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76节

  “还有没有是非?”

  沈善登没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主题是将爱情作为叛国的遮羞布。”

  “用三场赤裸的床戏,让女大学生从诛奸志士,沦陷为汉奸的情欲俘虏。”

  “试图用人性觉醒,爱情战胜立场,让我们相信一位英雄,在床上臣服于侵略者爪牙的身下,刺杀行动因一句‘快走’而崩塌。”

  “这是否可悲?”

  沈善登依然没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人物塑造方法以肉欲交缠混淆民族大义,枕边温存淡化血海深仇;以一句他待我温柔,掩盖了南京城三十万冤魂的哭嚎;以豺狼的涂脂抹粉,替换英雄之血;以悲悯的告白,扭曲了本应壮烈的刺杀故事”

  “用汉奸深情的眼神,人性的软肋,孤独的背叛,掩盖了他的残酷;用特写放大刽子手的眼泪,用情欲解构志士的牺牲.”

  “这是否荒谬?”

  “真正的英雄没有因为敌人残酷、狡诈而放下斗争,不怕牺牲!”

  “我们却耻辱的虚构了英雄的背叛,借人性的注脚泼脏水!”

  沈善登依然没有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叙事手法是魔鬼穿上了人性的外衣,装点成人;电影华丽的光影成为了一场叙事上的陷阱,它把出卖同胞美化为忠于自我;将苟且偷生包装成肉身觉醒,一个抽着血、刮着骨、踩着同胞尸骨上位的恶魔,只因对情妇展露片刻脆弱,便被镀上一层复杂人性的金边。”

  “这是艺术吗,这是讨论人性的深度吗?还是化粪池?!!”

  “如果放下屠刀便能成佛,如果恶魔掉一滴泪就能洗白罪行,地狱直接叫天堂算了!”

  沈善登依然没有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剧情将大是大非替换为情欲选择题;把国仇家恨降维成男女博弈;英雄的行为因一颗钻石动摇,国家存亡被简化为‘他爱不爱我’的猜心游戏。”

  “以大师级的镜头语言,让观众将敌我立场无限淡化,让黑白、善恶分明的立场模糊,转移了问题的关键。”

  “面对侵略者军官的‘爱情’,被侵略国家的女性,有拒绝的可能吗?”“

  “若一部电影教导年轻人,民族大义可因珠宝闪光而抛却,血海深仇能被床笫温存所消解,这与给砒霜裹上糖衣何异?”

  沈善登还是没有说话。

  周奇峰痛苦闭上眼睛:“我问的不是艺术表达自由,而是基本人性底线。”

  “一个民族的血泪史被拍成汉奸情欲史诗,志士的匕首因敌人床技高超而坠落。”

  “这世间若还有天理,便不该让英雄无碑、豺狼披裘!”

  “这人间若还有王法,便不该让背叛者戴上桂冠,让牺牲者成为猎奇的笑谈!”

  “这到底是艺术,还是裹着丝绸的棺材?”

  “师兄,明明天还没有黑,可为什么我觉得天黑了。”

  等他说完了,沈善登才说话。

  沈善登用手指了指舷窗道:“你说了这么多,天已经黑了。”

  周奇峰迷茫地睁开眼睛,泪水模糊了眼眶。

  模模糊糊看到下面斑驳的灯光,万家灯火。

  沈善登道:“天黑了,到了时间天就黑了。这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形成了昼夜更替的天文现象。”

  “地球作为不透明球体,在任何时刻仅有约50%表面积能被太阳直接照射,未被照射区域则形成黑夜。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使地表各区域交替进入昼半球和夜半球。”

  “认知可以扭曲,情绪可以挑动,故事可以翻页,人物可以更迭可物理法则、数学公理、经济规律这些,没法扭曲。”

  周奇峰心头一震。

  沈善登反问:“你知道培养一位大师级人物多难吗?不只是需要资源,还要看时机,看运气。”

第74章 弱小体系(14)

  “师兄,然后呢?”

  周奇峰心情稍微好了些,没有最初看电影那么郁闷,见沈善登迟迟没有下文,好奇问。

  沈善登眨了眨眼睛,道:“对认知、心理的攻势,最多扭曲情绪,让人陷入撕裂、纠结之中。对于现实来说,最多是影响,无法改变。”

  认知攻势的威力没有想象大。

  否则明年的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继续赢下去就是。

  沈善登又指了指舷窗之外,道:“处于夜半球的所有人,拉上窗帘,打开灯,都说现在是白天,但依然是黑天,无法修改地球自转的事实。”

  周奇峰想问的不是这个:“你说培养一位大师人物不容易,是不是木子”

  沈善登否认三连:“我没说过,不是我说的,你肯定听错了。”

  周奇峰确定自己没听错。

  “你明明刚刚就是这样说的,培养一位大师不容易,需要资源、时机、运气,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你说《色戒》相关的大师人物是谁?”

