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农村来说是很合理的,因为“人多力量大”这句古话在农村来说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一个家里兄弟姐妹多,那就极少会被外人欺负,在分东西时也能够多分一些。
王建昆其实也认同这句话的,之前是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后面得到智子,了解了一些宇宙战争的情况后,越发觉得人类要想完成文明等级的跃升,那么充足的人力资源就是必备的条件之一了。
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机器人能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大部分人类即使什么都不干,都能享受到充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大量人类提出源源不断的需求,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意,那么人类这个文明最终是会被机械和电子文明所取代的。
只要人类本身始终占据大多数,那么文明的发展演化形势还是得围绕人类来进行。
就像美国这个国家,要不是白色人种占据绝大多数,并且还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的话,那么说不定就要被黑色人种所取代了。
这点也可以从南美的几个殖民地国家的发展演化得到佐证,例如巴西,阿根廷,智利,之前都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并且那时候当地的土著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后期因为白人与当地人种融合,混血种逐步占据大多数后,纯种的白色人种在当地就被边缘化了,文明的发展也渐渐的以混血种为中心进行演化了。
王建昆之前冒险进行造人研究,也是为未来的星际开拓做准备,未来他希望母星地球只有一个主体文明,那就是中华文明,并且黄色人种要占据绝大多数,这样进行星际开拓时,母星的力量才有可能拧成一股绳。
所以他对国内现在正在推行的严控生育的政策是反对的,可惜他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不足,超能力也不好暴露,所以只能是在缅北和东南亚等地发力。
因此爷爷和父亲向队员们透露未来的政策情况,鼓励队员们多生,他是乐见其成的。
王建昆大脑转得很快,一边骑车一边思考着未来的人口发展,不一会就到了发电站那。
此时梅雨季节刚过不久,河里的水量很大,修缮加高的拦河坝积蓄了很多的水,所以此时水轮发电机发电功率能达到满负荷。
王建昆停好自行车,跟看守电站的人聊了聊,然后用超能力把有了一些轻微磨损的发电设备进行了修复,让其保持最好的运行状态。
默默的做了这些后,他骑上自行车继续往上游骑去,先到了十堡生产队。
这个生产队离王家生产队最近,只有2公里不到的路程,因为这个生产队有差不多150多户人家,是附近三个生产队最大的,所以小学就建在了这个生产队的下游,位置处在离另外两个生产队最近的地方。
王建昆在这里读了3年的小学,所以对这个生产队还是比较熟悉的。
此时是暑假的时候,所以小学已经关门,没有学生在里面上课,王建昆用超能力看了下里面,发现里面的课桌已经是全新的木桌了,不是他上学时那种残破不堪的样子。
学校里的小操场也铺设了水泥,不再是以前用黄泥土压实的地面了。
另外在小操场上,还有两个乒乓球桌和一个篮球架,可惜因为面积不够,篮球架下面的篮球场只有半个大小。
不过1~3年级的小学生有那么大的场地差不多够了,标准的篮球场是对面对大孩子的。
看完学校后,王建昆沿着这个队的主干道慢慢的骑行,观察起这个生产队的生活情况。
此时应该是农闲时期,水稻还没有拔节,除草的话还得再过个十来天,所以按道理队里应该有很多年轻人。
不过他看了大半个生产队,发现年轻人很少,想了一会才明白应该是到王家生产队的工厂或者是出去跑运输去了,留在队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孕妇以及小孩子。
他大致统计了一下,发现这个队的孕妇和小孩也比较多,超过自然发展的数量,想必那个生育政策要抓紧的消息已经被这个队的人接受了,所以都跟王家生产队的人学习,早生多生了。
当然因为这个队主要是靠年轻人去工厂做工以及跑运输,所以经济条件跟王家生产队差很多,新房子大概只有3分之一,其他的房子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缮。
生活条件也差很多,冰箱洗衣机很少,电视倒是基本普及了,当然大部分是黑白电视,彩电还是比较少的。
王建昆沿着主干道把两边的房子都看了一遍,心里大致有数了。
他开始绕到大马路上,往下游方向骑去,到占坑生产队看看。
观察的结果是比十堡生产队好不少,因为这个生产队自己建了个砖瓦厂,生产出来的砖瓦除了自己队里用,还销售到其他生产队。
另外也有好几家联合起来搞了个木材加工厂,用的是王建昆之前制造的那种锅驼机动力,把他们队里山上砍伐下来的松木加工成木板和木箱,这些木板和木箱是供应给王家生产队的几个工厂的。
因为有这两个小工厂的存在,所以占坑生产队的发展比较不错,队里几乎都建了新房子,彩电占了大部分,还有几家安装了空调和冰箱。
看来这个生产队还是有眼光好的人的,知道要想富裕起来,还是得发展工业,这样能获得的剩余价值才会更多。
逛完一圈后,王建昆回到了家里,打算给那两个生产队再加加速,因为马上就要进行社队改革了,那两个生产队将并入经济开发区。
王建昆为了父亲以及家乡,得给他们谋划一番,尽快跟上王家生产队的发展步伐。
第232章 王家湾经济开发区建设方案确定
当天晚上,父亲从公社下班回来,一脸喜色。
“爸,有什么好事啊?”王建昆看到后问道。
“没啥,就是那个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事情,程书记说已经有眉目了,县里已经批准了,还推荐我当这开发区的书记。”父亲藏不住笑意的说道。
“这就有消息了?这县里的办事效率就是快哈!”
