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77节

  沈善登觉得还是有点危险:“我没说《色戒》,你又听错了。”

  周奇峰:“?”

  沈善登讲一个好几年前的电影,这个安全。

  “是学习《卧虎藏龙》。《督公》这部戏,我这也是学习《卧虎藏龙》。”

  “?”

  周奇峰就看着沈善登:“师兄,你别骗我,我不信。”

第75章 巧合,都是巧合(24)

  “真的!”

  沈善登很伤心,难道他不值得信任吗?

  这时,空姐开始提供晚餐服务。

  沈善登要了全套餐食,奔波一天确实饿了。

  周奇峰没什么胃口,情绪还有点在《色戒》中没有抽离,只要了一杯红酒,简单吃了点水果沙拉。

  周奇峰追问:“师兄,你是不是怕了?”

  “你小子。”

  沈善登只是一笑,对他使用激将法,那可是惹到一团棉花了。

  “有句话怎么说的,事缓则圆,我不是不打,而是稳扎稳打,是有章法的打,是有节奏的打。”

  搁这搁这呢?

  要不是沈善登是师兄,还是发工资给他的人,周奇峰那要让沈善登看看,他的拳头有多硬。

  现实嘛,周奇峰就是面团,拿捏他,还真就拿捏住了。

  沈善登吃了口不太好吃的饭,说道:“我们做事,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就是要占据道理,有利就是要有好处,有节那就是节奏。”

  “情绪是没有用的,被人挑起情绪,你就输了。其实从现实来看,安静的才是赢的。”

  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还是有点危险。

  沈善登道:“我说学习《卧虎藏龙》是真的,《卧虎藏龙》刚上映的时候,是不是差评很多,狗屎的西方哲学,再加上慢动作的打斗,多少人骂?”

  “现在怎么着,成经典了,随着奥斯卡的认可,这部电影成经典了。”

  “我考考你,《卧虎藏龙》舆论变化的步骤是什么?”

  沈善登不是转移话题,也不是随便问的。

  他的研究方向就是电影产业研究。

  身处这个行业,以有常识的普通人视角,再结合后世信息大爆炸的资讯,沈善登是真的研究过《卧虎藏龙》。

  就说后世有意思的现象,平遥电影节以“卧虎藏龙”为名,李安特别授权,贾章科发起创办,威尼斯前艺术总监马可穆勒担任首席顾问。

  而且《卧虎藏龙》豆瓣8.4分,高于当年IMDb的7.8分,以后IMDb的7.9。

  外国中国的评价反而超越了电影美国本土评价。

  国内不少人习惯了“他者”叙事,喜欢下意识站在别人角度里思考问题。

  机舱内灯光调暗。

  大多数旅客开始休息或看电影。

  周奇峰陷入了思考,《卧虎藏龙》上映的时候,他才上高中。

  不过谈起商业大片,首先就是开启大片时代的《英雄》,而谈《英雄》就离不开《卧虎藏龙》。

  周奇峰对于《卧虎藏龙》的了解,更多基于电影产业,其他的只知道个大概。

  “《卧虎藏龙》上映初期确实差评很多,最终被广泛奉为经典,奥斯卡的成功扮演了关键转折点的角色。”

  “我记得大家以为要看成龙的功夫喜剧,结果电影给了部充满西方思想的文人武侠。”

  “当时媒体报道过,BJ影院有观众看到一半大喊,打啊怎么还不打。还有,中国观众觉得玉娇龙跳崖是殉道,西方观众却理解为自由象征。”

  沈善登补充了细节:“实际上,那年颁奖礼前美国媒体都不看好,因为《角斗士》更符合传统史诗片标准。”

  “最终,奥斯卡学院评委把奖给了《卧虎藏龙》,他们看起来,真的被新奇美学震撼了,看起来,真的恰好证明陌生化体验的获奖逻辑。”

  当然,也恰好,这边将要加入世贸。

  恰好电影这种市场不大的行业,偏偏和金融、银行等行业一块谈判。

  “西方高度评价,与我们的反应形成反差。”

  “西方倒逼东方反思,我们就反思了。反思错过了什么,影评人的观点,学术观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批评到推崇,从拒绝,再到承认,到赞美。有点像《大话西游》的路子。”

