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塌房系大导演 第44节

  “唉,你说说这个陈卿,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拿奖的消息突然就在开会的时候传过来,让人也没个心理准备。”张会君摇头叹气的。

  “老张,你差不多行了吧!”王咏德受不了张会君这德行,“北电培养出了陈卿,你厉害,你牛叉,行了吧?可以消停了吧?”

  “嘿,你这话说的,我北电学子拿了柏林金熊奖,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我得意一下怎么了?”张会君回怼过去,“你有那个能耐,你也让你的学生拿金棕榈、拿金熊啊!”

  “章瀚予不是我中戏毕业的?刘叶不是我中戏毕业的?”王咏德反问。

  “是,章瀚予和刘叶都是中戏毕业的,但是他们拿奖跟你有什么关系吗?正如你所说,他们都已经毕业了!拿再多的奖,都跟你没关系!”张会军哈哈大笑起来:“但是陈卿不一样,陈卿还没毕业,他还是北电学子。他的任何一个奖,都是我的成绩!”

  “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回去又要挂横幅吧?”

  “挂,我当然要挂,而且我直接挂到你中戏门口去!”

  挂到中戏门口当然还是笑话,不过北电今年有一个新来的小年轻,把领导的玩笑当了真,居然真的去中戏门口挂了横幅。

  中戏反应也很快,立即也跑北电门口挂了一幅横幅,上书:“感谢北电为我中戏学子培养大导。”

第86章 张国师:陈卿比我当年猛多了

  “柏林时间2月18日晚,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由华夏青年导演陈卿执导的电影《入殓师》荣获本届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这是陈卿继去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后,再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得最高荣誉。

  评委会在颁奖词中指出,《入殓师》以独特的东方美学视角,深刻诠释了生命尊严与人文关怀。影片通过讲述华夏殡葬行业从业者的故事,展现了华夏民族尊重生命、敬畏传统的文化底蕴……”

  陈诗人面前的报纸摊开在桌子上已经足足5分钟了,报道并不长,他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最后化作一声叹息:“草!”

  “怎么了?跟丢了魂似的。”妻子陈虹披着衣服,慵懒的从卧室走出来,“刚刚就听见你不停的在那嘀咕‘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哪样?”

  “你自己看吧。”陈凯哥把报纸递给陈虹。

  “真的假的?这陈卿又在柏林拿了金熊?”陈虹迅速的浏览了下,当时就张大了嘴巴,“他还没毕业吧,就连拿两个欧洲三大的最高奖?这不会是什么小报的假新闻吧?”

  “我倒是希望是假新闻。”陈凯哥苦笑道,“这是新化社的报纸,怎么可能是假新闻?”

  “糟了,你之前接受的采访的时候,说的那些话……”陈虹捂住了嘴巴。

  “陈卿,我也是你的师兄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在你被金棕榈冲昏头脑的时候给你句忠告,年轻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为好,年少可以轻狂,但若是太狂了,认不清自己,最后只能是闹笑话。”

  “陈卿不把欧洲三大放在心上,反过来,欧洲三大肯定也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不过,我觉得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苛责,陈卿还年轻,而之前又过得太顺了,所以才会马失前蹄。”

  陈诗人脑海里又想起他在媒体面前大放厥词,以陈卿长辈的口吻教育人家,他就感觉脸皮一阵火辣辣的。

  当初他以为陈卿是小丑,原来小丑竟然是自己啊。

  不是说《入殓师》在柏林遇冷恶评如潮吗,怎么就突然拿了金熊奖了呢!

  可怜陈诗人,怎么可能知道柏林那些恶评其实是陈卿公关策略中的一环,是陈卿自己发布的。

  当初那些采访过陈诗人的记者看热闹不嫌事大,又跑过来采访陈诗人:“陈导,当初您公开批评陈卿,让他脚踏实地,莫要年少轻狂,现在他却在柏林拿下金熊奖,请问您是否对当初的言论感觉后悔?”

  当然后悔了!

  陈诗人悔的肠子都青了,但嘴上是不可能承认的,直接说身体不舒服,推掉了采访。

  …………

  北影厂摄影棚里,三台钨丝灯把搭好的灵堂景照得惨白。

  冯钢炮裹着军大衣蜷在导演椅上,左手捏着半截燃到过滤嘴的中南海,右手烦躁地敲着监视器边缘。

  “第17条!再来!”他哑着嗓子吼,“忧子,你哭得再假点儿!要的就是这种荒诞感!”

