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高奖金狮奖,则是颁给了尤里西塞德尔的《狗日子》,原时空的评审团大奖获得者。
而原本应该获得金狮奖的《季风晚宴》则是颗粒无收,连个安慰奖都没拿到。
如果不是《活埋》来搅局,《狗日子》根本不可能拿到金狮奖,从这方面来说,《狗日子》真应该好好感谢一下陈卿。
颁奖之后,马可穆勒张罗了一个酒会,邀请MK2负责人马林卡米兹、评审团主席南尼莫雷蒂等一干一起参与《活埋》公关的“战友们”小聚。
“美国人不再只是卖电影了,他们在卖一种生活方式。去年《角斗士》拿了奥斯卡,突然所有片厂都想拍罗马史诗。”马林卡米兹这位欧洲艺术电影教父开始嘲讽起好莱坞,“如今陈卿的活埋一出,我猜他们又要一窝蜂的拍棺材了。”
“可法国人还假装自己免疫。”南尼莫雷蒂则是对法国电影嗤之以鼻:“《天使爱美丽》很迷人,但它只是张明信片,漂亮,但没锋芒。”
“欧洲曾经有自己的语言,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马林卡米兹一声叹息,“现在呢,我们模仿好莱坞的框架,但没有他们的钱,结果只能是不伦不类。”
田庄庄英文很差,基本上插不上话,陈卿英语倒是很流利,他说道,“我想,比起《角斗士》和《天使爱美丽》,老马应该更乐意谈谈阿尔贝托巴贝拉的退休。”
阿尔贝托巴贝拉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他任职期间电影节影响力稳定,但却没有什么大的突破,所以大概率就要退了。
以马可穆勒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地位和人脉,是很有希望坐上主席的位子的,他本人也有这个野心,这才是他组织这个酒会的目的想拿下主席这个位子,他也需要支持。
马克穆勒想要竞选,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在于他人脉广,他多次深度参与华夏电影的冲奖,是著名的汉学家,跟华夏很多电影人关系都很好。
同时他与MK2等欧洲电影人也保持良好关系,能拉拢欧洲艺术片势力。
劣势就在于他的“人脉”都在国外,完美的避开了威尼斯的大本营意大利,威尼斯传统派一直都认为马克穆勒“不够意大利”。
当然他们也没冤枉马可穆勒,老马确实偏爱东欧、亚洲电影,忽视意大利本土电影。
马可穆勒想要当选,有两大竞争对手。
一个是保罗巴拉塔,他是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经济学家出身,管理能力强,而且具有政府背景,擅长拉赞助,符合贝卢斯科尼政府“商业化”倾向。
但保罗巴拉塔有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不够专业,不够懂电影。
至于另外一个竞争对手,则是埃里克侯麦,这位是新浪潮名导,还担任过戛纳评委主席,国际声望高,能提升电影节权威性。
不过,跟保罗巴拉塔一样,埃里克侯麦的弱点也很大,那就是年事已高。
老爷子都81了。
所以综合来看,马可穆勒能赢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是在其他那些没有未来视角的人眼中的结论,陈卿可是清楚的知道,老马确实在2004年担任了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
大家都喜欢站在胜利者一方,既然马可穆勒赢面最大,那么所有人就都愿意帮助他,承诺一定会全力相助其拿下主席这个位置。
《活埋》虽说没有拿下最高奖金狮奖,但却拿了最佳男演员和评审团大奖两项大奖,版权也是一个热馍馍,多方买家前来叫价。
不过陈卿没有货比三家,直接以600万美元卖给了《活埋》拿奖的推手之一MK2。
值得一提的是,哈维的米拉麦克斯也想买版权。
因为美利坚刚刚发生的悲剧,米拉麦克斯笃定这种在威尼斯拿了大奖的反战电影票房一定高,直接开出700万美元的天价。
为了吓退其他竞争者,这个价格米拉麦克斯根本没有藏着掖着,大张旗鼓的公然喊价。
中影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外国电影进口权的单位,几乎每次国际电影节都会去选片,这次也不例外,而且还是韩三评亲自来的。
他听见米拉麦克斯的报价后,马上就把陈卿喊了过去。
“《活埋》拿了两个大奖,版权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而成本一共30万,陈卿,这部电影真的是赚翻了。”
“小打小闹,哪里比得了韩总。”
“米拉麦克斯出价700万美元,价格高的吓人,不过陈卿,这是他们的一贯套路,你可得留心了。”
“韩总不妨细说。”
“先出高价,把其他片商都吓走,跟你签合同,付一笔定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会找各种理由拖着你,不结尾款,等拖到你的电影无人问津了,他们再出一个极低的低价。你要是不卖给他们吧,电影就烂自己手里了,而他的损失不过是一点定金。要是卖吧,又亏了。”
“多谢韩总提醒。”虽说早就知道哈维是什么嘴脸,但韩三评专门提醒,陈卿还是表示感谢。
第113章 冲击奥斯卡,提前锁定小金人!
