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按合同办,直接把它们清理出去,这等害群之马不配呆在这。”
一时间,群起激愤!
可怜马正和就是挑了一处错,也没怎么着,就被喊打喊杀,不仅本人被拉出去收拾一顿,还要连累身后集团被从产业基金里赶出去……
第753章 ,原油期货一触即发
“你好,我想购买原油未来一年的看空期权。”
瑞士联合银行客户经理办公室内,一位头顶纱布的西亚北非籍男子,掏出一张现金支票,“这里是一千五百万美元,麻烦请你全部帮我买进去。”
客户经理暗暗咋舌,虽然这里是瑞士,是有钱人的天堂,可如此大手笔的期权投资仍旧不常见。
毕竟期权和期货不太一样,期货杠杆没那么高,而且受当下市场波动影响很大,需要操作者有极高的金融天赋才能赚钱。
而期权完全就是二选一,赌赢了赚麻了,赌输了反而不会输多少,最多输掉全部本金。
比如现在客户要购买的看空期权,就是以当前原油135美元价格每桶,签署一份未来一年期看跌购买合约。
在未来一年内只要原油价格下跌,客户可以随时结算,并用届时可能触及的120,或者110美元现货成交价购买。
按照1500万美元的杠杆比例,瑞银最高可以给到400倍的配额,也就是60亿美元原油采购合同。
不过要是动用这么大杠杆,那原油价格每上涨1%,客户就要追加6000万美元保证金,否则就会面临穿仓血本无归的悲惨结局。
好在对方只要求50倍杠杆,也就是买入未来一年期看跌总计7.5亿美元的原油合同,在仔细审核完对方身份和支票真实性后。
客户经理忍不住道:“先生,您是否清楚其中的风险?如果原油价格在现在基础继续上涨2.6美元,您就将面临穿仓损失全部本金风险。
我们瑞银有着全球最优秀的金融投资分析团队,和全球超400家主流期货市场有良好合作基础,作为专业人士,我有必要向您提供最专业建议……”
“不用。”
来人似乎不想说太多话,“我对风险有着充分认知,请告诉我,是否能够立即成交?”
说话间,他还不耐烦着看了眼手表,客户经理读懂他的意思,知道多说无益,在查看银行系统的投资配额后,点头道:“当然可以。”
有钱不赚王八蛋,这点定单放眼整个瑞银而言不值一提,甚至都不必拿到国际期货市场,单单在银行内部交易就能实现风险对冲。
这就是金融机构又一个赚钱的渠道,那就是除赚取金融投资者的佣金收入外,大的金融机构,也会根据自身客户双向选择的数据规模。
进行内部对冲。
即同一个品类同一个交割日期,比如眼下201401(正好一年)的买入(做多)订单为10个亿本金,而卖出(做空)订单为8个亿。
那么任何一家大金融集团,都会选择在内部将两个8亿美元的买入卖出订单对冲掉,然后再拿出两亿美元,在期货市场买入对应超额订单。
如此一来,没进入市场的两个对冲平账的8亿,其佣金和手续费,各种税就作为金融机构的合理利润,被直接抽走,无论最后谁胜谁负,银行都不会亏。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也会综合考虑市场发展前景,一旦察觉到有暴涨暴跌风险,它们也会通过银行自营投资部亲自下场。
这样就避免了一方爆仓,另一方赚取超额利润的风险。
只是让客户经理没想到的是,今天仿佛捅了期权和期货投资者的窝,不少合作已久的金融机构,投行,基金纷纷找上门来。
甩出的订单,都是卖出做空。
而无数挥舞着支票的投资人也蜂拥而至,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做空。
激增的做空订单,很快反馈到瑞银高层那儿,随即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
瑞银董事长亲自到场,“现在收到多少做空的订单了?”
负责大客户投资的副总裁擦了擦冷汗,“投资本金超过16亿美元,撬动金融杠杆接近1000亿,而且还有大量未进入审核阶段的订单。”
一位董事带着惊慌,“怎么办?”
瑞银董事长摆摆手,“先收下,不过要放缓签约速度,赶紧派人打听情况,看看只有我们一家,还是同行都收到巨额做空订单。”
大集团,什么事没遇到过?
不多一会,消息传来,隔壁的瑞士联合银行,第一国民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在同一时间涌入巨额做空订单。
瑞银董事长表情开始凝重,“这是有预谋的大规模投机,其它的同行呢,比如德意志银行,巴黎和伦敦的动静呢!”
