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塌房系大导演 第45节

  “从进校以来,我就一直听着陈卿学长的传说,没想到这么帅!”

  “废话!陈卿学长以前可是歌手,是偶像,不帅能当偶像吗?”

  “我愿称陈卿学长为最帅导演。”

  “你们是不是跑题了?在陈卿学长的才华面前,他的帅一文不值。”

  “我是文学系的,不可能拍戏,陈卿学长导演厉害不厉害我不在意,我只在乎他的脸。”

  “迂腐!文学系的就不能拍戏了?你是不是忘了陈卿学长是什么系的了?”

  进入校园,陈卿立即成了焦点,不管走到哪儿,都有学生围着,他都有一种错觉,好像自己没有重生成人,而是重生成了一只大熊猫。

  载誉归来第一件事,还是去看望下老师王流。

  “你果然没让我们失望。”王流看着这个已经名震娱乐圈的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脑海里不禁回想起第一次给陈卿上课时候的情形,那个时候陈卿在课堂上睡觉,他第一印象认为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

  那个时候的他哪里会想到,这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这多亏了谢老师,如果不是他在柏林帮我争取,我也不可能捧回金熊。”陈卿这话说的可一点不假。

  要知道欧洲三大这种级别的电影节,能入围的片子都是有水平的,质量都很高。

  大家的片子都很强,为何偏偏把大奖颁给你?

  那就要靠场外因素了。

  “谢非教授固然出了大力,但要是你的片子拍得一塌糊涂,再来十个谢非教授拼了命,也不可能把金熊给你。”王流不吝夸赞:“还是你电影拍的好。”

  “老师,你要是再夸下去,我怕是要骄傲了。”陈卿哈哈一笑。

  “你这次能在柏林拿下金熊,也是打了不少人的脸,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你两部电影同时冲击柏林和威尼斯,不少人等着看你笑话呢。”

  “幸亏我不辱使命,没让他们如愿。”

  “《入殓师》在柏林拿下金熊只是一个开始,还没结束,你的《活埋》到时候肯定也有很多双眼睛盯着。”

  “爱盯就盯,我才懒得管。”

  “对,你这个心态就很好,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至于其他人怎么说,不用放在心上。”

  “老师说的是,我记下了。”

  “你现在金熊奖一拿,内地电影的导演格局,怕是要被改写了。”王流挪了挪屁股,好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些。

  “什么导演格局?”

  “以前圈内公认内地有三大导,张易某、陈凯哥、冯晓刚。你左手金棕榈右手金熊,新的三大导恐怕要换人了。”

  其实新三大导的说法从陈卿拿下金棕榈就有人提了,陈凯哥不就是只有一个金棕榈吗,就跻身第二大导,而排行最末的冯晓刚可是毛奖都没有。

  所以拿了金棕榈的陈卿,为何不能取代冯晓刚成为第三大导?

  只不过那个时候陈卿只拍了一部电影,根基尚浅,所以这种说法只是小范围流传,并没有得到主流认可。

  可现在陈卿第二部电影又拿了金熊,那就不一样了。

  金棕榈+金熊,难道还不能超越冯钢炮吗?

  而且陈卿的票房也很亮眼的,《狩猎》6000万票房,这数据可是远超冯钢炮。

  冯钢炮是能抗票房不假,拍一部爆一部不假,但是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能够赶得上《狩猎》。

  所以陈卿凭什么不能取代冯钢炮成为新的三大导呢?

  “从此以后,‘三大导’将会是张易某、陈凯哥、陈卿,至于冯晓刚,很遗憾,掉队了,他只能排在陈卿后面,当个第四大导。”

  “什么叫掉队,哥们你可真逗,冯晓刚什么时候是三大导了?以前电影圈也从来没有什么三大导,顶多算是‘两个半’,冯晓刚跟张易某、陈凯哥还不能相提并论。”

  “对啊,冯晓刚手里半个奖都没有,三大导还不是华宜花钱买通稿吹的,他有什么资格跟张易某、陈凯哥相提并论?”

