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221节

  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总结说:台积电的芯片代工模式。

  “创造自己的行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

  老曹对张仲谋以及台积电的自吹自擂非常的不屑一顾。

  他认为联电才是英雄创造了时势,而台积电只不过是时势创造的英雄而已。

  可惜的是,英雄是通过成败来论定的。

  当然,台积电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晶圆代工,就是要建厂,建厂涉及到一系列设备采购,一系列材料采购。

  建厂的地皮要掏钱,运行厂房的人力也是很多钱。

  一个字,就是要很多钱。

  金钱就是门槛,金钱就是门票,金钱就是时间。

  但钱怎么来?

  反正老张是不会掏钱的。

  他也没那么多钱。

  没办法,只能李国鼎这个操盘弯弯芯片产业的大佬出面。

  这位幕后推手为了台积电成立四处奔波,他要做的就是说服各路人马支持台积电的建立。

  一句话,就是筹钱。

  李国鼎逐一拜会欠他人情的弯弯企业家,逼着他们投资台积电。

  这些人中包括台塑大佬王永庆、台南帮大佬吴修齐,联华神通董事长苗丰强等。

  在当时的弯弯,江湖传闻‘北台塑’和‘南台南’,就是弯弯两个最有钱的财阀。

  王永庆和吴修齐分别就是北台塑和台南帮的大佬。

  台积电的建厂的钱,就这样被李国鼎软硬兼施给筹备齐了。

  时任弯弯政坛大佬的俞国华,指示张仲谋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还要找一家跨国半导体公司当股东,这样有一些外资背景,能够显得国际化一点。

  最关键的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衙门里可从不缺少摘果子的人。

  厮混半生的老张也很清楚这些道道。

  他依靠自己在美国半生积累的人脉,找过英特尔和老东家德州仪器,但是这两家根本不感兴趣。

  最后却只有荷兰厂商飞利浦答应投资。

  核心原因是芯片代工这个模式打动了飞利浦,要是IDM的话可能投资就谈不成了。

  也正是因为通过这次投资,台积电收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同盟军。

  荷兰的光刻机厂商ASML。

  ASML曾经是飞利浦的一个实验室,后来飞利浦和ASM成立合资公司就有了ASML。

  2004年,台积电和当时的荷兰小厂阿斯麦尔联手研发湿法光刻技术。

  台积电不仅完成技术突破,还帮助阿斯麦尔击垮佳能、尼康等行业巨头,迅速崛起。

  而从此之后,阿斯麦尔和台积电成为了一个战壕里并肩战斗的兄弟。

  在老张带着台积电一步步迈向成功的时候,老冤家曹兴诚所带领的联电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

  1999年,曹兴诚突然宣布合并旗下4家半导体代工厂,与联电‘五合一’整体经营。

  此举引发联电股价大涨,客户也闻风而至。

  合并后的联电,产值仅次于英特尔和台积电,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市值则居全球产业第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老大跟老二打架,结果死的是老三。

  两强争霸,殃及世大。

  世大半导体的创始人就是张如京。

  2000年4月,卖掉了世大半导体的张汝京,带着400人的团队毅然来到魔都,建立了华夏最先进的芯片厂中芯国际。

  这里需要说一下三星。

  2005年,三星才踏入晶圆代工行业。

  跟台积电的市场定位不同,三星代工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端芯片产品。

  但代工行业大局已定,三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的台积电已经在技术上赢得了两场硬仗。

  铜互联和浸润式光刻。

  成了代工行业的霸主。

  1997年,IBM公开了铜互连技术。

  与铝相比,铜线导电电阻低大约40%,这在技术行业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2000年,台积电在130nm铜制程之战中,先于IBM一年研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130纳米芯片并实现量产,技术负责人梁孟松凭借此役一战成名。

  台积电首战告捷,如果说铜互连还是比拼量产能力,那么浸润光刻则完全就是台积电的引领创新。

  2002年,全球芯片产业进入发展瓶颈期,摩尔定律也因此止步不前。

  台积电林本坚受邀到美国参加一场的研讨会,本来大会邀请林本坚是去讨论157纳米工艺的。

  结果林本坚直接抛出了‘运用水作为193纳米浸润式的介质,可以超过干式的157纳米’的论点。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还能这么玩?

  一瞬间,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高中生都知道,水会改变光的折射率。

  在透镜和硅片之间加一层水,原有的193nm激光经过折射,不就直接越过了157nm的天堑,降低到132nm了吗。

  疑问随之而来?

  水会不会产生气泡?

  水会不会污染设备?

  是不是要做防水?

  水遇热会膨胀,折射率会改变,如何解决?

  问题的提出者就变成问题的解决者。

  林本坚提出的浸润式光刻技术在台积电高层张忠谋、蒋尚义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放手一博。

  技术之神眷顾了台积电,台积电成功了。

  与台积电同进退的ASML也成功了。

  而转型慢的尼康却掉队了。

  2006年,张忠谋已经75岁,老张委任蔡力行任CEO,自己只任董事长,开始了退休的计划,蔡力行成为了台积电的接班人。

  蔡力行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当时蔡力行在台积电工作20年,从厂长做起,是张忠谋一手训练出来的左膀右臂。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提出破产申请,同一时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全球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当时江湖戏言。

  美国救‘二房’,而没有救‘兄弟’。可见二房地位远高于兄弟。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和摧残是全球性的、也是全产业链的,半导体产业未能幸免,台积电也未能幸免。

  2009年第一季度,台积电业绩大幅度萎缩,濒临亏损。

  危急时刻,CEO蔡力行采取了常规的收缩战术,节流、裁人。

  由于裁员太多、太猛,引发台积电部分员工和家属的激烈反弹,有员工家属给张忠谋写陈情信,还有人堵在张忠谋的住处外当面求情。

  面对危机。

  老张亲自披挂上阵,以78岁高龄,再次担任台积电CEO。

第1036章 禹王公司

  应对不利的蔡姓倒霉蛋,直接一撸到底。

  金融危机,有危,当然也有机。

  三星看到了机会。

  而且很快拿出了后来响彻全球的绝招反周期投资!

  金融危机爆发后,三星召开内部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加速产能扩张,扩大在面板和存储芯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

  砸钱。

  借助这次机会,三星希望在芯片代工领域持续挺进,最终达到挤垮台积电的目的。

  南韩政府方面也积极配合,拿出140亿美元配合三星、LG、海力士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际,在半导体领域,三星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

  金融危机过后,弯弯地区的面板、存储芯片产业急速衰落。

  只有台积电逆势增长,顶住了三星的进攻。

  和三星的竞争中,目光远大的张忠谋赢了!

  但是,战斗远没有结束。

  技术上压对宝,竞争中也压制了对手,台积电一哥之路顺风顺水。

  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给三星追赶的良机。

  老乔统领下的苹果给全世界带来了智能手机时代。

  在没有苹果之前,三星的代工业务成绩并不出色。

  2009年三星代工业务世界排名第9,是中芯国际的三分之一,约是台积电的三十分之一。

  以三星的体量基本可以忽略。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3.5英寸全触控屏幕、金属机身以及iPhoneOS操作系统,真正推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

  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后,就像打开了智能手机未来之门。

  很快苹果就开始体会了智能手机SOC和功能手机SOC最大的不同。

  智能手机对手机SOC性能的索取几乎无穷无尽。

首节上一节1221/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