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486节

  李泽华说完,把顾时节叫过来,“连锁超市的人员培训和项目进度最近怎么样?”

  顾时节一听这个就头大,“正准备找您汇报呢,管理层普遍反应出抗拒心理。

  而员工积极踊跃报名拿名额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好的问题,譬如私下倒卖指标。”

  “等会,一个超市投资名额还能倒卖?”

  李泽华有些无语,拿起电话就要打给秦朗,可想了想,又觉得这事可能更严重,就打给法务部咨询一下……

  “青云做超市,意在为自己的农业战略铺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自产自销和产业自购。

  前者绕开繁琐的中间层,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利润率,最关键还能掌控产品源头,建立更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后者通过旗下青云置业购置商业地产,不仅在地价上涨过程中享受额外利润,还能在将来租金等各方面节约大量成本。

  根据我们的商业信息调查显示,青云集团给正在接受集中培训的超市服务人员,定下的规矩很严格,但开出的薪资待遇很高……

  成熟可靠且价格低廉的供应链,完全自主购买的商业地产,高薪养出的高素质服务人员,这几乎覆盖所有的成功要素……

  所以经集团谨慎研究后决定,主动参与到这一轮超市投资中,无论是正面接洽谈判入股,还是收购员工指标用于投资,都有保障。”

  抢购指标的是风益国际旗下投资部门,因为和青云农业服务公司的合作即将签署文件,所以对这方面信息比较敏感。

  一查青云集团的大动作,立马来了兴趣,调查后发现,这特么几乎就是纯赚的项目啊,哪能不眼巴巴凑上来。

  “可正面接洽的效果不理想,青云集团没有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的打算,在没有获取谅解的情况下,通过收购内部员工指标。

  一但将来出现纠纷,怎么办?”

  面对来自下属的质疑。

  负责风益国际国内事务的总经理何轩礼轻蔑一笑,一锤定音道:

  “总公司已经是青云农业的股东,持有20%股份。

  而据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新成立的青云零售公司股东有青云控股,吃了么,青云农业和蜂鸟。

  有这层关系,收购一些内部员工的投资指标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将来真出现纠纷,也能在公司内部解决。”

  他倒是想的美,可也不想想,李泽华同意风益国际入股,那是因为李家坡三大基金提出来的,碍于其它利益不得不答应而已。

  现在风益国际想强行上车,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第390章 ,衣食住行无所不包

  “不服老不行啊,这世界终归是你们年轻人的。

  连唱个歌,你都能声情并茂,让人忍不住代入其中,那架式,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真是一无所有,负债累累呢。”

  王健宁放下话筒落座时,忍不住感叹一声,李泽华就笑。

  “可不敢抢走王董的平亿近人风头。”

  调侃过后,又谈及魔都亿达广场和青云总部建设情况。

  王健宁对这块很上心,“商业地产建设都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加入龙湖在周边的商业公寓以后,略有改动,不过问题不大。

  倒是你那个88层的总部大楼,需要额外耗费一点时间,为这事,我专门跑了趟欧洲,请来当地最著名的设计师团队。

  光出场费前期筹备就花了260万欧元,后续成品图纸出来,还得弄个几千万欧,不过物有所值,这家设计事务所在全球的排名靠前。

  比如国内鹏城,燕京一些地标性建筑都是他们牵头弄得,奥运那会也有几个标志性建筑是他们……

  怎么,你不会嫌贵吧?”

  “那倒没有,几套效果图我都看过,挺不错的。”

  李泽华摇头道:“修建时间长了点,15/16年才能正式进驻,现在集团员工太多,产业园呆不下,新成立的子公司,还得额外租地方。”

  “你这个集团多元化搞得摊子太大,现在看着发展不错,有增量,将来做存量市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吴冠军看着正在鬼哭狼嚎的通达系老板,他们也是李泽华请来的商业界朋友,倒是和孙洪斌挺聊的来,一伙人凑一块勾肩搭背的。

  她一个人挺无聊,干脆凑过来聊天,“保险业务水很深,你进去可得小心谨慎点,别让人当枪使。

  人保,萍安没一家好相与的。”

  “哪一行都不好做啊。”

  李泽华叹口气,正好看他二位商界前辈在,随口道:“就拿我名下新开的超市来说吧。”

  “等会,青云又开超市了?”

