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册《元鼎入丹浅论》就描述了宓云松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丹元成势,势聚成相,鼎相凝元,这一系列过程,似乎可以通过自己现在体内的鼎炉来描述,盖因自己体内存在的鼎炉和他所提及的元鼎颇多共通之处。
陈淮生现在就力图从这些修炼探索的书册中寻找到一些能为己所用,或者说能为自己开拓一下思维的路径,以便于自己能在下一步的修行中能有迹可循,或者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灵根新芽的滋壮成长可以由阴灵来导生,这一点自己已经尝试做到了,但灵根滋壮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将三灵之功运用到对骨、经、髓的壮实强固上来,以便于其积累成长加快,这才是关键,而恰恰在这几方面,自己还没有找到门道,……”
陈淮生又翻了翻《青阳壮根术》,这本书册很薄,讲述的内容也相当晦涩,不过寥寥几页,但提出的观点却很有新意。
其中的内容主要还是专注于对灵根潜力的挖掘和培育,很有些另辟蹊径的感觉,陈淮生觉得颇为有用。
如果能将驱使三灵导生灵根新芽结合起来,陈淮生感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这还需要慢慢尝试,自己现在连青阳壮根术中的法诀都还没有能悟透。
……
“炼神凝髓,贵在取神之精元,修天地菁华,引导入体,化神为精,入经脉,充丹海,润内腑,终其内缩,凝华为髓晶,……”
这是补髓凝髓之法,但也是语焉不详,一句“修天地菁华”,这“菁华”如何“修”,原书注疏是“入体炼化”,仍然是一头雾水。
下边有多人秘注,但都各说不一。
有说是炼丹入腹,也有说是食补炼化,还有说是日月浸润,亦有说氤氲熏染,总之好像没有哪个是成功实现了这一点一般。
陈淮生的理解,这个“修天地菁华”应该是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可能会是多重因素达成,既可能是服食某些特殊灵宝使得状态突然飞升,也有可能是在修行到一定境地时突然突破了极致,还有可能是道体四基中其他三基某一环或者几环的进境带来了连锁反应,促成了血髓的升华。
以何种方式来实现所谓的“修天地菁华”,能不能以鼎炉内的三灵来实现,陈淮生觉得也可以尝试。
“元鼎固神,神化鼎中,化灵而固,吸元丹而自壮,壮丹炉而汇鼎,鼎盛神昌,四基皆成,……”
陈淮生默默咀嚼,元鼎固神术应该是对道体内的炉鼎的专修之术,所提及的灵,却是煞费思量,耐人寻味。
陈淮生觉得这不太像是指向自己体内三灵,因为他不相信宓家先辈就已经预料到自己体内鼎炉早成,而且孕育三灵,可以化三灵来固神定鼎,这个“灵”更像是指的是道体的“灵”,灵息,灵力,灵气,灵识,皆为灵。
宓家这本书册中提到了长灵识,升灵息,壮灵力,滋灵气,四者并行融和,方能固鼎成神,鼎成神定,便能反哺三基,这内里的辩证之法也深谙天地变化之理。
陈淮生隐隐悟到一些什么,但是却又捕捉不到。
沉思良久,最终还是只能黯然放弃,他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修行和悟知尚未达到那一步,水到渠成或者跨出那一步尚需时日。
第749章 戊卷 收益巨大,满载而归
陈淮生一入道房便封闭了空间,再没有消息,便是宣尺媚也难以联系上。
除非用特殊警示唤醒来联系,但这种联系是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启用的,万一陈淮生正处于修行关键,就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宣尺媚和赵嗣天都有些着忙。
吴天恩与唐经天他们去了怀阳城,具体如何处置,陈淮生回来也就草草几句话交待,而鞠传真和杨虎生都受创非轻,双双闭关疗伤,尤其是杨虎生伤及道骨,没有一两个月恢复不过来。
公孙胜尚未回转,具体什么时候回来,还要看唐经天他们那边与潘家、曹康两家以及北戎慕容部的交涉情况如何,这其中涉及到巨大的利益,不是三五天就能扯清楚的。
但不管怎么说,大槐山在卫怀道立足的第一战算是打赢了,也打响了招牌,不但成功地翦除了安家这个肘腋之患,而且还获得了曹家这个盟友。
不过这也留下来了一些隐患。
比如逃脱的安思相和安道斌以及安承源,会逃往哪里,或者蛰伏在周围等待蓄势一击?
另外潘家从南边邗山道插足到卫怀道,意欲何为,与大槐山这边形成了利益争夺,怎么来处置?
外带还有亟需在卫怀道挡住月庐宗东侵步伐的天鹤宗的关系怎么来相处?
