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499节

  这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如果是他敌人的话。

  好在李泽华是来交朋友的,青云动力科技,更偏向于后世的时代新能源。

  造车当然会造,但中低端,有比亚迪在,青云没理由继续冲进场自我内耗,反而他的目光,一开始就盯上30万以上的区间。

  特斯拉,奔驰宝马才是他的竞争目标,虽然此时他入股了前者,但并不妨碍将目光放长远,十年,二十年后呢?

  青云集团总有许多关联技术和行业,需要自己的品牌来验证,消化。

  王传富也是看中这一点,尤其是对方提出来的,网约车出行计划。

  他一落座,顾不上寒暄客套。绕开合作入股融资的敏感价格,直接就青云顺风出行的合作细节开始深入探讨。

  李泽华真没瞒他,因为此时的比亚迪,还没有后世如日中天,傲视群雄的江湖地位,他缺钱,缺人脉,也缺政策扶持。

  资本一直在逼迫他妥协,在这个阶段,它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风光,甚至可以说,隐患无穷。

  而青云集团介入网约车的时机恰到好处,依托魔都本土优势,及在鹏城的产业链衬托,一开始就把入门门槛拉的极高。

  双证齐全,交管运管部门的产业基金,关键人物的海外基金投资,一连套招式打出来,将极大限制后来者的发展空间。

  对他和集团来说,一个无序扩张不受监管的市场,反而是坏事,只会有利于资本的扩张,而制约青云系按部就班发展。

  上面也乐见其成,规范市场,完善规则意味着稳定可控,尤其网约车行业和新能源战略,隐约紧密联系到一块,更加重要。

  王传富先是安静的听,等到最后,忍不住说一句,“任何行业兴起,一但有利可图,都会引来资本的窥视。

  市场规模在扩大的同时,也必然遭来更多资本青睐,涌入的资金量一大,就容易失控。

  无序竞争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法无禁止即自由的乱像,甚至为了利益,它们会主动游走在边缘地带,不断试探监管的底线。”

  说到这,他很好奇,“可青云集团做事方法,却让我大开眼界,往往介入一个行业的第一时间,就试图建立一套稳定规则,自我限制。

  这完全不符合资本运作的规则,谁会嫌赚的钱多呢?

  除非你有更大的图谋!

  可是你别忘记,你能控制青云,却无法影响资本,顺风出行背后的市场,注定是被所有人窥视。”

  言外之意,比亚迪也会亲自下场投上一两家,即便青云即将成为比亚迪的大股东。

  “它们不可能成功!”

  李泽华自信一笑,指着自己鼻子,“因为,我,不允许!”

  王传富没说话,静候下文。

  “青云系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大量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我也弄懂了这个游戏的核心玩法。

  只要在规则内合理利用制度的优势,青云集团完全可以轻而易举解决掉所有竞争对手,包括王董您。”

  他的霸气,在这一刻展露无遗,“双证每个月给交通委贡献的利润并不算低,何况初期和魔都谈下来的八万块钱。

  以企业所得税形式退还,其它公司有这个实力拿到退税吗?

  假设以鹏城为例,想要建立一个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网约车服务体系,最起码得两三万辆车,涉及双证的保证金就是约20亿。

  有哪家公司敢承诺说,未来五年能达到这个退税标准?

  何况,这仅仅只是一座城市,放眼全国,我要把这个成本提成天价,看谁有勇气进场拼一把。

  而且我还能通过合理的商业途径,以监管账户的资金为抵押,从所在地商业银行借贷出更多资金。

  购买新能源车,用于支持互联网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它任何企业,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它不是全国性的统一退税,涉及到每座城市的交通委,哪怕是最上面,也不会简单粗暴到,以一纸公文剥夺整个部门的权益。

  每台车每个月最低贡献千元,算下来对交通委来说就是一笔天量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它们会把一切践踏规则的玩家弄死。”

  王传富暗自心惊,可还是不服软,“它们没这么多人,无法实时管控市场秩序,总会有人用其他方式绕开监管,抢占属于青云的市场。”

  “巧了,我本人是非常奉公守法的公民,我相信整个青云集团遍及全国的百万员工,也非常乐意帮助执法部门监督市场。”

  李泽华笑得很开心,“任何商业模式,无论把前景未来吹上天,它终归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运营逻辑没有问题。

  这些试图逃避监管的个人或公司,它最终都要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少则两三万,多则几十万的巨额罚款。

  会让它们老老实实遵守法律,合法合规经营。”

  王传富终于明白了,这家伙是打算让集团员工,在日常使用网约车服务时,顺带举报,这就相当于全民监督。

  而交通委有利可图,抓一个无证的黑车,收入两三万,怎么可能不拼命抓。

  而这笔钱,司机是肯定不会出的,只会找平台,毕竟是平台让它们跑网约车服务的。

  如果平台不出,则意味着商业模式破产,有再多钱也没有司机,敢冒着赚几百赔几万的风险进场。

  可一但出,乐子就大了,一台车一个月可以被抓好几次啊,青云集团如果再下狠手对着干,用不了十天半个月。

  实力差一点的平台就得破产倒闭。

  哪怕再大的投资公司,也扛不住每天几百台车被各地运管逮住,按非法运营处罚吧?

  长此以往,这个市场还有谁能和青云集团竞争?

  “这都是其次,青云集团是负责任的良心企业。

  不管对车辆,对司机还是对乘客,我们都提供无死角贴心优质服务。

  从车载高清摄像头,北斗导航实时追踪定位,再到车辆运营期间的全程录音,青云集团全包。

  目前正和海威康视等多家业内顶尖公司合作,大家一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李泽华心心念念的产业生态链,是什么?

