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以10月11日以来,全国范围内有超百人,通过各种手段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在这场惨烈的金融收割战中。
被人掏空最后一个铜板,以至于最后负债累累,丧失生的希望……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金融投机乱像何时休,主力凭借资金优势,信息优势,肆无忌惮收割普通投资者……
所造成的江浙沿海一带多地出现金融暴雷,无数普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没有参与投资行为。
却被迫沦为金融投机恶果的接盘者,无数人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更有甚者,还要为受影响的纺织行业买单……
一但让资本肆无忌惮发展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行业遭受寒冬,我们希望上层能够予以更多关注,制止资本的无序扩张……
特么的,说得好像是我拿刀逼着这群人炒期货一样,民间借贷乱像才是导致这群人破产的根本原因。
至于纺织行业没有我,这会都要开始大规模倒闭裁员了,合着不符合鱿太资本扩张的都是无序,不符合它们利益的都是乱来。
桩桩件件,只差点我的名字开骂了吧。”
看到这他不能忍了,拿起电话打给吴奕斌,“老吴,你看看门户网站上发布的最新财经新闻,这帮人是打算污名化泼脏水啊。”
吴奕斌做事效率很高,很快就把事情处理好,又亲自跑过来汇报处理情况,“看起来是有组织的行动,我已经和各大媒体打过招呼。
它们都答应不会刊发原文,不过在集团即将入股民生集团,整合纺织行业的风口浪尖,莫名出现这些消息,背后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一些跳梁小丑罢了,背后那些人才是问题关键。”
李泽华想了想,“你觉得是工商联那帮人,还是四大粮商不甘心失败,打算卷土重来?”
“都有吧。”
吴奕斌不敢确定,“或者说,这两帮人有提前合流迹象,长远看,整合纺织行业更重要,有了这个稳定行业的支持。
集团就能彻底站稳脚跟,因为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几千万人就业,和上万亿的大市场,由集团介入,相当于废掉四大粮商一张底牌。
四大粮商又因为青云农业在非洲和南美的扩张,进一步丧失在粮食安全上的要挟筹码,这是它们不可接受的现状。
一定会想尽办法打断这一节奏,甚至不惜和所在国联合起来,用盘外招遏制青云农业的发展。”
说到这,吴奕斌忍不住想给老板竖起大拇指,因为他选择和桑巴国度,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亚洲某些国家合作。
开出的条件都非常丰厚,向上给所在国家以无法拒绝的条件,譬如给桑巴国度安排的出口粮食返点,恢复被破坏的雨林植被。
并在国际上大肆购入所在国的国债,帮助它们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更多美元,稳定国内经济和就业,变相为当quan者提供利益输送。
公开层面青云舍得花钱,私下就更别提了,集团往往和当地某些人,在第三国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完美避开本国的监督。
至于中间层拉拢当地有实力的集团,双方实现在农业生产以外的多领域合作,比如电子产品销售,外卖快递电商领域的合作共享。
向下,则完全无视当地底层的工作效率,哪怕是养一群闲人,也要建立广泛影响力,只有当地的人拿到切切实实好处。
才会在困难时期,选择支持集团。
三管齐下,帮助集团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看似在这个过程中,集团付出最多得到最少,但胜在稳定,无需考虑政策面的风险,等亏个几年站稳脚跟后,再收割也不迟。
“事情明摆着的,在关键原材料上,鱿太资本控制的四大粮商已经无法限制集团发展,就只能想办法在销售市场和生产环节制造障碍。
销售市场影响范围太大,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很难做到统一协调,所以污名化寄希望发动它们在东大扶持的力量出面阻止。
如果集团没有拿到纺织行业的定价权,就没法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这个行业。”
面对吴奕斌的分析,李泽华点点头,“真是世事难料,前几天我们还为收购不到足够多棉花而头疼,现在却要为产能过剩寻找渠道。
好在上面现在是持谨慎支持态度,西域省和鲁省都有人出面,想要拉上集团成立一家专门培育优质棉的企业。
我正在考虑中,只要能拿到日常经营权,避免过多干涉,我就会批准这项合作。”
种棉,也算是扶贫工作的一种模式,在国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生产还不现实,这一环节可以容纳更多劳动力。
吴奕斌没有给出自己的意见,反而岔开话题问道:“关于工商联的位置?”
