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依旧是先颁短片单元、新生代单元等非竞赛单元的“配菜”,最后才轮到主竞赛的一些“硬菜”。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座位被安排在了一起。
主竞赛的第一个奖叫作“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这是专为欧洲本土电影设立的一个奖项,旨在促进欧洲电影产业合作,与美利坚好莱坞分庭抗礼。
奖项仅限于欧洲国家制作的电影,不仅仅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可以参评,全景单元、论坛单元等杂七杂八单元的电影也能参评。
这个奖颁给了帕特利斯勒孔特的《游乐场之恋》。
“历史,果然被我改变了。”陈卿下意识的就朝《亲密》剧组的方向瞥了一眼。
原时空这个无关紧要的小奖可是颁给了《亲密》的,现在却给了别的影片。
组委会连这种小奖都不愿意再颁给《亲密》,可见已经将其完全抛弃了啊。
但是《亲密》剧组却留下来参加闭幕式了,是接到了组委会的电话留下来的,还是单纯的想看看金熊花落谁家?
这次华语电影的战绩相当不错,《爱你爱我》拿下了最佳新人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十七岁的单车》拿下了最佳新人男演员奖和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拿奖的那一刻,王晓帅差点当场落泪,他赌上了一切将电影送来柏林,总算没有白费。
只是有些可惜,终归还是没能拿到金熊奖。
那么金熊奖到底花落谁家呢?
“本年度金熊奖授予一部将沉默化为诗歌、将哀伤化为优雅的作品。它以无畏的温情,揭露了生命最后一程中被隐藏的尊严并借此告诉我们,何为真正的活着。获得金熊奖的是……陈卿导演的《入殓师》!”
第82章 陈卿提前锁定威尼斯金狮奖!
犹记得当初,在戛纳电影节,当嘉宾宣布《狩猎》拿到金棕榈的时候,陈卿激动异常,甚至如果不是谢小晶提醒,他都忘了上台领奖。
这一次,《入殓师》的名字传入耳中之时,陈卿就淡定了许多。
“金熊奖!陈导,我们拿下了金熊奖!”反倒是周公子,当时就嗷的一嗓子,直接就张开双臂,死死的将陈卿抱住。
“耶!金熊奖!”刘叶也高兴的大叫起来,原本想跟陈卿说些什么,不过慢了一步陈卿被抢走,便只能转过身。
另一侧坐着的是牛奔,这位可是60高龄的前辈,刘叶可不敢放肆,不过牛奔倒是挺有童心,张开了双臂,“如果你不嫌弃我这个糟老头子,我不介意的。”
“牛老师,金熊奖!这可是金熊啊!”刘叶伸出手掌,跟牛奔击了一下掌。
“呵呵,我也没想到,我都快进棺材的年龄了,结果还能亲眼看见金熊奖长什么样。”牛奔也很开心,嘴角露出笑容来。
“陈卿师弟,恭喜你,拿下了柏林的最高奖金熊奖。”王晓帅第一时间向陈卿发来贺电。
恭贺的同时,心中还有些唏嘘,他93年就开始拍电影了,一直到01年,从业近10年,才终于在柏林刷下来一个大奖。
而他这个小师弟呢,出道第一部电影就在戛纳拿下金棕榈,第二部就在柏林拿下金熊。
而且《入殓师》可不像他的《十七岁的单车》,人家可是通过审核,“堂堂正正”的送片子过来拿奖的。
他跟小师弟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也恭喜你师兄,拿下评审团大奖。”陈卿也跟王晓帅拥抱了下。
“希望回去不会被禁吧。”王晓帅心里冒出这个念头来,不过很快就被他抛在脑后。
以后的事,先不管,现在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他要好好享受这一刻的荣耀!
至于回去之后会被禁……那就被禁吧!
能捧回一尊银熊,被禁了也值了。
金熊奖是颁给整个剧组的奖,大家都可以上台,陈卿这次没再像戛纳那样迷迷糊糊的就走上台,他第一件事就是叫人:“余老师,走,领奖去。”
第一个叫的不是男女主,而是制片余建宏,也算是弥补一下戛纳的时候忘记叫余老师的失误了。
“哈哈,好!去领奖!”余建宏笑得老脸都快出褶子了,麻溜的站了起来。
他现在心中是非常的庆幸。
一开始《狩猎》项目拿到青影厂的时候,其实并没人看好,谢小晶先后找了几个人当这个制片,都被推掉了,最后还是硬塞给他的。
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还已经臭掉了,其实余建宏也想推来着,只不过没推掉,不情不愿的接下了。
谁曾想,那部无人看好的电影,居然一举拿下了金棕榈!