  “以前是没有有实力的导演,才让冯晓刚那个水货混进了三大导里,现在陈卿强势崛起,冯晓刚也该退位了。”

  “没错,一个金棕榈+一个金熊奖,陈卿虽然年轻,但是跟冯晓刚这种半吊子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导演。”

  “陈卿跟张易某、陈凯哥站在一起,才更合适,比冯晓刚可合适太多了。”

  关于陈卿是新的三大导并非王流在说,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冯晓刚被从三大导中踢出去几乎成为圈内共识。

  一开始,只是有人这样议论,可慢慢的,有媒体开始这样报道,并且越来越多。

  “继张易某、陈凯哥之后,新锐导演陈卿凭借金棕榈、金熊双奖,被媒体誉为‘新三大导’之一,而此前位列其中的冯晓刚导演……”

  冯晓刚是在电视里听见这个说法的,气的他当时就抓起遥控器砸屏幕上了。

  “能拿奖了不起是吧?了不起是吧!”他抓起桌上的《燕京青年报》,头版赫然是陈卿在柏林领奖的照片。

  “其实,票房也很了不起。”正在跟冯晓刚讨论剧本的编剧弱弱的说道。

  “拍老百姓爱看的电影有罪了?非得整那些老外才看得懂的‘艺术’才叫大导?”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几秒,冯晓刚突然把报纸揉成一团,狠狠摔进垃圾桶。

  看着怒发冲冠的冯导,编剧没再吭声。

  冯晓刚站起身,走到窗边,点了根烟,他猛吸一口,吐出浓重的烟雾,眯着眼看了一会儿,忽然咧嘴笑了。

  不是开心的笑,是那种带着狠劲儿的笑。

  “成,你们爱怎么排怎么排。”冯晓刚掐灭烟头,转身走回办公桌,一把拉过椅子坐下,盯着剧本,语气阴冷:“本子我们再好好打磨打磨,我要让所有人记住,票房才是硬道理!”

  一旁编剧很想说一声,比票房你也比不过陈卿啊。

  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想想,当着冯钢炮的面说出来,他还没有那么傻。

第89章 北电传奇学子回校引轰动

  戛纳拿金棕榈的时候,可能是事出太过突然,冲击太大让众领导没回过神来,学校没有搞什么动静。

  但是这一次,陈卿拿了金熊回来,张会君第一时间便把他叫过去,说要开一个庆功会,让他务必出席。

  “庆功会就不必了吧?”陈卿一听见“会”字就感觉头大,庆功会庆功会,“庆功”俩字不是重点,“会”字才是啊。

  “这可是金熊奖,如果连这个都不庆功,不是让人笑话吗?”张会君铁了心要办,“中影的韩总其实跟我沟通过了,想给你办庆功宴,我当时就回绝了,你是北电的人,要办也是北电来办不是?”

  陈卿很想吐槽,韩总人家是办的是“宴”,虽说也挺无聊的,但好歹也比“会”有意思吧。

  这天下还有比开会更无聊的事情吗?

  但不管怎么说张会君也是学校的最高领导,陈卿再是大导,可也是北电学生,也只能是听从领导安排。

  这次会议规格还挺高,除了张会君这个院长外,还有3个副院长出席,各系的系主任基本上也都出席,还邀请到了广电总局副局长、电影局副局长等一些领导,还有北影厂的厂长。

  北影厂厂长其实就是中影的韩总韩三评,跟陈卿打过多次交道,熟的很。

  除了校方和一些领导,北电还邀请了不少特邀嘉宾,像张易某、陈凯哥、贾科长等等,主要是北电一些混出名堂的知名校友。

  张易某这个时候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英雄》呢,不过接到北电的邀请后还是暂时丢掉手头工作,前来出席会议。

