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总,合作愉快。”陈卿根本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去好莱坞的时间定了的话提前通知我一下,我好安排下行程。”韩三评又说道。
“韩总要跟我一起去吗?”陈卿没想到韩三评竟然如此重视,要亲自出马。
不过这是好事,韩三评是谁了,座山雕,有他一起,肯定吃不了亏。
“不会呆太久,我过去也就是露个脸,让那群老外知道一下这是中影的项目,别动歪心思。”韩三评呵呵一笑。
虽说中影不出一分钱,但他其实相当重视这次“以名换名”的合作的。
如果让韩三评在张易某和陈卿之间选一个,谁最可能在奥斯卡拿奖,他不会选张易某,而是陈卿。
倒不是觉得张易某不如陈卿,而是以他对奥斯卡不多的认知去看,认为《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反战主题,比《英雄》的东方故事内核更符合奥斯卡的“正确”。
而且,在拿奖方面,陈卿真的是从未失过手。
…………
威尼斯评审团大奖颁发的是一座银色的狮子雕像奖杯,造型和金狮奖相似。
而最佳男演员奖颁发的则是以威尼斯电影节创始人之一朱塞佩沃尔皮命名的“沃尔皮杯”,形状像个高脚杯,看起来比金狮银狮要low一些。
不过章瀚予却是爱不释手,回家后每天都要拿出来看一遍。
“你现在跟它比跟我都亲。”妻子阳梅子看见章瀚予第100次把沃尔皮杯拿出来,忍不住吐槽。
“那肯定还是老婆亲。”章瀚予哈哈一笑,把奖杯放在一边。
“要不是亲眼看见,我真的不敢相信,顺手拍出来的电影也能在威尼斯拿到大奖。”阳梅子顺手把奖杯拿起来端详,“陈卿导演也太厉害了吧。”
“我早说了,这种事情别人做不到,陈卿导演一定可以。”章瀚予提醒:“小心点,别摔着。”
“看把你给小气的。”阳梅子把奖杯放在桌上,“我不看了还不行吗。”
第117章 陈卿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导演
“没说不让你看呀,只是说别摔着。”章瀚予咧嘴笑了起来,“你知道这东西多稀罕吗,整个华夏,没几个人能拿到。”
“国内第二个威尼斯影帝,不敢相信居然被你拿下了。”阳梅子坐在章瀚予身边,“这陈导还真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啊,还没毕业呢,戛纳、威尼斯、柏林全都拿了大奖,别说在华夏了,就是全世界,只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吧。”
“找不到,哪儿都不到。”章瀚予满怀着感激之情说道,“现在大家都认为张易某才是华夏排名第一的导演,但是在我心中,第一是陈卿导演。不仅仅在华夏,就是拿到全世界,他也是第一厉害的导演!”
正跟妻子说着话,手机就响了,一看来电人是傅标,想都没想就接了。
“老章!”傅标的声音激动的要命:“我去,真的假的!威尼斯影帝啊!你拿下了威尼斯影帝!”
“哪天来我家,奖杯借你玩两天。”章瀚予嘿嘿笑道。
“老章,恭喜,这么多年,你总算是熬出来了。”傅标依旧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想当初,这个好兄弟混的很差,根本没有戏拍,在他的提携引荐下才能在冯钢炮的电影中演个龙套,可这一转眼,人家成了威尼斯影帝!
当初仰仗他的人,成为了他必须仰仗的存在。
“老章,你牛大发了,直接成了国际影帝!”
“章瀚予,你现在真的是混出来了,可别忘了兄弟。”
“我真的嫉妒死了,你说我怎么就没有陈卿这种大导赏识。”
一个又一个电话打到章瀚予手机上,他混得差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他冷嘲热讽过,如今一个个都放低姿态,声音中透着讨好。
章瀚予一开始还有耐心接几个,后面打电话的太多,不胜其烦,直接就不接了。
不过到了下午的时候,有一个张涵予不得不接的电话打了过来。
鉴于章瀚予是中戏有史以来第一位欧洲三大的影帝,所以中戏想请他回校做个演讲。
母校有召,章瀚予自然没有二话,穿的板板正正的,来到中戏。
“热烈欢迎我校表演系84级优秀校友、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章瀚予荣归母校。”
校门口,一条红底金字的硕大横幅拉在那,在风的吹拂下招摇乱晃。
中戏也被北电传染的爱挂横幅了。
“是章瀚予,最新的威尼斯影帝!”
