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可能也和是清朝背景有关,服装等级有点掉档次了。
念此,韩三平赶紧打算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也是被沈善登影响了,下意识拉踩起来了。
韩三平恨不得马上《督公》就能成片,然后再瞬间把《绣春刀》拍完:“概念图毕竟只是概念图,落地有没有困难,预算够不够?”
沈善登道:“服化道问题不大,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古装类型都是大类,已经有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我就是立足于产业链基础上,做一些整合工作。”
“我们团队正在和南方的一些厂子进行沟通,可以把这个服装授权给他们,也可以在电影结尾鸣谢,尽可能减少制作成本。”
“我的想法是两个结合,一个是和影视行业的产业链结合,另一个和我们已有的工业链条、产业集群相结合。”
07年这个时候,国内产业链没有后世那么变态,但也不差。
特别是传统行业,产业链很成熟了。
南方产业集中的村子,一些服装设计,能实现一周内改版,这个效率非常变态。
沈善登不打算从项目预算里捞钱,也没有做账的小心思,肯定要充分利用国内的优势。
最好能空手套白狼,再让对方说谢谢。
让一些厂家把服化道包了,到时候给他们弄一个专门的展厅和鸣谢名单。
只要不太花钱,沈善登什么都可以给,什么都可以谈。
“立足产业链,两个结合,好,还是年轻人有想法。”
韩三平愣了一下,差点泪目。
这些年光和虫豸为伍,好不容易遇到了正常人,竟然有点没反应过来。
大陆导演嘴上想着表达,想着艺术,私底下钱和女人没少过。
港岛导演张口就是进口道具,用外国的公司、设备,哪怕国内能提供的也不用,因为不好做账,一门心思从项目里拿钱。
可算遇到正常的了。
想一想,要真是把钱用在项目上,沈善登说的只是正常操作。
依托民用市场下订单,肯定比专门设计省钱。
但就是这种正常的思路,韩三平还是第一次听到。
韩三平劝道:“后续资金进来,中影那边我也会让他们尽快把两百万打进来。”
“《督公》预算就有了一千两百万,算中等制作了,该省省该花花,可不能只想着省。”
沈善登就等这句话了:“我也没办法,三分之一预算要砸在内气具象化、生理级的呈现上。”
“内气具象化生理呈现?”韩三平这把是真不懂了。
要不是顾忌面子,已经要拿个本子记一记了。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秘书。
刷刷刷!
廖云赶紧拿出小本子进行记录。
沈善登介绍:“类似于《终结者》那样的液态机器人,我想要做出‘内气血肉’效果。”
“简单来说,修行内气到了一定层次,内气在经脉中流通,一刀砍下来,砍出一个大口子,这个时候内气可以像丝线一样,把血肉聚合起来。”
“甚至会出现两种内气争夺撕咬,破坏伤口的情况。”
“而修炼到宗师境界的,甚至可以用气之上的意来统合全身,哪怕被炮弹打中了,血肉模糊了,甚至头没了一半,心脏被打爆了,也能通过内气系统,通过意来短暂维持生命,甚至短时间内呈现巅峰状态。”
“就和《终结者》的液态机器人一样,要让武侠的玄学内力有科幻片般的真实触感。”
“我想让我们的功夫,我们的武侠,在大银幕上,也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一样,震撼我们的观众的心,让年轻的观众也能通过《督公》树立从事武侠电影梦想。”
“好,好”
听着沈善登概念设计,韩三平入神想着,已经不知用什么言语表达自己的心情。
本来想写一写社达、佛系、躺平,前后涵义相反的思潮的共同特点。发现稍微涉及就很危险,还是不写了。安全第一。
第31章 工业赢学
沈善登关于武侠电影、功夫电影的创作思路,让韩三平耳目一新。
对比传统武侠靠音效和剪辑表现内力,展现功夫,沈善登所描绘的无疑更震撼人心。
这也许就是产业升级的所在,这也许就是工业化电影,这才是真正的电影工业.