  这就是生态链之一,他已经计划好了,等黄金期货和棉花大战结束,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就开始执行国内全产业链投资。

  比如买海威康视的股票,用未来收益平衡现在投资车辆监控的投入。

  比如用入股比亚迪的收益,平衡采购比亚迪混动,电动汽车的投入。

  依托于实体制造业,用金融的手段扶持它们,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市场运转机制。

  用投资收益购买产品,用采购的规模降低成本,促使厂家升级技术,让消费者享受更优质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行业领先优势。

  反过头来,再走一遍流程,让参与进来的企业,消费者,青云公司都能享受发展带来的好处。

  至于谁买单?

  短期内来看,青云系垫资,中期金融投资者买单。

  长期看,那些被这个产业生态链打垮的竞争对手买单。

  上面也看懂了,表示打得好,如果能打得再狠一些,快一些就好。

  因为这个市场,目前看,全是外人的,能抢一点算一点,国家支持,放手去干吧。

  而王传富面对对方抛出来,只要混动技术成熟,五年三百万的订单量,整个人都快晕眩。

  “这只是个开始,五年内,青云对纯电动不做任何技术底线要求,但对混动,尤其是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需求极大。

  2015年后,混动要适当降低比例,改向全电动智能汽车发展。”

  李泽华是带着订单量来的,“作为回报,比亚迪要将目前掌握的技术,和青云动力科技实现共享。

  王董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投资亚迪,在过一段时间,亚迪就会抛出在魔都和苏省,建立汽车工厂的投资计划。

  它不做自主技术研发,而是由青云动力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亚迪在青云的战略中,肩负的是技术验证任务,同时肩负起中低端车型生产制造。

  如果和比亚迪的谈判顺利,它可能就是掌握一部分技术的偏代工企业,或许将来直接转型做纯电动。

  或者谈不拢,那就不好意思了,特斯拉的全套技术专利买回来,网约车采购订单一辆都不要比亚迪的。

  反过来还要疯狂内卷竞争,这方面,亚迪具有先天优势,因为五年三百万订单真不是开玩笑,这么大订单砸过来。

  就算是头猪,它也能踩着风口一飞冲天。

  王传富看明白人家的阳谋,终于明白,8%股份就是个笑话。

  “价格能不能再提点,15港币没办法和投资人交代啊。”

  “要不你找内幕之神说说,我愿意以目前市价,从他手里全盘接收。

  如果不愿意,也要尽可能削减一部分他的持股,因为他对比亚迪的帮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甚至有了青云,有他没他影响都不大。”

  李泽华从不迷信所谓的股神,因为人到这种能影响行业走势的地步,任何投资和离场,都是有迹可循的。

  他自己就是风向标,就是政策制定者,还谈什么公平?

  就好像青云网约车计划,和六扇门合作搞天眼计划,闭着眼睛买海威康视,等到高点再高抛低吸,这不是妥妥的内幕交易吗?

  偏偏还没法指责。

  等青云在做大一些,影响更多行业,随着东大国力提升,再过二三十年,李泽华也能混个世界股神的称谓。

  仅此而已。

第400章 ,十五年内不要盈利

  “五年三百万辆,每年要完成六十万辆产能,如果技术研发顺利,剔除巴菲特的影响力不是不能做到。”

  王传富有点不敢信,“问题除去增长缓慢的家用汽车市场,仅凭一个网约车市场,很难达到这个目标。

  而技术的研发需要不断试错,需要的资金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借助他非凡影响力,比亚迪能从境外资本市场得到源源不断支持。”

  “我来了,就没那么重要了,再加上一些特殊技巧,足够解决目前面临的所有麻烦。”

  李泽华很自信,伸出手指一一比画,“魔都,鹏城,燕京,以及你我能够影响的其它大型城市,一一展开游说。

  限制传统燃油车牌照发放,大规模增加新能源车牌照,用行政的力量强行推广。

  辅佐以网约车专车采购和引导社会车辆更新,一步步蚕食传统油车的市场份额。

  今年玩不出多大动静,可我们能提前准备扩充产能,为即将爆发的市场打好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以新能源产业链扩建为筹码。

  拉拢更多城市和利益相关方加入支持队列。

  为实现这一计划,青云名下的产业正在积极扩张,比亚迪也应该行动起来,局限于粤省而不北上,将来不是白白把市场让出去吗?

  至于研发资金,你说个数字,我拼了命也会想办法拿出来。”

  “这你让我怎么开口?技术上的事就没有容易的,很多时候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说不定花几十亿砸进去,也没得到彻底解决。

  按你的想法,或许有个百亿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需要的是十个百亿,甚至更多,长年累月的投入,还未必能见到稳定收益。

  就算你同意,你背后的那些投资人,也迟早有一天会失去耐心。”

  王传富苦笑一声,“何况技术上纯电混电汽车还未成熟,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不够。

  以使用dm技术的混动汽车为例,100多公里的电力续航,根本无法满足出租汽车的营运需求。

  说来说去,最后油耗也不比传统燃油车低多少,经济上不实惠,就无法取得消费者支持和理解。

  其次,行政资源的合理利用,比亚迪依托鹏城衙门支持,在本地扩充产能具有先天优势,即使出现风险也能通过内部协调消除隐患。

  北上投资风险太大,汽车行业动辄投资巨大,收回成本周期漫长,不可控因素太多。

首节上一节499/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