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单个混凝土箱梁的长度越大,修建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桥柱可以减少一些,每次架设运输时可以运这种60米长的箱梁,可以减少搬运的次数。
设计要求给到智子后,王建昆接着开始主持勘探选址工作。
因为要修建的是高速铁路,所以线路要尽可能的直,垂直坡度要尽可能的小。
幸好此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建好了大半,亚太地区已经组网完毕。
王建昆带着新制造出来的铁路工程总师占佑,先开着初教-1型小飞机对朗道和马冈之间的地形进行勘探。
主要是要教会占佑如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来勘探。
他自己则用超能力进行地形投射,然后结合卫星定位系统数据生成数字坐标。
因为今后还有非常多的铁路需要修建,所以一开始他只把超能力作为辅助勘探,在占佑为首的铁路工程师队伍出现重大错误时才会指出来,如果没有出现,那他就会让占佑他们全权辅助铁路修建。
在教会了占佑如何勘探选址后,他就把铁路线选址和设计工作交给占佑了,而他则回到缅北基地进行高速列车的设计。
为此他先在基地内制造了几十款不同造型的高速列车模型。
这些列车的造型都是智子结合NS方程的通解计算设计出来的造型,都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
然后又制造了一个低速风洞,对这些高速列车模型进行风洞测试。
至于为什么用了NS方程通解计算了,还要进行风洞测试呢?
那是因为整个列车上半部分是流线型的,列车底部车轮和传动等部分却不是流线型的,还有很多外设设备比如顶部的接电部分,车门部分,连接部位等。
这些都有很多不规则的凸起和凹陷,用NS方程很难计算。
所以采用风洞吹一吹是非常有必要的。
吹完风洞后最终留下来2款机头造型和3款车厢造型,它们在风洞测试时都表现很好,阻力和可靠性方面的得分都非常的高。
最终王建昆还是决定制造一条模拟线路。
他选择了靠近山脚的地方,制造了一条1公里长的无缝铁轨。
然后将这2款机头和3款车厢进行组合测试。
经过了大半天的测试,这2款机头和3款车厢的最优组合出来了,不过王建昆还是只选择了其中的两种组合。
完成了设计定型后,王建昆将机头,车厢,铁轨,架桥机,盾构机等等的图纸都从脑海里输出到中央电脑。
然后让全解阵控制下的各个工厂开始了样机制造工作。
第222章
在离开缅北之前,王建昆去各工厂巡查了一番,查看了解一些生产制造上遇到的难题。
比如此时1.5万吨级的水压机复制工作就遇到了产能的瓶颈。
这款由智子设计,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的万吨级水压机非常实用,每天的生产任务都是排满了的,所以要靠它来锻造它的复制体零件非常占用工时,之前那台3万吨级的水压机制造就耽误了火炮和一些重要零部件的生产,所以现在这台水压机已经24小时连轴转,但还是不够快速的复制它。
王建昆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抽空在基地的码头那制造了3套这款水压机的零部件,然后让新人类工程师去负责新的水压机的组装调试工作。
接着他又陆续的制造了一些钢铁锻造设备,用来加速高亚钢铁城的钢铁加工厂建设。
完成了这些之后,他跟小舅通报了一声,然后驾驶着“雷鸟号”高超音速飞行器飞到了BJ燕山秘密基地。
在这里,他等着分身来汇合然后调换身份,同时也在进行记忆的融合。
虽然已经有了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但是记忆的内容因为太多,通过卫星传输非常的耗费时间,所以王建昆只让分身对一些特别重要的记忆片段进行及时的传输,其他的记忆就寻找机会把它传输到BJ燕山基地的中央电脑里。
此时已经是7月初,国内的分身参与到的132厂的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发已经告一段落。
目前这款飞机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经过了超级计算机的模拟,一些设计时没想到的问题都暴露了,然后在王建昆的分身和众多掌握了NS方程通解的研究人员的协同努力下,这款飞机终于完成了设计定稿。
此时132厂正在向总装备部申请试制全金属样机。
132厂非常对这款3代机的设计非常有信心,因为多项数据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出来都表明与美国的F16战斗机非常的接近。
比如巡航速度,超音速飞行时间,最大飞行高度,最大飞行速度,转弯半径等指标都与F16不相上下。
就是载弹量和航程等方面比较弱,比F16差20%的样子。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只有涡喷发动机可以选择,涡扇发动机的研制目前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成功还不能确定。
可如果能用上推力更大的涡扇发动机,那么这款3代机的所有数据将全面超越美军的F16。
分身此时在清华校园内,因为参与到了保密项目的研究,所以他的身边有保卫人员,这就导致他不能随意的去往其他地方了。
王建昆完成了记忆的融合后,用超能力进行了易容,然后离开燕山基地往清华园。
他和分身在厕所内找了个机会调换了回来,分身被他用超能力改造了一番,换成他刚才进来的样子。
完成调换后,分身就自行前往燕山基地,等待王建昆后续的召唤。
此时校园内的学生已经少了很多,大部分人都考完试然后回老家了,留下来的要么是一些还有没考完试的,或者是暑假不回家的。