  王健宁有点懵,“你到底有什么是不做的?感觉三百六十行,你是打算行行都插手?

  年轻人,世界未来是属于你没错,但你也不能多吃多占啊,总要给后来人留点活路。”

  他是真的怕了,这家伙介入的行业太多,关键每一行都做成业内领先者,现在看起来没问题,是因为他介入的时机把握的很好。

  但等到将来行业内只剩下两三家巨头,搞重点针对竞争时,怎么办?

  亿达内部有一个专门研究青云集团的小组,有七八个人吧,每天什么都不做,专门研究青云系的这个产业生态链。

  说白了,王健宁也羡慕啊!

  在场就没人不羡慕的,能把产业搞这么大,还能保持绝对竞争优势,走到哪都是笑脸,各地衙门上赶着甩出各种超级优惠大礼包。

  只盼着青云系过去投资,谁不眼红?

  “这可真不怪我。”

  李泽华两手一摊,“之前该说的都说了,这是基于集团发展现状的随其自然结果,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的下一阶段就是销售渠道建设。

  青云农业现在有60多家子公司,加上拼夕夕合作的农户,每年价值几百上千亿的农副产品,靠合作销售的渠道消化不过来……”

  面对他的解释,王健宁坚决摇头,“销售不出去,就适当削减规模啊,没必要把责任都扛在肩上。

  企业发展,就要顺应市场趋势,你这样一味拖着企业往前走,万一判断失误,出现决策性风险怎么办?

  就好像你一直提产业生态链,形成内部经济循环,现在看确实有几分模样,但反过来,一但某个环节崩溃,同样会拖累整个集团。”

  李泽华现在也有几分后世假药停的风范,和商业界同仁见面,必然免不了提几句生态链。

  一来么,对外公开强调青云系的强大实力,让有意竞争者望而却步,让投资人相信青云集团这套生态圈打法,极具竞争优势。

  避免这些人投资与青云集团业务冲突的产业,减少竞争对手。

  二来么,这东西也藏不住,青云旗下这么多公司相互关联交易,早被有心人摸透彻。

  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衙门登门拜访,张口闭口不是招商,就是引资,搞得公共关系维护部烦不胜烦。

  有了这套理论支持,地方也能弄明白,青云系哪些会投,哪些说破天也不会胡乱投资,下回再来,就能有针对性提供产业配套支持。

  借以节约集团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有什么比当地更了解自身优势的?

  当然,这其中免不了夸大其词,自吹自擂,但总比青云集团满世界寻找合适投资来的强。

  还别说,这套表面吹嘘大法还挺管用,吓退不少企图介入青云系核心产业的潜在竞争对手。

  比如李泽华公开放话,外卖餐饮同城配送业务,是青云系起家的根本,任何试图介入这两个行业的公司,都将面临不死不休的竞争。

  大家一琢磨,投个屁的,吃了么蜂鸟加上通达系,京东物流,顺丰,几乎把这两个行业给垄断掉。

  人家可不仅仅只流于表面,而是在行业根基形成竞争优势,平台化可不是说说而已。

  从一个餐饮行业从业者的角度看,吃了么时至今日,已建立一套餐饮开店,经营赚钱,省时省力的标准流水线服务体系。

  没有合适的位置?

