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218节

  实际上中芯国际是以内存产品起步的,最初的技术来源是东瀛富士通;

  后来才又从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分别引入了0.18和0.13微米的逻辑芯片工艺。

  第二条线是京城厂。

  不同于魔都厂的8英寸,京城厂一开始就是最先进的12英寸。

  仅比全球第一条12寸线的建成晚三年,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重大突破!

  主要的技术来源是英飞凌的技术支持。

  2002年12月9日,中芯国际和英飞凌宣布签订生产DRAM的合作协议,英飞凌将其0.14微米的DRAM沟槽技术转移给中芯国际。

  为了拿到这条生产线,老张也用尽了浑身解数。

  也多亏有了中芯国际零的突破。

  海力士在无#锡那条月产5万片,12英寸晶圆厂的设备才能顺利运到华夏。

  可惜京城厂的产能小了一些。

  只有6万片的月产能,技术标准到是提高了,工艺制程达到了0.18um~55nm。

  最后就是津门第三厂。

  2003年10月,摩托罗拉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以2.9亿美元的超低价将自己的天津厂出售给了中芯国际。

  2004年1月16日,中芯国际与摩托罗拉完成转移位于天津的MOS17于的全部事宜。

  与此同时,双方建立策略代工伙伴关系。

  中芯国际的产能提升了一倍。

第1033章 砸钱or诉讼

  中芯国际将作为摩托罗拉的策略代工伙伴,为摩托罗拉提供从MOS17到其他芯片厂的全面技术支持。

  此外,双方在专利和先进CMOS制程技术授权领域也展开合作。

  摩托罗拉获得中芯国际11.4%的股份。

  随后中芯国际投资7.1亿美元在行扩产,建设满足0.13微米的生产线。

  经过扩产后,津门厂成了中芯国际旗下最大的一家工厂。

  月产晶圆18万片,几乎是魔都厂的两倍,京城厂的三倍。

  2005年10月,中芯国际上海12英寸(FAB8)开工建设。

  规划月产能3.5万晶圆。

  技术标准跟京城厂一样,都是0.18um~55nm。

  四家厂加起来的中芯国际,以月37.5万片8英寸及以上的产能,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成为世界第三大芯片代工厂。

  至于后来的台积电劲敌三星,去年才刚刚做芯片代工,现在的产能连中芯国际五分之一都没有,就更别说追上台积电了。

  不过有了徐良给的海力士资料,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比原本历史上快了一步,目前已经突破了65nm的工艺制程。

  仅比台积电稍稍晚了一些。

  不过现在大环境不好,中芯国际债台高筑,已经没有能力建设新工厂,追逐更强的工艺制程。

  在高资本、高技术,竞争激烈的芯片代工领域。

  一步落后,可能就是几十年的落后。

  如果不是后来华夏大环境的改变,中芯很难再后来居上。

  把资料看了几遍后,徐良对下一步中芯的发展心里也有底了。

  

  一辆黑色的奔驰S驶出魔都中芯国际总部,上了龙东大道,驶入内环高架,从南浦大桥下来后进入中山南路。

  很快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外滩。

  “张总,我们到了。”

  秘书的话,让陷入沉思中的张如京反应过来。

  眉宇间的一缕愁思,以及略显憔悴的神色,预示着他最近这段时间过的并不好。

  透过车窗看到外面越来越近朱红色,大楼主立面为三段式古典主义结构的建筑,脑海里浮现出那个见过一次的年轻人的身影。

  04年的时候,对方虽然已经是华夏首富,汉华、鸿蒙声名赫赫。

  但还远没有现在誉满世界,把索罗斯都踩在脚下的程度。

  汉华、鸿蒙、泰华、康师傅、丰收、Facebook、维迪旺、海力士、优尼科,一个个在各个行业闪耀的名字,构成了越发庞大的徐氏商业帝国。

  相比之下,中芯国际这三年时间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没办法跟对方相比。

  差得太远了。

  车子停稳。

  从车上下来的张如京下意识看了眼门楣。

  铁画银钩的‘红岩’两字,透露着一股凌厉和朝气。

  “张总?”

  回过神的张如京笑道。

  “听说‘红岩’这两个字是徐良的手笔。”

  “外面都这么说,而且徐氏旗下的企业普遍都用,印章搭配甲骨文的企业logo。”秘书道。

  张如京微微点头后,迈步朝前走去。

  推门进去,迎面便是一面两米高,约有三米宽的影壁。

  影壁中间是一个脸盆大小的朱红色印章,印章中间是两个古朴复杂,同时又透着美感的甲骨文。

  这是众所周知的红岩基金的logo。

  在logo下面用中英文同时写着。

  红岩基金。

  “张先生,欢迎光临红岩基金。”

  看着迈步走来,穿着淡紫色女士职业装,秀发高挽的李金玲。

  “你就是之前跟我联系的李秘书吧?”

  “是的。”

  “你好,你好。”

  简单握了握手后。

  “请跟我来吧,徐总在办公室等您。”

  “有劳。”

  带着他来到三楼的会客室。

  推门进去。

  “徐总,张先生到了。”

  早就等在这里的徐良笑着迎了上来。

  “张先生,欢迎欢迎。”握住对方的右手后,“从04年一别,咱们现在可是有两年多没见了。”

  “两年未见,徐先生已经是全球最顶级的金融家,跟巴菲特、博格尔媲美;汉华更是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全球金融巨头。

  相比之下,中芯这两年却在不断走下坡路。”

  “呵呵,公司业绩受外界大环境和IT周期的影响,起起伏伏,都是很正常的事,张先生不必过于纠结。

  请坐吧。”

  “谢谢。”

  两人坐下来,秘书奉上茶水后。

  “张先生,当初我把海力士在IC领域90纳米和65纳米技术转让给你们的时候,曾经约定在两年内偿还第一笔可转债。

  但现在你们貌似没有这个意思?”

  张如京心里叹了口气。

  花十三亿美元收购海力士的技术专利,夯实了中芯的专利池,也让他们提前两年时间完善了65nm先进制程,赶上了台积电的脚步。

  但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跟台积电一争高下的时候,对方不仅给了他当头一棒,芯片需求也从04年之前的火热,变得疲软起来。

  开工不足,赚不到钱的中芯国际,自然没办法偿还债务。

  虽然第一笔债务只有两亿美元。

  但在给了台积电的赔偿金后,中芯账上真的没钱了。

  “徐先生,最近中芯的情况不是太好,所以请您能再宽限一段时间,等中芯赚到钱,我们一定立即偿还。”

  徐良放下手里的茶杯。

  “张先生,以你在芯片代工行业的经验,市场什么时候恢复?”

  “这个……”

  他一时有些迟疑。

  作为行业老兵他当然清楚行业周期,但不好现在说。

  “根据我们的调查,每次芯片行业需要三至五年才能走出周期。

  这次的皱起从04年下旬开始,到现在仍然没有半点起色。

  按照过去的经验,恐怕要等到08年,甚至是09年才能走出谷底。

  这也意味着中芯会连续债务违约。”

  张如京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任何反驳的话。

  事实确实如此。

  “徐先生,很抱歉。”

  徐良摆了摆手。

  “商场如战场,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张先生不必道歉。”

  顿了一下,徐良话锋一转。

  “不过,我这里有个方案能解决张先生和中芯的困境。”

  “徐先生请讲?”

首节上一节1218/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