韩三平想着。
“厂长,这边来,为了实现具现、生理级别的‘内气血肉’,我们成立了单独攻坚部门。”
沈善登领着韩三平来到一处专门腾出来的工作区域。
要让韩三平深刻理解他面对的困难局面。
国内这边,越是接近一线,靠近市场的部门、行业,就越是激进,几乎偏执的追逐新技术。
在国产电影还没摆脱存亡危机的当下,中影在电影设备上的投入、更新是不惜代价的。
紧盯好莱坞最先进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浪潮,生怕落后了。
在这方面的举措,比好莱坞大公司、相关院线更有冒险性。
所以,中影在当下,绝对拥有国内最顶尖的电影制作设备,尤其在胶片拍摄、洗印和新兴的数字化后期制作领域。
和好莱坞大厂也能比一比。
只是在规模、设备的新锐程度,尤其是技术应用,以及普及度上仍有差距。
但这方面怪不到中影头上,技术和设备也要人用。
如今中影顶级设备,只有大片导演能用一用。
沈善登也想用!
而且还想韩三平帮忙协调一下,最好友情价,甚至免费给他腾出一些设备。
韩三平又不傻,从这架势就看出来了。
但是沈善登厉害就厉害在,让他无法拒绝。
甚至他比沈善登本人都着急。
韩三平直接道:“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沈善登更不知道什么是客气:“技术论证之后,我们想要的效果完全可以做到,问题就在于我们走的路,是一片无人区,所有问题都是全新的问题。”
内气血肉的呈现,是《督公》项目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大卖点所在。
《督公》只有一千多万的制作成本,放在如今电影里面确实算中等制作。
但和动辄上亿、几亿的古装大片相比,什么都不是。
港台明星用不起,甚至在港台圈混出来一定名气的大陆明星也用不起。
吴京在港圈拍片要价不会很高,但他要是回大陆这边,真要是按照市场价,不比陈道明低。
这就是当下行业的现状。
沈善登当然知道大陆明星有号召力,但是没用!
没有人证明这一点,那就是没用。
大陆新生代,准确的说已经是新中生代,陈坤、黄晓明都三十了。
他们这些人上不了商业大片的戏,那就没有电影咖位。
咖位这种东西,是虚的,但也是真的。
首先,媒体报道方面。
有咖位的,就会多给很多版面,自带流量。
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链。
港台明星拿了这么高的溢价,人家公司自然有钱做营销。
大陆明星,拿不到相匹配的片酬,也就没有空余的钱拿去营销。
其次,对于观众来说,用港台明星也是一种诚意展示。
也许不是对的,但他是贵的。
观众能感受到被尊重,至少表面被尊重。
甚至不只是表面。
因为观众没感受过真正的尊重。
没在商业大片里面,体会过口音不违和,不用对口型配音,表演水平碾压港台明星的本土明星,表现力有多好。
没有享受过,观众也就没法分辨什么是真尊重,什么是假尊重。
没成功前例,也就没法做成营销点。
而07年的舆论环境,只能说懂的都懂。
舆论使然,这就导致《督公》也没法把历史的厚重感、自豪感、内在逻辑作为卖点。
营销了,人家的嘲笑、解构、批评蜂拥而来,严重点可能都没法在圈内混了。
观众也会茫然。
和演员一样,观众没尝过宏大叙事的爽。
一直被压制。
观众没经历过理直气壮的在电影院里为自己的历史而自豪,不知道赢起来有多爽。
宏大叙事,也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一环。
或者说要达到一定上限,不能少了这些东西。
但是要保住下限,先存活下来,《督公》必须给出可视即可得的东西给观众。
明星卡司一目了然的给不了,宏大叙事给不了。
能给的只有流畅爽快的剧情、精美华贵的服化道,以及震撼人心的大银幕效果。
当然,沈善登也可以摆烂。
他瞄准《色戒》上映,话题度也有了,不用中影做小动作,电影也不会赔钱。
但沈善登觉得,赚观众的钱还是要给观众提供一定的服务。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我们团队已经和国内优秀的模型师和道具师联系了,横店等影视基地,是有一些很厉害的技术人才的。”
沈善登介绍具体进度:“绿幕我们是不想了,国内也没几个绿幕棚,国外的,制作成本不够,数字生物技术也遥不可及。”
“所以我们还是研究《终结者》,摸着好莱坞的屁股过河,摸着卡梅隆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