  《大腕》终于是开拍了,前面都拍得非常顺,只是不知道为何,今天总感觉有些心神不宁。

  葛忧摸着光脑袋苦笑道:“冯导,我这眼泪都快冻成冰碴子了。”

  “感觉还是不对,忧子,你休息休息找找感觉,咱们再保一条。”冯钢炮趴在索尼BVW-70监视器前,鼻尖几乎贴到屏幕。

  过了十几分钟,场记打板的声音再次响起:“《大腕》第38场第17镜!”

  葛忧正要开演,摄影棚铁门突然被撞开,制片主任老猫举着诺基亚3310快步走了进来:“冯导,柏林那边……”

  冯钢炮那叫一个气,毫不客气一个眼神就瞪过去,当这段拍完,他才把烟头按进可乐罐里:“说。”

  “柏林那边的消息,陈卿拿到金熊奖了。”

  冯钢炮的脸突然就抽搐起来,左眼皮跳三下,右嘴角扯两下,像台信号不良的老电视机。他慢慢站起来,军大衣滑落在积着油垢的水泥地上。

  “你再说一遍?”声音轻得吓人。

  “陈卿,金熊奖。”

  冯小刚突然抄起导演椅砸向灯光架,“咣当”一声巨响,两盏聚光灯应声炸裂,玻璃碴子雨点般落在地上的一份报纸,上面冯钢炮说陈卿疯了的报道依稀可见。

  “冯导,冷静些。”葛忧默默把保温杯递过去。

  “他妈的金熊奖改狗熊奖了吧?!”冯钢炮脖子上的青筋暴起,“戛纳也好,柏林也好,让一个学生拿下最高奖,评委都他妈嗑药了?!”

  葛忧慢悠悠问道:“咱们今天还拍不……”

  “拍个屁!”冯钢炮咬牙道,“全组停工!给我接王烁家电话!让他马上给我写一个能拿奖的本子!”

  …………

  新画面公司会议室,墙上贴满参考图:九寨沟的箭竹海、敦煌的雅丹地貌、内蒙胡杨林,每张照片边缘都钉着密密麻麻的色卡标签。

  张易某用铅笔尾端敲着《英雄》分镜脚本的第三十七页,在脑海里构思“长空VS无名”这一段的打斗。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突兀地刺破寂静。

  张易某皱了皱眉,伸手拿起桌上的座机听筒。

  他在工作的时候最烦别人打电话,所以手机是直接不开机的,但却忘了会议室里有座机。

  “喂?”

  电话那头是张伟瓶,嗓门大得连地上的蟑螂都能听见:“老张!出大事了!”

  张易某没说话,等着下文。

  “北电那个陈卿,刚拿了柏林金熊!“张伟瓶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评审团主席比尔麦克尼柯说这是十年来最好的东方电影!”

  会议室里忽然变得很静。

  沉默5秒,张易某“嗯”了一声,继续看分镜,等全部看完后,他才问身边的工作人员:“你说,如果我这部片子送柏林,能获奖吗?”

  “啊?张导,这部电影不是要送奥斯卡的吗?”

  “也是,时代变了,现在的小孩,比我们当年猛多了。”张易某走到窗前,点了根中南海,烟雾在玻璃上结成霜花。

第87章 北电院长亲自出来迎接陈卿

  金熊拿到手之后,陈卿没有马上返回,依旧是在冰天雪地的柏林逗留了两天。

  这次停留不是为了卖版权。

  跟《狩猎》的时候面见各路片商不同,《入殓师》没有磨唧,拿完奖之后麻溜的就卖给了福克斯探照灯人家在公关上可是出了大力气,要是一转头就卖给别人,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探照灯影业的出价比《狩猎》时还多了点儿,凑了个整,给了500万美元,打包收购《入殓师》的全球发行权。

  这次在柏林逗留,主要是为了维系关系的,评审团主席比尔麦克尼柯可能也是为了拓展人脉,在柏林的官方晚宴之后,又张罗了一个私人酒会,邀请了陈卿。

  陈卿肯定是要出席的,就算不提比尔麦克尼柯为《入殓师》的得奖出了大力,就只为日后好莱坞之行做准备,结交一下比尔麦克尼柯也不是坏事。

  作为福克斯影业的CEO,比尔麦克尼柯的人脉非常广,在他的私人酒会上,陈卿认识了不少人。

  比如刚刚拍摄完《你妈妈也一样》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就跟陈卿相谈甚欢,在陈卿面前大肆吐槽好莱坞的拍摄制度。

  《你妈妈也一样》这名字乍一看有点像风月片,但阿方索卡隆可不是什么风月片导演,日后会凭借《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而且他还会执导一部《哈利波特》,具体是哪部倒是不记得了。

