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塌房系大导演 第41节

  最后包是能包成个了,样子却奇丑无比。

  不过好在馅儿是颜丹沉调的,并不影响味道。

  忙活半天,颜丹沉和陈卿一人一碗饺子,再配上一瓶伏加特,在斜天窗下面一边吃饺子一边看雪。

  2月8日,第51届柏林电影节在波茨坦广场的柏林电影宫拉开序幕。

  这时候柏林的气温只有-5℃,积雪未化,市政工人提前撒了盐粒,红毯两侧仍结着薄冰。

  临时搭建的白色拱门上悬挂着红蓝抽象线条设计的海报,德英双语横幅在寒风中抖动。

  跟《狩猎》主演章瀚予当时籍籍无名不同,《入殓师》的男女主周公子和刘叶都已成名,他们的经纪人也都跟着过来了,俩人看见陈卿都热情的不得了,不停的感谢陈卿,给了他们家艺人机会。

  这次电影节入围的华语电影也不是只有《入殓师》,还有王晓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林政胜的《爱你爱我》。

  王晓帅就不必说了,北电同门,《狩猎》的首映礼和庆功宴都出席了,熟的很。

  林政胜则是湾湾导演,之前没怎么听过,不过他的主演张振倒是一眼认了出来。

  王晓帅看见陈卿,直接便带着剧组过来汇合。

  陈卿看见了年轻的高媛媛,简直美的过分,那种清纯的感觉简直能勾人魂魄。

  “陈卿师弟,你说你,你一来,金熊我就不用想了。”王晓帅在那摇头叹气的,“因为肯定是你的。”

  “师兄,你实力那么强,金熊肯定是你的。”陈卿也客气回去。

  “要是没有你,我还真敢妄想一下,因为评委里有自己人。”王晓帅的目光就有些幽怨起来,“但是现在有了你,谢老师肯定全力推你,哪还能想到我?”

  “师兄此言差矣,你我同出北电,都是谢老师的学生,他不会厚此薄彼的。”

  “你可拉倒吧,你跟我能一样吗?你是北电的亲儿子,我呢?我就是嫁出去的大姑娘!”

第80章 欧洲三大是陈卿家后花园

  陈卿还在读,还是北电的学生,所以他所取得的任何荣誉,都是学校的功劳,领导的成绩。

  而王晓帅虽说也是北电出来的,但是他毕业了,他无论获得何等荣耀,都跟学校没有关系。

  所以谢非肯定是全力推《入殓师》,至于《十七岁的单车》,有余力就推一下,没余力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谁叫《十七岁的单车》就算拿了金熊,功绩也算不到校领导头上呢?

  王晓帅的比喻还挺形象的。

  《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除了导演都出自北电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周公子。

  要说今天在场的众人中谁最春风得意,非周公子莫属,她的两部影片竟然同时入围了柏林主竞赛单元。

  其他演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踏进的殿堂,她同时迈进了两只脚!

  不过若问她觉得哪只脚获奖可能性更大。

  毫无疑问,是《入殓师》!

  王晓帅虽然也算是圈内实力顶尖的导演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跟陈卿比,段位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走红毯的时候,穿着一条红色礼裙的周公子挽着陈卿的胳膊,还不忘面带微笑,对着周围的记者挥手致意。

  至于刘叶,好吧,他的胳膊可没有人挽,只能跟老戏骨牛奔走在一起。

  2月8日,王晓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率先展映,陈卿带着剧组前去捧场,入座的时候高媛媛直接抢先一步坐到陈卿旁边,观影的过程中还找机会跟陈卿说了两句话。

  为了这次电影节王晓帅可以说孤注一掷,《十七岁的单车》是没送审直接拿来参赛的,在国内这部电影只有被禁这一条路。

  老实讲,王晓帅水平还是有的,但是“城乡冲突”“青春迷茫”这种主题在柏林并不新鲜,同样是关注女性与底层,1993年谢非的《香魂女》已拿过金熊,如果王晓帅不能超越此框架,想拿金熊,很难。

  2月9日,《入殓师》展映,《十七岁的单车》和《爱你爱我》都来捧场。

  高媛媛再次抢到了陈卿身边的座位,把个周公子气的,我们《入殓师》剧组的坐一起,你其他剧组的骚狐狸哪来的脸往这儿挤?

