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害怕李泽华的青云系也搞这一手,好在现在看,人家愿意用一个公道价格入股共担责任,还附带接下来项目的融资帮助。
以及至关重要的,三年内帮助亿达集团在香江,或在李家坡顺利完成上市。
“如果不是为转移资产,搞文旅战略就是纯亏本,连个周边业务都没有。”
王建宁说到这,解释一句,“我不是说你的共享经济,起码它还能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判断用户是否优质,提供有息借贷业务。
顺带用提前消费的资金,扩大集团其它行业销售额,加上广告业务和数据大模型获取高价值商业信息。
但这个文旅是真没搞头,就这么个度假区,动辄两三百亿的投资,全按银行贷款算,每年光利息得十几亿。
手下的商业团队给出的数据,年接待量三百万人次都达不到,猴年马月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啊?”
“所以老老实实做实业,一点点赚辛苦钱太难,所有人都想走捷径,金融的钱多好赚啊!”
李泽华忍不住感叹一声,“如果按连想提出来的计划,利用人脉关系,先在吉省的度假区弄个标准模板出来。
实际投资200-300个亿,自有资金投入10亿都不用,其它全部做贷款,等工程做完以后,有了营收,再把承包经营主体换一下。
找个目名,做点流水和预期收益,在找金融机构抵押未来收益,门票,车票,停车场,住宿,餐饮及其它收益。
全部拆开来贷,分分钟再套个二三百亿出来,全国搞十个八个类似大盘子,分分钟多出两三千亿流动资金。
最后以公司名义搞内保外贷,通通投到海外去,将来境内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人在国外,拿着洗完以后几百亿美元干净钱醉生梦死。
多完美啊!”
王撕葱听得冷汗淋漓,“开玩笑呢,地产行业现在这么赚钱,非得作死干什么,我就烦你们这套纯资本运作。
整个不干实事,净想着空手套白狼,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谁来脚踏实地搞建设?”
“关键是人家不让我们扎扎实实做事啊!”
王建宁叹了口气,“幸亏李董提醒,当时果断投身星城亿达商业广场建设,不然当时踩进坑,现在说不定已经被架在火上烤。
进退不得,随意被人拿捏咯。”
李泽华心说不仅是你,连你宝贝儿子都被阿狸坑一票狠的,如果不是抽身早,搞不好还要进去。
当有奖竞猜这玩意被堂而皇之引入直播行业时,任何一家平台都难以幸免,这世界就这么现实。
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有的是大公司大集团出面帮忙解决钱币的褶皱问题,分分钟安排滚筒洗衣机转一转。
撑死了收10-30%手续费,剩下的权当是人脉投资,毕竟将来迟早要给予特殊关照和回报。
那些没渠道没人脉,不能见光的就惨咯,30%能洗一下澡?
做梦都得笑醒!
一百块洗完澡出来,能剩下30块都要烧高香,包括后来的币圈也是如此,当今世界最牛的洗衣机代英出了名的黑。
每年交易额破50万亿美元的伦敦街,你真以为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啊?
那里面最起码一半的黑金,过手先拿一半,剩下的才是对半分。
不过这辈子,这帮买办就惨了,最大出海渠道地产行业被封锁,亿达和勇闯不再配合。
逼着福星不得不重操旧业,再次进入地产业亲自动手建立出海新渠道。
而与青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亿达,勇闯,也必然成为福星系,乃至背后整个泰山派最大的竞争对手。
“幸亏你动手把他送进去,不然这次在吉省谈判更难,连想控股的杨远亲现在忙着稳定内部,没腾出手来。”
王建宁忍不住催促一句,“如果你没意见,最好近期快点签约,钱到账立即增资扩股,把吉省度假区的事情解决好。
轻装上阵才能发挥全部力量应对挑战!”
“行,我尽快安排。”
第419章 ,接连出手百亿收购
“我不明白。”
钱塘,海威康视总部内,胡杨忠拿着最新的十大流通股名单,上面青云投资,青云员工持股基金a,青云员工持股基金b。
再加上青云香江投资基金会,前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中,青云集团占据四席。
“公开报导显示,青云的老板李泽华正在旅顺,和当地衙门签署战略合作投资,并出资280亿软妹币成为亿达集团第二大股东。
现在又和国家电子科技集团谈判,想要从后者手里购买海康25%股份,还按市价溢价收购,150亿软妹币,好大的手笔啊!
