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78节

  怪不得自己师兄,能够一篇文章作为敲门砖,获得以中等制作入行的珍贵机会。

  毕竟,韩三平是什么人啊,自己师兄也就是北电研究生而已,和韩三平差了有十万八千里。

  这就好比,上大学,校长大概率就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最高级别的领导,当兵,首长也是这辈子近距离接触的最高领导.

  当时还觉得无所谓,以后回想,自己这辈子高光竟然在起步阶段。

  自己师兄以一篇文章,做到了学生和校长相谈甚欢,小兵和首长称兄道弟,这要不是现实,写小说都没人信!

  周奇峰恍然大悟。

  身处整个产业最前沿的韩三平,自然比他更为敏锐,一眼看出了沈善登那篇文章的价值。

  周奇峰很震惊!

  恐怖如斯!

  自己师兄到底看了多远!

  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吗,周奇峰生出一股巨大的挫败感。

  他自我感觉明悟的了不得秘密,不过是沈善登早已有的认知,行动的基础。

  人和人的差距,这么大吗?

  然后,周奇峰又是一乐。

  怪不得导师让自己跟着师兄,闹了半天,领悟最浅的就是他了。

  之前还觉得天天忙得要死,累得要命,现在想来,都是师兄的培养!

  肩上的不是重担,而是一种责任!

  周奇峰道:“师兄,你瞒的我好苦啊。”

  “别胡思乱想了。”沈善登不知道这小子脑补了什么东西:“我说学习《卧虎藏龙》,也是真的学习。”

  “咱先客观的说,《卧虎藏龙》是一部现代电影,整个流程,就很现代化非常先进。”

  “从舆论变迁,转向行业影响,然后产业影响又重新塑造舆论。”

  “最终将西方式猎奇的异域风情电影,变成我们的流行文化,甚至成为电影的一种主流。”

  “学去吧,学一辈子,也学不完。”

  “东西颠倒,文武颠倒。”

  “将武侠电影的东方叙事,硬生生变成了西方叙事。”

  “将武侠类型片,变成了作者电影。”

  “将家国情怀,恩怨休怀,用普世价值、艺术理念置换掉了。”

  “将武侠,变成了文戏。”

  “将重信守诺、扶危济困、轻生报知己、潇洒、恩怨分明的侠客精神,变成了西方存在主义命题,内心挣扎的人性困境,追求狭隘的自由。”

  “把实战变成了写意,把快变成了慢,化实为虚,不再强调力量、速度、招式实用性。”

  “评价标准,从看故事变成了品意境。”

  “所有概念全部进行了颠倒。”

  “而且经过奥斯卡和西方话语体系的塑造,缺点变成了优点,黑的变成了白的,都是颠覆性创新,是重塑观众审美。”

  “奥斯卡,通过给出几个不算重要的奖项,直接让我们大导,争相复刻东方奇观+西方内核的冲奥捷径。”

  “西方用市场和奖项,准确的说,市场预期+边角奖项,再加冲奖预期,直接扭曲了我们的认知。”

  “《卧虎藏龙》还让出品公司赚翻了,很低的成本实现了对我们审美的驯化,对观众,也对行业。甚至模仿慢动作,不模仿西方内核,还叫做形式主义。

  “我告诉你,也就是地球自转没法通过认知扭转,就这套手法,否则真能倒反天罡。”

  “这种操作手法,真的要学,也值得学。”

  沈善登研究得很深。

  这个链条是后殖民主义+范式转移,共同塑造的。

  理论上。

  库恩的范式转移理论,挑战了科学知识线性、累积式进步的传统观点。

  他指出,科学革命发生在旧范式无法解决越来越多的“反常现象”时,新范式取而代之。

  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它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标准、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意味着科学真理是范式依赖的,并非绝对的、永恒的或完全客观的。

  后殖民主义学术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解构西方知识体系所宣称的普遍性、客观性和中立性。

  他们认为,这些知识体系深深植根于并服务于欧洲殖民扩张、统治和种族主义的权力结构。

  所谓的“普遍真理”,往往是欧洲中心视角的地方性知识被全球化了的结果。

  库恩对科学知识“范式依赖”性的揭示,为后殖民主义者批判西方人文社科知识的“地方性伪装成全球性”提供了有力的认识论武器。

  它表明,西方主导的知识体系并非唯一可能的真理,而只是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权力条件下的产物,即一种“范式”。