  说到这,沈善登不由想到《太阳》,可惜了。

  要是做好宣发,在这个年代是有可能赚钱的,只要把观众骗进影院就行,反正也不退票。

  《卧虎藏龙》的概念塑造过程,就是一个强行扭曲认知的过程。

  最初。

  华语观众,尤其是武侠片爱好者,习惯了成龙、李连杰式硬桥硬马、凌厉快速的实战风格或徐克式天马行空、视觉冲击强烈的武侠世界。

  《卧虎藏龙》的“轻功”设计,借助威亚的飘逸、停留感,和追求意境、点到为止的打斗,如竹林斗剑,遭遇了许多人批评,软绵绵、像跳舞、不真实、太慢。

  屎,后来变成了诗,视觉美,动作设计诗意化。

  以东方为皮,打着道家儒家的旗号,内在是西方内核,西式的自由与责任、欲望与压抑、江湖规矩与个人追求那一套,很无聊。

  观众觉得“沉闷”、“看不懂”、“不够爽快”,与当时主流武侠片的快意恩仇、情节驱动大相径庭。

  后来缺点变成了优点,变成了深刻的哲学命题。

  导演长期在西方创作,其视角和表达方式让国内观众觉得别扭,如李慕白对玉娇龙的情愫。

  文化的陌生感后来也成了优点,“陌生感”成为了获奖灵药。

  之所以做到这一切,就是奥斯卡的大获成功。

  2001年,《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得10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4项大奖。

  这是华语电影乃至亚洲电影,在奥斯卡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奥斯卡的巨大光环,瞬间将影片置于全球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

  华语地区的评论界和媒体界,当场反思!

  而批评声音,被获奖的民族自豪感消解和转化。

  然后就是重新评价,缺点变成了优点。

  软绵绵的打斗成为了以武写意,以动喻静。

  竹林斗剑的飘逸、灵动,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跃成为东方美学意境的巅峰呈现。

  “慢”恰恰是为了展现气韵、节奏,还融入了动静结合,阴阳相生哲学思考。

  主题也不无聊了。

  玉娇龙对自由的渴望与最终幻灭,李慕白对欲望的压抑与临终的坦白,俞秀莲对礼教的坚守与情感的隐忍,变成了深刻的哲学探索。

  “导演一跃成为了学贯东西美学的大师,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经典。”

  “我拿着一坨屎告诉你这是巧克力,你肯定不信,但是在《卧虎藏龙》上,就是这样发生了。”

  “而且时间越久,这坨屎的味道越是醇厚,品鉴方法也多了起来。”

  “拿着一个细节深入解读,独特的风格不再是怪异、缺陷,而是艺术个性和创新价值。”

  “摄影、美术、音乐、服装,也值得细细品味。”

  “在学术研究上,更是衍生了一个流派,电影学者、评论家持续对《卧虎藏龙》进行深入研究,将其置于武侠电影史、华语电影史、跨文化电影研究、作者导演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位置。”

  周奇峰眼睛亮的吓人,悟了!

  他明白了!

  “师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色戒》确实把‘大师’浪费了”

第7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周奇峰一扫之前的颓废。

  沈善登连忙打断。

  “不是,没有,不要乱说。”

  窗外的夜色渐渐深沉,下方偶尔透出灯光的云海。

  沈善登转移话题:“《卧虎藏龙》影响最大的还是电影产业。”

  “对,我们的电影产业。”周奇峰来了精神:“《卧虎藏龙》不仅是一部经典电影,更对整个武侠类型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接改变了审美和行业标准,引导了华语武侠电影发展脉络。”

  “嘶!”

  忽然,周奇峰倒吸一口凉气。

  看沈善登的眼神不对了!

  沈善登提醒:“你小子别一惊一乍。”

  周奇峰震撼道:“师兄你那篇文章,《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的危机》,提到了‘大师’即将带着电影回归,其题材的转向本身也预示着某种变化。你早预料到了?”

  “脸滚键盘了,随便写的。”

  沈善登头摇得像拨浪鼓。

  周奇峰不仅悟了,还懂了:“我懂我懂。”

  沈善登没好气道:“你懂什么?”

  周奇峰道:“引导我们电影产业发展,当然,我说的是《卧虎藏龙》。”

  “《英雄》《十面埋伏》《夜宴》《黄金甲》等,正是《卧虎藏龙》成功后在产业层面引发的连锁反应。”

  “开启了我们的大片时代,《英雄》《十面埋伏》就是张艺谋对《卧虎藏龙》的回应。”

  “更进一步,《英雄》的分色叙事将慢动作升华为色彩符号学,《十面埋伏》的竹林、飞刀、牡丹坊,将自然元素的仪式化。”

  “水滴打斗,直接继承了以武喻道,用超现实瞬间,水滴悬停、琴弦杀人,制造视觉震撼与意境留白。”

  “衍生出了古装大片题材,之后的《黄金甲》,陈凯歌、冯小刚的尝试《无极》《夜宴》,融合了宫廷史诗。”

  “《英雄》《十面埋伏》《夜宴》《黄金甲》.追求宏大场景、华丽服饰与悲剧气质,不过是试图复制东方美学+西方内核的成功公式,师兄说的‘东方奇观+西方内核’更为准确.”

  周奇峰再度倒吸一口凉气!

  他发现,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了沈善登的那篇文章。

首节上一节77/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