现在整个青影厂,谁不羡慕他吧?
“讯哥,你还坐着干什么,要我八抬大轿把你抬上去吗?”陈卿又招呼男女主,“刘叶,还有你,别傻笑了,快起来!”
“陈导,快看我脸上的妆花没花。”周公子一边用手整理自己的头发一边问道。
“你的妆花还是不花又有什么关系了?”刘叶打趣道:“等上了台主角也不是你。”
“我挽着陈导的胳膊不行啊?”周公子说着还真挽上了陈卿的胳膊,“就像走红毯一样。”
“牛老师,我们一起去领奖。”陈卿当然不会忘了牛奔。
“这次回去,可够我一直吹到死了。”牛奔开心的呵呵直笑,“陈导呀,多谢你给我了这样一个机会。”
虽说金熊奖是颁给整个剧组的,但是奖最终却是只能一个人领,周公子等人也都很有数,到了台上自觉后退,把领奖的机会交给陈卿。
陈卿也没有客气,由他来领这个奖,的确当之无愧。
“说实话,站在这里我比拍殡仪馆戏份时还要紧张。感谢评委会把这个沉甸甸的小金熊颁给《入殓师》,看来它和我电影里的骨灰盒一样,都需要双手小心捧着。”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男主角刘叶,为了演好这个入殓师的角色,你真的去殡仪馆体验生活,结果把工作人员都感动哭了,他们说从没见过这么敬业的演员。但你知道吗?你每次给逝者整理衣领时那种专注,让死亡都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感谢我的女主角周讯。讯哥儿,你饰演的妻子,用最温柔的坚守,让这个关于告别的故事有了温度。记得有场戏,你只是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丈夫工作的背影,那个眼神就让我们全剧组红了眼眶。
感谢牛奔老师。牛叔,您今年六十多岁了,却比我们年轻人还有精神。您演的那位老入殓师,用最朴实的动作教会我们什么是尊严。您总说‘这是最后一部了’,但今天这个奖杯,恐怕要让您再拍二十年了!
感谢我的制片人余建宏老师……”
获奖发言还是老一套,就俩字,感谢,先感谢组委会、感谢一起在台上的几人,再感谢全体剧组、感谢北电,感谢父母。
哗哗哗!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王导,你这位同门小师弟可不得了啊。”《十七岁的单车》的男主角李宾一边鼓掌一边对王晓帅说道,“他应该是国内最年轻的金熊奖导演了吧?”
“是啊,没有人比他再年轻了。”王晓帅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陈卿说道,“以前国内最年轻的是张易某,但张易某拿金熊的时候已经37了,而陈卿师弟,才21岁!”
“他还是国内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呢。”高媛媛补充道。
“是啊,陈凯哥拿金棕榈的时候都40了,陈卿导演只是陈凯哥导演岁数的一半。”李宾感慨,“陈卿导演,当真是恐怖。”
“他出道以来,只拍了两部电影,一部拿戛纳金棕榈,一部拿柏林金熊,从没有过失手。”高媛媛在那扳着手指头计算,“对了,还有一部《活埋》,要参加8月的威尼斯,这么看,陈卿导演提前锁定了一个金狮奖啊!”
第83章 华娱惊现第二个有系统的导演
“金熊啊,快,陈导,给我看看。”在台上的时候还能矜持,一回去,周公子就迫不及待的把金熊拿了过去,“好漂亮啊。”
“你管这叫漂亮?”刘叶等周公子看得差不多了,也将金熊拿在手中,“这金熊怎么有点难看啊。”
“啥?难看?”周公子闻言差点吐血,“你知道多少人梦想把这奖杯捧回去吗?”
“我当然知道,但是,这真的挺丑啊,这造型还不如我家的小狗好看呢。”刘叶指了指这尊金熊说道,“柏林电影节这么高端上档次的艺术殿堂,连请个设计师的钱都没有吗?”