“一个人,一个场景,如此‘极简’的电影斩获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主角奖,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有一种长见识的感觉。”韩三评是咋舌不已,他绝对算得上见多识广了,可依旧被《活埋》所震撼。
“只是运气好而已,如果不是美利坚那边出事,最多也就只是个最佳男演员奖,评审团大奖是绝对不可能的。”陈卿对于《活埋》如何获奖还是有数的。
“你当最佳男主角奖好拿啊?”韩三评看着眼前这张分外年轻的脸,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敢相信这是如此牛的一个人?
迄今为止拍完三部电影,在欧洲三大拿了4个奖,而且没有小奖,全部都是大奖!
这种履历说出去,谁不以为是四五十岁的老导演?
可不是,人家只有22岁!
还是一名学生!
这谁敢信?
一尊金棕榈、一尊金熊、一尊银狮,就奖项方面,国内除了张易某,还有谁能跟这个大学生过招的?
“虽说拿了大奖,但是比起文艺片,你这部电影更像商业片,又有威尼斯大奖的光环,票房不会差的。”韩三评对《活埋》的票房很看好。
“《活埋》票房不可能比得上《狩猎》和《入殓师》的。”陈卿却是没那么乐观。
《活埋》的核心卖点其实就是“一人一棺”这个创意,这种高概念作品更适合流媒体或点播平台,难以通过传统预告片或海报吸引大众。
对文艺片受众来说,《活埋》太过极端,对商业片受众来说,又缺乏动作、爱情或者特效场面,难以吸引主流观众。
而且,幽闭恐惧症的视觉呈现、持续紧张的氛围也能劝退一部分人。
可即便《活埋》有着如此多的“先天不足”,但好歹也在威尼斯获了大奖,导演又是陈卿,票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无法达到前两部电影那种量级而已。
“你还想卖6000万7000万啊?不用那么高,别忘了它成本只有30万。”韩三评笑道,“我敢打赌,只要《活埋》国内票房能卖到1000万,市面上就会出现大批跟风作品。”
其实哪里用1000万,就算再砍一半,能卖到500万,也足以让众人疯狂了。
别看现在的电影市场三四千万的票房好像已经成了寻常,但那些电影是什么成本了,就算大卖了三四千万,制片方能不能盈利还在两说。
可《活埋》呢,成本不过30万而已!
“陈,恭喜,你的新电影又在威尼斯大获成功。”彼得赖斯来到了陈卿的酒店房间。
“彼得,你来迟了,《活埋》的发行权已经卖给了MK2。”陈卿没想到竟然碰到了探照灯的老熟人。
“哦不,我不是为了买《活埋》的发行权来的,我知道MK2在《活埋》的公关上出了不少力,卖给他们也是理所当然。”彼得赖斯瞥了一眼同样呆在这里的章瀚予,向其伸出手,“你好,章,你在《活埋》里的表现非常精彩,拿下影帝实至名归。”
“谢谢。”章瀚予跟彼得赖斯握下手,“幸会。”
“那你买了哪部电影?”陈卿跟彼得赖斯也很熟了,随口问道,“金狮奖电影吗?”
“陈,在我看来,金狮奖电影的价值,可远远比不上你的《活埋》。”彼得赖斯对《活埋》也是赞不绝口,“这绝对是我见过的最疯狂、最天才的电影了。”
“所以,你也是为了《活埋》来的?”陈卿才不信彼得赖斯是专门来找自己寒暄的。
“是的,陈,我天才的朋友。”彼得赖斯有些手舞足蹈的,“美利坚刚刚发生了那样的事,而你这部电影,却是如此创意独特的反战电影,它在美利坚的票房一定不会差的。”
“《活埋》的全球发行权都打包卖给了MK2。”陈卿提醒,“美利坚也不例外。”
“发行?哦,不!”彼得赖斯摇摇头,“我要买的不是发行权,而是改编权。《活埋》虽然惊人,但主角却是华夏人,如果换成一个美利坚白人,票房不知道要翻几番。”
“改编权?”陈卿不禁笑了起来,又有一笔马内要入账啊。
《活埋》本就是好莱坞电影,这下又被好莱坞买了去,只是不知道男主会不会再找小贱贱了。
虽说跟彼得赖斯关系不错,但是涉及到钱,还是不能马虎,双方一阵讨价还价,《活埋》的改编权以200万美元卖给了探照灯影业。
加上之前卖给MK2的600万美元,《活埋》的版权足足卖了800万美元!
论艺术成就,《活埋》是陈卿所拍的电影里最差的,就只有它没拿到最高奖,只拿到了次高。
但是论赚钱,《活埋》还要超过《狩猎》和《入殓师》。
一边章瀚予都快疯了,一部只花了7天时间拍出来的电影,居然卖出800万美元的天价,这哪里是赚钱,这分明是抢钱啊!
不,抢钱都没这个快!