这些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
陈淮生回来的时候也只给赵嗣天、宣尺媚大略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意图,也说了其他事务都交待给了唐经天与吴天恩处置,但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也还在未定之数。
现在哪边都还没有消息。
陈淮生一入道房入定就没有了音讯,七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动静。
这一日终于从怀阳那边传来消息。
安思相袭击了尘岭仙泉灵地,康家另外一名筑基二重长老康伯荪战死,但安思相也被北戎慕容部的慕容盛击伤。
最终安思相还是依靠其一个异修伙伴作掩护逃脱,不过安思相伤势不轻,短期内应该难以恢复。
安思相重伤,也就标志着唯一能对尘岭那边造成威胁的安氏高手威胁被消除了,安道斌和安承源还不具备挑战曹康两家在怀阳的实力。
虽然安氏威胁暂时消除了,但是对安氏资产的分割和仙泉灵地收益的分配仍然没能谈妥。
不但曹康两家不愿意退让太多,邗山道潘氏的胃口也奇大,连曹康两家都难以接受。
另外天鹤宗虽然不会参与到这些利益纷争中来,但是却倾向于引入潘氏,大概也是觉得大槐山和曹康两家实力太弱,难以抗衡月庐宗的入侵。
谈不妥就继续谈,这也是陈淮生交待的。
安氏一族遗留下来的资产不少,大槐山初立,花销巨大,这一笔一定要吃得满嘴流油才行,而仙泉灵地那边涉及到大槐山的长远利益,也不能轻易退让,所以这种情形下,只能继续拉扯。
半个月过去了,怀阳城那边逐渐有了结果,首先是安氏一族的资产瓜分有了结果,按照曹康两家拿六成,大槐山得三成,潘氏一族得一成的比例来分割,基本达成一致。
接下来就是尘岭仙泉灵地的灵宝灵植出产如何分割收益的问题。
这本来不涉及到潘氏,但是考虑到潘家要成为对抗月庐宗的主力军,所以如果没有这份长期收益,潘家恐怕不会出力,所以最终几经艰难谈判,也达成了一致。
尘岭仙泉灵地所收获的灵宝灵植按照大槐山、曹氏、潘氏四:四:二的比例来分配,但三方都需要投入巨资来进行开发。
“安氏一族的资产相当丰厚,清点计算起来相当繁复麻烦,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让步。”
碧蛟元君、公孙胜和唐经天先行回来,留下吴天恩和苟一苇在那边继续就后续的事宜进行安排布置,尤其是涉及到大槐山去的道种凡人要参与到仙泉灵地的开发经营中去,涉及到的庶务还很多。
“怎么个让步法?”赵嗣天抿嘴问道:“传真和虎生都伤得不轻,淮生也一样,现在都还没出关呢,大家伙儿都盼着这一战能吃饱,管上两三年,不再担心各种花销呢。”
“主要是安家的商业资产,比如药铺药坊,比如法器作坊,还要普通灵田灵地,宅邸,这些我们很难接手,潘氏也不会要,所以就只能便宜曹康两家,我们更需要的是现成的丹药、灵植灵材、丹金秘银、灵砂灵石,乃至法器法衣这些,都可以,但这些东西数量并不多,……”
碧蛟元君没有进山,就自己寻去处安顿了,公孙胜回山但也没有参加这种会商。
他也清楚自己现在还不好参与到这种关系一门核心的事务中去。
他也无心加入大槐山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门户中来,多年散修生涯已经让他不适应这种羁绊太多的宗门生涯了。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在大槐山逗留三年,还了陈淮生的恩义,同时利用这三年将自己的灵境重新修行到自己当年最强的时候,如果能再上一层达到润魄高境甚至紫府巅峰最好。
“行了,别扯太远,一句话,我们能拿到多少?”赵嗣天看了一眼宣尺媚,笑着道:“宣师妹不好问,我来问。”
赵嗣天把宣尺媚叫上,也是有意让宣尺媚代表陈淮生,唐经天自然明白,瞪了赵嗣天一眼:“算下来,大概有六万灵砂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法器和丹药灵植,估计也能值一万灵砂左右,……”
