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下海创业之后,韩三平一直很避嫌,中影的重点电影点名不让他参与发行。
老领导也太偏心了!
不多时,制片部的王副经理也过来了。
也是顺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力保障《督公》后期制作。”
王副经理当即给了具体指示。
亲自盯着流程,确保万无一失。
之前给《督公》排了后期制作的设备,相比于国营厂繁琐的流程,在《督公》这里,签合同、走审批、开发票等,几乎是一路绿灯。
可领导为什么又来了?
韩三平没说,但王副经理懂。
之前电影筹备阶段,各种不堪货色丢人现眼的事,不能再次发生。
送走王副经理,沈善登思路有点断了,问起于东:“咱们刚刚聊什么?”
于东整理了措辞,放缓了语气:“老哥想和你讨教讨教,为什么对《太阳》不看好啊?电影你不是没看吗?”
沈善登为难道:“话说了得罪人,说了你还觉得我多管闲事。”
“没有,绝对没有。”于东坚决否定。
沈善登叹息:“我这人是热心肠,但确实得罪人。”
“但说无妨。”于东道。
沈善登也就说了:“我如果做投资发行,我肯定不会投《太阳》。”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戏,一部文艺片,公开的制作成本是一千万美元。
按照现在汇率,七千多万人民币。
是《色戒》吗,有激情戏吗?
就敢到这个成本!
沈善登的《督公》,商业古装动作电影,制作成本也才一千多万,《太阳》可是文艺片。
而且拍摄过程中各种事不断,两年前开拍的时候,最早是太合影视投入三千万。
太合是最早的传媒巨头,控股过华易。
用掉一千八百万后,电影拍不到三分之一,太合遭不住,选择撤资,剩下的一千两百万到不了账。
电影停拍了一段时间,韩三平帮了一手,英煌投资两千两百万,但要求票房分成要先于太合。
太合不愿意,但没办法,因为钱已经投了,不接受,电影停拍更见不到钱。
制作成本四千万,还是不够,江武和周韵后面又补了上千万。
成本没有七千万,也有五六千万。
这样的电影,沈善登反正是不敢碰的。
如此波折,商业片扑的概率也有八九成,何况是文艺片。
“老哥,我挺佩服你,你是真有情怀的人,六百个拷贝要七八百万吧,姜文自导自演也要按照顶级配置投入,宣发加一块至少一千万,还要往上走。”
“做生意不为了赚钱,为了支持艺术事业。”
不像夸人的话,于东听出来了,抿了抿嘴,给沈善登算了笔账:“姜文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时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
“那可是九五年,姜文有一大批观众群体,按照现在的票价,有一千万来看《太阳》,票房能破四亿。”
“四分之一的人来看,也能轻松破亿!这是姜文禁导五年后的复出作品,观众万众期待!”
沈善登见于东对姜文个人品牌如此有信心,只问了一个问题:“《太阳》是《阳光》那样的充满青春,充满禁忌,露大腿露胸的电影吗?”
“是一种电影类型吗?”
于东愣住,随后控制不住情绪了,不客气道:“你想说什么,这是姜文!我告诉你,我会助推姜文进入亿元俱乐部,我本来还想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潜力。”
“我告诉你,《阳光》当年有1100多万观影人次,这些人都从当初的20左右岁变为现在的30左右,他们还是影院的消费主体!”
“肯定还会买票看《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延续,场面规模投资都比当初大很多,是魅力十足的大片,将成为一代人集体的心灵回忆!”
“我再告诉你,《太阳》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是电影艺术的殿堂。”
“这一次的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席主席是老谋子,华人导演已经两届获得威尼斯电影节了,《太阳》获奖几率很大。到时候票房和奖项双丰收,你会看到国际为我们欢呼。”
还急眼了,沈善登立刻改口:“我就是一说,别急,别急。”
“我没急。”
“姜文导演牛逼!做演员是这个!”沈善登竖起个大拇指:“做导演也是这个!”
于东心情好受了不少,但心里还是笼罩了一层阴影。
毕竟,是一千多万,一千多万啊!
他想的是复刻新画面、华易的成功经验。
新画面是张伟平捆绑了张艺谋,华易是王忠军捆绑了冯小刚,他于东捆绑了姜文,也一定行!