“一边去吧你。”周公子一脸嫌弃的把奖杯从刘叶手中拿过来,塞到陈卿手中,“所以你才没本事拿金熊。”
“怎么叫我没本事?你就说这尊金熊跟我有没有关系吧。”刘叶说道。
“陈卿,恭喜,你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大导了。”余建宏看着几人在那打打闹闹,笑着说道。
“是啊是啊,一个金棕榈,一个金熊,谁还敢说陈导不是大导?”周公子连忙说道。
“我这底蕴还是有些浅。”陈卿摇摇头,“只是金棕榈和金熊,还不够。”
“怎么不够了?陈凯哥导演只有一个金棕榈,都被称为内地三大导呢。”高媛媛连忙插话。
高媛媛这话倒也不假,就奖项上来说,陈卿确实已经比陈诗人强。
但大导不大导的,其实也不能单单看奖项,陈诗人可是有京圈背景的,而陈卿没有,所以就算真的比陈诗人多拿了一尊金熊,论在娱乐圈的地位,他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陈诗人。
除非他像张国师那样,奖项上远远甩开陈诗人,断层式的领先。
要说张国师,真的是非常恐怖,纵观他的导演生涯,夺得了两座威尼斯金狮,一座柏林金熊,最高奖这一块,差一点就把欧洲三大刷大满贯。
为什么说差一点?
当年《一个都不能少》一开始报名的是戛纳电影节,评审团有意将金棕榈颁给张国师,不过因为电影里有升旗的镜头,他们担心被攻击为华夏ZF宣传,所以要求张国师修改升旗镜头。
张国师哪里肯干,一气之下把电影从戛纳撤回,再送威尼斯电影节,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尊金狮。
要不是国旗事件,张国师拿的就是不是两尊金狮,而是一尊金狮,一尊金棕榈,直接大满贯!
这才让陈诗人当了那么久的金棕榈唯一获奖者。
可就算“一等奖”没有大满贯,张国师在“二等奖”上,却实现了欧洲三大的大满贯,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他全都拿过评审团大奖!
这还是只是国际奖项。
国内奖项呢?
六次百花奖最佳影片,四次金鸡奖最佳导演,三次金鸡奖最佳影片。
就问这成绩,国内哪个导演能够比?
不说别人,就看跟张国师“齐名”的另外两大导。
陈诗人就一个金棕榈塑了金身,再无有分量的国际奖项,国内的奖项也就只拿了一次金鸡奖最佳导演。
冯钢炮呢,就一商业片导演,奖项方面不提也罢。
而且张国师不是只能拿奖,人家票房也牛,电影发展到后来,票房越来越夸张,动辄几十亿,吴经、陈思城、贾灵、郭凡等大牛一个个跨界当导演,昔日的名导纷纷“失灵”,陈诗人也好,冯钢炮也好,票房上都被那些后辈秒成了渣。
唯有张国师,依旧屹立不倒,照样能拍出几十亿票房的电影,跟那些后辈过招。
看看张国师这彪悍的一生,有时候陈卿都怀疑其实张国师也有一个系统,要不然真的无法解释他为何会如此开挂。
事实上不仅陈卿,很多人都认为张国师有挂的,圈内曾一度流传着张国师被“外星人”抓走的传闻。
这事儿不仅别人说,就连张国师自己,在采访中还讲述过此事,他的文学策划周晓风撰写的《宿命:孤独张易某》一书,也披露过“UFO事件”的细节。
据说当年,张国师还没有崛起,还只是陈诗人的摄影,一次在拍摄《大阅兵》的时候,看见了飞碟。
虽然从未见过,不过张国师在那一瞬间确信他看见的是飞碟:“只要你见到,就知道不可能是误判,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没有和它近似的物体。它和探索杂志上刊登的图片一模一样。”
张国师当时就拿起摄影机想将飞碟拍下来,但是突然没了意识,“从推理上来说应该有几分钟吧”。
陈诗人也就此事接受过采访,当记者问他是否亲眼看见UFO时,他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说不知道。
从那之后,张国师就像开挂一样,一步步踏上巅峰,取得远超他人的成就。
很多人都在猜测,莫非张国帅真的被外星人抓走,为他开了挂?
外星人到底给张国师系统还是为其注入了智慧,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张国师肯定不是陈卿一样的重生者。
要不然他早就应该和他背后的男人决裂才是。
大奖拿到手之后,柏林电影节还有个发布会,《入殓师》剧组作为金熊奖获得者,可是众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
《银幕》杂志记者:“陈导,西方观众对东方生死观很陌生,您为何选择殡葬题材?”
陈卿:“在东方文化里,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一种‘过渡’。我们常说‘死者为大’,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生者如何面对失去。《入殓师》讲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活着的人如何学会告别。入殓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整理遗容,更是帮助家属完成最后一次‘对话’。”
《综艺》记者的问题稍显尖锐:“连续两年征服戛纳和柏林,您是否在重复自己?《狩猎》探讨人性恶,《入殓师》展现善,这是刻意设计的对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