赵嗣天和宣尺媚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杀人放火金腰带,诚不欺我,折算下来共计七万灵砂,算下来就是两百多万灵石了,那意味着安氏总资产可能接近八百万灵石了。
见赵嗣天和宣尺媚都是面露震惊之色,唐经天也满足地舔了舔嘴唇:“就有这么多!实际上曹康两家所获应该比我们所获还要多出一成左右,因为那些资产不好计算,只能打折,但我觉得也值得,毕竟像安家这种的地方豪族,没有知根知底的人,你根本就掏不出他们的底来,没有曹康两家,若是我们和潘氏,只怕连安家总数的三成都挖不出来,也是曹康两家对安氏太了解了,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瞒不住,……”
赵嗣天和宣尺媚也都明白这一点。
这些地方豪族的资产都藏得隐秘,你就算是把他们斩尽杀绝,也只能拿到表面浮财,内里更有价值的东西你根本接触不到,只有这些和他们知根知底的同类才知晓,所以这样下来,让曹康两家拿大头也是值得的。
“其实灵石灵砂我们拿太多并没有太大意义,如果能折换成灵植灵材,也是划算的。”宣尺媚忍不住插一句嘴:“曹家这么多年来种养为生,肯定会有相当厚实的储备才对。”
她知道这种事情本来轮不到自己知晓,但男人不在,赵嗣天把她叫来也是一种尊重,她内心还是喜悦满足的,但她还是更渴望日后自己能凭借自己真实实力来证明自己有资格直接参与进来。
宣尺媚的话也有道理。
对于大槐山上的众人来说,灵石主要就是一个货币交易作用,当然也还有供应山中法阵灵力消耗。
但六七万灵砂,两百多万灵石,哪怕是山中防御法阵整个冬季全数启动,一冬消耗下来也不过二三十万灵石罢了,这两百多万灵石足以支撑大槐山十年消耗了。
除非大槐山下一步继续扩大范围,需要新增设法阵或者提升法阵攻击防御能力,消耗灵石更大,那又另说。
“嗯,宣师妹的提醒我们也考虑到了,所以曹家和我们也作了交易,交给我们了不少灵植灵兽灵宝和法器作为折抵,我已经带回来了一部分,剩下的可能要等到吴师伯他们回来的时候才带回来,曹氏狡兔三窟,也作了不少安排,不会将这些东西置于一地。”
唐经天知道经此一役,大槐山众人的心气已经确立起来了。
哪怕不提后续从尘岭仙泉灵地中的收益,单单是这两百多万灵石的收入,都足以亮瞎所有人的眼。
当初大家还对陈淮生的胆大妄为感到惊惧,但现在看来胆大是胆大,但妄为却可以忽略了,曹氏提供的灵宝或许在品阶上还不算太高,但是灵植灵兽上却是相当优良。
现在山中修士数量日多,他原来也曾经和陈淮生、赵嗣天探讨过,炼气高段以上的修士每日对灵植兽肉的需求很大,现在山中能提供的相当有限,单靠狩猎根本没法满足,而要靠外购,灵石消耗巨大。
迫不得已之下,炼气中段和炼气初段的修士就只能勒紧裤腰带了,毕竟大槐山面临着外部威胁太大,卧龙岭那边一旦撤离,就没有外力可以借助,只能靠自己实力,加强高段战力也是情非得已。
但炼气中段和炼气初段的修士又是打基础的时候,最需要这些灵植兽肉来培筑根骨经髓,禀赋好的需要在这期间将潜能提升到最高,禀赋略差的,也可以通过长期灵食的补养来得以益补。
但这个问题至少在现阶段迎刃而解了。
第750章 戊卷 元鼎之秘,登峰之途
唐经天的介绍让赵嗣天和宣尺媚心中都是欢欣鼓舞。
两百多万灵石的收益,对之前还在为十万灵石都还要扳手指算的大槐山来说就简直就是一下子吃撑了,起码三年内大槐山都可以无需担心耗用不足了,一干弟子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山中修行提升实力了。
见赵嗣天和宣尺媚都是眉花眼笑,唐经天也不得不提醒道:“但这七万灵砂也不是那么好拿的,也不是这一仗之后就一劳永逸了,可能只会先支付给我们一半,剩下一半还得要缓一缓,……”
赵嗣天和宣尺媚脸上笑容收了起来,“为何?”
“现在安家完蛋了,可他们本来是天鹤宗支持的,天鹤宗本来是要借重安家来对抗月庐宗东侵,所以才放任安家吞并曹康两家,但现在形势倒转来了,而曹康两家却连一个紫府真君都没有,根本扛不起对抗月庐宗的担子,所以天鹤宗那边也要求咱们大槐山和潘家,加上北戎慕容部必须要联手防范月庐宗,若是做不到这一点,剩下一半就别想了不说,尘岭那边的仙泉灵田收益也一样泡汤,而且天鹤宗可能还会与北戎那边合作挤走我们,……”
宣尺媚皱眉,“不是说天鹤宗和北戎人在云州那边不对付,针锋相对,经常冲突么?他们怎么和北戎合作?”