“哼,还能说什么,人家这种手段都用出来了,恐怕今年的xuan举关不好过。
也不知道谁定的规矩,不做上执委乃至全国的副会长,就没法当选民生系副董事长,董事。
我看董文彪也有这个意思,想借助青云系的控股,完成对民生系的进一步掌控,又想摆脱青云的影响控制。
那些人呢,也想通过阻止我执掌民生系,好继续控制这家企业成为大家共同的钱袋子,方便捞钱。
好盘算啊,届时青云是大股东却不能参与管理,等它们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背锅的就是我们。
可惜,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点,别忘记青云系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广泛同盟,又有上层默许,想把我阻挡在全国工商联大门外?
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泽华死死抓住矛盾核心,压根不带怕的,“想通过污名化让我知难而退?我偏不,不仅要成功执掌民生系,还要彻底斩断它们的触手。
不就是三分之二的投票表决权嘛,且看我后续手段!”
第446章 ,通讯市场两虎相争
“……针对361的杀毒软件行业分析,大致情况到此为止,集团的意见是,不足为虑,只要我们继续加大投入,361迟早会落败。
今天请各位过来,主要是出现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也是集团两天前才收到匿名的消息。
根据内部人士爆料,微信科技在海外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00万大关,在国内用户也超过200万。
青云集团已经用事实证明,移动智能手机端,已逐渐成为另一个主流市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小巧便携式通讯工具。
或许在不久未来,有取代电脑端的迹象。
而集团立项至今的移动端扣扣,和新的智能端通讯软件研发工作,进展极为不顺。”
鹏城,腾达总部内,刘志平神色凝重,“徐总,我打断一下,这些机密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是否已经确认无误?
换句话说,青云集团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发展出这么大规模,一直都没被人发现?
这,可能吗?”
徐晨烨极为肯定的点头,“具体信息来源都经过多方比对,真实性毋庸置疑,李家坡联合早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引用青云东南亚分公司提供的数据。
另外公司也花费大代价,从想入股东南亚青云微信科技分公司的风投企业那儿,得到的完整信息,仅在东南亚九国(缺东帝汶)。
就有超过360万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超百万,很多地方的企业首推微信用于办公。
这还不算通过其它业务平台,短暂匿名登陆过微信的用户,如果都算上,实际用户规模远超于此。
在之前,集团一直以为青云使用推广微信,是为取代扣扣在内部工作中避免泄密,类似阿狸旺旺那种……”
微信在东南亚和桑巴,以及中亚一些小国已经成功推广起来,虽然用户基数还不算大,但现阶段,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用户不算多。
尤其是各国的3g标准不一样,手机操作系统和软件服务商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技术限制,导致即使是跨国大公司的手机软件。
也很难在各国顺利推广,需要打通的关节太多。
一切只能等待4g时代,统一标准才能实现全球互通互联(电脑端不受影响)。
所以一开始腾达也没当回事,如历史上一样,慢悠悠发展属于自己的移动扣扣项目,它们不是不看好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
而是基于现状被迫做出的最优选择,移动互联网的硬件生产商,压根没达成统一标准,大家各玩各的,谁也不答理谁。
此时业界的统一看法和以往差不多,认为十年内,3g标准不会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大家都有充足的时间完善商业布局。
连千度这种大公司都被忽悠瘸了,索性放弃移动互联网市场,直到4g实现大规模商用,千度才如梦初醒,急急忙忙上马自己的项目。