“是啊,原本我还想着得两三个月后才有确切的消息的,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就确定下来了。”
王建昆他们不知道的是,县里为了凤山公社程书记的那个设立经济开发区的申请,召开了三次特别会议,头两次几个保守派的领导非常反对,只希望按部就班的进行社队改革,合队并乡,生产队改村,不要搞七搞八的。
新来的县官员和俞子润他老爸倒是支持,可中立派见状左右摇摆,所以表决时不能以绝大多数通过,后面俞子润他老爸找了升迁到饶州的吴书记,把情况向他汇报,后面饶州发来了支持的消息,这才快速的通过了程书记的申请。
另外县里受到程书记的启发,觉得经济开发区这一设想非常好,与经济特区相对应,一些政策不好全辖区推行的话,可以到经济开发区进行试点。
所以此时县里不仅快速的批准了王家湾这个乡镇级别的经济开发区,还打算在县里也设置一个经济开发区,地点就在县城西门那片,把摩托车厂,箱包厂,摩托车配件生产厂都包含进去。
今后那片地方就是全县改革的桥头堡了,一些改革的政策都会在那边最先推行。
“既然确定下来了,那咱们就要好好干了,我今天到十堡和占坑这两个生产队看了看,发展得还算不错,不知道那个双路口生产队怎么样?”王建昆问起父亲。
“跟占坑生产队差不多,这个队的人特别勤劳肯干,咱们一开始开砖瓦窑时,他们那就有人来咱们队上工挣工钱了,后面开厂也招了不少,他们也开了个做包装箱的工厂,所以这个队的发展挺不错的。”父亲对这个队挺赞赏的。
“勤劳肯干就好啊,之前说的要扩大光学镜片产业,我想了下,这个计划继续进行,但是得做点补充。”
“什么补充?”
“这光学镜片产业得要明后年才能扩大规模,现在的需求还是不足的,得先搞个短平快的项目,让这几个队的人快点富裕起来。”
“还要另外搞短平快的项目干啥,这几个队的年轻人要么在咱们队里工作挣工资,每月拿得不少的,要么去跑运输,要么去了县里工厂,每个月挣的都不少的,你看他们房子破,家具家电没怎么买,就以为他们条件不好是吗?”
“是的啊,而且他们的中老年人没什么活干,农闲就在家干些杂事或者是到处溜达,没有经济来源的。”
“建昆你这就不懂了,咱们的经济开发区马上就要开始建设了,到时候场地平整,建设厂房,修建道路,安装水电这些工作都要人,现在你看到的那几个队的那些中老年人全部来工地上都不够,还得从公社其他生产队招,这么一来不就有事情干了?就有收入来源了?
咱们这没有多少工程机械,这些工程全干完不得一两年两三年啊!到时候你说的那光学镜片产业正好要扩大,这些人都可以招进来,说不定还不够用,所以你就不用再搞什么短平快的项目了。”
父亲说了一大堆,王建昆想了想,也确实如此,原本他还想着是不是把之前搁置的那个麻将席项目搞起了,让其他没有稳定工作的人来做的。
“什么短平快的项目?”爷爷这时从门外进来,问道。
“没啥,建昆想再搞个新项目,我让他不要再搞了,开发区马上就要开始建设,不会再有人没工作了。”父亲把刚才的事情向爷爷仔细的说了一遍。
“昆叻,听你爸的,咱们这的人力就这么多,你之前规划的那个光学镜片业务就很好了,再搞新项目没有可靠的人牵头,说不定还让你的好心变成坏事。”爷爷听完后也反对王建昆搞新项目的想法。
“好的,我不搞了,听你们的,这个暑假我就在家指导下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就好了。”
“没错,好不容易回来休息,不要那么累的,你还小。”爷爷拍拍王建昆的肩膀说道。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建昆就彻底清闲了下来。
白天就到上下几个生产队的田间地头逛,看公社里派来量土地的人画图,他也顺便将地形投射到脑海里。
晚上回到家里,就跟父亲和爷爷讨论起未来经济开发区的规划。
经过几天的商讨后,开发区的大部分功能建筑的位置都基本确定了下来。
办公楼,宿舍楼打算修建在王家生产队下游靠近双路口生产队的位置,厂房和仓库等生产类建筑放在双路口队的河对岸那片平地。
这样的方案,需要施工的量是最少的,都是选在了比较平坦的地方,不需要开挖大量的土方。
唯一投资比较大的可能就是两座桥了,厂房那片地方离现有的马路隔了一条河,为了将来方便,得修两座4车道,长40多米的大桥。
在家里把规划图搞出来后,王建昆就陪着父亲一起去了凤山公社,向程书记进行汇报。
“建昆,好久不见啦,在BJ读书累不累啊!”
