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让我觉得自己有点那啥的,我生病的时候还能坚持。
反而身体好了之后,像是大姨爹来了,不想写了。
除了过度消耗之后的疲惫,还有一种厌倦感,或者说害怕了。
我写的时候,难以避免先自我过审。
这方面我实在有阴影,跟过上本书的书友也都知道。
所以我想,还是上架。
上架之后,有了销售数据,编辑帮我争取正当利益也会理直气壮。
否则我这个写法,太容易夭折了。
最后说一说这本书。
重写之后我的唯一追求,就是活下去。
没有别的想法了。
虽然我自认为我的视角很正常,我就是从我生活的土地,我所接受的基本教育,我的常识去看问题,但好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显得我格格不入。
我也不想分析理由。
现实哪有那么多可以找的理由,碰到了就是碰到了。
我就是存在下去。
尽可能好的存在下去,这就是我的最大想法。
除此之外,作为网文,我觉得还是追求爽,不能给大家添堵。
所以剧情上,还是无敌,比较爽的那种。
大纲什么的我有,有一个方向。
收集的资料也有很多,不过资料不看了,因为资料太多,容易掉入资料里面,还是专注于剧情,专注于故事。
这也是上本书的教训之一。
大家反应剧情慢的,上架后会加快。
进入VIP章节,相对于免费会安全一点。
当然,我追求的存在不是苟活,而是继续战斗下去。
也请大家陪我走下去!
我写的书,是我的所思所想,虽然只代表自己,但还是经过很多思考的。
上本书《哪吒2》没上映前,我就判断了,我们的电影市场,电影过百亿其实不难。
多谢《哪吒2》!多谢哪吒主创!
让我写的书,不这么尴尬,之前还有嘲讽我的,我也有苦说不出来了。
我的判断是基于基本面的情况,但很多人说我吹牛,好在现实验证了我的判断。
我上本书也写过,《哪吒2》之后,不会像《战狼2》或者《哪吒1》那样什么电影都能卖钱,因为《哪吒2》的票房爆炸,有一个反应过程。
虽然只是短短一夜,但呈现出来的,大家其实不相信任何推广了,只信身边的朋友。
包括本书开头,我也写过。
观众现在对电影是不感兴趣,首先要一部电影能够打破这种电影行业自己制造的刻板印象,才能吸引观众。
所以及格的商业片,要和强片一块上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哪吒2》,唐探是不会有现在的成绩的,很可能会少十亿,甚至腰斩。因为它没法做到破圈。
现实又一次验证了我的看法,《南京照相馆》起来了,《戏台》票房也跟着起来了。
如果没有这种正常视角的电影破圈,《戏台》这种算是及格,但又小众的,是没人在乎的。
《照相馆》也验证了我们观众有审美,这样沉重题材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成绩,说明中国观众是最好的观众!
也有读者反映叙事视角,和我上本书原创的《1937》是一样的,这里还是说一下,我只是写小说的,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我也就是纸上谈兵。
不过也算又一次证明了我的判断,现在缺少的是“正常”叙事视角的电影,甚至“正常”叙事视角都显得少见,大概就是“非正常”泛滥了。
希望电影行业红红火火,我写的也理直气壮,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我是吹牛逼。
总的来说吧,真正的作者敢于下判断,好在我的判断还可以。
请大家陪书荒走下去!
谢谢!
第42章 冰冰破碎
“我吃完了。“
范的小助理说完,逃回自己房间。
待不下去了!
这两人就差在她面前生孩子!
过分!
酒店房间里,只剩下沈善登和范。
没有小助理预想的干柴烈火的局面,场面反而有些沉默。
好在两人都不是扭捏之人。
沈善登歉意道:“冰冰姐,本来想你休息好再和你谈谈,还是现在说开吧。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刚睡没多久,脾气冲了点。”
对此,范洒脱一笑,检讨道。
“我也有问题,为电影付出了很多,好不容易进入了柏林主竞赛,颗粒无收,我也是急火攻心了,和你说声对不起。”
两人默契的把事情揭过。
沈善登做足了姿态,大过年的,来机场接机,哪怕是装的,也彰显了态度。
范不管心里有没有疙瘩,也要表现出没有疙瘩。
沈善登话糙理不糙,别无选择的是她。
离开华易,还没有找到下家,本身就是事业最低谷,《苹果》又没有获奖,因为合规问题,还不能确定上映。
《督公》女主的重要性一下子提升了。
她需要一部商业片来提升自身形象,何况这样的电影背后有中影支持,后面还有一部大制作。
萝卜和大棒,沈善登手里都有!