问题它们哪来这么多钱?”
集团第二大股东,持有股份超过27%的龚鸿嘉,想起市场上近期出现的流言,“先是传它们在海外投资黄金出现巨亏。
一度导致供应商堵门要债,结果证实是有人故意摸黑,青云集团不仅没亏,还从期货市场赚取几十亿美元盈利。
具体多少没人知道,不过从连续入股亿达,增资龙湖和勇闯的情况看,这家伙绝对没少赚。”
青云集团和海康威视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年初时就签署过,价值上亿的监控安防产品采购订单。
当时负责谈判的青云董事吴奕斌就曾出面说过,看看两家集团之间,有无建立更深层次合作的可能。
当时海康威视筹备上市在即,在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青云集团采购安防监控产品,是用于捐赠给六扇门,博取后者好感。
这种单纯的捐赠行为,在海康威视看来并不稳定,因为它没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吴奕斌也是一大堆事情要忙。
只是受老板委托,顺带咨询一下有无突击入股的可能,既然没有也不强求,打过招呼后建立商业联系,就放下没管。
直到吴奕斌转任微信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的档口,例行打电话给李泽华说一番感谢栽培的话语时。
被询问标注的公司入股情况时,才猛然间惊醒,合着除了购买十几家上市公司如茅台,片仔癀之类的股票外,其它家都没动静。
李泽华很无奈,他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手下人干活,当时给青云投资旗下弄得投资基金,定下大目标每个月听一次简报就没关注。
可林文辉,秦朗,吴奕斌,有一个算一个,都有具体的本职工作,每天忙活各自那一摊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盯着买股票啊?
姚向军上任后,忙着推进产业基金的事,把他在京东方任职期间熟悉的三十几家科技公司投了个遍,每家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主打一个一网打尽,只要是真心做技术研发的公司,他都支持,反正老板有钱还喜欢捣鼓新东西,他到青云投资算是如鱼得水。
等他回过神注意到海康威视时,一切都晚了,人家五月底以68元发行价成功上市,压根不缺青云集团这三瓜两枣的。
没办法,只能通过市场公开买入,价格贵是贵了点,谁让老板喜欢呢。
可随着曾海洋上任互联网出行事业群总裁,兼任运运帮,顺风出行总裁后,一切都发生改变。
李泽华对网约车,无论市内运营的载人载货,还是跨区域物流,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比如对互联网出租汽车业务,他明确提出双证齐全,全程录音录像;对市内配送,无论外卖快递还是合作车辆载货,同样要求录像。
在旅顺,他新提出的共享经济,同样需要在摆放区域设置监控,算上各地数以万计的站点,体验店,未来超市。
以及协助六扇门建立交通要道的天网计划,青云系对安防监控,随身录音录像产品的需求量暴增。
毫不夸张说一句,仅青云一家的采购量,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年销几百亿的安防监控产业链。
面对曾海洋,胡知沅两位亲自上门解释,面对老板从东北不断打电话回来询问。
姚向军坐不住了,他开始发动自己在业内的人脉关系,首先联系国家电子科技集团,由于青云旗下多家子公司有国资委股份。
而国资委又管着电子科技集团,所以双方的谈判进展很快,对电子科技下属的52所来说,这是泼天富贵砸到头上。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交易市场对原始股有明确交易限制,上市三年内不允许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交易原始股票,解禁期过后,每年交易额也被限制。
换句话说,除非特别看好该企业未来,不然绝大部分股东都会在解禁期后,陆续出手股份套现。
一级交易市场就无所谓了,反正交易后,新加入的股东也必须严格遵守二级市场交易规则,买来后禁售期三年内不能公开卖。
青云集团开出一个让52所无法拒绝的价格,溢价50%的同时,还开出天量委托定制采购合同。
怎么选,还用想吗?
傻子才会拒绝!