  焦点影业的CEO詹姆斯沙姆斯也出现在酒会上,他跟李鞍很熟,早就听李鞍提过陈卿,一直有结交之心。

  其实也用不着听李鞍提,早在陈卿拿下金棕榈的时候,他便听过陈卿的大名了。

  陈卿还见到了日后的“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这会儿的寡姐还不是日后那个让人心甘情愿喝洗澡水的性感尤物,只是一个17岁的小姑娘。

  其实比尔麦克尼柯邀请的并非斯嘉丽约翰逊,而是《幽灵世界》的导演泰利茨威戈夫,她想见见世面开开眼,硬磨着这位大导把自己带过来。

  整个酒会,斯嘉丽约翰逊最感兴趣的人就是陈卿了,因为陈卿跟她年龄最接近,除了陈卿之外,最年轻的也是三十多岁的老男人,陈卿这个20出头的东方帅哥简直鹤立鸡群一样扎眼。

  而且陈卿那耀眼无比的履历,也让斯嘉丽约翰逊心惊不已,陈卿也就比她大了4岁而已,但所取得的成就,不知道甩她几条街。

  所以在酒会上,她直接成了陈卿的小跟班,陈卿去哪她就跟着去哪,叽叽喳喳的麻雀一样,说个不停。

  柏林金熊奖+500万美刀版权费,还认识了一票人,拓宽了人脉,这趟柏林之旅,陈卿可谓满载而归。

  “恭喜我校学子陈卿斩获第51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回到学校,又看见一条朴素的横幅挂在校门口,招摇又拉风。

  除了这条横幅之外,还有一群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一看见陈卿,便一窝蜂的涌了过来。

  “什么情况?”陈卿就是一愣,怎么记者在校门口“埋伏”着了?

  去年的时候拿了戛纳金棕榈回校,可没这一出。

  “你就不奇怪为何在机场没有媒体吗?”余建宏笑问。

  “我说呢这次回国怎么‘静悄悄’的,没人来采访,合着在校门口等着了?”陈卿恍然大悟,不是没记者,而是换阵地了。

  “这是院长的主意,在北电门口接受采访,还能顺便为北电打打广告。”余建宏伸手指了指校门,“你看,如果让你站在校门口拍一张照片,还有什么宣传能比这个更有力度?”

  正跟余建宏小声嘀咕着,便又有乌泱泱一片人靠了过来,定睛一看,好家伙,全都是校领导,为首一人正是满面红光的院长张会君。

  “院长亲自出来迎接?”陈卿咋舌,如今自己面子这么大了吗?

  “欢迎我校优秀学子为国争光,载誉归来!”张会军还捧着一个大花环,在众记者的镜头下,将其戴在陈卿的脖子上。

  “谢谢院长。”陈卿还能说什么,只能说感谢。

  虽说今天的主角是陈卿,不过张会君可是北电的院长,众媒体也没“冷落”他,在采访陈卿之余,也询问了张会君一些问题。

  “张院长,陈卿同学获得金熊奖,请问你心情如何?”又是一个极其老套的问题。

  “说实话,昨晚接到柏林电话时,我盯着那台老式座机发了足足十秒钟呆。陈卿这孩子啊,第一次交作业就用16mm胶片拍出了35mm的质感。记得他拍第一部作品时,为了等一个完美的晨光镜头,在农村冻得手指发紫也不肯休息。这份对电影的赤诚,比金熊奖更珍贵……”

  这一开口就让陈卿大为吃惊,院长不愧是院长,知道的未免太多了些在农村冻得手指发紫这事,连他本人都不知道啊!

  还有第一次交作业用16mm胶片,他怎么不记得自己用过16mm胶片?

  院长是不是吹嗨了忘了他是文学系的,交作业也是交剧本,用个锤子胶片啊!

  “陈卿的成长轨迹,正是北电'新学院派'教育理念的最佳印证。我们始终坚信,电影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而是要点燃每个学生独特的艺术灵魂。在陈卿大二时,我们就破格允许他使用研究生才开放的阿莱435教学设备;在剧本创作阶段,学校专门为他组建了跨系导师组,集合了文学系、摄影系、表演系的顶尖教授进行联合指导……”

  陈卿越听越懵,他哪个剧本创作的时候,学校为他组建顶尖教授队伍了,真想不起来啊!

  不论是《狩猎》还是《入殓师》都是他从系统购买的,最多是完成后给老师王流看一下,跨系导师组到底在哪啊?

  还有那阿莱435教学设备,是个啥,迄今为止没见过啊。

  为了给北电打广告,张院长真是张嘴就来。

  院长啊院长,原来你是这样的院长!

  文化人撒起谎来,这么理直气壮,这么厚脸皮啊!

第88章 陈卿成为新的三大导!

  “这就是陈导吗?好帅呀。”

  “难以想象,这么年轻就能拿下金熊奖。”

首节上一节44/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