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重活2009 第672节

  也无法阻止那飞蛾扑火般的前赴后继,基层工作人员很难拒绝过手的大额补贴诱惑,因为只需要简单睁只眼闭只眼,就有钞票进账……

  李泽华前世倒是种过地,喂过猪,奈何对这玩意的认知,还停留在买猪崽,割猪草慢慢喂养长大赚钱的传统观念中。

  青云农业怀揣朴素情感进军种植和养殖业,以棉花期货为开端,率先在西域省等地稳定地方,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为底层农民增收。

  除了土地流传承包,统一种植收购外,还在诸多地区开设小型食品加工厂,增设更多就业岗位,有效提高当地的农户收入水平。

  当农民手里有了钱,反过来又刺激拼夕夕渠道销售量,各种家电产品,电子产品,小型农业机械,和三一,中联合作的纯电机械。

  也开始陆续走入千家万户,为青云动力科技在纯电机械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做出极大贡献,顺带连电瓶车,电动三轮车的销量。

  也开始大幅度增长,亚迪老董只恨当初太保守,什么五年内做到产能千万辆?

  那都是过去式,必须加大生产力度,不然都跟不上暴增的销量,在亚迪内部高层会议上,他公然喊出九强标准。

  即亚迪的生产量,销售量要等同于全球电瓶车生产销售企业,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

  放在两年前,类似口号和计划,只会让业内同行笑掉大牙,因为亚迪距离行业第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仅仅两年多时间,依靠青云在外卖快递行业创造出的需求,及换电业务和农村地区带来的增量,让亚迪年销量一举突破800万辆。

  虽然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电动三轮车(快递专用,农村地区短途运输使用),但相比于最开始青云抠抠搜搜下单500辆还要账期的迫。

  现在后面加个万都不止,亚迪内部甚至生出一股抓生产要销量,不要上市融资的集体情绪,这么赚钱,谁愿意拿出去分享啊?

  可就是类似的一片繁荣之下,丑陋行径也在大肆野蛮生长,甚至到了不加掩饰的嚣张地步。

  “一头牛犊子,侧面看,正面看,背面看,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能拍照上传,加一份打印店几块钱的合同,就能从青云骗500块钱。

  猪仔也不差,轻轻松松一捣鼓,一百到手,简直是躺着赚钱啊!”

  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轰轰烈烈搞起了,针对青云农业扶持项目的私下围猎,刚开始还只是极个别人小打小闹,比如内部工作人员。

  在内部app申报时,伙同牛贩子猪贩子捣鼓出些许手段,偶尔在真实成交过程中夹杂部分虚假订单,骗取提成而已。

  可随着青云集团通过期货交易,互联网金融得到近乎于取之不竭的资金支持后,针对农业补贴的力度和金额持续加大。

  又因为农业生产和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业生产不同,哪怕有大量基层人员参与其中,也没办法用固定的模板来衡量数据真实有效性。

  比如补贴农户养殖肉牛,精品猪肉过程中,如何有效统计合同约定的幼崽数量,进行针对性补助和预期收购加工是个很困难的事。

  登记拍照甚至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编号,有效管理每一个牲畜的来源,成长直至出栏,政策和出发点都很好,唯独在执行过程中。

  很难做到实时监督跟进,而基层业务员又因为各种现实利益勾引,很难保证准确性和公平公正,冒领,虚报,瞒报事件时有发生。

  合规监察部就算人人三头六臂,也监管不过来,只能采取随机抽查,针对数据异常的地区进行重点观察。

  可惜没什么大用,在尝到甜头后,下面尤其是个别偏远地区,事情发展隐隐有失控迹象。

  事后才弄清楚,一些青云农业工作人员,开始明目张胆和当地某些人联合在一起,开始肆无忌惮的套取费用。

  原本合规监察部还会定时向当地拼夕夕销售人员,发布一些走访调查的有偿任务,可随着规模动静越做越大,涉及资金总量越多。

  主动或被动参与进去的人,也跟着多起来,直到形成一个你帮我打掩护,我给你进行资源交换,利益输送的畸形圈子。

  在基层子公司人员几乎全军覆没的大前提下,公司的监管几乎形同虚设,再也拿不到一线的具体情况,更别提统一管理调配资源。

  种植和养殖,如果是个人来做,只能随波逐流,好听点叫看天吃饭,难听点叫命运半点不由人。

  由青云作为一家领头羊企业来统一规范市场,自然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市场调研,在规模和地域分布上,肯定有管控调配。