首先按市价溢价50%,成功帮助国资高位套现,以52所目前持有海康威视48%多一点的股份,出让25%后仍持有23%。
加上青云集团开出的合同,未来股价只会翻倍往上涨,大家的利益得到坚实保障。
拒绝会有什么后果?
明摆着的,海康不是市场上唯一玩家,青云手握几百万台车辆的监控安防需求,有上百万配送人员,以及数十万家中小企业。
餐饮门店,超市类及庞大的个人市场销售渠道,加上和五军都督府,六扇门共同执行的北斗商用全覆盖,天网计划。
一但谈崩,青云手握至关重要的订单转投竞争对手,海康威视立马就会在市场上,遭遇最恐怖最难缠的竞争对手。
三年后等解禁期一到,说不定股票都跌成无人问津的废纸,到时候这损失谁来弥补?
打感情牌,通过各方面施压,让青云集团放弃入股,并乖乖把订单交出来?
做梦呢,就青云目前这个体量,能拿出真金白银为国资接盘,让52所享受高溢价离场就算客气,换个不讲究的过来。
先在二级市场上疯狂做空,把股价打成白菜,完事不断放风抬高竞争对手,那庞大的采购订单拿出一部分,再在市场上持续打压。
加上青云背后的资源出面,敲打敲打不配合的股东,分分钟用个低价,就能把52所手里的股份巧取豪夺拿走。
无论怎么看,接纳青云集团成为海康威视大股东,有百利而无一害。
加上国资委一直大力推动国有法人股的改革,其本身又在青云集团很多子公司总有股份,双方有着良好合作基础。
所以经过五六两个月谈判,双方基本达成共识,由青云出资150亿软妹币现金加未来集团订单,收购52所持有的25%海康原始股份。
同一时间,龚鸿嘉也收到来自青云投资的报价,50亿软妹币,收购其手中15%股份,不同于国资的高溢价,他拿到的报价低很多。
不过相比于增值部分,他还是占便宜,拒绝还是答应合作,龚鸿嘉暂时还没考虑清楚。
正聊着天,公司董事长陈忠年大步走进来,“说说看,现在具体什么个情况?”
胡杨忠笑了笑,“还能什么情况,被狗大户盯上了,投资公司姚向军姚总下午过来面谈。”
“52所的25%,再加上龚总你手里的15%,一共200亿,投进来以后帮助开发个人和商用市场,每年为公司保底增加百亿以上营收。”
陈忠年说到这忍不住皱眉,“看似各种条款都安排的非常到位,但这番咄咄逼人态度,搞不好也是引狼入室啊!”
胡杨忠叹口气,“市场份额摆在那里,青云集团有这个实力决定安防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加上他手里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供用于收购。
国资委那边也出面施压,我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龚鸿嘉是生意人,对能够赚大钱的生意从不会拒绝,“人家连证监会都能说通,绕开上市公司高管每年不得减持超过四分之一限制。
又送上这么一大份厚礼,如果拒绝,后果各位很清楚,一但青云下定决心扶持其它竞争对手,海康的未来发展恐怕要蒙上一层阴影。”
他说话挺有意思,既不拿出自己明确态度,对于收购表现的很暧昧,又千方百计想把两位合伙人往青云对立面上推。
“接纳青云成为海康大股东,好处很多,就拿亚迪电动车举例子,未合作前,其每年销量不过百万辆上下。
和青云合作一年多,光分厂就一口气扩建六七个,产能暴增三倍多,听说现在三班倒都忙不过来,一家的销量等同于2-10名的总和。
这位李总对自己人也大方,愿意从收购的40%股份中,单独拿出5%,分五年奖励给对集团技术,管理有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作为直接受益人,胡杨忠和陈忠年明显动心了,以今天海康400多亿的市值计算,5%就是20多亿软妹币。
再按青云集团给出的未来保障,仅仅依靠青云系的资源,就足以让海康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将来跟着青云出海。
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无可限量!
这也是国家电子科技集团52所愿意接纳的原因,龚鸿嘉表面上也不拒绝,现有的28%股份,按市价全拿到手也就一百多亿。
虽然他对海康的未来很看好,但加入青云这个变量,加上其手中每年几百亿的订单量,完全可以在市场上硬生生扶持起一家新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