副总裁流着汗回答,“还在沟通,相信很快就有消息传回来。”
他们这还在调查,殊不知整个欧美金融机构的一线,都乱套了。
因为欧萌,东大,脚盆鸡,以及国际上从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中,看到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大基金,国际热钱,都开始陆续下场。
最早是青云集团及友商控制的马甲基金,影子投行,及包装成功的个人投资者,在满世界寻找能够下单的金融机构。
可这些机构也不是傻子,某个时间段突然增多的原有空单(不仅东大资本在建仓,其它盟友也在偷摸建仓),让它们敏锐察觉到原油期货市场或许要有大动作。
一些胆大的金融机构,开始跟随尝试建仓,这就导致亚非拉的金融机构,很快出现原油做空订单业务饱和,因为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新增的做多订单接盘。
无论是期权还是期货,你得有对手盘才能进场啊,而金融机构在搞不清楚具体原因之前,又不可能一股脑儿拿到主流期货市场做真实交易。
毕竟华尔街公开高调做多人尽皆知,要是没弄清楚原委,贸然冲进去大规模做空,被华尔街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资源掌控权耍盘外招。
譬如减产啦,哪儿又冒出个新的能源需求增长点,然后一鼓作气拉升油价,怎么办?
不是没这种可能,毕竟涨上去后还可以跌下来,可是一涨一跌之间,钱还是那些钱,可是所有权会发生改变。
单个的金融机构压根不敢赌,现在大趋势明显是继续稳步上涨,它们疯了才会把大量资金投进去做空,万一穿仓谁负责?
所以它们一方面调高客户的保证金比例,一方面降低杠杆使用率,奈何这次空头方来势汹汹,压根不在乎区区比例,只要金融机构肯卖,分分钟卖到断货为止。
亚非拉金融市场本就不是主流,一旦这模样,瞬间紧张起来,开始积极自救,既想赚钱又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后续做空的规模一下子降下来。
无路可去的资金,只好直接往欧美跑,只要是个金融机构都不放过,按照李泽华的话说:“买到就是赚到,不要怕金融机构赔不起。
也不怕它们赖账,这次是几大经济体联合行动,就算华尔街敢反悔不认账,那也得看看谁在谁家的投资更多,坏了规矩。
以后谁还敢跟他玩?”
于是乎,在确定期货市场初步大规模进场对峙的时间后,各方一起行动,尤其是大的金融机构,放出多少配额就卖出多少做空合同。
掌握万亿资金的各方,压根不管不顾,到下午,几乎是倾巢而出,围堵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一家金融机构窗口,挥舞着钞票购买任何看空订单。
金融机构之间一通气,发现不对劲了,这是大规模有组织的进攻前奏啊!
待各方面消息汇总到华尔街,美联储的十几个原始股东瞬间齐聚一堂,就如何应对原油期货战争!
是的,战争!
二十一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谁的消息比华尔街更灵通,早就有各种证据显示,暗中有一股庞大的敌对力量,正在就原油期货布局串联。
现在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刻。
在全球最顶尖的经济分析师和金融操作者参与下,一份周全的计划很快就制定出来,华尔街已经严阵以待。
它们倒想看看,这次到底又是哪些老朋友按耐不住,试图挑战美利坚的金融霸权。
反正全球范围内,能和美资交手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不是欧萌就是东大,了不起加个脚盆鸡白象,以及某些不怕死的主权基金。
无论谁来,美资都有信心将其斩落马下。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是全部。
几乎每一个饱受原油超高价格折磨的消费国,史无前例的团结在一起,准备和以美资为首的产油国做过一场。
这压根就不是原油期货本身的竞争,而是一场彻头彻尾针对原油出口国的全方位战争。
比如青云第一笔亿元做空订单在瑞士成交时,东南亚几个经济体就向大户和大猫,分别送去了照会,表示将在近期组团派遣高规格代表,前往该经济体。
就未来原油产量和价格,合同进行多边谈判,如果不能达成让各方满意的条件,那么接下来,产油国在消费国的投资,嘿嘿。
不好意思啦,作为对等报复,它们将对产油国投资的项目进行高额征税,以夺回被高油价勒索的超额利润。
同一时间,欧萌也在四处出击,它们的重点是大猫和北欧,以及几家世界级能源企业,包括壳牌和英格兰皇家石油公司在内的大集团,都收到问询函。
表示各经济体将对能源领域进行大调整,如果上述经济体和企业,不能满足欧萌未来需求,那么很遗憾,各经济体将对能源行业征收超额利润税。
