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251节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所以顺风出行公司,至今连个办公场地都没有,更别提专业团队,都是兼职的。

  偶尔碰上合适的酒店就聊,公司外卖配送网站也会做做引流,权当积累经验,反正半死不活的。

  他也没太大精力投入这块,主营业务还没弄明白呢,在智能手机没有大面积普及之前,过多投入都是打水漂。

  想到这,李泽华叹了口气,“这次去金陵,先把运运帮的事情做好吧。

  也许将来从这方面着手,还能为顺风出行,解决一部分司机和车辆的需求。”

  郭鑫毅很疑惑,“运运帮?”

  可惜没人给他解释。

  直到挂着特殊通行证的奔驰车,一路畅通无阻进入金陵城郊某训练场地,见到某一颗星时。

  郭鑫毅才从他嘴里,第一次听到关于这家新公司的全貌介绍。

  负责接待的都督府一颗星陆定一,他很是欢迎青云集团一行人的到来。

  对这家为部队切实解决问题的拥军企业,金陵都督府上上下下都很满意。

  舍得出钱,对拥军工作特别上心,动辄解决几万人的工作难题,要求还不多,这种企业放在哪都是香饽饽。

  视察一圈后,李泽华开口第一句话,更让陆定一为之动容,“陆部长,如果青云集团向贵部委托培训十万名专业司机。

  贵部会同意吗?”

  “……”

  长时间的沉默,陆定一和手下一群二毛四面面相觑,怎么的?

  青云集团又来放卫星了?

  在部队里,现在已经流传着一个笑话,只要那小子开口,满嘴跑火车,一准放卫星。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开印钞厂的,动辄安排几万人十几万人就业。

  当然,它们也在时刻关注着青云集团的发展动向,主营业务蒸蒸日上,亏损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看起来,这小子没吹牛,还真让他做成了。

  这让悬着心的大佬们松口气。

  这次他来金陵,都督府特意派了个能做主的亲自负责接待,就是防止中间他再提出什么夸张要求。

  下面人的心脏也经不住这么造,迟早吓出毛病来。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十万人,司机?”

  陆定一很想打开他脑子看看,到底怎么长的,“开电动车吗?”

  “不,开面包车,小货车,如果有条件,开重卡也不是不行。”

  对于不能经商这个原则性问题,李泽华巧妙的直接绕开敏感话题,“听说我们自己的bds导航定位系统研发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作为坚定的支持者,青云集团也愿意提供自己,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

  如果可以,劳烦贵部帮忙牵线搭桥,青云愿意在商用市场,提供一份合理报价的长期合同。

  作为合作的延伸,我们希望接下来,训练营地能为青云集团,培训一部分专职货运司机。”

  “你管十万人叫一部分?”

  对具体合作细节,陆定一表示没问题,但人数嘛,他都怀疑耳朵出问题,“是我听错了,还是你小子说错了?”

  “十万人只是初步计划,您听我说。”

  李泽华不慌不忙道:“青云集团立足于同城配送领域,目前承接华东和华南两个大市场开发,对同城短途,跨区域运输的需求非常大。

  这中间涉及到上百万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在人员,物资交流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青云旗下的蜂鸟,又和全国主流快递公司合作,涉足整车运输业务,加上以50%复合增长的快递包裹运输业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对专职司机需求的数量,会达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未雨绸缪,残酷的市场竞争促使我们必须提前做准备,个体运输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

  但缺口太大,一时半会没有其它途径能够解决,正好有这么个合作基础在,看看能不能顺道一起解决。”

  陆定一听完,琢磨片刻,“你交个底,合理的报价具体是多少?

  培训的人员具体是多少?”

  他们做事,从来马虎不得,没有详细的信息数据支持,很难启动合作谈判。

  李泽华对bds商用市场了解不多,但参考gps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认真斟酌过后,才小心翼翼开口。

  “三到五年内,做到百亿规模应该不成问题,如果算上跨区域运输,保守估计人员在百万上下吧。”

  这可不是信口开河,资金规模他还是收着算,百亿又不是他出的,相当于青云集团做倒手生意。

  从原本gps的存量客户里抢饭吃,毕竟你和青云合作,多多少少要倾斜一点资源。

  这里挖一点,那里吃一点,加上网约车和外卖快递导航,跨区域运输导航,商用导航公司的其它服务。

  延伸出来的车企,运输公司导航合作,专业导航设备,车载芯片等一众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营收。

  都是要缴纳使用费用的,国外不好说,光一个华夏市场,未来十年bds最低也是几千亿商用规模。

  如果能完全取代gps导航,万亿市场规模也不是梦。

  在人员配置上,后世三千万卡友不用提,运运帮最差也是货拉拉加强版,因为还有快递公司资源可供驱使。

  三五年达到一百万司机规模,绝不算夸张!