  沈善登连忙摇头,糊弄道:“我肯定没说,我要是说了,也是李安导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实,《色戒》也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沈善登赶紧转移话题。

  哈人。

  他不怕,他什么都不怕,他主要是担心周奇峰。

  就说《色戒》,只说电影,不说某个人,绝对不是单指谁,更不可能是说导演。

  沈善登也是导演,很清楚《色戒》是团队的作品,

  《色戒》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导演,和导演关系不大。

  重点是环球旗下焦点影业CEO詹姆士沙姆斯。

  詹姆士沙姆斯也是《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等电影的制片人。

  没有任何意外,这位是以撒比人。

  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博士论文题目是,《在“以撒比人问题”的框架内:19世纪欧洲小说中的反以撒币主义、身份与表征》。

  虽然方向是比较文学和文学批判研究。

  但是叙事的角度并非“他者”,也没有人性论调,是标准的“自我”叙事。

  研究如何通过叙事构建以撒比角色,探讨反以撒比主义话语。

  换成这边来说的话,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叙事建构华夏角色,探讨19世纪西方文学对于华夏的伤害。

  不过国内这个研究方向的话,肯定写不出来。

  这在国内话语当中,属于“极端”叙事,要被骂小品客、愤青、受迫害妄想症。

  完全相同的工具和方向,最终导向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

  表面上的线不存在,说明表面之下存在另一条线。

  詹姆士沙姆斯导师是佳亚特里斯皮瓦克,是世界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是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批评和解构主义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

  导师的导师,也即斯皮瓦克的导师是保罗德曼。

  保罗德曼是解构主义批评在美国最核心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雅克德里达齐名。

  他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深刻影响了包括斯皮瓦克在内的一代学者,形成了著名的“耶鲁学派”。

  斯皮瓦克正是在德曼指导下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关于叶芝。

  理论上,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批判核心是反殖民。

  首要目标是解构欧洲中心主义知识体系,揭示其如何为历史上的殖民统治提供合法性,并继续塑造不平等的全球权力结构。

  同时,也有后殖民主义学者明确将批判矛头指向新殖民主义形式。

  即通过经济控制,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政治干预,以及文化渗透,好莱坞、流行文化、学术标准,维持的全球不平等体系,美国是主要行为体。

  也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原住民群体、边缘人群争取文化自主、政治主权、经济公正。

  但,这只是理论。

  在实践和传播中,后殖民主义拆解的是欧洲中心,建构了美国中心。

  被新殖民主义,尤其是美国主导的体系利用。

  其本身成为了“新殖民主义”的遮羞布,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把抓住,直接将后殖民主义对“多样性”、“差异性”的强调,简化为一种自由多元文化主义。

  强调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展示”,如庆祝黑人历史月、设立少数族裔研究系,却回避了系统性种族主义、经济剥削和全球权力结构等核心问题。

  它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维持了表面和谐,却未触及新殖民主义的经济政治根基,在事实上,成为掩盖深层不平等的工具。

  也即,我们很包容,所以不存在系统性压迫。

  通过出版、学术资源和研究经费等温和方式,以及行刑式身中八枪等暴力方式,只允许在学术和文化领域进行批判性讨论。

  不能直接挑战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美国霸权或军事干预等实质性的新殖民主义实践。

  将理论停留在学校和智库,实践中,吸收进入了美国霸权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了其体系的开放性和自我修正能力的一种体现。

  看詹姆士沙姆斯参与制作的电影就知道,没有丝毫反殖民主义理论方向的意思。

  显然,后殖民主义不是反殖民,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

  詹姆士沙姆斯理论功底炉火纯青。

  反而因为有着更强的专业性,所以更懂得如何制造身份撕裂,如何让被殖民者陷入文化夹缝。

  既抗拒西方定义,又难以重建本土传统,以此完成隐性殖民。

  詹姆士沙姆斯这样的,就是服务于美国软实力和文化霸权的塑造。

  将西方学术话语转化为文化产品,将后殖民学派理论化为制片方法,为美国霸权和好莱坞全球化提供知识合法性。

  文科的产学研体系!

  如《卧虎藏龙》,借先锋艺术之名,以西方普世价值哲学等,置换了中国武侠的家国情怀,实现了去国族化武侠。

  《色戒》当中,通过个体欲望把历史叙事消解掉了。

  沈善登知道这些,也是后世盎格鲁萨克逊、美国、西方三重衰落,这些东西才爆了出来。

  放在眼下,这是一套从学校理论研究,智库、学术论坛,官僚系统,情报机构,民用商业市场、媒体机构等一个庞大的体系。

  这个体系只是花拳绣腿,内部纷争不断,并不强,甚至很弱,浪费严重。

  否则的话,现实层面,也不会打不过任何一个中等国家。

  只是声音大,手法阴毒。

  从个人角度,这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不等到版本更新迭代,贸然去触动,后果不堪设想。

  周奇峰疑惑:“我们学习《色戒》什么,这样的电影有什么好学习的?”

首节上一节76/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