要是定好日子办事的,定坝坝宴要趁早,好日子肯定不止你们一家办事哈,但我们的大厨一天只能办一场。”

  这话倒是把人一下点醒了,已经定下办事时间的宾客,立马起身向着肖磊和郑强围了过去,生怕被人抢了先。

  就连院子里那桌,都有一位客人快速起身,往院门口走去。

  “老马,你去哪?”黄琛问道。

  “我儿再有两个月要办坝坝宴,我也去定大厨撒,三块钱一桌,太划算了!”老马头也不回地说道。

  同桌众人闻言都笑了。

  孙彦笑着道:“老太太,你这孙子讲话有水平啊,风趣幽默,能事情讲明白,一点不怯场。”

  “现在干个体户不容易啊,菜做得好还不够,还得能说会道。”老太太笑盈盈道,面上有光。

  黄琛也是有些感慨道:“就这厨艺和这口才,日后肯定能干事,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以后他们这些年轻人搞个体户大有前途呢。”

  “好几个月没见周砚,没想到他菜做的那么好吃,口才也变这么好了。”新娘陈月月敬完酒刚吃上饭,轻笑着跟周浩说道。

  周浩一脸骄傲的点头:“我这个弟娃打小就聪明,这次坝坝宴能办下来,让大家吃的那么高兴满意,他的功劳要排第一。

  “表姐,他真的还单身啊?”同桌有个姑娘小声问道。

  陈月月和周浩同时向她看了过去。

  “郑双,你对周砚有兴趣啊?那我介绍你们认识呗。”陈月月笑盈盈道:“周砚人品不错的,做事踏实。”

  “我……我就是随口问一哈。”

  坐一旁的赵,也被热心们围住,给她推荐十里八乡的适龄姑娘,有干活利落的,有长得好看的,还有屁股大好生养的。

  周砚对此全然不知情,从长条石上跳下来,看着已经被人群围住的肖师傅和郑师兄,脸上露出了笑容。

  你看,这局面不就一下子打开了!

  现在的人,还是太过含蓄。

  你要不大声告诉人家,人家还以为神仙在天上,谁能想到神仙其实下凡干坝坝宴了呢。

  师父是因为他辞职的,现在周砚成功让他再上岗。

  这人情先还上一部分。

  坝坝宴办得好,把名声打出去了,将来开个酒楼搞包席,那也是大有可为的。

  像他师父和郑师兄这样的双强组合,小小苏稽肯定困不住他们的,只要多办几场坝坝宴,嘉州各县、乡镇的大户,绝对会抢着让他们去办坝坝宴。

  等单子多到忙不过来的时候,适量提高一点单价,筛出一批高净值的用户,还能挣得更多。

  很多酒楼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凭借着口碑的累积,慢慢做大做强。

  每一次坝坝宴面对的都是上百个不同的客人,而且婚宴又是在村里讨论度极高的事件,只要做得好,就能快速破圈。

  手艺好的乡厨抢手的原因就在这里。

  “周砚!大后天我老汉祝寿,我打算在家里摆个五桌,找你定五桌凉菜你看要得不?”一道声音打断了周砚的思考。

  求月票!今天会加更!

第91章 放心,我不做鸭!

  周砚立马堆起笑脸,点头道:“要得!表叔你要定哪几样凉菜?”

  “就今天这几样嘛,你直接给我包工包料,大后天中午开饭前给我送过来能上桌就行。”

  “保证送到!”

  就一会功夫,就有好几个围上来找周砚定卤菜和凉拌鸡的,都是自家办的三五桌的小型宴席。

  这种一般不会特意去请乡厨,都是从自家亲戚里找个厨艺最好的掌勺,再买点卤味凉菜一搭,成本不会太高。

  周砚掏出小本子把时间和地点记上。

  倒也不是多少都送。

  “哥,你这两盘猪耳朵,要不就你当天到镇上买菜转到店里来打包一下?跑一趟南村来回得半个多小时。”周砚笑着婉拒了一个配送订单。

  不要配送费,那有起送价就很合理吧?

  都是沾亲带故的,倒也都好说话。

  超过五桌,在苏稽镇范围内的,周砚都会配送,这算大订单了。

  做生意嘛,就要灵活多变。

  人群散去,周砚回到肖磊和郑强这边。

  俩人手里拿着一张纸,正乐呵着傻笑呢。

  “定了多少单?”周砚笑问道。

  “六单。”郑强伸手比划了一下,一脸佩服地看着周砚:“师弟,你可太厉害啊!”

  “是咱们三个厉害,这都是咱们靠实力打下来的口碑。”周砚笑着摆摆手。

  “这个月三单,下个月两单,下下个月还有一单。”郑强把纸给周砚递了过来,笑着道:“这个月有两家定了要你送凉菜,就按今天的标准来,你把日子和桌数先记下来,到时候我提前两天跟你沟通确切的桌数。”

  “那可太好了,这是大订单啊。”周砚喜滋滋地接过那张纸,拿出小本子抄录下来。

  八号有一家,十六号也有一家,都是苏稽镇上的,一家二十桌,一家三十八桌,都是大买卖!