“这可是欧洲三大的影帝啊,整个华夏才有几个?”
“中戏第一名威尼斯影帝,同时也是我中戏第一名欧洲三大的影帝。”
虽说已经毕业多年,但是这次回归母校,还是引起了轰动,章瀚予直接就被中戏学子们包围,索要签名。
“章瀚予,你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拿下了中戏第一个欧洲三大影帝。”当年教过他的老师梁伯一脸欣慰的看着章瀚予。
“虽然毕业了,但中戏永远是你的家,没事了多回来走动走动。”院长王咏德拍着章瀚予的肩膀亲切的说道。
演讲的时候,几乎整个中戏的学子都来了,什么院长、系主任之类的领导也来了一大堆。
看着台下那些火热的目光,章瀚予一阵恍惚,好像时间又回到了17年前,他刚刚来到中戏,也像现在台下的学生一样,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毕业之后,他在演艺道路上非常不顺,一蹉跎就是十几年。
对未来的憧憬都快被磨灭了,他差点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只能当个配音演员了。
那个时候,他哪里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在威尼斯拿下影帝,成为学弟学妹眼中中的传奇,成为中戏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章瀚予确实厉害,但更厉害的还是陈卿。”
“是啊,章瀚予根本就是陈卿一手捧起来的。”
“在没遇到陈卿之前,章瀚予只演过龙套,是陈卿导演慧眼识珠发现了他。”
“是呀,《狩猎》《入殓师》《活埋》,章瀚予所出演的电影全部都是陈卿导演拍的。”
“章瀚予命可真好,遇到了陈卿,要是我也能像他这样,被陈卿导演青睐就好了。”
“我宣布,从现在开始陈卿导演就是我的偶像,我还没见过像他这么厉害的导演呢。”
“现在才宣布啊,陈卿导演早就是我的偶像好,就是冲着陈卿导演,我才考的中戏。”
“啊?冲陈卿导演你不应该去考北电吗?”
“你懂什么,正因为陈卿导演是北电的,我才要考中戏,难道你忘了北电导演的优良传统了吗?”
“哈哈,是我肤浅了。”
“记住,北电导演是中戏的重要财产,陈卿导演更是这笔财富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好好爱护他。”
让北电领导们想不到的是,章瀚予来进行这一次演讲,引发的却是对陈卿的全面讨论,在校园里刮起的,是“陈卿热”。
“陈卿”这个名字原本在中戏就如雷贯耳,章瀚予来这一次,则是将这两个字的声望再次推高。
因为要冲击2002年的威尼斯,这次《亡命驾驶》后期完成后的看片,把巩丽叫来了。
这会儿的巩丽对自己即将担任威尼斯陪审团主席一无所知,不过陈卿这种级别的大导叫她看片,她还是按时赶来。
“陈导,上次多谢你的提醒了。”巩丽一看见陈卿,便表示感谢。
之前面对哈维抛来的橄榄枝,虽说她也认为那个角色不怎么样,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好莱坞电影的诱惑,远赴美利坚和哈维碰面。
不过因为陈卿提醒,所以她留了一个心眼,带了一个男助理前往,并且在哈维叫她单独面谈的时候,手机悄悄的和男助理保持通话状态。
在有异常的第一刻,男助理便冲进去,将其带走。
此事之后,她便一直对陈卿心存感激。
“巩丽老师客气了,咱们都是华夏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陈卿对于巩丽最后依旧前往好莱坞并不觉得意外,这年头好莱坞对很多华夏人来说那就是圣地,滤镜厚得很。
“还没恭喜陈导的《活埋》在威尼斯大获成功。”巩丽对陈卿发来贺电。
“巩丽老师客气了,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成绩。”陈卿谦虚一笑。
“银狮奖都成了‘微不足道的小成绩’,陈导,你这话可千万别让其他导演听见啊。”巩丽被这话逗笑了。
乍一听,这话似乎很狂,但是梳理一下陈卿那彪悍的履历就会发现,这话其实真的狂。
就算前两部电影都拿了最高奖,可评审团大奖这也是次高奖,是第二名,哪里是“小成绩”了?
