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226节

  “这位是萧成栋,1975年出生,闽省人,美利坚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前长期负责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数据模型支持。

  我拟向公司推荐为合规监察部总裁助理。”

  “这位是林文定,1973年出生于马来亚,李家坡国立理工大学毕业,之前供职于李家坡芯片公司,担任高级管理……

  我拟向公司推荐为海外手机研发部门负责人。”

  刘子杰这次把跟随他的人,几乎全部带到香江,能被他当面推荐给李泽华的,自然是其中翘楚。

  这些人都是他历年累积出来的人脉,除林文定外,许多人与他共事多年,知根知底。

  碍于时间太晚,大家第一次见面只是简单的认识一遍,并未进行太过深入的交流。

  等人走后,李泽华才选择和刘子杰和盘托出。

  “目前阶段,公司可用于海外的资金规模,只有500万美元,初期可能不会弄出太大动静。

  比如手机研发,即时通讯软件开发测试,可以先安排组建团队,收集各种商业资讯。”

  刘子杰对此心知肚明,早有准备,“五百万美元足够了,我在李家坡时,已咨询过相关领域专家。

  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即时通讯软件,开发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数十人的团队就能弄出来。

  推广的难点在于电信商的态度,当地对传媒管控力度,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

  这几点,在李家坡都没问题。”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而智能手机硬件研发,软件适配上,美利坚谷歌公司,早已公开旗下安卓系统的源代码。

  针对这一市场的调查显示,棒子国叁星,弯弯宏达htc,美利坚摩托罗拉等公司,均已推出搭载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型号。

  市场反应虽然良好,但以苹果,诺基亚为首的新老势力,掌握着绝大部分手机专利,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

  刘子杰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对在东南亚地区推广即时通讯软件,他比较看好,因为有李家坡淡马锡的首肯。

  它和东南亚合国保持的良好关系,将极大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落地。

  基于同样的道理,外卖快递乃至于以后的电子商务,都可以先在李家坡站稳脚跟,再慢慢向周边各国发展。

  唯独智能手机制造,他并不看好。

  哪怕李泽华一再强调,在国内拥有足够多的基本盘。

  刘子杰仍反驳道:“小规模尝试的代价,都是集团现阶段所无法承受的负担。

  五百万美元,仅筹备一个研发团队,取得相关专利授权,都嫌不够。

  据我所知公司在内地,仍未取得手机牌照,同样没有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支持,很难在初期取得盈利。

  巨大的支出,长期的亏损,将拖累公司其它主营业务发展。

  作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一员。

  我有责任申诉自己的合理意见!”

  “我现在有点明白了。”

  李泽华心里嘀咕一句,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仅此而已。

  他又不是软妹币,能让所有人喜欢。

  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他很快摆正位置,“智能手机,要做,而且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理由非常简单!

  公司发展业务的现实需求,迫使我必须这样做。”

  刘子杰强忍着继续反驳的冲动,强迫自己安静聆听。

  李泽华得以从容说出自己的想法。

  “首先,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全球手机行业出现大洗牌,传统优势企业正在一点一点丧失市场份额。

  在这个大利好的前提下,又得到谷歌公司开源支持,解决了操作系统这个最大的拦路虎。

  摆在全球手机制造企业面前的,是一片坦途。

  至于手机硬件专利授权,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叁星,采取拖字诀。

  叁星是手握苹果需要的核心技术,互相威胁互相妥协,而我们背后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

  不同于即时通讯软件在东南亚推广,智能手机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扎根于国内市场。

  原因很简单,国内几乎所有的电子厂商,都在疯狂的升级转型,很快就会出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需要的任何零部件都能从国内买到,这是背靠强大国家的先天优势。

  专利授权可以慢慢谈,能花钱就花钱买,不能花钱就想办法绕过去,实在没办法的,就拖着。

  集团养那么多法务工作者,不就是为了积极应诉吗?”

  刘子杰倒不是极端迂腐的人,在国外工作这么多年,对于游戏规则了然于胸。

  但仍旧小小的鄙视一下,这是打算强行上车后再补票啊。

  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类似案例,不无担心道:“那些跨国大公司,不会轻易放弃的,事后可能会涉及天价索赔。

  以及因此对集团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很难消除。”

  挂一个抄袭者的恶名,确实不太好听。

  不过李泽华全然不在意,“那就要看双方,在彼此地盘的利益大不大。

  如果诺基亚,苹果愿意完全舍弃在国内的市场,那确实会对我们造成极大影响,甚至智能手机业务因此中途夭折也不为过。”

  很多人印象中,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开始掉队,很快市面上份额就被吃掉。

  但实际上,诺基亚即使失去手机业务,其本身拥有的专利库,仍旧在全球不断收割利益。

  尤其是09年的今天,全球任何一家立志于做智能手机的公司,都无法绕开这两家公司的专利授权。

  但谁让李泽华是华夏人呢,十年后再看,叁星,htc在国内还有市场份额吗?

