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娘娘面朝议事厅的大门,背对着屋中跪地的陶止鹤。
“陶止鹤,你是不是觉得,你只要死了,这一切就结束了?”
陶止鹤没有回答。
娘娘面色平淡地丢出一记“核弹”:
“楚帝曾经的布置,他对本宫的提防,还有你们这群旧臣苦苦追求的朝局平衡,你们其实都没有错。本宫的确你们想得那样,是你们害怕的那样……”
听到此处,本来已经相当消沉的陶止鹤,硬生生抬起头来,一脸的不可置信。
他,还有欧阳粟,包括其他忠诚楚帝的人,他们心里都想过,贵妃娘娘可能会“谋反”。否则,以娘娘的天赋,娘娘的姿容,娘娘的骄傲,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给一个半身入土的老皇帝,当深锁后宫的“妃子”?
可是心里想过归心里想过,听娘娘亲口说出来,便是另一回事了。
贵妃娘娘一脸淡然地说着大逆不道的话:“本宫要掀了这座项氏天下,改天换地,另立新朝。”
陶止鹤嚅嗫道:“娘娘,您这是要,谋反?”
娘娘骤然回身,凤眸凌厉地看向陶止鹤:“对,本宫就是要谋反。你陶止鹤不是忠于楚帝吗?你既知本宫谋反,所以拦,还是不拦?”
“老臣、老臣……”
“陶止鹤,本宫最后说一遍,本宫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你获取魏淳的信任,帮本宫揪出党中内鬼,本宫饶你一命。至于你留得此命,然后去投靠楚帝的哪位儿孙,哪位藩王,以后想怎么对付本宫,随你的便。”
贵妃娘娘说完这些,重新迈步往屋外走去。
“本宫给你一日思考时间,想好了,自己联系何书墨。若是不联系,本宫挑个好日子,送你去见楚帝的列祖列宗。”
何书墨对娘娘的想法毫不意外,因此远不如陶止鹤震惊。
他见娘娘迈着莲步往外走,立刻收拾好娘娘坐过的坐垫,用过的茶杯,茶壶,拎着收纳箱子,跟在娘娘后面。
此时的陶止鹤,可以说是呆愣原地,失魂落魄,竟然连礼送客人出门的礼仪都忘记了。
不过,没人在意这种小事。
出了陶府,何书墨这才问道:“娘娘,您怎么确定,陶止鹤一定会来联系我的?”
贵妃娘娘轻哼一声,道:“你觉得陶止鹤,像是那种想死的人吗?”
何书墨摇头:“不像。这些花草鸟兽,加上远离京城的宅院,感觉他是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不错。陶止鹤不想死,但他又是楚帝旧臣,有对楚帝的忠诚在心里,这也是魏淳需要多次登门,他才会答应出手帮助魏淳的原因。本宫刚才所做的,便是让他去死,但又给他一根光明正大,符合他心中忠义的救命稻草。他只要想活着,就会说服自己,暂时与本宫合作,为了留得性命,投靠藩王,匡扶项氏河山。”
听了娘娘的分析,何书墨暗暗心惊。
淑宝的“帝王心术”果然炉火纯青,三言两语,直接戳中陶止鹤的要害,逼得陶止鹤不得不选择为她做事。哪怕陶止鹤并不愿意,但也只能按照淑宝的想法进行,这才是她今天这招最可怕的地方。
何书墨现在无比庆幸,他当初直接投靠了淑宝,没有与淑宝为敌。否则他还不知道会怎么死呢。
“娘娘,您选择答应放走陶止鹤,是不是想让他撺掇藩王,让藩王盲目出击,好被您逐个击破?”
娘娘凤眸转动,瞧了某人一眼,评价道:“还行,不笨。”
“嘿嘿,跟着娘娘混,猪都能考上科举状元。”
“又拍马屁。”
“没有,娘娘。臣是真心的。至少今天这个局面,换臣来想,臣是想不出您的法子。先给陶止鹤施加高压,然后用‘谋反’激发他的生存信念,最后留下稻草,让他自己主动求生。甚至还能废物利用,让他帮您牵出藩王,逐个击破。简直环环相扣,精彩至极!”
娘娘脚步一顿,思索道:“说到精彩,你那个叫三国的话本,确实不错。还有吗?”
“没了娘娘,就写了两章,刚才都念给您听了。”
“不够。”
“娘娘,真没了。”
“不管,本宫要听,你想办法。”
淑宝说完,不等何书墨作何反应,径直走了。
何书墨看着她仪态万方的背影,心道淑宝有时像女子帝王一样胸怀天下,有时又像厉家贵女,偏爱耍小女郎的脾气。
真是矛盾又可爱。
第240章 娘娘的京城半日游(5k)
“娘娘,您慢点,小心台阶。”
车厢后方,何书墨伸出胳膊,让娘娘扶着他,踩上马车的脚踏。
等娘娘缓步走到车厢门口,何书墨便跳上车厢,亲自掀开车帘,伺候娘娘进去。
做完这一切,何书墨重回车头,坐在阿升旁边,叫他驾车,返回京城。
马车刚一启动,贵妃娘娘的声音便从车厢内传出来。
“何书墨。”
“臣在。”
“本宫的三国话本呢?”