而东大,也按惯例将三桶油负责人召回燕京,商量对策。
一时间,全球能源市场巨震,同一时间,多达数百亿美元的天量资金开始大举涌入现货期货市场。
201301合约,哪怕有美资建立的层层防线,仍在五分钟内急挫3.5美元,下跌至131.6美元每桶。
随后华尔街展开反击,一度收复132和133美元大关,可随着加入空头方的各方力量越来越多,华尔街也力不从心。
可双方谁也不敢退后半步,天量资金在132-133之间,打的昏天黑地。
而各处金融机构仍旧收到源源不断的做空合同订单,开门做生意,不可能有钱不赚,何况原油价格长期处在高位,现在有充足下跌空间。
它们也不是傻子,明白这是有人带队冲锋,如果美资应对不当,不能及时打断这一趋势,那么下跌将不可避免。
于是乎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思想,各家金融机构也开始调整原油期货投资策略,开始跟随这股庞大资金卖出。
现货市场持有的头寸越大,金融机构需要消化的风险就越大(反之成功,利润也非常可观),但金融机构做的是旱涝保收生意。
根本不愿意承担过度风险,所以只能放开限制,不断收入投资人的卖空合同,可让它们没想到的是,卖空的数量越来越大。
原本是为了对冲风险,将隐患转移给基金,机构和个人,它们只赚佣金收入,稳赚不赔。
没曾想,卖空合同的销售数量远超预期,它们在公开市场持有的卖空头寸,压根不足以对比这些合同的整体规模。
为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它们只能硬着头皮把钱投入现货市场,这就导致进攻原油期货的空头方实力越来越强。
而在线下,各大金融机构也慌了,抓紧利用各种渠道兜售它们手里烂大街的买多合约,总之哄一些贪婪冒失的野心家也好。
总比全买入现货,承担巨大风险来的强,毕竟这时间有卖空就有买多一方,华尔街的实力不容小觑。多少年来都是他们主导金融市场涨跌。
有限的几次亏损,都是内部生乱,可这次传统美资一样拿出几千亿美元,投入了页岩油项目,两家核心利益捆绑在一起。
页岩油开采成本极高,传统美资也必须维护高油价才能获利,如此一来,在很多人眼里,美资空前团结,外来做空资金简直自寻死路。
只是它们不清楚,传统美资早就被委国能源,桑巴粮食,南美矿产的巨大收益迷晕,顺带还能从东南亚获取一大块利益。
拿到青云在欧美的业务控股权,这些不比和华尔街合作收益大?
要知道美洲银行和加州财团,刚把第一笔15亿美元的南美交通大动脉贷款资金拨出去,全体上下正做着夺回世界能源,粮食和矿产资源的议价权和控制权呢。
这些之前一直掌握在犹太资本集团手中,和昂撒资本压根不是一回事,加州资本和德州资本一拍即合,纷纷行动起来。
而外围的东大,欧萌等经济体,经过长达半年的充分沟通,利益交换,也最终达成初步一致,包括脚盆鸡在内的一大堆经济体。
实际上已经快要走到崩盘前夕。
没办法啊,不是所有经济体都有东大的强大底蕴,拼着每年在矿产,粮食,能源业务上几千亿美元的额外支出,也能让国内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根据初步估算数据,东大2010年gdp增长率,再次超过2007年的历史数据(当年14%多一点),成为全球第一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度。
而2011年,受产业升级初步成功,及东南亚彻底放开消费市场影响,东大继续保持了两年超15%经济增长奇迹。
2012年,更别提了!
这一年是东大产业升级的收官之年,包括之前投资的半导体,芯片,光刻机,新材料,大基建,规模化精密加工制造业。
及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硬件软件开始整体爆发产能,整体实力再次实现飞跃发展,成功迈上一个新台阶。
17.5%,一个经济整体规模超过56.5万亿软妹币的奇迹(10年42多万亿增长15%以上,到11年48.3万亿基础上再增长17.5%)。
从09年结束到12年,不过三年时间,gdp整体增长超过50%!
按照这个趋势,有望在2013年结束时,实现四年内总规模成功翻倍的经济奇迹。
不仅吓到了全世界其它经济体,连内部也被震撼到,而随着2013新的十五年智能制造发力,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大规模基础原材料,特种材料,农业。
及金融,互联网等诸多核心支柱产业的推动下,东大未来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南美和东南亚,以及未来西亚北非带来的廉价矿产,粮食原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