“陈,我才刚刚看完你的《活埋》,没想到这么快就又看见你的新电影,你跟我们时间不一样,你一天有48小时是吧!”MK2的马林卡米兹也被叫了过来,他被陈卿拍片的速度给惊住了。
这威尼斯买到手的《活埋》都还没捂热呢,新片就诞生了。
这到底是看电影还是拍电影啊。
很多人看电影都没这个频率吧!
“其实早在威尼斯开幕之前,《亡命驾驶》的后期就做的差不多了。”陈卿简单解释了下。
“你又把我叫过来,这部电影还是打算送威尼斯,是吧?”马林卡米兹猜测道。
虽是猜,但是口吻却比较笃定,陈卿在戛纳和柏林都拿了最高奖,只有威尼斯拿了次高奖,肯定会将其补齐,拿个三金大满贯。
“没错,这部电影我还打算送威尼斯。”陈卿说道,不过他再把《亡命驾驶》送威尼斯的原因却跟马林卡米兹猜的不太一样,不是为了集齐三金大满贯,而是因为巩丽。
“以你的水准,明年威尼斯金狮奖肯定是囊中之物。”马林卡米兹提前送上祝福,然后顺口问道,“《活埋》在华夏上映日期确定了吗?”
“定了,就在10月1日。”陈卿说道。
《活埋》现在在威尼斯拿了大奖,正是“风头正盛”的时候,而且10月1日是国庆档,还没有什么强片。
再往后就到了贺岁档,这也是一个好档期,不过01年贺岁档有冯钢炮的《大腕》守着,《活埋》还是避开为好。
而且陈卿和章瀚予马上就要启程前往好莱坞拍《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国内待不了多久,如果《活埋》的上映时间太靠后,届时主创全部离开,宣传力度肯定大打折扣。
所以干脆就在10月1日,借着威尼斯电影节的热度把电影给上了。
陈卿又顺嘴问了下马林卡米兹对《活埋》在国外上映的安排。
MK2确实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活埋》在法国的上映时间为2002年5月15日。
如果对欧洲三大熟悉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时间点刚好就是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时间。
这一波热点蹭的也挺好,戛纳电影节一开幕,绝对是全球热点,这期间展映的电影,即便不参赛也能获得报道。
事实上将威尼斯电影节作品拿到戛纳来放映是法国艺术电影的传统了。
而另外一大市场美利坚,MK2则将其安排在2002年4月19日。
虽说《活埋》是反战电影,但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在现在美利坚举国悲痛的时候上映,别说卖票房了,恐怕得被人给骂死。
而到了明年4月份,九一一已经过去7个月,美利坚国民创伤初步平复,那会儿再上映就没什么问题。
4月份也是美利坚的艺术片档期,能够避开商业大片,瞄准高知观众。
由于只能在国内呆几天了,所以《活埋》的路演就只能在燕京搞一搞,其他城市只能无奈放弃。
由于《活埋》本身太过独特,路演能玩的花样不少。
放映之前,观众入场签到前每人发送一个手电筒,一个打火机,当然,电影里主角的“求生资料包”还有手机,这个稍微贵了点,就不发了。
花样不仅仅是针对观众的,陈卿和章瀚予也参与进来。
影厅里安排了两个透明棺材,陈卿和章瀚予躺在里面接受采访,韩三评则是拿着一个铁锹站在一边,每回答记者一个问题,就往棺材里倒一铲沙。
电影放映后,还有一个和观众的交流环节,这次也没用正常的提问方式,而是给每名观众发了一张遗嘱格式的卡片,想提问的问题直接写在卡片上。
路演的花样只是开始,陈卿又想了一个新招,把路演时的透明棺材准备了10口,搬到燕京的不同地方,让观众去体验,来一场“棺材求生”的行为艺术,并且和一些比较有名的BBS版主合作,进行全程直播。
当然,受限于2001年的技术,所谓的直播非常粗糙,只能是通过文字+图片+论坛互动的形式实现“准直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