“北戎六部,拓跋部,宇文部,段部,慕容部,秃发部,乞伏部,和天鹤宗在云州争雄的是拓跋部与秃发部,宇文部和段部以及慕容部都是冷眼旁观的,……”唐经天解释道:“河北这边很多地方豪族都与北戎六部有瓜葛,实际上西唐那边也一样,西唐宇文门阀与北戎宇文部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但是不是一样打得不可开交?”
赵嗣天沉吟着道:“也就是说天鹤宗很可能会笼络慕容部与潘氏来打压排挤我们?”
见赵嗣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唐经天也颔首道:“我感觉应该是如此,天鹤宗的人对我们很冷淡,也是畏于龙前辈和公孙先生的实力摆在那里,从内心来说,他们不太担心这些地方宗族,而更忌惮宗门,所以不会乐见我们大槐山在此立足扎根,但现在他们认为月庐宗是最大的祸患,现在还在卫河集与月庐宗对峙,也抽不出多少余力来这边,所以才被迫借重我们的力量而已,像慕容部是无法在卫怀道立足,而潘氏在这边没有根基,所以他们愿意支持他们,对我们,其实更多的是忌惮,……”
“呵呵,天鹤宗也就这点儿心胸格局了,还想北上南下两头兼顾,可笑。”赵嗣天连连摇头:“不管这些了,拿到一半也就够了,这两年咱们安心修行,北戎人也好,潘氏也好,他们想插足就任由他们去,归根结底到最后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淮生若是这两年就提升到筑基九重,咱们几个也能再上一层楼,底气就要足很多。”
对大槐山来说,获得一大笔灵石固然重要,但稳定的灵宝灵植来源也不可或缺,这直接关系到众多弟子每日消耗所需,曹家在尘岭的这个渠道就是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槐山还得要全力支持曹家和天鹤宗,甚至还得要与月庐宗对阵。
介绍完了这方面的情况,唐经天更关心陈淮生和鞠传真、杨虎生的情况,在得知鞠传真恢复很好,杨虎生也在稳步恢复,反而是陈淮生闭关没有了消息时,唐经天就有感觉,只怕陈淮生这一趟出来,又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
陈淮生已经忘记了自己在道房中呆了多久,只要山中没有特殊警讯来提醒自己,他就打算一直沉迷其中,研习修行下去。
山中有唐经天和尺媚,真要有危险会提醒自己,现在他自己感觉状态可能是自当初在小焰峰修行连破三重那一回之后最好的时候,他不能浪费。
带回来的三十多册经卷书籍中,并非每部都符合自己的情况,适合自己的书册中也不是所有都对自己有益,有些甚至还容易导入歧途。
不过不管怎么说,研习摸索,都相当于是对自己的整个道体和修行过程的一个探索和反思。
他不急躁,就这么循序渐进,如果遇到症结或者难题,要么绕行,要么分析,尝试,失败,再尝试,实在不行,就暂时搁下,从其他经诀中来挖掘和寻找能够触类旁通的奥义。
总而言之,感觉很好,宛如风行水上,心达万里。
对根骨经髓修炼之说,陈淮生都大体从书册中有所获益,事实上在原来的重华派的功诀中也有这一类的修行要义,只不过会根据各人的道体情况各有侧重。
比如有的人灵根鲁钝,就需要以清根通根之术来启灵,有的人道骨孱弱,就需要壮骨淬骨之术来补强,有的人经脉细弱不畅,就需要顺经透经之法来通畅,有的人血髓混沌,就需要以洗髓凝髓之法来激发。
但这些都是常规习练之法,宓少华带给陈淮生的这些书籍中也大多是此类,但总还是有一些纯属修士自我研习探索的感悟,这才是陈淮生最需要的,而从这些东西中找到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尤其是能与元鼎对上号的一些探析,就是最有用的了。
自己体内的鼎炉,陈淮生基本上能确定就是这些书册中语焉不详或者云遮雾罩的元鼎。
元鼎如何形成,按照书中所提及的应当是金丹大成之后灵元自化而成,那么现在自己体内已有这鼎炉,又该如何来利用这一提前出现的元鼎反哺根骨经髓四基。
特别是藏身于鼎炉中的三灵,自己已经找到了三灵吞噬妖兽灵兽丹元炼化再转化反哺自己加以内炼提升自己灵力的路径,而且还能利用三灵来触动激发灵根新生的奥秘,但是在其他三基的提升上就还没有头绪,这也正是陈淮生现在想要摸索的方法。
第751章 戊卷 筑基高段,轻盈登临
和三灵的沟通并不顺利。
九元雷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它入体时间太短,还属于一个熟悉过程,而虎猿二灵现在已经警惕起来,对陈淮生的任何要求和意图都充满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