“程伯伯你好!读书不怎么累,大学的课对我来说不怎么难,而且上课时间也没高中那么长,比较的轻松。”
“哈哈!我忘了你是天才了,我家红兵就经常说大学课程难,他都挂了数学和英语两门课了,不得不去补考。”
“那红兵大哥应该毕业安排好工作了吧?好久没见到他了。”
“他啊!去年毕业去到县里合资的那个摩托车发动机制造工厂当工程师去了,今年还提了一级。”程书记说起儿子的,脸上是比较高兴的。
“那挺好的啊,听说那个合资厂工资挺高的,特别是技术工。”
“没错哈!刚进厂就有80的基本工资了,今年提了一级,加上工龄补贴,有100块工资了,比我的工资都高不少了。”程书记高兴的说道。
和程书记闲聊了会,气氛热烈起来后,王建昆让父亲开始讲解起王家湾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图,他则在一些专业问题上进行一些补充说明。
“建昆,你不错,老王,你生了个好儿子啊,好好干,规划图我拿给县里先看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按照这个来了,等县里的意见下来了,咱们就动手大干一场吧!”程书记听完详细的汇报后,同意了这份详尽并且非常科学的开发区建设规划。
“好,那我们就先回去准备起来,一些基本的物资先去订购,意见下来了,我们就召集人手开始干起来。”
其实县里基本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整个开发区的投资都是公社和王家生产队投的,县里主要就协调下电力部门和物资部门,还有就是未来的一些政策上进行支持,县里不用出一分现金,倒是开发区搞好了,税收会多不少。
王建昆回家后,看着家里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开发区的基建工程用不到他的超能力,也不需要他额外的指导,到时候新人类工程师会来当施工监理,把控施工质量和进度的。
于是他跟家里人说了下,骑上摩托车到了县城。
在县城,他先是去地下基地检查了下核反应堆的情况,发现一切都完好无损。
然后他在地下基地里制造了一个分身,让分身去到之前的废品回收站那,向外界展示他一直在县里的样子。
实际上他在凌晨的时候,改换了下容貌,骑上摩托车开始去处理之前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去了。
第233章 排除隐患
之前为了制造飞机,王建昆在靠近县城的一段河道上建设了个简易的水上飞机场,两岸的山崖上还安装了夜间照明系统。
后面他到缅北去建好了新基地后,就一直没有再用到这个水上飞机场了。
虽然那段河道非常偏僻,河道两侧都是悬崖峭壁,一般是没人会去那里的。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趁着现在有空闲时间,去把那些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处理掉。
他改换容貌后,骑着摩托车先往乐安江下游走去。
到了之前制造小型快艇的地方,把遗留的金属加上摩托车带来的金属,调动超能力制造了一艘小型快艇。
制造完了快艇后,他把当时建造的简易码头和藏东西的山洞大致恢复成跟周边环境差不多的样貌。
然后启动快艇,快速的往下游开去。
到了水上飞机场的那段河道,他下船来到左边的沙滩。
把山壁上藏匿的初教-1飞机和Y-1运输机用超能力分解掉,山洞也调动元素进行了封堵,外层尽量做到跟周边的山壁一样的岩石结构。
接下来他用超能力制造出两把登山沟,然后在超能力的开道下,快速的上到了悬崖上,把之前制造的引导灯光,发电的太阳能板,储能的电池等都分解掉,难收集的金属尽量收集起来放到山顶,后续如果有需要可以再调集出来制造相应的设备。
处理完一边悬崖后,他一边下悬崖一边把开出来的简易登山道还原,然后坐上快艇到了另外一边悬崖。
接着就是同样的处理方式,先上悬崖把之前制造的东西分解,难收集的金属收集到一起藏到山顶某处,然后下悬崖扫除痕迹。
这些都搞完了之后,他把停靠飞机和快艇的简易码头也分解还原掉。
就这样,原本备用着的水上飞机场就彻底消失了,今后有人来这里也不会发现异常了。
处理完这个目标最大的地方后,他驾驶着快艇,接着往下游走去。
到了靠近鄱阳县的地方,他找到之前藏匿有实验1号运输船的山洞。
还是一通分解还原,把山洞里藏着的运输船分解掉,山洞恢复成原貌,难收集的元素照样还是留在山体深处,没有超能力的话是不可能发现异常的。
这两处靠近老家的地方都处理完了之后,他把快艇停靠在一处靠近马路的地方。
用超能力将快艇改造成一辆此时马路上比较常见的摩托车,然后快速的往湖口镇开去。
到了湖口镇之后,他先去之前买下来的房子附近,看了看之前安装的老款短信机基站。