千度如此,阿狸腾达也强不到哪里去,实际上全世界的大公司都差不多,对脱离原本体系的新技术抱有很强警惕性。
即无法轻易割舍原本赛道的竞争优势,从后世眼光看,大多数人对待移动互联网看法都趋于一致。
看好,但不认为短时间内能取得技术突破,事实上也如同它们判断的那样,从10年到13年整整三年间,移动互联网并未有大的发展。
无非是基于现有技术,取得一些量的突破,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就好比原本历史上的腾达,11年初迫于友商压力提前推出微信,直到12年底,其注册用户才勉强突破2亿。
可任谁都知道,这个数字的水分有多大,当时的微信连实名制都没有,一个人甚至能注册数以千计的账户。
再夸张点说,如果把2g及按键手机用户都刨除,你会发现,当时全国连1亿使用3g4g上网的用户都没有。
其真实活跃用户规模,直至17/18年才超过传统扣扣,这是和电信通讯运营商的基建水平,息息相关的行业。
再怎么吹,也不能超过硬件限制。
所以青云另辟蹊径,既然池子不够大,那就想办法扩展生存空间,13年的红米弄不出来,低配版的荣耀还是可以尝试的。
勉强能够上网玩游戏,过两年就会被市场彻底淘汰的临时代替品,能用于登陆集团旗下app就行。
几千万台的零部件订购量,瞒不住有心人,再加上一些其它佐证,凑一块隐约能让外人看到青云的整体布局。
腾达看了个大概,一直密切关注,但并未做出太大反应,毕竟它们也不太看得懂,直到有心人将一切来龙去脉,完整摆在台面上。
腾达才反应过来,合着青云对即时通讯有很大野心,甚至不惜亲自下场做硬件,也要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做起来,完成弯道超车。
“消息的真假不需要再验证了,哪怕是假的,公司也会当成真的去应对。”
托尼马此时眉头紧锁,“互联网即时通讯业务是腾达的生存根本,不存在任何妥协可能性。
何况通过昨天和三大运营商接触,移动方面有引入集团参与飞信运营的打算,从侧面印证青云在即时通讯领域的整体布局。
对通讯行业的竞争,集团只有一个原则,绝不妥协!
无论对手是谁,都要尽全部力量将它打趴下。”
刘志平很无奈,目前全国的同行,他谁都不怕,唯独畏惧和青云开战,因为腾达的市值才3000亿港币,而青云手里的现金等价物。
就远不止千亿那么简单,加上外围那一圈在行业内占据先发优势的子公司,两家集团打起来,腾达能赢吗?
以目前青云每年给出来的利益份额,仅广告收益这一项,就是数十亿的大蛋糕,其旗下拥有的外卖,快递,电商,网约车。
团购和电子产品,车辆,保险等业务,就足以支撑起一家像模像样的即时通讯企业。
作为集团总裁,他深知这些资源代表着什么,双方打起来,必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或许未来十年都分不出胜负。
亦或者是,整个腾达都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想到这惨烈的后果,他的嘴里充满苦涩。
“是不是先尝试和青云接触,弄清楚它们的底线,如果能并购最好,实在不行,公司或许还能试着引入青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微信本质上,和扣扣并没有区别,微信能做到的,扣扣也能做到,而且我们在市场的占有率极高,这些都不是青云能比拟的。
何况它们在此之前,一直极为低调的在内部推广微信,并未在公开层面大规模力推,足以说明对集团很是忌惮。
那么双方是否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办法,我乐意倾听。”
“老刘,你对这场竞争不是很看好?”
托尼马神色有几分不悦,可即便面对他的责问,刘志平还是坚持自己看法,“说到底,集团在电脑端占据优势并不能反应在移动网上。
可对移动端的未来怎么发展,能做到什么地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指导。
尤其在手机硬件端,腾达更没有半分基础,就好比之前和青云谈合作时,手机扣扣的下载更新,都要经过青云应用商店审核。
电脑端,青云拥有神州电子股份,又试图染指民生系,这家集团还拥有连想控股的29%股份,如果让它做成,硬件端青云优势太大。
加之听说后续还要推出电脑端的应用商店,青云野心人尽皆知,想从源头控制软件服务商。
我们应该把战场引到这上面,通过疏通上层立法加以限制,并联合其它家软件服务商,一起遏制青云的扩张。
而不是首先在即时通讯领域开战,那样一来,所有的压力都扛在集团一家身上,仅仅是损失的广告业务,我们就无法和投资人交代。”
说着,他叹了口气道:“竞争,说白了到最后打得是资源,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