  瞧瞧,这就是互帮互助的双赢局面啊。

  肖磊又道:“其他四家也你来给我们做凉菜吧,我给你分钱。”

  “主人家要是没有提要求的话,我就不去了,师父你的卤味技术在食堂也是一绝的,等第三场的时候,你的卤水也养好了,这钱你们自己挣。”周砚笑着摇头:“我还得顾着饭店这边,时间上不合适。”

  “要得。”肖磊点点头,没再多说。

  周砚给他们安排了张牌桌坐下,自己骑着车回了饭店。

  师父和郑强怎么分钱周砚不掺和,师父几十年的老江湖了,又是郑强的师叔,肯定能把钱分合适。

  一桌三块钱,他们俩个人分,收入还算可观。

  他们俩磨合好了之后,腾出一个人手弄凉菜完全没问题,要是再把钱给他分一道,几十块钱三个人分,一个月能挣多少?

  周砚现在饭店每天利润过百,接下来卤味要是能做出来,利润还有上升空间。

  专心经营饭店才是他当下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把市场上的每一分钱都塞进自己口袋。

  要是哪天他师父和郑强准备开包席的酒楼,他倒是很有兴趣参一股。

  再过几年大家生活条件变好了,开始讲究排场的时候,酒楼应该相当挣钱。

  回到饭店后厨,周砚用漏勺把卤水里的肉渣全部捞干净,再用纱布裹着漏勺过了一道,确定一点肉渣没剩下,然后补水、补色、补盐,再烧火把卤水煮开了一道。

  老卤水靠养,每次卤完肉都得重复这道工序,不然第二天卤水就酸了。

  今天宾客们的反馈太好了,周砚对这锅老卤水的价值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只要他养好这锅老卤,光靠这锅卤水都能保他吃穿不愁。

  【叮!触发支线任务:张记卤味的传承。】

  【苏稽张记卤味,由张淑芬于1930年创立,数十年间成为了苏稽老一辈人的美味回忆。】

  【玩家成功拜师张淑芬,触发传承任务:售出卤味500份,唤醒老一辈苏稽食客的美味记忆,让张记卤味再度扬名苏稽。任务奖励:未知。接受:是/否】

  正在烧火的周砚眉梢一挑,久违的系统任务来了!

  500份,这任务强度算是中等,能完成,但需要一些时间。

  他打算明天开始卖卤味,从卤猪头和凉拌鸡开始,卤牛腱子先控着量来,还是按照老办法慢慢增加供应量,尽量做到不浪费。

  卤水用中小火煮着,周砚拿出纸笔,核算了成本,开始定价。

  去骨猪头肉整个的价格是六毛一斤,卤煮之后会缩水两三成,每次卤煮还会消耗不少卤水,这也是额外成本。

  卤猪耳朵和卤拱嘴少,且更多的人喜欢用来下酒,价格要定高一些,按3元一斤算。

  卤猪头肉按2.5元一斤。凉拌鸡2.5元一斤。

  卤牛肉成本更高,定价4元一斤。

  卤牛肉毛利润其实只有30%左右,而且周砚认为应该不太好卖。

  价格属实有点贵,同样是下酒菜,猪头肉和凉拌鸡明显更有性价比。

  厂门口三家卤味摊都没卖卤牛肉。

  这个价格定的比门口那几家卤味摊每斤贵两三毛钱,按一个猪头来算,扣除各项成本后,毛利润能到55%左右。

  贵有贵的道理,卤水里加的糖色、香料用的都是资格货,而且周砚有信心做出来的卤味比他们的更好吃。

  今天老太太给他指点卤味的时候,聊起过定价,她当年卖卤味,价格始终比苏稽镇上别家卤味店贵三成。

  即便如此,她做的卤味依旧供不应求,每天出摊中午就能卖空。

  这样定价,同样一百斤肉赚的更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同行留口饭吃,免得遭人嫉恨。

  周砚这定价已经相对保守。

  然后周砚又把店里堂食的价格给定了。

  一份猪耳朵和猪拱嘴有三两肉,薄切一盘了,价格是1元;一份猪头肉和凉拌鸡有四两肉,定价1元,和散称的价格基本没有区别。

  卤牛肉一份四两,定1.6元。

  卤牛肉如果不好卖的话,周砚可能会把他变成预定菜,只有提前一天预定才会做,平时默认估清。

  价格确定之后,周砚从柜子里拿出之前裁好的木板开始写菜单,并且把每一份的份量直接标注上,让客人能直观的知道份量。

首节上一节78/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