王建昆要在这里等父母亲,爷爷奶奶还有妹妹他们到来。
另外几位传习社弟子也没有回去,他们现在都参与了一些研究课题,暑假期间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可能会抽空回老家几天。
比如郎骏建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了,之前的舍友比如孟昆他们几个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从上个月分身与郎骏建他们的交谈记忆里得知,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的搭建,正在用大量的国际象棋的对战数据对其进行训练。
而暑假有大量的时间,白天不用去上各种课程,所以他这个暑假可能不会回去了。
方贵华,俞敏,胡春明和程明几人因为表现优异,成绩几乎都是系里前几名,另外因为超前学习和王建昆的指点,所以他们几个都成功加入到了一些研究生的研究课题里面。
因为平时的课程还是必须要去上的,所以他们打算在暑假的前半段把缺失的研究时间补上,因为研究生们放假时间会比本科生晚20来天,有些课题组如果研究项目紧急的话可能只放十来天的假。
郑倩和俞子润两人也没有回去,她俩也各自参与了相应的研究课题,比如郑倩因为成绩特好,成功申请进入到了法律起草小组。
此时国内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有大量的法律法规需要更新调整,所以她非常有幸的加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去。
由于她已经被王建昆投喂过大量的英法美德等国的法律资料,英语水平也非常的不错,所以她在组内的地位不低,是非常重要的起草成员,同时因为她懂得多,很多人在寻找外文资料时都找她帮忙甚至让她帮忙确认翻译的准确性。
俞子润则申请到了商务部的实习岗位,因为她形象气质好,遇到外国人不怯场,另外英语水平非常的高,有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同时德语和日语都能听会说,因此这个暑假她也会非常的忙碌,说不定还有机会跟随高级干部出国访问。
而吴萧义也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以及他父亲的人脉,找到了中组部的实习机会,现在他也是大忙人一个,可能暑假不会回去了。
跟分身交换完成后,王建昆跟他们都分别见了一面。
几个文科方面的他没能提供什么帮助,智子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王建昆只是把一些未来的国际形势推论跟他们提了提,就看他们能否用上了。
几个理科方面他给了很多的提示,比如郎骏建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他让郎骏建在编程时注意汉字的表意特性,因为这里面蕴含着非常有用的知识。
对于程明的土木工程系,他提醒他要往计算机方面靠拢,今后的大型建筑肯定会用到计算机建模,用来提前发现一些设计错误,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对于俞敏正在参与研究的高能物理课题,他提供了一些通过超能力观察到的微观粒子的情况,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对于方贵华和胡春明正在参与的石墨烯材料研究,他给的帮助最大。
之前他到BJ给材料研究所留了一些石墨烯,一开始那个实验室的人看到纸条还以为在开玩笑,因为角度的问题他们一开始没看到有透明的石墨烯片,直到其中一个研究员去收拾桌子,手被石墨烯薄片割伤出血了,这才发现沾着血珠的石墨烯薄片。
之后这些石墨烯薄片被分散到数个地方,其中清华大学分到了一片。
其中材料系负责进行各项性能的测定以及研究如何制造,化学系也参与进来,因为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最有可能制造出这种超级材料的。
王建昆因为已经用石墨烯制造过很多种产品,比如超级石墨烯电池,石墨烯隐身材料等,所以对于石墨烯的很多性质都有了研究数据。
他提供给方贵华和胡春明的都是一些提示和研究方法,希望他俩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也加快这种材料在国内的研究进度,早日实现量产的方法。
跟几位同学都见完面了后,家人终于乘坐三叉戟飞机到了BJ,王建昆乘坐星耀集团的中巴车去往了机场迎接他们的到来。
第223章
“爷爷奶奶,爸,妈,小妹,我在这里。”在接机口,王建昆的高个子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家人,然后举起手来朝他们挥动,提醒他们往这边看。
“哥哥,爷爷奶奶,我哥在那边,爸,妈,咱们快往那边走。”小妹眼神一直在到处寻找,恰好看到了王建昆在挥手,赶紧提醒家人。
她说完后就拉着一个小型的拉杆箱往王建昆跑来。
小妹下半年就要上初三了,这小半年没见,个子串了一大截,目测差不多有米6了,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不过跑到王建昆跟前时,还是跟小孩子一样抓王建昆的手,吊在他的身边一起等父母亲和爷爷奶奶。
王建昆不是一个人来接机的,身后跟了2位星耀集团的员工,他们都是王建昆制造的新人类,被安排到星耀集团工作的。
“爷爷奶奶,爸,妈,把行李交给这两位帮忙拿吧,他们是舅舅公司的员工,放心不会丢的。”
“那辛苦两位了,建昆,咱们怎么走啊?”爷爷把手里提的袋子和一个大的拉杆箱递给王建昆旁边帮忙拿行李的员工。
“爷爷,咱们从那边走,到停车场坐中巴车。
爸,妈,路上一切顺利吧?”