“臣想一下,马上就念!”
“嗯。”
何书墨其实没有说谎,他确实就提前写了两章三国话本。因为他的目的,是让淑宝有一个愉快的出行体验。
为此精心准备了宽敞的马车、降温的冰块、好吃的凉茶和水果点心,除了这些物质享受以外,还得有精神上的享受,让淑宝感受不到路途的枯燥,这便是他准备三国话本的初衷。
没想到精神上的享受有点劲大,娘娘不接受断章,搞得他提前耗尽了存稿。
但好消息是,三国故事他常看,不说倒背如流,起码也是出口成章。
眼下随想随念,难度不高。
反正淑宝又不懂三国历史,自己念什么就是什么,她还能反驳不成?
何书墨略作回忆,开始讲起三国第三回《董卓叱丁原》。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
时间转瞬过去,国公府的马车,不知不觉来到京城之中。
阿升按照何书墨提前给他拟定的计划,将马车开入浦园饭庄。
“娘娘,请下车吧。”何书墨道。
厉元淑掀开车窗帘,发现此处并非皇城周边。
“这是哪儿?”
“浦园饭庄,臣提前在这里订好了酒菜,请娘娘品尝浦园风味。”
厉元淑又问:“不回皇宫吗?”
何书墨解释道:“娘娘好不容易出宫一趟,臣想请娘娘多瞧一瞧人间烟火。”
“自作主张。”
贵妃娘娘撂下这句话,看似不满,但何书墨仍然听到了娘娘起身的脚步声。
淑宝动身,说明她愿意下车,继而说明她其实同意了自己的想法。
想要了解一个女郎的真实想法,不能看她说什么,而要看她做什么。
贵女的嘴可能会骗人,但她们的身体向来诚实,从不骗人。
何书墨面露喜色,亲自伺候娘娘下车。
此时的贵妃娘娘身披斗笠,脸戴面纱,除非亲近之人,否则没人能认出她的身份。
“您请。”
何书墨站在娘娘身前,一路引着娘娘走上浦园饭庄的木楼。
浦园沿湖而建,毗邻楚淮巷,是京城著名的“湖景房”,它木楼共有六层,越往上面积越小,风景越好。
何书墨为了订第六层的座位,提前数日,实在不易。
不过当他到达六层,窗外开阔的视野,美丽的湖景,以及湖面吹拂而来的徐徐凉风,让何书墨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娘娘,请。”
第六层共有三张桌子,但何书墨为了能让娘娘好好吃饭,便全部包圆,谢绝无关人等来到六层,打扰娘娘清净。
就连送饭送菜,也是让浦园的人送到门口,由阿升代劳。
贵妃娘娘解下斗篷和面纱,莲步走到桌边,施然落座。
她扭动鹅颈,侧眸瞧着澄澈的湖景,飞鸟翱翔,渔船缓缓,几处郁郁葱葱的小岛,散落湖中,犹如玉盘上的珍馐。
窗外凉风徐徐拂过她的神颜,吹着她的秀发,舒适,惬意,似乎一切都刚刚好。
“还不错吧娘娘?”
何书墨瞧着淑宝放松的面色,好似朋友一般地问道。
“尚可。”淑宝简单评价。
“是不如您家乡烟雨蒙蒙,青瓦白墙的水乡美景。”
“你去过?”
厉元淑凤眸微动,瞧着男子的面容。
她离家远行,已有五年之久,眼下听到何书墨“青瓦白墙”的形容,倒是十分贴切,一瞬间想起家乡的模样。
“没去过。”何书墨摸着鼻子道。
“没去过?怎么说得好像亲眼见过似的。”
因为我大学是在那边念的。何书墨心道。
“臣博览群书,久看书画记载,对江左水乡,娘娘故里,心生向往。”
厉元淑没有说话,只是重新移动凤眸,看向窗外的湖景,她眉目间多了些柔柔的神色,不知是想起什么了。
何书墨坐在淑宝对面。
瞧着眼前这位不穿宫裙,着装素雅简约,威仪和气势都偃旗息鼓的女郎。
他第一次感觉淑宝离他好近,几乎是触手可及。
现在的淑宝,虽然还是美若天仙,还是漂亮得无法形容,但却让人觉得她没有那么遥远,给人一种她也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而不是高高在上,无法触及,阴险冷血的权利动物。
“看够了吗?”
厉元淑仍然保持着看向湖面的姿势。
但她的雅音,却一瞬间把何书墨打回原形。
何书墨根本不敢回话,因为盯着淑宝看,毫无疑问是一种冒犯和无礼的行为。这行为本身就不被允许,回答什么都是错误的。
“啊,那个上菜有点慢,臣去催一催。”
何书墨头也不回,立刻下楼,只能寄希望于淑宝别和他一般见识。
待何书墨走后,厉元淑才缓缓移动凤眸,瞧了一眼某人消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