沈善登就算什么都不做,范也要想办法制造台阶自己下来。
难不成她要冒着得罪中影,得罪韩三平的风险退出剧组?
她没蠢到那种地步。
好在沈善登不是刻薄的人,没有借此折腾她,给了她一个台阶。
范知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心生感激。
虽然一开始,是沈善登不太尊重她,不通知她,让和她有矛盾的陈好加入项目,但这个圈子不讲是非,沈善登能拿捏她的时候没有拿捏,已经很君子了。
要是换成圈子里的名声差的,指不定如何借题发挥。
这就是现实。
沈善登不知道范在想什么,毕竟,他是个正常人,有基本道德。
哪怕是吃定了范会配合,也不应该以伤人的方式说出来,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
他想解开双方的疙瘩。
只有这样范才能毫无保留的投入角色创作中,才能保证电影质量。
沈善登换了个话题:“《苹果》败给《图雅的婚事》不冤。”
范一愣:“你也懂艺术电影?”
沈善登笑说:“《督公》最初就是文艺片,我最先想要走的就是海外冲奖之路。”
“嗯?”
范脑袋满是问号。
《督公》本子她看过好几遍,没一点文艺电影的味道。
她狐疑道:“你别骗我。”
“《图雅的婚事》为何胜过《苹果》?”
沈善登反问,不过不等她回答,直接给出答案:“《图雅》讲述的是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
“王权安自己说的,拍摄动机是粗暴的工业开发导致草场严重沙漠化,强令当地蒙古牧民搬离牧区是拍摄的最初动因。”
“将发生在甘肃的觅婿养夫的真实故事作为影片主线,并把故事发生的地域从西北黄土高坡转移到蒙古大草原。”
“真实故事,本来就有冲奖加成。”
“扭曲、不幸、歇斯底里的伦理困境;环保,负面的环保形象;停止发展的理念倾向;少数族裔遭遇xx;原始图景。”
“这个味比《苹果》正多了!绝了!”
“柏林电影节的政治漏阴癖是最重的,相比之下,《苹果》调性太弱了。”
沈善登说起来,也有点眼馋。
这种的题材,他知道能获奖,但是他不能拍。
拍了也过不了,因为王权安是占了坑的,有跟脚,挂了号的,有牌照。
同样的电影,沈善登这种青年导演连备案都难。
“不是,你这个.你连电影都没看过吧?”
范感觉头更疼了。
沈善登很自信:“我根本不用看电影,电影拍成什么样不是最关键的,甚至都不算很重要。”
“看简介就够了。《苹果》讲的是刘苹果,你扮演的角色,和老公安坤都是外地到BJ的打工一族,女的在一家沐足馆当洗脚妹,男的则是一个高空作业的洗窗工人。”
“不料,一次,沐足馆老板林东趁苹果喝醉酒竟将她强了,而这情形恰巧被正在洗抹窗子的安坤瞧个正着,于是要讨个价,赔其损失。”
“林东妻子因为其不育而被老公冷落却主动要与安坤发生关系,理由是要让自己老公也戴绿帽,让安坤进行报复。”
“这个也够狗血的,一个高层擦玻璃的,在BJ,每天能赚两三百,还是现点,人家落地就要给钱。”
“洗浴店老板手下没几个活好的妹子,真不一定有他赚得多,关键干干净净。”
范惊了:“你这也懂?”
“我当然懂了。”沈善登道:“像高层工作,从农村出来的,能攒钱的,在BJ干个三五年,就能在家起小洋房,再买台不错的车。”
总的来说,这片土地的规则,还是照顾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