投资方代表陆续到来。
“张制片。”
沈善登见张能手来了,笑着打招呼。
然后,光线的代表也到了。
“《督公》会在10月底,11月上映,我需要各方保障发行。”
于东和光线代表微微皱眉,时间太赶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还要留出时间洗印拷贝。
不等两人说话,张能手开口道:“中影保五百个拷贝,中影全力支持。”
张能手也觉得时间太紧,但这是上头的意思。
第二出品方善登文化和第一出品方中影早达成了默契,博纳和光线只能跟了。
开完会,沈善登送于东上车,拉住车门,问了一句:“于总,你觉得威尼斯是评委主席说了算吗,张艺谋喜欢姜文这样的大院子弟吗?”
留下骂娘的于东,沈善登说完就关了车门。
沈善登很清楚,于东会来找他的。
第63章 喝醋不顶饱(24)
《太阳》之后,于东和姜文老死不相往来,绝对疼的痛彻心扉。
这可是一千万,07年的一千万。
谁要是让沈善登赔了,他也会拼命。
而且只是宣发成本,如果于东还保了票房,赔的更多。
“《督公》是一部商业片,我的定位是武道题材,现在没有,姑且叫做历史动作题材。”
“和古装题材是不同的,现如今的古装题材,只是虚有其表,套了一层皮,并不是真的历史。”
结束出品方会议,沈善登马不停蹄和后期团队负责人开会。
剧组解散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不过是第一步,后期剪辑重要性不亚于前期拍摄。
《督公》后期团队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从电影筹备就开始赶进度的武道具象化特效团队,以及剪辑团队。
沈善登还为剪辑团队配备了摄影助理和录音助理,都是跟组的幕后人员,熟悉素材,能有效配合剪辑师工作。
剪辑交给杜媛操刀,许凝竹等多位剪辑助理辅助。
杜媛是西影厂的剪辑师,老谋子御用“金剪刀”,先后剪辑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活着》。
老谋子转型探索商业大片,转向和其他人合作,而杜媛去年剪了《疯狂的石头》,证明宝刀未老。
“我的想法就是一个点,爽!两个字,暴爽!节奏一波接着一波,快慢适当,也能来点抒情,但只能在节奏间隙,必须从头到尾保持住节奏。”
和于东聊了《太阳》,沈善登更加坚定了《督公》的创作思路。
醋这东西,喝多了受不了。
没有饺子就要饿肚子。
当然,沈善登认为最好是有正餐!
然后想吃饺子有饺子,再配上特别喜欢的醋。
眼下2007年,舆论来说,后世被挤压到边角的声音,当下是成气候的。
《督公》没法营销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也没法营销明朝多伟大,观众会一脸懵逼,甚至被嘲讽。
观众也不在乎,皇权、官僚,或者土地资本主义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些东西只能作为背景。
主线永远是故事,是剧情。
而且还要是酣畅淋漓的剧情,让观众看完情绪得到抒发,爽到了。
观众想回味,自然会去了解电影埋下的东西。
沈善登的要求很直白,也很具体。
杜媛道:“我会按照导演要求剪出来。”
她是西影厂的资深剪辑师,几个月前,沈善登会给她发出邀请,她还反复确定了几次。
这个决定太有争议了,北影厂肯定有人说闲话。
杜媛也是启动仪式之后,被沈善登创作思路打动,答应了下来。
这个决定现在看来,很对。
《督公》的素材按照拍摄计划完成,中影把最顶尖的设备给到了这部戏。
全国最顶尖的设备。
Northlight高分辨率胶片扫描仪,DaVinci 2K调色台,搭配 Tangent Devices控制面板,顶级调色间环境,顶级的数字数字投影,以及大型SAN存储阵列和渲染设备.
就这么说,在剪辑领域深耕快三十年的杜媛,直接想住在剪辑室。
创作灵感爆发,动力满满。
沈善登感知到杜媛的工作热情,心中一定。
北影厂的资深剪辑师,沈善登担心不受控制,给他找事,万一碰到坐地虎,对抗起来,不知道耽误多少时间。
要是时间充足,沈善登有把握迎接挑战,可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还要考虑电影风格问题,他必须要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所以剪辑师要有能力,也要好沟通,杜媛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沈善登自己也会剪辑,但他不可能作为主力。
因为他要忙的太多,配音、配乐,以及宣发,还有特效团队,并不比拍摄期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