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72节

  ”

  黄医生点点头,沉默了一会,道:

  “如果在奉天的话,那边有我一个老师,我当年跟他学了几年医。我是后来才来到首都的。

  我给老师写封信,帮我带给他,我请求他安排人教你。”

  黄医生说完,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王援朝有点晕乎,都跑到奉天了,还要学?

  “老师啊,那尔滨那边,你有关系么?”

  黄医生一边写信,一边头也不抬道:

  “有两个师兄弟,偶尔写信互通有无的。怎么,你还要去尔滨?”

  王援朝连忙道:

  “没有没有,我就是问问,问问。您这人脉真广。”

  黄医生不以为意,边写边道:

  “中医博大精神,各家都有所长,想取得成就,肯定要互相多交流学习。我拜过的老师多了去了,你以后如果……”

  黄医生笔尖顿了顿,以后,王援朝以后会不会走这条路?他不知道啊。

  这孩子学啥都快,听副院说,在文工团那边,也是顶呱呱的翘楚,最近脍炙人口,风靡首都的《爱我中华》,就是这小子创作的,堪称神来之笔。

  所以,人家在文工团也是前程远大,他有什么本事,让人家来走中医这条路呢?

  这孩子能摆脱最开始的不快,能踏踏实实的学,已经令他老怀大慰了。

  哎,尽人事,听天命吧,也许以后王胜还要跟他请教呢。

  不是也许,是一定!

  写完信,黄医生又拿出一个信封,写道:

  “吾师二琴亲启,弟子黄云敬上。”

  然后将信纸折迭塞进信封,折了一下封口,就直接递给了王援朝。

  “你带过去吧。”

  王援朝一愣:

  “老师,口还没封呢。”

  黄医生笑道:

  “我这个老师,性格奔放,封不封的无所谓。不过说起来,你知道我这个老师,为什么叫二琴么?”

  王援朝当然疑惑了,不解道:

  “为什么?”

  黄医生笑道:

  “我发现啊,你和我这个老师,真像,真的。

  我这老师,因家中珍藏两张古琴‘澄彻天’、‘一天秋’,故自号为‘二琴’。

  他工诗、善书,精音律、通训诂,博古通今,志趣高雅,涉猎广泛。

  除了医术精湛,还喜欢剑术,但尤其酷爱鼓曲艺术。

  民国年间,与鼓曲演员交往颇多,常为他们题写诗联。

  还经常在《盛京时报》评论一些鼓曲演员,并为京韵大鼓鼓王修改过曲词。

  我就学不来了,不说医术成就不如他,其他才华更是不如。

  你说,跟你像不像?”

  王援朝大吃一惊:

  “还真有此等博学多才的神奇人物?”

  黄医生一瞪眼,道:

  “什么话,是真是假,你去了便知,我不曾夸大半分。”

  黄医生心想:你我师徒,名分已定,就不怕老师把这个学生抢了去了。

第85章 谁不骗人谁小狗

  王援朝杀到前门大街,找到陈雪茹的绸布店,要找陈雪茹。

  娄晓娥看到王援朝,眼神一亮,连忙凑了上来:

  “我还在上班呢,明天我请假去找你!”

  王援朝道:

  “单位派我去奉天出差,要两个月,明天中午的火车,我给你留了封信。”

  娄晓娥眼睛瞬间起了一层迷雾,为什么这么好事多磨呢?

  又要让她失信于他么?

  不等她委屈,陈雪茹已经从后面过来了,娄晓娥连忙闪到一边,远远看着陈雪茹和王援朝打招呼,心头闪过一丝念头:

  他们俩这么亲昵,不会也有一腿吧?

  不然自己已经发现,王援朝来找了好几次陈雪茹呢!

  她顾不得委屈了,两眼跟铜铃一样,死死盯着二人,看了他们上了楼。

  如此光明正大的么?

  她开始跟柜台的人旁敲侧击的打听,不打听还好,一打听,这对姐弟貌似认识的比她和王援朝结为姐弟还早。

  姐姐?

  什么姐姐?

  干姐姐么?

  她娄晓娥去王援朝宿舍,就是当做王援朝的姐姐!

  她感觉这个临时工都不想干了,真想噔噔噔上楼,揪着两人的衣领子,说个清楚。

  ……

  “弟弟,来找姐姐有什么事,都没提前招呼一声呢!”

  陈雪茹亲自给王援朝倒了杯水,亲昵道。

  王援朝也不客气,道:

  “那个人那边还有最后一批货,问陈姐你这边还要不要!”

  陈雪茹咯咯笑起来。

  因为有鸽子市这个竞争对手,她并没有怎么加价,基本上也就在200左右出货。

  上次的200条,她去化很快,赚的盆满钵满,手头照例捏着30条存货,每一条,都是利润!

  倒不是因为天越来越冷,她不敢屯多,而是她担心很快有人从外面带货进来。国家这么大,总有人有办法的。万一把货砸在手上,她不得哭死?

  她的去化速度,压根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

  只要她一通知,那些人就坐着三轮车,小汽车什么的来了,都不用自己亲自走路的,毕竟,走路费袜子,不如叫车。

  有钱人,是不可能去什么鸽子市淘货的,况且鸽子市卖的也不便宜,除非不知道她陈雪茹这边的门路。

  看来,那边是觉得鸽子市萎缩,想找自己这边出货了。

  她也不是善茬,便笑道:

  “最近天越来越冷,姐姐这还有不少库存在慢慢推呢。弟弟,那边能降降价么?要是能降点儿,姐就再帮你消化一点。”

  王援朝知道,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对方是要压价了。

  但鸽子市确实不行啊,他逛了几个鸽子市了,最近也就出货15条,赚的太累了。

  性价比极低。

  本来他要是还在首都,还有办法慢慢打开市场。

  但这不马上要去奉天了么?

  手头还有585条!

  明年这玩意,肯定是禁货了!

  到时候得囤十年!

  那不得亏死?

  于是笑道:

  “嗨,这还要陈姐你说?那边找我们兄弟的时候,我哥就狠狠的压价了,跟之前一样,您看?”

  陈雪茹咯咯笑起来,捂着嘴,戏谑的看着王援朝,道:

  “弟弟,不是姐姐不帮忙啊,138块5,也不是不行,但要拿小黄鱼,老价格,怎么样?”

  上次200条,王援朝要的现金多,黄鱼少,一条黄鱼,就是20的差价,陈雪茹这次怎么也得把这个差价吃回来。

  王援朝故作思考,道:

  “成!不过我明天中午的火车去奉天,要出去两个月。”

  陈雪茹道:

  “这次多少货?”

  王援朝道:

  “185条。”

  陈雪茹眼珠子转了几圈,差不多100条小黄鱼,这一笔成了,她得赚1万3。

  这快钱赚的太爽了。

  就算明年退出公私合营,这段时间赚的钱,也够全家美滋滋的过许多年了。

  看来这次要拿出老本儿了。

  “那你晚上来,姐保证跟你筹到!”

  ……

  没顾娄晓娥幽怨愤恨的眼神,王援朝匆匆离去。

  他还要跟秦志伟、赵振,交代一番。

  他抽出一迭崭新的全国粮票,在两人面前秀了秀,道:

  “为了你们的事,我被我领导发配大东北两个月。

首节上一节72/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