  “陈卿的面子这么大吗?”当看见评审团主席比尔麦克尼柯带着一干评委来捧场的时候,林政胜羡慕的都快哭了。

  2月13日,《爱你爱我》展映,陈卿携剧组成员捧场,林政胜没等陈卿走进厅,隔着老远便出来迎接。

  这部电影的放映可谓十分冷清,座位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坐满,跟陈卿放映时几乎座无虚席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周公子这次十分警惕着,可谓是亦步亦趋的跟着陈卿,终于成功抢到了陈卿身边的位置。

  但是和高媛媛的“战斗”,她并没有赢高媛媛也抢到了陈卿身边的位置,跟周公子一左一右,把陈卿夹在中间。

  《陈卿玩砸了,<入殓师>柏林遇冷》

  《柏林风向:<入殓师>恐颗粒无收》

  《<入殓师>遭遇柏林影评人一致差评,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或跌入低谷》

  《江郎才尽?专业机构预测<入殓师>无缘金熊奖》

  《现实版的方仲永,陈卿刚踏上巅峰便遭遇滑铁卢》

  陈卿在柏林呆了一个月,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柏林写的那些喷《入殓师》的报道,竟然流入了国内,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要知道他当时冲击柏林的时候“顺便”冲击威尼斯的壮举本就已经引发争议,柏林那些唱衰的文章一流入国内,就好像在平静的水面中投入一块巨石一样,泛起了巨大的涟漪。

  “陈卿还是太狂了,同时冲两个电影节,结果呢,一个都拿不下。”

  “是啊,见过狂的,没见过陈卿这么狂的,活该他在柏林被淘汰。”

  “唉,陈卿能拿金棕榈,水平还是有的,如果不是这么狂,柏林可能不会这么惨。”

  “水平还是有的?呸!我早说了,金棕榈根本就是运气。”

  “就是,一个学生有锤子水平!金棕榈只不过他是瞎猫碰上死耗气,选对了题材,这不是一开新片,马上原形毕露?”

  这年头,媒体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不少没有主见的人看媒体怎么写就跟着怎么想。

  一时之间,很多人对陈卿冷嘲热讽。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没开始颁奖,现在《入殓师》被唱衰不代表拿不了奖。

  这些人的言论一出,立即被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一顿喷。

  有喷就有喷回去,就有再喷回来……

  纸媒还好说,一些门户网、论坛,直接就演变成了骂战,陈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吵得是不可开交。

  国内那些记者却是嗨了,有争议好啊,话题这不就是来了,销量这不就来了?

  “张导,《入殓师》在柏林遭遇大量差评,业内普遍不看好,请问对此你怎么看?”记者再次采访了张易某。

  “我等《入殓师》上映的时候买票看。”张易某并没有正面回答。

  陈诗人依旧是老大哥的口吻:“其实,这种情况早就在我的预料之中,欧洲三大电影节,那是什么地方?想参加哪个不得呕心沥血全力以赴?我还从来没听谁说过‘顺便’参加欧洲三大的。陈卿不把欧洲三大放在心上,反过来,欧洲三大肯定也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不过,我觉得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苛责,陈卿还年轻,而之前又过得太顺了,所以才会马失前蹄。我相信,只要他好好准备,柏林这个金熊奖,迟早会是他的。”

  冯钢炮看见那些唱衰的消息,则是要乐疯了,当着媒体的面,嘴角就像AK一样,根本压不住:“我早说过,陈卿疯了。真以为在戛纳得了一次奖,欧洲三大就是他家后花园了?”

  欧洲三大的另外两大是不是陈卿的后花园不敢说,但起码这一次的柏林,很“接近”陈卿的后花园了。

  评审团主席都已经搞定,再加上谢非这个自己人,《入殓师》拿奖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在陈卿来柏林之前,最大的热门是《亲密》,《入殓师》最大的对手是《亲密》。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亲密》基本上已经被打上了风月片的烙印。

  《亲密》一被拉下神坛,其余诸片,再无片有一战之力。

第81章 斩获金熊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开闭幕式都有走红毯的传统,开幕式的红毯无可争议,都是“红”的。

  但闭幕式可就不一定了。

  威尼斯的闭幕式走的也是红毯,戛纳目前也是红毯,到了2017年会改为浅金色,用来象征“夕阳与海浪”,呼应威尼斯的地理特质。

  柏林呢?