  大会在北电标准放映厅举行,足足有500个座,都开放给北电的学生。

  这可是金棕榈金熊奖双奖得主、北电传奇学生的庆功会,而且还有张易某、陈凯哥等大导出席,消息传出去后,一众北电学生都疯狂了,全都想来参加。

  只可惜座位就500个,只能是分配名额,一个班级给几个名额,至于到底是谁去,那就看各班级自己怎么安排了。

  97级文学系倒是个例外,因为陈卿本就是97级文学系的,所以他们没有限制名额,整个班级都可以去。

  已经毕业季了,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很忙的,又要忙着修改剧本,还得准备毕业答辩,还有的为进入北影厂、上影厂等国有制片厂而奔走。

  可大家再忙,这个庆功会也要抽时间去。

  陈卿一回校就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挖空心思了想找机会跟他套套近乎呢,这是庆功会岂能错过?

  庆功会那天,陈卿早早的就到场,当然还有老师王流。

  当领导到来的时候,王流就带着陈卿过去迎接,还隆重的向领导们介绍:“这是我校97级文学系的陈卿,去年的时候拿了戛纳金棕榈,今年拿了柏林金熊。”

  不管是哪个领导,当时就对陈卿一通夸。

  至于那些知名校友,张易某、陈凯哥这种早就熟悉的不用再吹一遍,可如果来的是没有跟陈卿打过照面的,王流就会再带着陈卿上前,把去年拿金棕榈今年拿金熊之类的话再吹一遍。

  一开始陈卿还有些不好意思,吹得多了感觉竟然还不错。

  主席台上方依旧悬挂了一条横幅,上书“燕京电影学院表彰大会暨文学系陈卿同学荣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庆功会”。

  所有领导到齐之后,陈卿和王流落座。

  别管是什么名头,这种会议的流程基本上都一样:领导先发言,而且还是按职务来的,大领导先说,小领导后说。

  这些领导是真能说,先夸陈卿,再夸北电,然后升华一下,拔高到整个电影行业,再来个三点归纳五点总结,一个领导没四五十分钟根本讲不完。

  等主席台上一众领导挨个发言完之后,基本上两个小时过去了,陈卿在下面坐的是腰酸背痛又口渴。

  领导们发言完了,然后到了什么流程呢?

  还是发言!

  换人说。

  张易某、陈凯哥这种大导把人叫过来难道就在一边晾着吗?

  那不得让人家整两句?

  张易某主要讲北电的传承,从他那一届一直细数到陈卿这一届,北电教出了哪些学生,拍了哪些电影,为华夏影视的发展输出了多少人才,做出了哪些贡献等等。

  总体可以概括为:吹北电。

  相比之下,陈诗人就小家子气多了,他虽然也吹了吹北电,但主要还是吹自己。

  明明是陈卿的庆功会,结果他发言稿里提自己的次数比提陈卿的都多。

  等这些人发言完,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

  陈卿在那坐的都快崩溃了。

  这到底是为我庆功还是折磨我啊?

  我只不过是拿了个金熊而已,我做错了什么,要这么惩罚我?

  这还没完呢,等大家都发言之后,陈卿还得站起来发言这可是你的庆功会,主角是你,你不得说点什么吗?

  发言稿早就准备好的,陈卿站起来,硬着头皮,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起来。

  哗

  放映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至此,“燕京电影学院表彰大会暨文学系陈卿同学荣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庆功会”圆满成功。

  “以后打死也不再让学校搞庆功会了。”这是这次庆功会陈卿最痛彻心扉的领悟。

  早知道就让韩总出手了,庆功宴他不香吗?

  《燕京电影学院召开<入殓师>创作座谈会,探讨华夏电影国际表达新路径》

  《从文学剧本到金熊奖杯:北电举行<入殓师>学术研讨活动》

  《我国青年导演陈卿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母校召开创作经验交流会》

  《电影局领导出席北电<入殓师>创作总结会,提出'三坚持'创作要求》

  就这么一场无聊到爆的庆功会,竟然还有很多媒体报道,而且都是新化社、民众日报这种大官媒,就连新闻联播都来了10秒的口播稿。

首节上一节4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