  仅以江浙沪的发展预期来看,目前包括自营的,合作方,市场零散偶尔合作的。

  现阶段就不止万人万车,这个市场占有份额随着青云通达系,深度介入整车市场,同城配送领域。

  形成规模效应后,发展之迅速,让所有参与者目瞪口呆。

  也让李泽华不得不提前,抛出运运帮这个杀手锏,这本是为快递公司准备的底牌。

  想着将来有一天,快递公司在淘淘压迫下集体反水,青云也有反制手段。

  譬如通过瓜分惠通,青云开始持有一部分物流仓储基地的股份,再加上京东物流的仓储中心。

  一但出事,蜂鸟快递就能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后者的物流网络,强行上马货运网约车业务。

  通过遍及全国的私营车辆,迅速开启跨区域运输业务,加上蜂鸟的人数优势,这就是一家没有短板的快递企业。

  上游有京东,拼夕夕网购平台提供快递包裹资源支持,生存下来不成问题,等到站稳脚跟,再对快递公司形成围剿态势。

  分散在全国上千万跑单帮运输的个体户,在运运帮统一协调管理下,打个别不长眼的快递公司,那不得形成碾压局面啊?

  为了赚钱,三千万卡友分分钟能把运输价格打成白菜价,加上成长起来的京东物流,蜂鸟快递在人数,管理上的优势,根本没对手。

  奈何快递公司也不傻,一线蜂鸟人数上巨大的优势,还有拼夕夕不可阻挡的崛起态势,它们才不会做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不就是互相持股,达成战略合作吗,合同拿来,我们签!

  陆定一不知道这里面的内情,但他看到了运运帮发展前景,以及对bds发展的巨大助力时,毫不犹豫的选择合作。

  这似乎是民企第一家提出来,要进行全面合作的?

  “……具体合作事项,我方可以提供一个初步框架,譬如还未复原的人员,只要自己有这个意向。

  均可参与这项培训计划,具体补贴多少,考证费用等支出,需要贵部和bds项目负责方,商量分成比例。

  具体实施起来,其实也具备可操纵性,譬如复原时他们有一笔费用,可用于专门采购车辆。

  再以车辆的挂靠,入股方式合作都可以。

  不愿意购买车辆的,也可以办理入职,由运运帮提供车辆和货源,和以及货款催收,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

  我们能确保每一位合作的复原人员,月收入在6000-10000元左右。

  尤其在长途运输环节,我们将开创性实施换人不换车模式,立即响应国家反疲劳驾驶政策,施行8小时工作制。

  当天开过去,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后,再开另一台车回到出发地,采取长途接力模式。

  既能保障公路运输的时效性,又能体现劳动者的尊严!

  以公司模式运营,还能有效降低司机的成本投入压力,如贷款买车利息负担,车辆空置率带来的停运损失等。

  尤其还能减少,因疲劳驾驶带来的车祸等意外发生概率。

  由运运帮主导的新经济模式,还能为国有,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助力。

  我们将在采购环节严加管控,能用国产绝不用进口车辆,在整车维护保养,零部件更换维修。

  及保险投保等各种市场合规经营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长期来看,对国家倡导的全产业链建设,增益极大。”

  他做事,从来都是提出一个核心方向,然后找来一帮人查漏补缺。

  眼下这些计划,就是经过集思广益得出来的,很具备可行性。

  陆定一听了也没反对,毕竟这种规模的合作,必须经过三五轮磋商验证后,才能展开合作……

  实际上,无论是运运帮还是顺风出行,对青云未来发展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快递公司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仅仅一个双方共同持股,共同采购车辆,共同建立遍及全国的维修保养体系。

  共享运力资源,人员调拨等资源分配优势,带来的额外收益部分不提,光一个降低成本支出带来的收益,都不是他们能轻易拒绝的。

  采购一万辆车和一百辆,价格能一样吗?

  汽车零部件采购和维护保养,形成规模也是同样的道理。

  更别提规模化经营后,带来无穷无尽的运力增长,这简直是物流快递企业梦寐以求的。

  以至于新公司注册成立没几天,找上门合作的公司络绎不绝,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

  吴奕斌都快无语了,合着淡马锡华夏区,只盯着青云集团一家投资就行?

  关键还没办法复制,你说气不气?

  组建这样一个网络运输接单配送平台,可不是有钱有人就行,关键是你得拿到最关键的运输资源。

  没货源,你说个屁!

  目前市面上的货源,主要掌握在货运站,物流公司,快递公司手里。

  例如淘淘,京东,拼夕夕或者一些大型工厂也能影响货源分配。

  但大家出来做事是要赚钱的,利润分配是个大问题,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货运站,虽然是一盘散沙,全国各地到处都是。

  但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形成了盘枝错节的复杂网络,外人想轻易涉足进去,很容易被联合针对。

  投资血本无归都是轻的,严重点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因为这是砸饭碗的创业行为,双方几乎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现有的利益分配模式,根本无法共存,要么互联网企业+个体司机,要么货运站+个体司机,没有第三条路。

  分散在全国各地跑单帮的个人,想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在pc时代,需要的成本是个天文数字。

  没有移动智能端的便捷信息交流加持,任何针对这个行业的创新,都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半路夭折。

  但蜂鸟网络不在此列,首先通过母公司旗下拼夕夕,和工厂合作的基础,货运资源得到保障。

首节上一节251/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