  看着波茨坦广场电影宫前的蓝色地毯,陈卿表示有些风中凌乱。

  不是红毯吗,怎么变蓝色的了?

  蓝色“红毯”可还行?

  “去年还是红色的,今年换成蓝的了。”王晓帅双手插兜走了过来,“看惯了红色的红毯,再一看蓝色‘红毯’还真不习惯。”

  “为什么要改成蓝色的?”陈卿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问题别人问就罢了,你也问?”王晓帅呼出一团白雾来,“你就当这是一场电影,你来解读解读为何要用蓝毯?”

  “我先来我先来!”话音一落,高媛媛就抢先开口,“因为现在是冬天,大家都快冻死了,冰雪天气与蓝色调更契合。”

  “很合理。”王晓帅点点头。

  “开幕式要的是什么效果?热情、活力,电影节的盛大启幕,所以开幕用红色地毯。”周公子一看高媛媛开口,也忍不住进行了一番解析,“而闭幕呢,如果我是主办方,我需要突出的是一种冷静、优雅的感觉,回归电影艺术的本质,所以闭幕改用蓝色。”

  “可以啊迅哥,你都能去当导演了。”陈卿向周公子竖了一根大拇指。

  这解读可比高媛媛的高明多了。

  “陈导,要不你也解读一下?”高媛媛往陈卿身旁凑了凑。

  “你们知道什么也是蓝色的吗?”陈卿随口就来,“联合国国旗。柏林作为冷战时期分裂的城市,铺上这样一道联合国蓝,可能在象征‘理性与和平’。”

  “果然还得是陈导,这一开口就高屋建瓴,眼光都跟我们不在一个层次。”高媛媛在一旁啪啪的鼓起掌来。

  “师兄,你不解读解读?”陈卿对王晓帅说道。

  “要我说,这蓝色象征停尸房蓝,寓意《入殓师》能拿大奖。”王晓帅抬脚在蓝色地毯上跺了两下。

  这条“宣告”《入殓师》拿奖的蓝色地毯一直从电影宫台阶延伸至媒体区,两侧的摄影师裹着厚羽绒服,镜头因低温偶尔失灵。

  欧洲记者们跺脚呵气,亚洲媒体则缩在临时搭建的挡风棚下,录音笔因电量不足发出“滴滴”警告声。

  当陈卿踏上蓝毯时,闪光灯骤然密集起来,一个个话筒直接怼到嘴边。

  法国《解放报》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问道:“陈导,您的影片是金熊奖的热门之一,您个人认为能赢吗?“

  陈卿说道:“一个好的入殓师从不预测死亡,导演也不该预测奖项。”

  同样是法国媒体,《费加罗报》的记者就显得没那么专业了,还得靠翻译才行,他问道:“您在戛纳电影节拿了金棕榈大奖,这对您来说是不是一种负担,您会不会担心自己无法复制在戛纳的成功,在柏林拿到奖项?”

  “如果拍电影只为拿奖,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坟。”陈卿的回答是句句不离《入殓师》。

  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也是带着翻译:“西方观众可能不理解‘入殓师’的文化意义,您担心这会影响评奖吗?”

  陈卿直视镜头道:“当一位父亲最后一次为儿子擦拭身体时,没有东西方之分,只有同样颤抖的手。”

  戛纳的闭幕红毯,评审团先进,到了柏林,却是那些二三线的影人先进,然后才轮到评审团,入围剧组放在最后。

  而且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非热门影片先走,热门的后走。

  《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都是最后一批走上蓝毯的。

  高媛媛因为过于兴奋,高跟鞋直接卡进了地毯的缝隙,被记者逮着一阵猛拍。

  大美媛哪里经历过这等阵仗,慌乱之下跌倒在地,还是陈卿先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两条美腿上,避免其走光,然后又将其搀扶起来。

  “这个贱人,肯定是故意的!”周公子看的心中暗骂不已,要不你早不摔倒晚不摔倒,偏偏到了陈导身边才摔倒?

  蓝毯之后的环节跟戛纳就几乎一样了,先播放入围影片的混剪视频,主持人再登台,blabla的说一通。

首节上一节41/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