  比如某省年销售牛20万头,那么在保证价格稳定,有利可图的基础上,周边的存栏数量,就不能超过某个阈值。

  不然大规模集中上市,很有可能让公司出现更大的经营亏损,进而导致来年养殖户积极性降低。

  所以提前补贴,让养殖户拿着真金白银的收入,积极主动完成公司规划的任务数量,就成为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

  李泽华自己兼任青云农业总裁时,因为手上工作太多,根本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农业公司管理,所以基本由关联公司高管代为管理。

  直到梁小龙上任后,才开始精细化管理,包括派遣任命新的管理层,制定出更细致合理的管理制度,大大加强对基层掌控力。

  加上青云大东方保险,经过艰苦谈判后,成功从渝庆迁往星城,又通过仲信和定拿到保险全牌照,而后大规模扩充人员和资金。

  逐渐在车险,个人保险业务上站稳脚跟,随即按照公司整体规划,大规模进军农村保险业务市场。

  两相呼应之下,似乎有点了不得的玩意,自然而然冒出头来。

  比如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弄虚作假……

  梁小龙面色铁青盯着眼前汇报的高管,如果眼神可以吃人,那么眼前人从进门到现在,起码死掉一万次之多。

  面临顶头上司的暴怒,高管也害怕啊,可无奈就是他新接手的区域埋了颗巨大无比暗雷,一爆炸,就是惊天动地的那种。

  他不想死,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根据保险公司提供的参保数据,和我们自己人汇报上来的数据综合分析后。

  得出一个耸人听闻的结果,可能,也许,或者~”

  数字之大,他都不敢往下说。

  “讲!你还指望能躲过去?”

  梁小龙都快疯了,他想过下面人会悄悄动点手脚,可没想过他们胆子会如此大,心肠如此黑啊!

  “哪怕明天就要死,也要做个明白鬼,今天必须把事情处理好,不然我怎么对得起董事长悉心栽培啊!

  好的狠呐~这帮王八蛋,已经无法无天了!”

  仅仅是鲁豫等省下面子公司爆出来的问题,就让远在法兰克福谈拼夕夕上市融资事务的老板震怒,大有一副要亲自回来处理的架势。

  没曾想,几百上千万的损失,在湘桂黔几个省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高管战战兢兢,几乎站立不住,他颤抖着坚持将话说完,“涉…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可能,超过3个亿以上。”

  “完了。”

  梁小龙只觉得眼前一黑,失魂落魄跌坐在办公椅上,脑海一片空白。

  老板是让他加大补贴力度,用最短时间在农村开辟出足够多的消费市场,可唯独没让他把公司的钱,往火堆里送啊!

  无论事情发生在他上任之前,或者上任以后,这笔账这个锅,都只能他来背,因为谁让之前青云农业的总裁位置,是老板亲自担任。

  他这个所谓嫡系,不就是用来在关键时候扛雷的嘛~

  说起来好笑,始作俑者们到死都不知道,它们几乎收买了能够接触实情的所有人,携手弄出一个横跨四省几十个县的补贴黑洞地域。

  却唯独忘记给他们骗补的猪牛羊产业链,上点养殖保险,或者从一开始,它们连这点钱都不想放过。

  梁小龙刚上任,肯定要对下面分公司运行情况有个大概了解,数据有时候也会骗人,所以他委托刘子杰派人,针对项目业绩完成最好的区域进行摸底调查。

  准备借鉴当地的先进经验,进而推广到其它地区。

  比如湘桂黔交界地区,交通状况不便,到处是群山连绵,可偏偏当地降水量足够,水草丰盛,十分方便养殖猪牛羊。

  在李泽华的老家,曾经还有一个南方地区最大的奶牛培育基地,毫不夸张说一句,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半壁江山,都是从这个小地方走出去得。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是老板老家,公司岂有不大规模扶持的道理,在重金支持下,当地的规模化养殖,散户养殖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截止到11年五月中旬,仅在青云农业补贴项目名册上,就新冒出来约40万头牛,400多万头猪,以及数以亿计算的鸡鸭鹅。

  哪怕后者每只按收购协议,只进行几块钱的育苗育肥补贴,也挡不住农户养殖的积极性,毕竟销路有了,廉价的饲料也有了。

  他们本来就在农忙闲暇之余进行养殖作业,现在有更稳定的利益驱动,有上下政策扶持,当然愿意主动扩大养殖规模。

  家家户户养几十上百只鸡鸭鹅很正常,几户养十来头猪也方便,一个村有个几十上百头牛也正常,因为青云还提供饲料的稳定支持。

  好些地方衙门还趁机弄出产业协会,积极申请上级的专项补贴和政策扶持,力图打造当地的特色品牌及农业支助产业。

  可以说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摆脱贫困,发展当地经济,可随着合规监察部和青云大东方保险的调查深入,很多反常信息再也瞒不住。