  这就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底蕴,核心产业绝无可能完全受制于人,这其中涉及的利益交换略过不提。

  作为一家想要涉足智能手机,制造行业的公司来说,李泽华的原则是能谈就谈,不能谈拉倒。

  “事情要向前看!”

  他很自信,“今天的我们确实一无所有,甚至连钱都不够,但青云集团是一家综合性大集团。

  我们旗下的业务发展状况都非常良好,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等到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必然转向技术投入,加上现在我们手里掌握的核心技术。

  完全可以和这些公司达成和解,相信我,苹果会妥协的,除非它打算彻底放弃国内市场!

  今天我没有钱,不代表明天我没有钱,500万美元,除去即时通讯软件的一部分,可用于智能手机业务的,300万上下吧。

  先用来搭建团队,收集信息,就当给业内打声招呼,起码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家立志于做手机的新公司。

  现在,我要说的是手机,在青云集团中的定位,我们之所以要做的核心因素。”

  “愿闻其详。”

  刘子杰虽然长期在国外,但实际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华裔群体老一辈中,对华夏文化的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

  “首先,外卖快递行业,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信息共享的行业。

  外卖员,快递员的路线规划,订单包裹取件送件,与消费者的实时沟通,都需要一个合适的信息传递载体。

  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由于体积因素,都无法胜任这一工作。”

  李泽华掏出一台苹果3递给他,“而一只手能够握下,依托3g网络信息覆盖,随时随地可以交流沟通的智能手机,将完美解决所有需求。”

  “传统按键手机不可以吗?”

  这一点,刘子杰了解的真不多。

  距离吴良宇联系他到今天,才一个月时间,他要交接原本工作,还要负责青云集团在李家坡,和淡马锡的信息传递沟通。

  能熟悉集团业务的大概范围就很不错,根本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外卖快递行业的具体细节。

  他又不是超人。

  李泽华同样不是,庞大的国内事务,已经彻底束缚住他的手脚,哪怕他脑海里有无数赚钱的项目。

  也因为精力,时间,能力,金钱等各方面制约,而无法付诸实践。

  所以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拉拢收买吸纳,符合自己经营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来看,刘子杰非常合适,他不仅自己加入,而且还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来一大堆人才。

  另一个则是原淘淘总经理孙桐喻,一开始李泽华还本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现在心里对他的渴望别提有多高。

  双方在深耕下层市场,以人为本的理念上不谋而合。

  如果能把他再请来,最起码能分担一大半拼夕夕事务。

  所以现在,李泽华表现出超高耐心,在仔细解释一遍智能手机,对外卖快递行业的巨大作用后。

  刘子杰果断抓住了重点,“移动端支付,二维码?

  再加上即时通讯软件,这就是你判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当然!”

  李泽华毫不吝啬分享这些,因为刘子杰不仅将担任集团核心部门总裁。

  还将在中前期负责集团海外业务,这两个位置单独拿出来一个,都足以把他送进集团董事会。

  更别提身兼数职,手下还有一整个高素质人才团队,李泽华对此怎么重视都为不过。

  在福利待遇,集团期权,未来规划安排上,他都准备拿出实际行动,来进行深度利益捆绑。

  只要刘子杰能为集团发展,带来相应的帮助和利益。

  这一点,刘子杰也看到了,所以他在一步步试探,从一开始的人员推荐被李泽华满口答应。

  再到现在核心业务发展判断规划分歧,他逐渐明白了底线在哪里。

  那就是在集团内部,他可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只要能提供帮助,有利于公司业务开展。

  但绝不能触犯李泽华的底线,他必须尊重后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掌舵者身份。

  想通了这些,刘子杰适当调整姿态,但忍不住好奇问一句,“董事长,你所说的二维码专利,能让苹果那么大的公司选择退让吗?”

  “当然!”

  李泽华哈哈大笑道:“谁让我们运气好,提前察觉到未来的一丝发展脉络呢……”

  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

  在未来还将携带一部分生产资料的特殊属性,尤其对于个体经营户来说,扫一扫二维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使在当前,青云集团手握二维码这个大杀器,一但全球专利到手,可以操作的空间也非常大。

  尤其是外卖快递行业,可以作为第一批试点,随着两个行业包裹随着网购市场的发展。

  由十几亿个包裹,发展到几百亿,上千亿个,二维码的重要性甚至能操纵决定行业生死。

  没有二维码,企业和消费者,商家三者之间,就没办法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网络,其信息传递成本将无限提升。

  成本高,哪来的竞争优势?

首节上一节226/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