  但,这只是理论。

  实践中,范式不仅是一套理论,还是标准。

  定义了什么是“好科学”、谁是“合法”的科学家、什么问题值得研究、什么方法被接受。它包含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经过范式的体系,再加上后殖民主义实践中的表现,直接为美国话语体系查缺补漏。

  形成了西方学术机构、期刊、基金会、学科规范、官僚体系、情报系统、市场、媒体等,一个建立在世界传媒上的,知识-权力-商业的话语权网络。

  这个网络决定了哪些知识被视为有效、权威,哪些知识被边缘化、贬低或视为“阴谋论”、“私货”。

  《卧虎藏龙》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

  首先是突破现有范式建立新语法,如慢动作打斗;

  其次是用完整作品,证明新语法的感染力;

  然后通过奖项、票房获得话语权;

  接着引发创作者效仿形成潮流;

  最后当新语法被普遍使用时,它就变成了标准。

  谁敢说文科不强?

  这样的文科不强吗?

  改变认知,制定标准!

  真的是碉堡了!

  沈善登道:“好在七年发展,我们电影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力量。”

  “最关键有我们这股新兴力量!寇可往吾亦可往!这就是一套标准制定的方法,我们也能学!还要用的更好!”

  周奇峰悲观的念头,一扫而空,激情澎湃,恨不得立刻当骡子做马。

  沈善登心中一叹,戴上眼罩。

  这就是年轻人,容易被影响。

  现实,并不乐观。

  哪怕是十几年后,能够以中国视角使用这套方法论的导演也不多,或者说没有。

  晚上8点05分。

  飞机降落在BJ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

  十月BJ的夜风带着明显的凉意,透过廊桥缝隙袭来,与香港的湿热截然不同。

  两人随着人流走下飞机,踏上廊桥,入境大厅灯火通明。

  周奇峰拿出两人的护照和入境卡,安静排队。

  这里说普通话没问题。

  沈善登站在一旁,看着大厅里“2008北京奥运”的宣传海报,不知想着什么。

  周奇峰拨通司机的电话确认位置。

  走出航站楼大门,BJ深秋的凉风瞬间包裹全身。

  远处是机场高速闪烁的车灯长龙,车子平稳地驶入机场高速的车流,窗外是北京城郊的灯火,稀疏而安静。

  沈善登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光影。

  《色戒》技法几乎是和《卧虎藏龙》一模一样,问题就在于选择的不是武侠概念,而是国难屈辱史,要扭曲的是更为朴素的善恶是非观念。

  家。

  大蜜蜜嘘嘘完,扫了一眼客厅,忽然吓了一跳。

  阳台上有一道火星,刚要叫出来,又闭了嘴。

  沈善登面无表情的靠在阳台窗口,手指捏着一根香烟,他也不抽,只是任由香烟慢慢的燃烧,烟味缭绕,手指肚不停地在烟头摩擦。

  “怎么了?”大蜜蜜担心问。

  很少见到这样子的沈善登。

  望着窗外的霓虹,沈善登问:“如果有一个人,在你碗里拉屎,不对,是羞辱你祖宗,你会怎么办?”

  大蜜蜜道:“我会大耳巴刮子扇过去!”

  “好!很有精神!”

  沈善登笑了。

  就该这样,就该大耳巴刮子扇过去!

  也许前世没有,这一世他会做到。

  两世不行,三世也要干!

  虽然这种言语上,思想上,常识上,反对从小到大的思维,是对方的重大失误,只会起到反作用。

  打法直接、力道刚猛、硬上强度,没了七八年前那股阴狠、歹毒的劲。

  也许是赶什么时间节点,也许是某个部门要KPI,也可能是08年要来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上个集团培养的线,竭泽而渔的使用。

  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巨大恶意的事实。

  大蜜蜜静静靠在了沈善登肩头。

  10月9日。

  中影小放映厅。

  韩三平看了接近完成的特效片段,猛拍大腿:“才这几分钟太少了!太赶了!真不考虑再等等?我帮你再找投资,其他投资方我帮你说服。”

  既然沈善登把心思全用在了电影上,韩三平宁愿等,他有耐心。

  秘书廖云沉默,虽然知道领导偏爱沈善登,但这也太离谱了。

首节上一节78/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