王建昆走在爷爷奶奶和父母亲中间,小妹拖着行李箱走在他前面一点,两位帮忙拿行李的员工则跟在后面。
“还好,都挺顺利的,就是你奶奶坐飞机有点耳鸣,靠窗时看窗外有点晕,然后我跟她换了下就好多了,本来还想着让她多看看飞机外面的风景。”母亲接话道。
“昆叻,这飞机在云上面飘着,我这心里就很慌,头晕目眩,后面跟你妈换了个座位就好多了,就是起飞和降落时耳朵都是嗡嗡的,落地后好一会才恢复过来。”奶奶说道。
“奶奶,那你是有点恐高症了,今后你坐飞机就不要坐窗户边了,也不要往窗外看,另外耳鸣我想办法帮你治一治,回去时再坐飞机应该就不会耳鸣了。”
王建昆在说话间就已经用超能力观察其奶奶的脑部,发现奶奶的耳蜗和听觉神经方面有些问题,他打算在奶奶休息时用超能力帮奶奶改造一下。
他因为已经制造过几千名新人类了,对脑部的结构那是非常的了解,所以不用担心会对奶奶造成伤害。
“哥,好热啊,咱们要坐哪辆车。”
几人出了接机厅来到室外停车场后,瞬间被外面的太阳照得汗流浃背。
“不远,你看那部白白的,像个长面包一样的车了没,那就是咱们要坐的车了。”王建昆指着30多米外的那辆中巴车说道。
小妹听他这么说,赶紧往那辆中巴车那跑。
此时司机看到王建昆他们一行人出来,赶紧打开车门,然后下车来帮忙放行李。
“小朋友,来,行李箱给我,我帮你放后面去。”
小妹扭头看了落后在后面几米的王建昆。
“香香,行李箱给他吧,就是这辆车,他是司机,行李都统一放后面。”
小妹听王建昆这么说,就把手上拉着的小箱子给了司机,另外两名一起去接机的员工拉着行李往车后面走。
“爷爷奶奶,爸,妈,咱们上车吧,爷爷奶奶坐前面一点,视野好不容易晕车,小妹你就坐后面一点。”
王建昆在门口先把爷爷奶奶让到第一排,然后父母亲坐第二排,他则在第一排过道另外一边的单人座位就坐。
小妹看着后面还有好几排空间,选了第三排靠窗的,把脚也放座椅上半躺着。
两名帮忙接机搬行李同时也是临时保镖的员工一个做到驾驶位边上的座位上,另外一位就到最后排落座。
“王顾问,咱们能出发了吗?”司机见人都上来坐好了,于是问王建昆能否出发。
“可以了,出发吧,空调开小一点,我怕我爷爷奶奶吃不消。”
“好嘞王顾问。”
司机听王建昆那么说,赶紧把空调调到最小档,然后才挂挡出发。
王建昆感受了一下空调风速,感觉还可以,就没让司机再调整了。
之前停车时王建昆就让司机一直开着空调,怕停在太阳底下车子被晒得跟个蒸笼似的。
上车后又发现爷爷奶奶进到这开着空调的车子里后,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知道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不足,于是赶紧让司机调小一点空调风。
“建昆,这车不错啊,座位不少,空间也大,我看了下除了驾驶员坐的,还有13个座位,你说咱们队里能不能搞几辆来跑运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