“陈,合作愉快。”签完约,彼得赖斯整理下西装,就要离去,陈卿却是叫住他:“彼得,还记得之前你我的‘好莱坞约定’吗?”
“陈,你要来好莱坞拍电影了吗?”彼得赖斯闻言立即转身,“我记得你之前说没‘集齐三金’之前是不会来好莱坞的,是什么让你改主意了?”
“是时间。”陈卿笑道,“我用来冲威尼斯金狮奖的电影已经拍完了,可以腾出手来拍我们的电影了。”
“什么叫‘用来冲金狮’的电影?”彼得赖斯愣了愣方才说道,“难怪《活埋》没拿到金狮,原来是你一开始就没想靠《活埋》拿金狮啊。”
“不是我没想凭《活埋》拿金狮,是《活埋》就拿不到金狮。”陈卿纠正。
“你可是从未失过手的,这是提前锁定了一尊奥斯卡小金人啊。”彼得赖斯将公文包放在床上,本人也一屁股坐了上去,“陈,新电影是一部什么电影?”
“跟《活埋》一样……”
“反战电影?”陈卿话没说完,彼得赖斯就沉声说道,“陈,现在美利坚刚刚经历九一一,到了明年奥斯卡,九一一也不过才过去五个月而已,反战可不是好选择。”
“既然刚刚经历九一一,奥斯卡不应该更应该把奖颁给反战电影吗?”章瀚予忍不住问道。
“章,你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如果你对奥斯卡有所了解,就知道这完全是误区。”彼得赖斯为章瀚予解惑:“如果这出惨剧发生的时间足够长,比如五年,反战绝对是好题材,可问题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太短了,距离明年奥斯卡仅仅五个月。这么短的时间,美利坚仍旧处于一种震惊、悲痛、爱国情绪高涨的时期,民众更加渴望的是团结、治愈,而不是对战争的批判。奥斯卡评委更倾向于表彰能安抚国民、弘扬人性光辉的作品。”
不得不说,彼得赖斯对于奥斯卡评委的口味把控的还是非常准的,原时空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之所以能获奖,就是因为其传递了坚毅与治愈主题。
其实除了团结、治愈之外,九一一还催生了一种心理,那就是逃避现实,为何《指环王》这种奇幻电影也能在2002年奥斯卡获奖,不就是因为其创造了一个脱离现实的奇幻世界?
总结就是,九一一事件重塑了奥斯卡的评选倾向,短期内偏向治愈与团结,长期则促进了对战争、身份认同等议题的深度探讨。
“其实我想说的是,跟《活埋》一样的小成本。”陈卿沉吟片刻,“不过彼得,你倒是提醒了我,可以拍反战题材。”
“啊?”彼得赖斯都愣了,“陈,相信我,反战真的不是一个好题材,起码对于明年的奥斯卡来说。”
“看是什么落点了,如果是太过直接的反战,比如批判美利坚军事行动、谴责战争,这肯定不合时宜。但如果聚焦战争创伤、灾后重建、人类韧性这种比较治愈光辉的主题呢?”陈卿沉声说道。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钢琴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不就是因为其探讨战争创伤和艺术救赎?
“陈,难怪你拍的电影从不失手。”彼得赖斯略微一品,也感觉陈卿说的大有可为,他又问道,“你刚刚说小成本,有多小?”
陈卿伸出了两根手指。
“两百万美元?”彼得赖斯不禁点头,“这成本确实足够小的,在这种量级的成本之下,根本不可能亏本。”
“不是两百万。”陈卿摇摇头,纠正道,“是二十万美元。”
“什么?二十万美元拍电影?”彼得赖斯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如果别人跟他说二十万美元拍一部冲奥斯卡的电影,他一准大嘴巴抽过去,吹牛也得有个限度啊!
不过眼前的是谁了,是30万人民币拍出在威尼斯拿评审团大奖电影的天才导演!
30万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也就是3万多,4万都不到。
3万美元都能拍威尼斯获奖电影了,20万美元拍奥斯卡电影,好像也不是那么惊世骇俗。
也是受《活埋》大获成功的刺激,陈卿这次盯上的,同样是一部制作成本超低的小制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原时空这部神片拍摄于2007年,仅仅花费2万美元,拍摄了10天,却豪取3.5亿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是小成本赚大钱的典范。
虽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但是在奖项上却未有建树,别说奥斯卡这种大奖了,就连野鸡奖都没拿一个。
但这不是说这部电影就没有拿奖潜力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一番,还是很有可能的。
奥斯卡历来偏爱历史传记、社会议题、宏大叙事的影片,对哲学思辨类电影兴趣有限,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剧情纯靠对话驱动,更易被归类为“概念电影”,而非“艺术电影”,难以进入评委视野。
同时,《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里也没有种族、性别、战争等ZZ正确议题,不符合奥斯卡的“申奥模板”。
除了这些电影本身的硬伤外,《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导演、演员可以说都是小透明,没有任何知名度,不可能引起评委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