  青云置业来帮忙,只要和吃了么达成战略合作,置业公司手里商业地产随便挑,装修有统一风格,餐饮种类人家都有现成解决方案。

  从厨师团队,服务人员,收银及收银系统,外卖平台,获客引流,原材料供应,要什么给什么,投资人只需要给钱等着分红就行。

  在这种半资本运作,半实体经营策略下,短短半年,吃了么携手青云置业,青云农业和拼夕夕,在北上广深扩充餐饮店近六千家。

  包括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东北饺子,江城热干面,徽省板面,赣省小炒,粤式早茶,渝庆火锅,川味馆等多种连锁招牌。

  被青云集团以特殊形式(加青云前缀)注册下来,成为集团专属餐饮品牌,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扩张到全国,是因为人手严重不足。

  按照青云集团的一贯作风,保质保量的同时,要建立规范化的运营模式,能够完美复制才是真正长久经营的基础。

  想到这,他刚准备开口,又听王健宁道:“你把产业链渠道压缩整合,把利润向前段输送,这套打法固然可行,但得罪的中间层太多。

  这些人别看个体不显眼,但一但被有心人串联,很容易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一个运输行业的货运站,一个农产品收购,流通,散货环节的个体户,拉上菜市场的商户,将来都会是你的敌人。

  更别提站在这些人背后,坐等收钱的各部门,我觉得这套做不长久,将来很容易吸引来自政策面的持续压制。”

  吴冠军也劝他,“你现在连保险行业都要介入,再加一个连锁超市。”

  说着说着,突然好奇问一句,“青云集团现在到底有多少员工了?”

  李泽华想了想,不确定道:“算上兼职的,百万人有了吧?”

  连他都只能预估个大概,毕竟三月底的报告显示全职刚刚超过35万人,兼职约50万人。

  蜂鸟众包现在也公开向社会招聘兼职的上班族,自备交通工具,有智能手机能接单,经过身份验证后即可接单。

  平时下班时间晚上5-10点,周末可全天,除了没底薪没五险一金,其它的和全职员工差距不算很大,能拿全职80%左右提成。

  四月份集团各家公司都在疯狂招募人手,感觉距离一百万人也不是很远的样子。

  “嘶~”×2。

  随着两口清晰可闻的抽气声,两位友商大佬都懵了。

  “你啊,百万人规模啊。

  每个月哪怕按每人两千块钱计算,都是小20亿的固定支出,现在业绩好,能赚钱无所谓,将来一但经济大环境出现问题。

  比如00,08年那种事,你怎么预防?”

  王健宁摇摇头,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年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年轻人,一年多竟然干出这么大事业?

  他也是不太清楚,这里面光是五军都督府,就贡献约15万以上复员大兵,这些人现在遍及青云集团旗下各项业务。

  吃苦耐劳是他们的专业代名词,加上手里有点退伍费,这回报名参加超市投资的主力军,就是他们。

  而正是基于此,李泽华才头疼,忍不住给二位把超市事情说一遍,最后道:“买卖交易内部投资指标,将来出现纠纷可怎么办?”

  人事部和合规监察部,行政部凑一块讨论一下午,也没拿出太好的解决办法。

  简单的一刀切肯定不行,往优秀员工,基层管理以上提升投资门槛也同样行不通。

  因为集团扩大到今天,花钱的地方太多,融资那点钱维持现有发展规模倒是没问题。

  拼夕夕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甚至还有闲钱投给青云置业,一出手就是3亿美元,只是约定每个月回报率,以及一年到期后按时归还。

  但这还远远不够,置业公司不用提,光一个总部大楼,李泽华就私人掏腰包,今年将陆续投进去十几亿。

  这笔钱还是通过境外买棉花,买黄金后,抵押给香江中银搞外保内贷进来的钱。

  约34亿美元的现金及棉花,黄金,抵押出来一共260多亿,投给京东方百亿定增后,用于鹏城京东方产线建设。

  陆陆续续转入西域建设都督府几十亿,撬动一两百万吨棉花种植及收购,后续还要投入上百亿。

  剩下没几个钱,借给融资后的子公司一部分,剩下投给自己100%控股的其它公司,比如顺风出行集团,光采购车辆就得十亿以上。

  缺钱,缺的厉害。

  而从李家坡融资来的15亿美元,按事先约定,京东通达系拿走7.5亿美元(京东占一半以上),剩下的由青云控股集中分配。

首节上一节486/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