  比如,一个县签订的合作数据显示,新增肉牛养殖2.5万头,猪30万头,仅签约补贴费用就多达数千万元。

  再加上每个月签字领取的饲料,动物疫苗及其它服务也不是个小数目。

  青云农业为提高签约农户的积极性,还特别贴心推出养殖户可以享受银行,或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低息贷款服务。

  只需在牛羊猪出栏收购时,在公司支付的货款中予以抵扣即可,如此一来,公司既享受了产品稳定来源支持,还拿到金融增值利润。

  按说外部支持几乎全部做到位,奈何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从补贴,到饲料支持,收购渠道托底,最后还有低息贷款,通通没被人放过。

  可惜它们能收买青云的基层业务员,却没办法在数据上逃避监管,因为这30多万头牲畜,参保率连20%都没有。

  别问,问就是农户舍不得一点点钱,他们宁愿冒着一场动物疫病血本无归的风险,也不愿意缴纳每头牛60-120块钱的保险。

  (实际保费在300-400元,国家补贴70-80%,赔付额度根据肉牛体重,健康状况评估,病死,意外死最多赔偿金额在1.5万元左右)

  这种情况就非常罕见了,因为育肥幼崽,本身就是优惠价格售出,还有额外五百元补贴,农户又有托底收购协议。

  只要上保险,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谁会在有充足保障前提下,还死拽着几十块钱不愿意给?

  调查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所谓真实存在于账面上的存栏量,一多半是虚构出来的。

  真实情况是一头牛在青云app里,不上传十次都算失败。

  这绝不仅仅只是个人,或单独某个分公司能折腾出的动静。

  “几个亿啊!它们是真敢下手!”

  让梁小龙气愤的远不止如此,紧接着星城银行传来的数据,更是惊动了整个青云高层。

  别忘了,养殖体系的背后,是更大规模的金融服务,人家连五百块补贴和几十块保险都不放过,怎么可能不大规模申请低息贷款呢?

  一头牛犊就是几千块,一万头,甚至是十万头呢?

第546章 ,黑到极致坏到流脓

  “如果造假数据超过一半,麻烦就大了。”

  林文辉从燕京临时赶回来参会,他很忙,头很痛,可碰上事情不能不解决,尤其青云农业弄出来的雷,很有可能波及到他。

  所以也别指望他的态度有很好,如果不是私下交流,他甚至能当场指着人鼻子骂,“你们平时都是瞎子聋子吗?

  这么大的事,现在才发现苗头不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看起来以后金融系统放款要更加慎重,不能因为你们的录入原始信息错误。

  让公司蒙受更大损失。”

  基于青云体系存在的金融,保险和其他相关服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核心在于大数据信息分析共享。

  譬如青云农业提供的养殖业数据,就是星城银行放款的最大凭证,其中统计信息,审核,复查环节被大量压缩。

  而且有集团业务预期收入作为抵押担保,有国家专项补贴托底,有亿万消费者庞大市场消化产能,所以集团不担心坏账率。

  任何一个行业一项业务,只要健全的青云产业链介入,就确保公司可以从头吃到尾,其中的农户,运输,科研机构,销售人员,地方财政雨露均沾。

  而作为终端消费者,也能享受相比市场上同类型更廉价,更健康,更便捷的产品,皆大欢喜属于是。

  青云为什么拼了命在农业上追求成绩,为什么不惜大力补贴,拼着亏损也要扩大规模?

  核心点在于让上层看到青云无可取代的价值,盘活农村经济,调动更多资源,活跃国民经济,让庞大农村市场成为托底保障的经济蓄水池。

  何况李泽华还存着更深远的长期布局,他可不想某一天成为弥补缺额的棋子,有些事是注定的,比如热钱涌入带来的短暂繁荣背后。

  是巨大隐忧,鱿太资本的布局追求从根源上要求东大放开核心产业控制权,比如自由兑换,金融证券保险的全面松绑。

  这些都涉及根本利益,没有妥协的可能,所以切割成为必然,然而彼时欧萌退让,脚盆鸡棒子甘为前驱,举目四望,全是敌人。

  如果再没有合适突破口,又必然走上前世的老路,人为创造一个承载力量的蓄水池,而被划在红线之外的其他人,都会被迫沦为代价。

  嗯,不惜一切中的那个代价,或者单纯说养分更适合一些,一个近亿数量的基本盘正在取代传统存在基础,经济的活力不再。

  吃存量往往意味着更加尖锐恶劣的生存环境,哪怕青云掌握着出海的通道,也无法避免冲突发生,久而久之,他如何自处?

首节上一节672/9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